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3)
2023(6814)
2022(5663)
2021(4803)
2020(3928)
2019(8969)
2018(8598)
2017(17641)
2016(9013)
2015(9748)
2014(9913)
2013(10286)
2012(9882)
2011(9098)
2010(9435)
2009(8842)
2008(8341)
2007(7500)
2006(7037)
2005(6497)
作者
(26994)
(22778)
(22707)
(21871)
(14570)
(10673)
(10271)
(8738)
(8611)
(8096)
(7980)
(7395)
(7349)
(7310)
(7231)
(7218)
(6756)
(6479)
(6430)
(6045)
(5875)
(5559)
(5453)
(5277)
(5184)
(5146)
(4809)
(4633)
(4596)
(4354)
学科
(73374)
经济(73339)
管理(23294)
(21610)
地方(21489)
方法(20738)
数学(18523)
数学方法(18443)
中国(16652)
(16028)
企业(16028)
地方经济(14717)
业经(12963)
(12065)
产业(11776)
(11538)
(8936)
农业(8696)
环境(8639)
(8390)
(8093)
结构(7924)
经济学(7811)
(7783)
(7406)
贸易(7402)
(7037)
金融(7037)
(6995)
城市(6702)
机构
学院(143247)
大学(141403)
(78930)
经济(77591)
研究(55604)
管理(52621)
理学(44971)
理学院(44416)
管理学(43896)
管理学院(43619)
中国(39763)
(30886)
科学(30438)
(29684)
(27291)
经济学(26905)
财经(24857)
研究所(24547)
经济学院(23974)
中心(23186)
(22420)
(21555)
(20083)
(18768)
北京(18661)
财经大学(18152)
(17576)
师范(17427)
科学院(17195)
业大(17165)
基金
项目(91571)
科学(73772)
基金(68187)
研究(66545)
(58574)
国家(58187)
科学基金(50658)
社会(47620)
社会科(45570)
社会科学(45561)
基金项目(36001)
(35344)
自然(29868)
自然科(29170)
自然科学(29165)
(28739)
自然科学基金(28653)
教育(27766)
资助(27506)
编号(23878)
(23508)
国家社会(20973)
重点(20859)
(20187)
发展(20108)
(19876)
(18502)
(18494)
经济(18333)
成果(18325)
期刊
(95800)
经济(95800)
研究(50400)
中国(24201)
(22527)
管理(21136)
科学(18517)
经济研究(17308)
学报(17036)
(16821)
问题(14272)
财经(13690)
大学(13459)
业经(13279)
学学(13263)
技术(12480)
(12275)
(11976)
金融(11976)
农业(11172)
技术经济(9988)
统计(8841)
(8700)
世界(8320)
经济问题(8071)
商业(8005)
现代(7962)
(7829)
经济管理(7408)
国际(7230)
共检索到2219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光妍  周正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光妍  周正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雁云  朱丽萌  习明明  
基于中国15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检验证明,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与城市聚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中西部更明显,且东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效应(具有滞后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中西部更大。为缩小中西部产业集群和城市群与东部之间的发展差异,文章提出加快构建跨省域城市群、进一步培育中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乃至巨大型城市(如重庆)等对策。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秦川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侧面。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发展构成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的耦合系统。基于我国14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检验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且具有滞后性。应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的协调和规划,从整体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治栋  王亭亭  
分析了产业集群、城市群及二者的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全面FGLS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的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八个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作用,但城市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小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集聚的良性互动也可提升区域经济的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利平  
城市群、产业集群及其耦合关系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地理单元,城市集聚、产业集群、城市群产业集群耦合集聚、全球经济联系为解释变量,以区域经济增长为被解释变量,以耦合协调度衡量城市群与产业集群耦合互动水平,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构建计量经济学回归模型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城市群。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系统耦合协调状态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耦合互动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贡献并不明显,跨国公司和外商投资力度还很欠缺,中原城市群需要持续扩大外商投资规模和提升外商投资质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增洋  
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是否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增长极理论使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结构升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但城市经济增长却没有带来城市结构升级,需要通过政策干预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以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尚永珍  陈耀  
在全球分工日益精细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态势日趋明显。利用2003—2016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区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城市群内功能分工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与功能分工指数显著正相关,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与功能分工指数显著负相关,即在城市群内部形成的中心城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周边城市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分工协作模式能显著促进城市的经济增长。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化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政策建议:强化中心与周边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城市功能互补;加快推进城市群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减少要素流动障碍;完善群内协同发展机制,有效化解城市间利益冲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柯军  
文章采用结构层次系数来描述产业结构升级状况,并通过它对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联动性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与经济增长的联动性关系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经济增长则不是产业结构升级的Granger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尚永珍  陈耀  
功能空间分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区域分工形式与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2003-2016年的城市数据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城市群的功能空间分工进行测算,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别对两大城市群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两大城市群的功能空间分工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进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功能空间分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内合理分工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闫里鹏  牟俊霖  王阳  
协调好区域内城市间的产业发展关系,是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动态随机核分布方法测算中国14个主要城市群内部189个城市的产业比较优势,研究发现:产业比较优势上升是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增长提升的重要原因,二者存在因果关系,其作用路径依靠增加城市和城市群投资予以实现。基于此,每个城市都应立足于所在城市群发展实际和自身的独特资源禀赋,审慎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重点产业,实现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本城市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与城市群内部其他城市的优势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雁云  朱丽萌  习明明  
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发展构成一个动态的耦合系统,该系统中各因果链形成了正因果关系的回路。本文基于中国15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检验证明,东部地区的产业集聚与城市聚集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中西部更明显,且东部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效应(具有滞后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中西部更大。旨在缩小中西部产业集群和城市群与东部之间的发展差异,本文认为应该加快构建跨省域城市群、进一步培育中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乃至巨大型城市(如重庆)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