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7)
2023(7978)
2022(6696)
2021(6130)
2020(4738)
2019(10423)
2018(10183)
2017(19485)
2016(9809)
2015(10695)
2014(9845)
2013(9376)
2012(7779)
2011(7002)
2010(6887)
2009(6721)
2008(5998)
2007(4911)
2006(4179)
2005(3466)
作者
(24336)
(20123)
(20094)
(18933)
(12822)
(9522)
(9219)
(7740)
(7591)
(6909)
(6658)
(6632)
(6287)
(6068)
(6061)
(6045)
(5917)
(5841)
(5812)
(5639)
(4745)
(4639)
(4616)
(4541)
(4516)
(4362)
(4340)
(4197)
(4049)
(3896)
学科
(36693)
经济(36651)
管理(32504)
(28668)
(25335)
企业(25335)
中国(13214)
方法(13153)
数学(10610)
数学方法(10479)
业经(9795)
(9072)
(8992)
(7729)
供销(7721)
地方(7705)
(7625)
贸易(7623)
理论(7559)
(7403)
环境(6603)
(6348)
城市(6311)
(6306)
财务(6288)
财务管理(6281)
(6104)
(5922)
企业财务(5892)
农业(5676)
机构
学院(131280)
大学(127877)
管理(53071)
(50951)
经济(49779)
理学(46568)
理学院(46064)
管理学(45332)
管理学院(45072)
研究(38604)
中国(27824)
(25763)
科学(22579)
(22579)
(18960)
师范(18857)
财经(18811)
中心(18269)
(17779)
(17150)
(16538)
业大(15765)
经济学(15613)
北京(15285)
师范大学(15153)
研究所(15060)
(15006)
(14715)
商学(14214)
财经大学(14154)
基金
项目(93606)
科学(76504)
研究(71128)
基金(69512)
(59114)
国家(58662)
科学基金(52945)
社会(48099)
社会科(45629)
社会科学(45622)
基金项目(36850)
(36442)
自然(33306)
教育(33006)
自然科(32628)
自然科学(32625)
自然科学基金(32005)
(30518)
编号(29597)
资助(26136)
成果(22517)
重点(20499)
(20363)
(20116)
国家社会(20055)
(20017)
课题(19404)
创新(18794)
项目编号(18612)
人文(18461)
期刊
(54835)
经济(54835)
研究(36385)
中国(20879)
管理(19021)
(17253)
科学(15742)
教育(15373)
学报(14708)
(12372)
大学(11590)
业经(11338)
技术(10992)
学学(10877)
经济研究(9668)
(8996)
金融(8996)
农业(8666)
财经(8495)
问题(8192)
商业(7500)
(7413)
城市(7071)
(6885)
现代(6689)
图书(6414)
科技(5604)
财会(5401)
(5318)
(5294)
共检索到179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长建  卢敏仪  陈静  罗皓  汪菲  
探讨华为手机主导的全球价值链在后发赶超过程中的建构与重构,对于明晰发展中国家领先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价值捕捉及演进趋势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城市网络和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通过建立城市网络与价值链体系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实体清单”正式生效日期为节点,系统整理断供前后华为手机供应商数据,借助总部—分支、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研发型(高端价值捕捉)、生产型(中端价值捕捉)和代工型(低端价值捕捉)城市网络的空间分布、网络结构和社群结构。结果表明:(1)华为手机的生产组织模式具有典型“全球研发+国内生产/代工”特征,断供后高端价值供应商退出明显,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趋势明显。(2)断供后,深圳、上海和北京在城市网络中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显著增强,在高、中、低端价值生产环节均占据核心地位,在研发型城市网络中尤为显著。(3)断供后,美国高端价值供应商所在城市的影响力大幅降低,以存储芯片和摄像头芯片为主的日韩供应商所在城市的影响力提升明显。(4)断供后,高、中、低端价值生产环节的网络集聚效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推动华为价值链更加区域化。(5)断供前后,研发型城市社群变化最大;生产型城市社群数量规模适中,社区之间有明显的等级差异;代工型城市社群数量规模最小,社区内联系稀疏。“全球化布局”和“国产化替代”的组合战略是当前华为手机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可行路径,也为后发国家高技术企业实现赶超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宝平  徐伟  黄亮  
城市网络是城市存在的空间范式,它在空间尺度上可划分为世界城市网络和区域城市网络。其中,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经历了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等级体系、世界城市网络三个阶段;区域城市网络则包括巨型城市区、全球城市区域、城市群等研究领域。世界城市网络所运用的生产者服务业分析方法中的单一中心城市模式与区域城市网络的封闭模式相互割裂,不能合理解释当代世界城市体系的空间格局及内在关系。全球价值链可将世界城市网络与区域城市网络有效融合,是研究不同功能城市所组成的多元世界城市网络模式的分析工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关于产业升级乐观论和悲观论的两种前景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从空间关联维度剖析了该理论的不足。其次,本文对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命令控制和联系服务的两个分支进行了梳理,并侧重从产业关联维度挖掘了该理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交叉融合,并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和升级使命审视了两种理论在交融过程中所忽视的问题。本文最后指出,突破两种理论关于升级路径探究相对单一的不足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国内城市网络、发展先进生产者服务业来推进产城互动、协同升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少军  刘志彪  
本文首先对全球价值链理论关于产业升级乐观论和悲观论的两种前景进行了回顾,并着重从空间关联维度剖析了该理论的不足。其次,本文对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命令控制和联系服务的两个分支进行了梳理,并侧重从产业关联维度挖掘了该理论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和全球城市网络理论的交叉融合,并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和升级使命审视了两种理论在交融过程中所忽视的问题。本文最后指出,突破两种理论关于升级路径探究相对单一的不足后,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国内城市网络、发展先进生产者服务业来推进产城互动、协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景卿  于佳雯  车维汉  
当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正在将GVC中原属于中国的分工区段转移至越南、印度等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或地区。面对上述形势,中国该如何打造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又该如何寻求基于GVC的新升级路径?文章力求从全球FDI流动网络的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基于2001-2012年的全球FDI总量、流入和流出三种流动网络数据,文章创新性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全球FDI流动网络及其一国网络特征进行刻画,并从网络集约性和网络广延性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一国FDI流动网络特征对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上述全球FDI三种流动网络中,一国FDI流动网络特征将会显著影响其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鉴于FDI流动网络带来的只是价值链升级优势,而非价值链升级资源,文章进一步考查FDI流动网络带来的价值链升级优势转化为价值链升级资源的过程。研究发现: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较高的技术吸收能力更能强化FDI网络特征对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中的影响,尤其在资本跨国流出网络方面,这意味着借助资本跨国流动促进技术溢出效应的主导途径应逐渐由FDI转向ODI。文章丰富了有关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对如何调控和管理FDI流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华晓红  周晋竹  宫毓雯  
一、全球价值链与东亚生产网络的关系(一)全球价值链推动东亚生产网络的产生价值链(value chain)是源自商业管理的一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1985)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生产的分散化,价值链的概念被拓展到了国家与区域的层面,形成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的新概念,即一条价值链上所有的增值环节都可被分离开来,从产品创意到其生产和商业化的全部过程都被散布到世界各地。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天顶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利用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了既包含国内企业又有国际化企业的数据集。利用多项LOGIT模型重点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多国嵌入性等变量对中国企业选择不同价值链治理模式开展国际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多国嵌入性对于企业重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选择的预测概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天顶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研究视角考察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利用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构建了既包含国内企业又有国际化企业的数据集。利用多项LOGIT模型重点考察了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多国嵌入性等变量对中国企业选择不同价值链治理模式开展国际化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多国嵌入性对于企业重构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选择的预测概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康淑娟  安立仁  
通过对153家中国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对全球价值链情境下的结构性嵌入、关系性嵌入、知识距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利用Johnson-Neyman法对知识距离的调节效应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知识距离情况下,制造企业全球价值链结构性嵌入可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在高知识距离下,结构性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全球价值链关系性嵌入对创新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随着知识距离的降低,关系性嵌入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越强。可见,知识距离在全球价值链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能力关系间起负向调节作用,降低与全球价值链合作企业间的知识距离,可充分发挥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建勋   陈亚楠  
基于贸易增加值分解框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文章构建了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探究了其整体结构及动态演化趋势,并实证检验了网络特征对全球价值链(GVC)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1)全球贸易网络聚集度逐渐增强,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重心逐渐向东亚转移。(2)贸易网络特征能够显著提升GVC分工水平。具体来看,网络出度中心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和发展中国家更强,主要对前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而网络入度中心度的提升效应在高技术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更强,主要对后向参与GVC分工产生影响;网络联系强度在发达国家作用更强;网络异质性在中低技术制造业、发展中国家更明显;金融危机爆发显著削弱了网络联系强度对GVC分工的提升效应。(3)贸易网络特征主要通过竞争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三个渠道来促进GVC分工水平提升。文章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价值链跃升提供了实证支持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彭羽  
与以往关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家和行业层面不同的是,文章以电子产品中的智能手机为例,基于全球价值链下智能手机的中间品模块化特征,从微观上构建了测度产品层面技术复杂度和企业技术复杂度的测算方法,并采用全球四款主流智能手机的拆机报告数据进行技术复杂度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本土品牌与国外品牌手机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差距较小,但在区分零部件模块的国别属性后发现,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技术复杂度的相对相距更大。但从趋势上看,中国大陆的手机产品制造与日本、中国台湾之间的技术复杂度整体差距明显缩小;中国大陆在处理芯片模块、相机模块和电池模块等几个核心零部件模块领域成长迅速,其技术复杂度水平已接近于国际领先水平。文章最后分析了影响中国手机产品技术复杂度提升的几个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慧岭  凌丹  
本文剖析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重构对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分布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0—2014年世界制造业投入产出数据,度量附加值口径下GVC重构的发生状况,实证检验GVC重构对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分布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制造行业的GVC重构特征与整体表现出的扩张—收缩—再扩张趋势不尽相同,部分行业呈现持续收缩或持续扩张的特征。根据在发达国家、本国内部、发展中国家三类经济体中的价值链条分布特征差异,可将中国18个制造行业分为"双向挤压型""强劲生长型""GVC主导型""国际产能合作型"四类。依据在GVC重构中的不同表现,本文提出中国各类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善同  何建武  刘云中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国内省际投入产出模型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拓展了关于贸易增加值的WWZ分解方法,提出国内省份对外贸易(出口、省际调出)分解的统一框架,分析国内不同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状况;通过价值链参与的国际国内比较总结了相关的典型化事实。根据这些研究本文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区域分工形成了一种类似于"哑铃型"分工模式;国内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三大增长极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垂直专业化指数同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