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05)
- 2023(16476)
- 2022(14056)
- 2021(13115)
- 2020(10634)
- 2019(24596)
- 2018(24533)
- 2017(47257)
- 2016(25578)
- 2015(28694)
- 2014(28845)
- 2013(28604)
- 2012(26554)
- 2011(23929)
- 2010(24055)
- 2009(21857)
- 2008(21284)
- 2007(18938)
- 2006(16771)
- 2005(15103)
- 学科
- 济(112095)
- 经济(111984)
- 管理(70229)
- 业(67328)
- 企(54206)
- 企业(54206)
- 方法(44465)
- 数学(38071)
- 数学方法(37674)
- 中国(33484)
- 农(30137)
- 地方(29818)
- 业经(25980)
- 学(22254)
- 财(22226)
- 农业(20038)
- 贸(19646)
- 贸易(19628)
- 制(19129)
- 易(18923)
- 理论(17579)
- 技术(17336)
- 环境(17293)
- 融(17291)
- 金融(17287)
- 银(17162)
- 银行(17119)
- 和(17040)
- 行(16505)
- 地方经济(15701)
- 机构
- 大学(363280)
- 学院(362247)
- 济(146755)
- 管理(143608)
- 经济(143408)
- 研究(125225)
- 理学(123226)
- 理学院(121799)
- 管理学(119814)
- 管理学院(119150)
- 中国(94221)
- 京(79136)
- 科学(76443)
- 财(65379)
- 所(62325)
- 农(57051)
- 中心(56771)
- 研究所(56457)
- 江(55584)
- 业大(52343)
- 财经(52235)
- 北京(50596)
- 范(50239)
- 师范(49813)
- 经(47350)
- 院(45882)
- 州(44826)
- 农业(44209)
- 经济学(43634)
- 师范大学(40338)
- 基金
- 项目(244981)
- 科学(193427)
- 研究(181291)
- 基金(176650)
- 家(152798)
- 国家(151493)
- 科学基金(130985)
- 社会(114397)
- 社会科(108386)
- 社会科学(108358)
- 省(96110)
- 基金项目(94408)
- 自然(84487)
- 自然科(82537)
- 自然科学(82522)
- 教育(82298)
- 自然科学基金(81015)
- 划(80475)
- 编号(74634)
- 资助(72078)
- 成果(60179)
- 发(55852)
- 重点(54359)
- 部(53327)
- 课题(51606)
- 创(50963)
- 创新(47473)
- 国家社会(46385)
- 教育部(45857)
- 科研(45787)
- 期刊
- 济(168070)
- 经济(168070)
- 研究(110914)
- 中国(75540)
- 学报(53900)
- 管理(53776)
- 农(52152)
- 科学(51538)
- 财(47243)
- 教育(42755)
- 大学(40815)
- 学学(37996)
- 农业(36180)
- 融(34410)
- 金融(34410)
- 技术(32165)
- 业经(28965)
- 经济研究(26096)
- 财经(25032)
- 问题(23320)
- 图书(21646)
- 经(21472)
- 业(18698)
- 理论(18221)
- 技术经济(17911)
- 科技(17582)
- 现代(17217)
- 商业(17071)
- 资源(16748)
- 实践(16593)
共检索到549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小碧 陆立军
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群、市场及产业经济系统的演进。现有研究也多关注到了三者各自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在提出了"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和"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这两个概念后,构建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理论模型。最后,以浙中城市群与"义乌商圈"协动发展为例,实证分析了城市群与协同型市场产业网络协动的历史逻辑过程及内在机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荣庆 张伟华
在30多年前就推行现代生产性服务理念而得到迅猛发展的浙中城市群区域的几个专业市场,为浙中城市群区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目前也正在面临"后批发时代"的"拐点"式危机。以指数化竞争、总部经济发展战略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改革举措,将最终成就浙中城市群几个专业市场新一轮的创新冲动和内在活力,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乜标
文章在对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进行理论考察的基础上,以浙中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提升城市群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现代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 互动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井岗
城市群与群内高速公路,应在保证城市功能和高速公路的主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下,双方互动联合,以城市为点,以高速公路为线,以行政和经济区域为范围,发展服务区经济与道口经济,建立物流中心,建设城市经济带。
关键词:
城市群 高速网 城市经济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尹翀 丁青艳
研究建立一套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模型的构建与结构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城市创新能力结构耦合视角,采用系统耦合模型描述创新要素的动态结构匹配作用关系,测度城市创新协同度,直接刻画创新协同启动方与创新协同匹配方的内在二元性关系结构,构建城市群创新协同网络模型(UA-SIN)。UA-SIN为有向网络,包括拓扑与赋边权,内协与外协网络等模型形态。进一步基于UA-SIN的城市中心性、聚集性和相关性等复杂网络分析技术,分别研究城市创新协同能力(包括发起、匹配和中介能力)、城市创新协同集群和城市创新协同模式等网络结构特征。最后以中原城市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UA-SIN能够在构筑区域经济循环体系、优化城市创新链分工、规划城市群创新平台布局、定位科技服务业重点推进领域与方向等方面,为城市群创新发展战略优化提供决策方法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端端
经济发展离不开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迭代升级。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蓬勃兴起,国内城市群的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新兴产业和城市群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逐渐清晰。基于城市群和产业群相互影响促进的框架,以及我国现阶段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特征的分析,建议优化城市群与产业集群发展布局、完善城市群空间规模和结构、提升产业集群科技竞争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市群和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评价机制。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群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川
产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是城市群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度函数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在时序上呈现小范围的上下浮动以及从以人口为主导转向以空间为主导的特征,在空间上一直维持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的发展结构、其他城市发展水平差距缩小的特征。但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过慢,导致成渝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现出产业与空间协调度滞后的特点。因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空间布局,促进人口、产业、空间协调发展,使成渝城市群更快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浩 王业强
通过城市群及三峡区域相关概念和内涵的梳理,对三峡城市群培育建设特殊性的说明,对三峡地区社会经济追赶发展、主体功能生态补偿中跨省协同发展需求的分析,提出三峡城市群的培育要关注三峡区域地貌单元、地理区位、地缘文化、社会经济、生态功能、开发开放、政策支撑的同质性和差异性,三峡城市群的发展提升要借"三峡"的招牌和文化区认同、南北交通贯通和地貌单元一致、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的政策,联合重庆、河南、湖南等周边省市,建设豫湘鄂渝4省市跨省协同、互动发展的大型城市群或生态经济合作区,打造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各有分区分工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上跨省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宁
城市群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高地,代表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及潜力。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在城市群中各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效应。本文以"辽中南"城市群为案例探讨新型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情况,在研究过程中使用协同理论阐述新型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并构建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从经济性、专业性、平衡性、友好性四个层面明确"辽中南"新型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效应,在此基础上为加速"辽中南"城市群流通业发展与区域流通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有益支持,拓展可行途径,对于"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新型城市群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的基础与平台作用具有积极价值。研究认为:"辽中南"城市群流通业协同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但具有持续向好发展的态势,从各子系统序参量变化情况来看,流通业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较低、平衡性协同能力下降、友好性协同能力上升,同时整个系统复合协同度增长。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文晖 熊兴 巨少达
呼包鄂榆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城市群,在推进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中国北部生态屏障的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基于城市群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存在问题,未来城市群要进一步有效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和多层次城镇体系;着力推进城市群产业分工协作,以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共同打造世界级的现代能化产业基地;切实弥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短板并提升城市群生态文明共建水平,有效保障城市群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呼包鄂榆 城市群 协同发展 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守红 谭志美 曹炳汝
专业市场是浙中城市群最为鲜明的经济现象,推动着浙中城市群的发展演变。首先阐述了浙中城市群专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浙中城市群内部的空间经济联系,探讨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和演变。接着,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验证专业市场与城市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研究显示:在专业市场的带动下,浙中城市群已形成了众多的产业集群,人口集聚明显,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群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特别是义乌市的中心性明显提高,目前浙中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以"金华市区—义乌"为双中心的网络状空间结构;专业市场与浙中城市群发展总体上存在很强的耦合协调性,但各县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博雅 肖金成 马燕坤
区域合作是实现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城市群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市群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的集聚和带动效应持续增强,城市之间的合作进展显著,但仍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地区利益难以协调、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为促进城市群协同发展与城市间加强合作,应坚持市场主导作用,发挥上级政府引导调控作用;构建产业协作平台,推动产业转移对接;探索多元合作方式,建立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统筹公共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享;完善合作规划,构建有利于区域合作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发展 区域合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龚晓菊 申亚杰
城市群是推动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新疆地区天山北坡城市在空间上形成了天然的城市群,并且在"一带一路"战略上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的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凝聚力和辐射作用,对于新疆和"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天山北坡城市群产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对发展特点和现状的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天山北坡城市群 区域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侯杰 张梅青
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采用计算不同城市不同行业的区位商的方法进一步细分生产性服务功能和生产制造功能在城市群内部的空间布局,更加准确地了解城市群功能分工的发展状况。并以京津冀城市群为例,发现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城市组与以河北省各地级市为边缘城市组的功能分工显著;北京市主要发挥生产性服务功能,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主要发挥生产制造功能;北京市的生产性服务功能负担过重,天津市和河北省各地级市的生产制造功能冗余;本文结论得出京津冀城市群尚未真正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多中心协同的空间分工格局,不利于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亟需基于不同城市的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关键词:
城市群 功能分工 协调发展 京津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演化动力学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以“义乌商圈”为例
商业业态与专业市场趋同下的新业态探索——以浙中商业业态与义乌专业市场发展为例
基于演化动力学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以“义乌商圈”为例
“义乌商圈”:形成机理与发展趋势——三论“义乌模式”
专业化交易地理集中、区域市场一体化与浙中内陆城市圈层化——“义乌商圈”的空间效应分析
行政区划体制与浙中地区的城市发展研究——以金华—义乌的相互关系为例
“义乌商圈”融资发展研究——以“稠行模式”为例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浙江义乌、江苏昆山为例
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浙江义乌、广东东莞为例
区域民营快递业发展模式探析——基于浙中城市群的企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