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9)
- 2023(16786)
- 2022(14493)
- 2021(13566)
- 2020(11296)
- 2019(26403)
- 2018(25721)
- 2017(49721)
- 2016(26554)
- 2015(29777)
- 2014(29312)
- 2013(29091)
- 2012(26671)
- 2011(23886)
- 2010(23557)
- 2009(21678)
- 2008(20948)
- 2007(17732)
- 2006(15293)
- 2005(13227)
- 学科
- 济(113933)
- 经济(113814)
- 管理(76404)
- 业(72190)
- 企(59251)
- 企业(59251)
- 方法(55946)
- 数学(49924)
- 数学方法(49363)
- 中国(31758)
- 财(28428)
- 农(27982)
- 业经(22994)
- 学(21754)
- 贸(21476)
- 贸易(21465)
- 地方(21293)
- 易(20841)
- 农业(18856)
- 务(18195)
- 制(18167)
- 财务(18126)
- 财务管理(18092)
- 环境(17341)
- 企业财务(17257)
- 理论(16790)
- 技术(16533)
- 和(16282)
- 融(16002)
- 金融(16000)
- 机构
- 大学(380427)
- 学院(375585)
- 济(159752)
- 经济(156706)
- 管理(152468)
- 理学(133828)
- 理学院(132428)
- 管理学(130188)
- 管理学院(129513)
- 研究(125798)
- 中国(93292)
- 京(79977)
- 科学(75387)
- 财(70619)
- 所(60777)
- 财经(58456)
- 中心(56285)
- 研究所(55805)
- 农(55711)
- 业大(54269)
- 经(53564)
- 江(50617)
- 北京(50291)
- 经济学(49841)
- 范(48170)
- 师范(47744)
- 院(46199)
- 经济学院(45205)
- 财经大学(44050)
- 农业(43690)
- 基金
- 项目(265800)
- 科学(211425)
- 基金(197494)
- 研究(192454)
- 家(171996)
- 国家(170681)
- 科学基金(148221)
- 社会(125057)
- 社会科(118818)
- 社会科学(118788)
- 基金项目(104668)
- 省(99825)
- 自然(96605)
- 自然科(94480)
- 自然科学(94459)
- 自然科学基金(92759)
- 教育(88235)
- 划(85209)
- 资助(81978)
- 编号(76115)
- 部(60073)
- 成果(60039)
- 重点(59062)
- 发(55532)
- 创(54921)
- 国家社会(52806)
- 教育部(52261)
- 课题(51578)
- 创新(51330)
- 科研(50892)
- 期刊
- 济(161305)
- 经济(161305)
- 研究(110665)
- 中国(63032)
- 学报(56910)
- 管理(54302)
- 科学(53934)
- 财(52374)
- 农(48885)
- 大学(44093)
- 学学(41629)
- 教育(35794)
- 农业(34381)
- 技术(31994)
- 融(29723)
- 金融(29723)
- 财经(28418)
- 经济研究(27459)
- 业经(24573)
- 经(24330)
- 问题(22828)
- 技术经济(18424)
- 贸(18368)
- 业(18327)
- 统计(18204)
- 图书(17492)
- 理论(17281)
- 科技(17077)
- 策(16484)
- 资源(16350)
共检索到530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娜 王博 刘燕
本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中国20个核心城市群的划分,以沪深两市2003—2016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通过其空间集聚特征影响企业间投资支出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分析,从集聚效应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地区集聚两个方面,并构建相应的衡量指标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不仅会通过行业内集聚效应影响同行业企业间的投资策略联动性,且跨行业的同地区集聚效应也会导致同区域内的企业间投资支出产生"潮涌"现象。本文还进一步从主导行业的外部溢出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娜 王博 刘燕
本文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对中国20个核心城市群的划分,以沪深两市2003—2016年间全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城市群通过其空间集聚特征影响企业间投资支出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集聚经济理论分析,从集聚效应的不同来源将其分为行业内集聚和跨行业地区集聚两个方面,并构建相应的衡量指标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不仅会通过行业内集聚效应影响同行业企业间的投资策略联动性,且跨行业的同地区集聚效应也会导致同区域内的企业间投资支出产生“潮涌”现象。本文还进一步从主导行业的外部溢出效应和上下游纵向关联性,以及不动产抵押融资担保渠道视角,检验了城市群的空间集聚效应对企业投资支出联动影响的传导路径。这为客观评估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来自转型发展中国家的微观证据,也对中国未来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光龙
城市群经济效应研究是城市群研究重要视角,本文研究表明城市群的发展带来了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各种产业在城市群内及城市群周边的集聚,形成功能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存在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本文以中原城市群为对象,对城市群产业集聚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从而为城市群发展和规划提出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城市群经济性 产业集聚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杨艳飞 韩佳宾
人口空间集聚是城市群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空间经济学理论,在对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群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人口空间集聚对城市群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非线性的“倒U形”关系,即在人口集聚的初期阶段,人口向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经济效益,而当人口集聚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群的经济效益将会被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城市群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发挥城市群人口集聚红利的同时,减少城市群人口空间过度集聚带来的负外部性影响,促进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空间集聚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韧 宋爽爽 段义诚 张奇佳
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空间重构和高质量发展的载体,金融集聚则是区域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动能。文章基于2008—2021年国内十大典型城市群数据,梳理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集聚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不仅能正向驱动本地经济效率提升,还能带动周边城市效率提升;(2)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适度金融集聚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效率,过度集聚则会产生负向作用;(3)金融集聚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受制于城市群模式特征以及区域资源要素流通,多核城市群金融集聚的经济效率提升作用显著高于单核城市群。由此,城市群建设既需充分挖掘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推动金融要素合理适度集聚,又要强化地理空间内的资源要素流通,更应围绕不同地域特征和城市群形态设计差异化的金融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伟军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化率的快速攀升,住房负担和公共服务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日益凸显。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讨论了2007—2016年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的住房负担和公共服务与人口集聚的关系。结果表明:住房负担和公共服务对人口集聚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方面,住房负担与人口集聚正相关,但在一二线城市为边际效应递减,而在三四线城市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形特征;另一方面,公共服务同样与人口集聚正相关,在一二线城市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减,而在三四线城市表现为边际效应递增。因此,为促进人口集聚,在不同城市应该采取差异化的人口吸引政策。一二线城市应该关注于降低住房负担,同时提高公共服务效率,三四线城市则应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
关键词:
住房负担 公共服务 人口集聚 门槛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谢漾 洪正
城市群的形成和演进正深刻影响着金融集聚和区域金融发展,然而传统研究忽略了城市群对金融集聚的影响。通过对中国18个城市群金融集聚度进行测算,借助β收敛模型并结合空间计量技术,研究城市群演进过程中金融集聚的时空特征和金融集聚效应,以及影响城市群金融集聚的机制后发现,城市群成为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因素。具体来看,金融资源正在加速从非城市群向城市群集聚,从欠发达城市群向发达城市群集聚;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内部具有不同的“中心-外围”集聚效应,欠发达城市群表现为虹吸效应,快速发展城市群为联动效应,发达城市群为辐射效应,衰退城市群则为耗散效应;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集聚的重要机制。因此,应该加快城市群规划建设,创新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区域金融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斌斌
本文利用2003—2011年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GMM估计方法研究了产业集聚对经济效率的门槛效应,并对威廉姆森假说和开放性假说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专业化集聚对于没有跨越经济发展水平门槛值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而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没有显著影响;(2)产业多样化集聚对跨越城市群规模门槛和处于所有经济发展水平阶段的城市群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他门槛作用下的城市群的影响不显著;(3)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加快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群的经济效率;(4)在产业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城市群经济效率的影响效应中没有找到支持威廉姆森假说...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聚 经济效率 门槛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莉萍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作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体系,通过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和互动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耦合效应。文章基于中原城市群产业及城市化的发展现状,通过构建衡量产业集聚程度与城市化程度的区位商指数,对中原城市群第二产业集聚指数、第三产业集聚指数与城市化指数的耦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耦合优势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原城市群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进一步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原城市群 产业集聚 城市化 耦合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平俊 唐小飞 王春国 张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赢得主动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传统经济集聚发展模式下的地方化竞争也已演变成为联合区域城市一体化竞争,资源集聚效率作为影响和评价城市群区域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被广泛应用。本文实证分析了城市群战略对人力资源、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创新资源和能源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城市群战略能够显著提升人力资源、土地资源、金融资源、创新资源和能源等资源集聚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同时政府适度干预并结合市场力量是城市群战略成功实施的重要前提。研究对指导丰富城市群理论、资源理论以及中国城市群实践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群 资源集聚 效率 竞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英明
我国的城市群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加速转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显著变化,集聚式城市化开始成为新的发展模式之一。本文对中国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区域效应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城市群区集聚式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区 集聚式城市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惠 侯光明 孔德成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惠 侯光明 孔德成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金融集聚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机理,以2000—2015年我国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方法,建立空间计量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我国主要城市群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计量估计和检验,对影响我国城市群金融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群 金融业集聚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廖志高 许明辉 徐玖平
应用DEA模型对北部湾、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物流发展进行分析评价,发现三大城市群的省会城市均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和DEA无效状态,并且北部湾城市群物流发展效果相对最高。利用超效率模型对31个城市进行排序比较,北部湾城市中南宁排最前,崇左其次。利用模糊聚类分析发现,将31个城市划分为六组比较合适,并且对北部湾整体发展而言,可以借鉴珠三角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对北部湾单个城市而言,将长三角城市作为模仿对象发展物流较为合适。
关键词:
DEA模型 城市群 区域物流 模糊聚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兰梓睿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关键词:
城市群 工业集聚 环境效率 空间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