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34)
2023(14350)
2022(12347)
2021(11621)
2020(9532)
2019(22335)
2018(22161)
2017(42983)
2016(23244)
2015(26053)
2014(26043)
2013(25482)
2012(23275)
2011(20745)
2010(20824)
2009(18871)
2008(17954)
2007(15376)
2006(13423)
2005(11531)
作者
(65716)
(54659)
(54227)
(51891)
(34978)
(26352)
(24620)
(21459)
(20948)
(19409)
(19008)
(18244)
(17385)
(17049)
(16978)
(16511)
(16291)
(16207)
(15525)
(15513)
(13516)
(13183)
(13173)
(12458)
(12184)
(12164)
(12091)
(12074)
(10913)
(10743)
学科
(94039)
经济(93945)
管理(64856)
(58326)
(48203)
企业(48203)
方法(43938)
数学(38664)
数学方法(37965)
中国(25302)
(24381)
地方(21487)
(20984)
业经(20062)
(19494)
理论(16695)
环境(16672)
农业(16378)
(15024)
(14861)
贸易(14852)
(14326)
技术(14102)
(13960)
(13664)
(12214)
财务(12138)
财务管理(12115)
(11989)
银行(11951)
机构
大学(321845)
学院(321573)
管理(128889)
(121130)
经济(118208)
理学(112704)
理学院(111372)
管理学(108979)
管理学院(108415)
研究(104953)
中国(76163)
(69076)
科学(68295)
(52867)
(51625)
(49809)
业大(49684)
中心(47878)
研究所(47529)
(45691)
(44954)
师范(44567)
北京(43287)
财经(43257)
(39299)
农业(39196)
(39086)
(37671)
师范大学(36207)
经济学(35322)
基金
项目(228995)
科学(179991)
研究(165621)
基金(165121)
(143851)
国家(142681)
科学基金(123573)
社会(102860)
社会科(97387)
社会科学(97356)
(90484)
基金项目(88775)
自然(82317)
自然科(80432)
自然科学(80415)
自然科学基金(78906)
教育(76538)
(75931)
编号(68287)
资助(67989)
成果(53807)
重点(50961)
(48888)
(48433)
(47203)
课题(47016)
创新(44012)
科研(43595)
大学(42404)
教育部(41870)
期刊
(129289)
经济(129289)
研究(91134)
中国(57118)
学报(50664)
科学(47295)
管理(45562)
(44569)
大学(38468)
(38222)
教育(37997)
学学(36087)
农业(31586)
技术(29303)
(22775)
金融(22775)
业经(21954)
经济研究(20560)
财经(19423)
图书(18335)
问题(17902)
(16432)
资源(16389)
科技(16304)
(16159)
技术经济(15275)
理论(15170)
(14903)
统计(14723)
现代(14541)
共检索到453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榕  李卫正  王亚炜  王浩  
城市绿道作为当今人居环境中重要的生态、交通和游憩主体,其承载和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研究针对城市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效应加剧以及特色风貌缺失等问题,从视觉感知入手,基于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机制理论,就南京市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形态和格局进行深入研究,以具有"显性""隐性"和"显—隐性"三性的"生境斑块""自然骨架"和"生态基底"三种景观空间类型为载体,分析玄武湖绿道与要素、形态和格局之间的视觉吸引关系,构建出玄武湖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模式,解决城市绿道景观视觉空间吸引要素、吸引形态和吸引格局不显著等问题,为建设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宜人的城市聚居环境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严军  王飞  蔡安哲  申世广  
选取彰显南京"山水城林"特色的玄武湖东岸立面景观为研究对象,以分形理论中的计盒维数法对其景观天际线进行分段与分层提取,依此进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理论可以为滨水景观评价提供量化工具。通过多维度分维对比,量化分析滨水立面层次及景观天际线节奏,得出植物分维是景观天际线的主导因素,建筑对景观天际线影响较大。以期为滨水立面景观优化、滨水景观设计和区域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明远  张岚  
2010年,为了真正实现旅游业跨越发展,在国内部分景点调高门票价格的同时,南京先后将玄武湖、中山陵两大核心景区景点免费开放。本文对这两大核心景区门票免费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研究表明:这一重大举措不仅为游客、市民带来了福址,还给南京市旅游业乃至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促进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峰  丁风芹  何杨  杜林华  颜廷凯  
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基于游客支付意愿(WTP)的调查,对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游客(62.1%)对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有支付意愿,表明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和价值。2011年,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非使用价值为4.73亿元,其中,存在价值为3.07亿元,遗产价值为0.88亿元,选择价值为0.79亿元。通过对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与其保护玄武湖公园游憩资源的支付意愿、支付意愿值的相关分析可知:游客受教育程度、年龄与支付意愿显著相关,而性别、客源地、月收入及游客对玄武湖公园的了解程度等对支付意愿影响较小;月收入与支付意愿值显著相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宣国富  朱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深入分析和探讨城市居民的公园游憩动机及行为特征,对于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玄武湖公园为例,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主要包括个人爱好与交际、接近自然与放松、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在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园游憩者分为接近自然类、休闲放松类、消遣爱好类和情感交流类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园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方面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冰  张帆  
旷地型风景资源在当代城市中属于稀缺性视觉资源,其固边环境的高度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课题。利用透视学的原理分析了人眼观察不同距离景物时存在的两条规律,以此为基础一方面剖析了现行的高度控制方法存在的某些问题;另一方面设计出了旷地型风景资源周边环境的高度控制模型。模型包括控制级别的分类、主要视点的选择、周边环境高度的算法、高度控制范围的算法四个部分。以南京玄武湖公园为实证对象,运用模型提出其周边环境的高度控制方案,并进行现状评价。实验过程及结果证明了研究方法的可靠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沛芳  邹丽敏  王超  林志评  
选取中国典型城市内湖——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欧洲标准测试分析委员会(nowthe Standards,Measurements and Testing Programme)推荐的BCR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Pb、Cd、Ni、Zn、Cr和Mo 6种重金属形态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测定,并对其潜在迁移风险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总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n>Cr>Mo>Ni>Pb>Cd,含量分别为148.80~244.12、112.55~135.78、55.19~77.30、41.42~49.81、8.57~20.05和1.29~1.73 mg/kg,除Pb外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婷婷  孙颖  李静  戴曦  陈非洲  
2010年7月对南京玄武湖3个区域(荷花区、湖岸区、敞水区)轮虫的水平分布进行调查,并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次调查共检出轮虫25种,全湖轮虫优势种为裂痕龟纹轮虫、多肢轮虫、端生三肢轮虫和微型三肢轮虫。荷花区种类最多,且分布有蛭态类轮虫,但3个区域中轮虫优势种组成相似。3个区域轮虫丰度差异显著(P<0.05),而水温、总氮、总磷和总溶解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鑫  吴丹子  李倞  王向荣  
【目的】城市滨河景观视觉质量对城市滨河景观品质和城市空间品质有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筛选对城市滨河绿道视觉感知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并通过视觉感知量化处理,实现智能化分析滨河景观,是未来滨河景观的发展趋势。【方法】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模拟人的视觉感知,训练一套用于城市滨河绿道景观的图像语义分割模型,并建立一套可量化的视觉景观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挖掘各项量化的景观特征与视觉感知之间的关系。最后,以北京二环水系为例,分析视觉感知下的景观特征,总结关于滨河绿道景观视觉感知提升的策略。【结果】(1)训练出的城市滨河绿道图像语义分割模型达到了0.93的准确率;(2)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在10项指标(绿视率(GVI)、蓝色视野指数(BVI)、驳岸硬质度(HRI)、滨河建筑密度(RBD)、桥梁可视度(BV)、干扰因素指数(IFI)、滨河自然开阔度(WO)、滨水围护度(WG)、道路宽广度(RWI)、乔灌草比率(RTG))体系中,有5项对视觉感知的影响作用显著,分别为GVI、WO、BVI、IFI和RTG,其中GVI、WO与视觉感知呈正相关,其余3项呈负相关;(3)北京二环水系绿视率北部高于南部,WO与BVI呈较为均质的状态,IFI整体较低,RTG呈现按河道划分的特征;(4)当提升视觉感知效果时,可重点从影响显著的5项指标出发,根据影响作用的强弱进行权衡。【结论】本文为研究城市滨河景观提供了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的测度方法,为人本视角的大规模滨河绿道景观的量化分析提供更多可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邹丽敏  王超  冯士龙  
采用ICP-MS仪测定了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Ni的含量,并应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SQGs)和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重金属的潜在生物毒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玄武湖沉积物中Zn、Cd和Ni的含量分别为75.26~179.11、5.17~8.98和47.76~147.28mg/kg,分别是为南京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8~2.91、51.70~89.80和1.33~4.11倍,表明Zn的污染程度较轻,Cd和Ni的污染较重,且人为活动对重金属含量有重要影响。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Zn、Cd、Ni浓度的最大均值均出现于东南湖(SE-L)的沉积物中。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生物数据库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浩然   李钢   臧菲  
近年来,大激店村积极响应国家有关乡村振兴的发展政策,有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旅产业,开展乡村振兴实践,努力构建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格局,反向吸纳大量城市高质量人才到大激店工作和生活,有力推动了大激店的发展。基于此,结合大激店人才振兴发展实例,通过对相关人员的深度访谈,基于Nvivo质性分析软件,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分析,从政策、产业、人文等角度深入探究“以文聚才”城郊型乡村人才振兴机制的内在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玲  莫冠冲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密集的建筑物逐渐将人们与自然隔离开来。绿色步行空间景观无疑成为了城市中的一条绿色丝带,既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又改善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并为城市居民营造了休闲、慢活、低碳、舒适的现代生活。文章以台中草悟道为例,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探讨城市绿色步行空间景观设计中的互动性表达,旨在寻求一种人与景观良性互动的设计思路,使城市景观在满足美观、实用、舒适的前提下,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参与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凤阳  王子强  
以历史街区的景观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从视觉图式的角度,总结苏州地区视觉图式要素,探讨其在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组织中的运用。区别于常见的三大景观空间类型,本文提出图式视角下节点景观空间、街巷景观空间、整体景观空间和景观意境空间四大历史街区景观空间类型,并通过传统图式符号景观化方法的总结,分别对四大景观空间的组织进行讨论,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总结的方法,为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镇  陈非洲  周万平  
浮游甲壳动物昼夜垂直迁移(DVM)是深水湖泊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浅水湖泊中,没有明显的下层滞水层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避护所,浮游甲壳动物的垂直迁移活动不明显。但浅水湖泊挺水植物的存在为浮游甲壳动物提供了区别于敞水带的生境,结合理化、浮游植物和鱼的因素,对浅水湖泊玄武湖挺水植物区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水平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浅水湖泊玄武湖中理化环境(如温度、溶解氧和pH)在荷花区、敞水区、荷花区与敞水区的交界区差异不大,对浮游甲壳动物的昼夜水平迁移不起主导作用。荷花区的浮游植物在质量和数量上低于敞水区,浮游甲壳动物在夜间捕食压力小的情况下会向敞水区移动。敞水区、交界区浮游甲壳动物在白天...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晓云  杨晓辉  易娜  张壮  王清莹  
在城市体检中构建主客观相互联动的街道绿化景观质量评价机制,对在城市更新中建设高质量街道空间具有现实意义。研究以昆明市呈贡老城区龙城街道为对象,以绿视率作为主要客观评价指标,以现场问卷调查数据作为主观感知评价指标,构建主客观联动的评价体系,揭示二者间内在规律,并对提升景观质量提出相应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