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65)
2023(7707)
2022(6715)
2021(5969)
2020(5254)
2019(12491)
2018(12242)
2017(25027)
2016(13643)
2015(15587)
2014(15964)
2013(16238)
2012(15446)
2011(13991)
2010(14183)
2009(13336)
2008(13361)
2007(12200)
2006(10599)
2005(9364)
作者
(41138)
(34670)
(34511)
(33228)
(21866)
(16418)
(15916)
(13623)
(12934)
(12276)
(11673)
(11439)
(10974)
(10864)
(10830)
(10818)
(10664)
(10198)
(9879)
(9879)
(8601)
(8556)
(8469)
(7920)
(7790)
(7769)
(7674)
(7612)
(7033)
(6909)
学科
(70297)
经济(70244)
(36785)
管理(35739)
方法(31545)
数学(28382)
数学方法(28169)
(27853)
企业(27853)
中国(18496)
(17943)
地方(17444)
(14735)
业经(13282)
(12735)
农业(12144)
(11300)
贸易(11296)
(10889)
(10638)
产业(10455)
地方经济(9777)
环境(9295)
(8994)
技术(8843)
(8655)
银行(8630)
(8509)
(8508)
金融(8506)
机构
学院(206493)
大学(206376)
(92760)
经济(90831)
管理(79273)
研究(71551)
理学(68435)
理学院(67645)
管理学(66580)
管理学院(66189)
中国(52169)
(43630)
科学(43563)
(40148)
(36523)
(35800)
研究所(33176)
中心(32888)
财经(32271)
(31201)
业大(30954)
经济学(29842)
(29105)
农业(28332)
经济学院(27265)
北京(27217)
(26363)
师范(26123)
(25347)
(24786)
基金
项目(136106)
科学(107227)
基金(98984)
研究(97833)
(85878)
国家(85225)
科学基金(72856)
社会(63724)
社会科(60628)
社会科学(60608)
(53418)
基金项目(53034)
自然(46274)
自然科(45189)
自然科学(45177)
(44865)
自然科学基金(44372)
教育(44087)
资助(40618)
编号(38867)
(31434)
成果(31094)
重点(30863)
(30573)
(27862)
课题(26915)
国家社会(26539)
创新(26157)
教育部(26086)
科研(25764)
期刊
(99838)
经济(99838)
研究(60709)
中国(35360)
(31776)
(31319)
学报(30738)
科学(29294)
管理(26389)
大学(22753)
学学(21730)
农业(21112)
技术(17522)
(16587)
金融(16587)
经济研究(16384)
财经(16249)
业经(16208)
问题(16009)
教育(15469)
(14172)
技术经济(11837)
统计(11441)
(11386)
(10633)
商业(10454)
(10318)
现代(9898)
理论(9554)
决策(9462)
共检索到298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凌洁  马立平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通过建立我国区域产业增长极的评价测度框架,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经济圈的部分省份入手,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行业层面对各城市群的产业增长极进行相关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仍然具有优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业打造枢纽经济新业态,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潜力很大,不同区域产业增长极存在较大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凌洁  马立平  
文章以高质量发展为背景,通过建立我国区域产业增长极的评价测度框架,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南经济圈的部分省份入手,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从行业层面对各城市群的产业增长极进行相关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工业仍然具有优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已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业打造枢纽经济新业态,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潜力很大,不同区域产业增长极存在较大异质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林  
本文基于对城市群发展的提出逻辑、城市功能区发展模式以及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条件研究后认为,川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仅次于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区,已显现出西部地区罕见的城市群特征和独特的枢纽气质。构建川南城市群增长极的路径是:加强区域协作,建设组合城市;完善城市功能,建设特色城市;坚持错位发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德挺  史毅  
基于城市群理论的演变过程,文章从空间视角出发,利用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调问题,讨论了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路径对新兴城市群孵化的借鉴价值。在明确区分城市群"核心区域"和"核心城区"概念的基础上,使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等方法,对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空间规模、分布、结构以及产业空间协作状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典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孵化过程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核心城区人口占比经历了"先升后降"的过程;人口空间分布存在由单核向多极转变的趋势;人口空间结构兼具聚集和分散的双重特性;核心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城市群的空间协作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卞显红  
城市旅游增长极的形成会促进旅游产业在此空间集聚,城市旅游产业空间集聚也促进了城市旅游增长极的形成。城市旅游产业集群观论与城市旅游增长极观既存有相似性又有不同之处,两者都可以作为增长极形成的基础理论,城市旅游产业集群,可以形成城市旅游增长极。无锡滨湖城市旅游增长极的形成过程就是这种旅游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的旅游增长极的内在机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昆  
文章结合增长极理论的有关基本原理,分析并提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主导产业集团、空间环境、区位关系三个极化构件要素及极化机制,提出增长极主导产业创新力核心等的三个基本特征及其作用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国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进一步增强城市群和都市圈综合承载能力,率先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对于持续稳定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关键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瑜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它建立在"支配"、"创新"和"关联"这三个核心概念基础之上。布代维尔把增长极的研究视阈从抽象经济空间转向地理空间关系,由此诞生了关于增长极研究的"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联合国学派"。增长极理论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雁云  秦川  
产业集群与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两个不同侧面。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发展构成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的耦合系统。基于我国14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检验证明,产业和城市集聚的耦合指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小,且具有滞后性。应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的协调和规划,从整体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娟  
城市增长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带动及辐射作用,河北省城市增长极的选择对河北省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利用空间引力模型,分析了河北省城市间的引力关系及断裂点位置,并以此为依据选择了省域内的城市增长极。最终确定唐山市和石家庄市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城市,邯郸市、保定市、沧州市成为冀南、冀中、冀东沿海区域新的城市增长极。最后对省内城市增长极的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筱欣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中西部地区正以其所处的 重要位置和不同凡响的增长速度博得世人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是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步伐加快,因此,引导有限的外资投向合理的产业和地区,对中西部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研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关系,对推动城市群旅游产业与经济建设协同共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区位熵指数法,测算长株潭城市群2007-2016年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并从时空角度比较分析各市集聚程度;通过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其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水平较高,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但各市间存在差异;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协调度随时间推移而平稳上升,逐渐从严重失调发展演变为良性协调状态,由旅游产业集聚主导发展型转变为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型;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旅游产业集聚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两者为单向因果关系。为促进长株潭城市群旅游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各市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高城市间旅游合作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铭  易晓峰  刘宏波  张乔扬  吴嘉玉  
基于增长极理论和现象分析,从人口、经济、用地三个方面总结省会增长极发展情况。结果发现:全国27个省呈现单强核、多强核和无强核三种空间地理类型。其中,单强核省份15个,其多受自然条件、历史阶段和"强省会"政策影响;多强核省份7个,多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无强核省份5个,多为中部地区省份。研究建议,因自然条件导致的单强核省份和无强核省份应继续强化省会增长极作用,其他类型省份可通过多中心策略促进省域均衡发展。新时代省域增长极打造应摈弃以土地开发为主导的发展思路,可通过人才、技术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强化增长极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项文彪  陈雁云  
产业集群推动着城市建设的扩张以及各城市之间人口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城市集群则为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优质的城建设施、生产要素以及各种科技和制度的创新。在对中部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互动分析中,发现中部地区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没有完全同步发展;同时构建了产业集聚、城市集聚与经济增长互动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证明产业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大,城市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较小,而城市集聚和产业集聚的互动对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