- 年份
- 2024(8588)
- 2023(12652)
- 2022(11197)
- 2021(10562)
- 2020(8898)
- 2019(20996)
- 2018(20946)
- 2017(40257)
- 2016(22283)
- 2015(25061)
- 2014(24948)
- 2013(24812)
- 2012(22965)
- 2011(20375)
- 2010(20335)
- 2009(18514)
- 2008(17725)
- 2007(15318)
- 2006(13436)
- 2005(11474)
- 学科
- 济(87443)
- 经济(87339)
- 管理(61744)
- 业(57173)
- 企(47549)
- 企业(47549)
- 方法(38344)
- 数学(33052)
- 数学方法(32642)
- 中国(24169)
- 农(22612)
- 地方(21674)
- 财(21117)
- 学(20547)
- 业经(18460)
- 农业(15403)
- 制(14726)
- 理论(14709)
- 贸(14281)
- 贸易(14270)
- 和(13886)
- 环境(13650)
- 务(13640)
- 易(13639)
- 财务(13576)
- 财务管理(13554)
- 技术(12983)
- 企业财务(12836)
- 划(11845)
- 教育(11203)
- 机构
- 大学(306645)
- 学院(303337)
- 管理(119644)
- 济(113701)
- 经济(110827)
- 研究(105339)
- 理学(103894)
- 理学院(102609)
- 管理学(100666)
- 管理学院(100149)
- 中国(76042)
- 科学(68919)
- 京(68859)
- 所(53586)
- 农(53483)
- 财(50499)
- 业大(49282)
- 研究所(49193)
- 中心(47402)
- 江(44335)
- 北京(43748)
- 农业(42142)
- 范(41825)
- 师范(41370)
- 财经(40658)
- 院(39109)
- 州(38415)
- 经(36920)
- 师范大学(33743)
- 技术(33220)
- 基金
- 项目(215072)
- 科学(167582)
- 基金(154509)
- 研究(153916)
- 家(136030)
- 国家(134893)
- 科学基金(115029)
- 社会(94298)
- 社会科(88983)
- 社会科学(88954)
- 省(84401)
- 基金项目(83514)
- 自然(77765)
- 自然科(75896)
- 自然科学(75873)
- 自然科学基金(74496)
- 划(72068)
- 教育(70173)
- 资助(63513)
- 编号(62948)
- 成果(50756)
- 重点(48232)
- 部(46234)
- 发(45868)
- 创(44329)
- 课题(43778)
- 科研(41451)
- 创新(41324)
- 计划(40045)
- 大学(39406)
- 期刊
- 济(125182)
- 经济(125182)
- 研究(88526)
- 中国(59936)
- 学报(52916)
- 科学(47842)
- 农(47667)
- 管理(42515)
- 大学(39116)
- 财(37722)
- 学学(36504)
- 教育(35383)
- 农业(33127)
- 技术(26005)
- 融(22585)
- 金融(22585)
- 业经(20326)
- 经济研究(18836)
- 财经(18579)
- 图书(17994)
- 问题(17835)
- 业(17047)
- 经(15742)
- 科技(15522)
- 版(14822)
- 资源(14736)
- 理论(14491)
- 现代(13947)
- 业大(13929)
- 技术经济(13737)
共检索到443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会清 王旭
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合作对于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在比较南京与杭州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分析工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的基础上,指出两座城市可在基础设施、产业分工、环境保护等方面合作。
关键词:
城市群 副中心 城市合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形态要素 杭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亮 岳文泽 刘勇
多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重要目标,在此目标驱动下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多中心结构投影到各类城市空间要素上,形成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等复杂的空间布局与交互模式,进而影响城市功能的良性发展。以杭州为例,从人口密度、土地价格、交通设施密度、夜间灯光强度等要素出发,利用GIS空间分析、剖面线分析等方法测度了不同时相下各要素的空间结构,以此反映城市多中心结构特征并揭示其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杭州的多中心结构表现出较为典型的"强主城,弱副城"的空间特征;各级中心分布内密外疏,不均衡,具有空间异质性;部分副中心的实际发展与规划设定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各副中心之间的功能性联系不强;制约多中心开发的主要因素是过于依赖规划和政府力量,内生驱动不足。
关键词:
多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 形态要素 杭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艳 程遥 刘婧
以郑州及中原城市群为案例,从城市群产业整合的角度探讨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城市群的经济重心仅仅是满足了中心城市的必要条件,而是否形成城市群的服务中心、高端制造业中心和创新中心,才是中心城市扩散效应得以有效发挥进而促进城市群产业整合的关键。中原城市群现状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制造业的低端发展,群内缺少有效的经济结构联系,亟待进行产业整合。这与中心城市郑州的经济弱质性导致其扩散效应难以有效发挥密切相关。未来郑州的发展方向不在于追求提升经济总量进而提高首位度,而需要选择在生产性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等有限领域形成有高度的中心,以此来组织和推动中原城市群的产业整合。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城市群 产业整合 中原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廉军伟 曾刚 滕堂伟
区域经济联系和城市圈中心城市功能扩散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在其紧密层城市的功能扩散类型分析,运用经济联系强度模型,探讨了经济联系强度与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与杭州经济联系强度不同,会在紧密层城市空间布局上呈现不同城市功能类型;经济联系强度偏弱的地区,反而对教育、医疗、科技等高端功能要素需求比较大。因此,紧密层城市在加强与杭州中心城市联系的同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大小,科学制订对接政策和平台,有选择地对接杭州中心城市功能扩散类型。
关键词:
中心城市 经济联系强度 杭州都市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洌瑄 王崑声
基于历史因素与现实社会经济背景,北京城市副中心系统表现为发展动力上的外力驱动型特征、组织秩序上的政府主导型特征、优化约束上的质量先导型特征。为更好地发展城市副中心,应通过外力驱动及政策支持等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优化完善主导功能系统;利用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承接好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建立正反馈循环动力机制;推动体制改革,善用智慧手段,促进社会协同,形成集中统一与多主体、多机制有序共存的治理生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曾铖 开燕华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构建创新首位度的理论内涵与评价体系,对南京和其它中心城市的创新首位度进行评价与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在总体首位度方面,南京位列省域中心城市排名下游,落后于西安、成都、武汉、郑州、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自2008年以来一直落后于深圳、杭州、合肥、苏州等对标竞争城市且差距较大;(2)在分项首位度方面,南京的研发创新、产业创新首位度位列省域中心城市排名底端,导致南京在两个首位度矩阵中均处于C象限,创新价值链呈现严重的不均衡性;(3)省域中心城市普遍存在创新价值链的"漏斗效应",即知识创新首位度>研发创新首位度>产业创新首位度,南京尤甚,说明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大量沟壑;(4)拓展性研究表明,省域中心城市的创新首位度>经济首位度>人口首位度,但是近十年3个首位度的增速排序与上述情况相反,说明创新资源有着更强的集聚效应,应避免行政手段对创新资源的错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方法林
本文以南京都市圈8个市为研究单元,采用泰尔指数定量分析评价2002至2010年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时间尺度上的地带内、地带间和市际差异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市际间、地带间差异显著,地带内差异较小,市际间差异表现在旅游外汇收入集中在南京、镇江、扬州三个市,地带间江苏四城市的旅游外汇收入比重远高于安徽四城市。通过研究揭示了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和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有旅游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提出了南京都市圈涉外旅游经济区域协调和谐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都市圈 旅游经济 南京 空间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越 叶高斌 姚士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各大城市的空间扩展十分迅速,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化令人瞩目。我国的城市空间扩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样也面临着空间扩展与城市不断向外蔓延的新问题。其发展动力与起因也是由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巨变和经济高速增长及其结构的转变所引起的。社会、经济的变化是通过城市郊区化即许多工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促进城市空间的迅速变化。改革开放后我国大中城市的边缘地区开发区、新城建设(包括大学城)数以百计,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人口城镇化率虚高、土地城镇化冒进、水土资源过度消耗。本文主要探索我国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开发区、新城建设与城市空间扩展的相互关系、特大城市空间扩展问题,探索其动力机制、变化的因素以及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与学术讨论价值。
关键词:
开发区 城市边缘区 郊区城市化 空间扩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谭日辉 陈思懿 王涛
韧性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风险的有效手段,而既有研究对城市副中心韧性城市建设的探讨相对有限。基于国内外研究和当前实际,将数字技术与韧性城市建设进行融合,并从社会韧性、环境韧性、组织韧性和经济韧性四个维度,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系统分析了四个维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讨论数字平台对韧性城市各个维度的优化和嵌入路径,以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平台 韧性城市 副中心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燕巧 焦世泰 张晓奇
文章构建衡量地铁通勤时间节省度的指标——地铁指数。基于该指标的回归分析显示,多数城市房价对交通便捷度的溢价为负。这一反直觉结果反映了城市多中心结构对地铁房价关系的影响。为识别不同的中心区块,提出一种带约束的聚类算法。该算法的优势在于其分区结果完全是数据导向的,相对于传统的行政分区,更能反映各区块的内在联结程度。同时,相较于传统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在最小化组内距离的同时,加入一个在地铁指数的基础上构建的约束条件,该约束条件使得聚类分区结果能够同时反映城市经济学中关于交通便捷度溢价的基本假说和房地产市场的空间连续性特征。在分区的基础上重估模型,研究发现,在多中心城市的不同区块,地铁所带来的交通便捷度增益与其带来的居住环境恶化两种力量的对抗导致十分复杂的溢价效果。同时,诸如城市是否存在多个中心、城市核心区的大小、多中心城市的副中心与核心区距离的远近、不同中心区块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等城市结构因素也都会对地铁溢价的方向与大小产生影响。而这些复杂关系是在使用常系数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单一城市的地铁房价关系时无法得到体现的。最后,基于约束聚类算法的分区结果还反映城市内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地理一体化趋势与隔离趋势,因而可以为城市规划领域的有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梓茜 程宸 杨袁慧 房小怡 杜吴鹏
城市通风廊道是提升城市通透性,改善城市微循环,减缓热岛效应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建设通风廊道让城市"呼吸"起来,可以有效减轻热岛效应,增强空气流动性,提高人体舒适度。基于通州区建设大背景及热点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典型案例,利用通州国家级气象站多年观测记录及周边地区气象资料、通州城区1:2000建筑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德国高分辨率卫星影像Rapid(5m分辨率)、通州区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规划图等,分析了通州及周边地区的风环境,研究了通州城区天空开阔度和地表粗糙程度,得出了通风潜力的空间分布。同时,利用卫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弘
北京"单中心、同心圆式"的城市空间格局,使城市功能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给中心城区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限制了北京综合承载能力的提升,影响到北京的可持续发展。东京、巴黎等都通过建设"副中心"解决了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矛盾。北京应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启动建设京西副中心、通州—亦庄副中心和顺义副中心,打造分散疏解中心区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的空间结构矛盾。
关键词:
城市副中心 多中心 空间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叶信岳,孙于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对城市人居环境概念的剖析入手,制订了其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通过问卷调查对杭州城市人居环境作了评价,归纳总结了关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3点结论和有关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从节地角度探讨合理的居住建筑用地指标——以南京、上海、杭州市为例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建设用地扩张与城市化发展研究——以上海-杭州湾城市群为例
长三角副中心城市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单中心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演化规律与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基于“核心—边缘”视角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南京都市圈南京滁州为例
上海、南京和杭州城市休闲化协调发展比较研究
商品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的定量研究——以杭州市区为例
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内涵、特征功能与评价体系研究
城市治理视角下的公共空间规划模式与方法探索——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例
地铁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互动关系研究——以南京等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