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4)
- 2023(12482)
- 2022(10755)
- 2021(10030)
- 2020(8241)
- 2019(19283)
- 2018(19256)
- 2017(37355)
- 2016(20601)
- 2015(23040)
- 2014(23034)
- 2013(22829)
- 2012(20943)
- 2011(18647)
- 2010(18259)
- 2009(16562)
- 2008(15734)
- 2007(13356)
- 2006(11671)
- 2005(9779)
- 学科
- 济(81800)
- 经济(81717)
- 管理(57195)
- 业(52288)
- 企(42745)
- 企业(42745)
- 方法(37013)
- 数学(32344)
- 数学方法(31939)
- 农(22400)
- 中国(22251)
- 地方(21499)
- 业经(18515)
- 学(18017)
- 财(17819)
- 环境(15854)
- 农业(15299)
- 和(13407)
- 理论(13298)
- 技术(12630)
- 贸(12426)
- 贸易(12419)
- 制(12280)
- 划(12261)
- 易(11946)
- 务(11181)
- 财务(11119)
- 财务管理(11099)
- 企业财务(10403)
- 教育(10259)
- 机构
- 大学(281255)
- 学院(280757)
- 管理(115237)
- 济(105733)
- 经济(103048)
- 理学(100619)
- 理学院(99481)
- 管理学(97749)
- 管理学院(97265)
- 研究(92852)
- 中国(66191)
- 科学(60775)
- 京(60338)
- 农(46350)
- 所(45779)
- 财(45398)
- 业大(44874)
- 中心(42514)
- 研究所(42257)
- 江(40479)
- 范(39308)
- 师范(38985)
- 北京(37610)
- 财经(37142)
- 农业(36198)
- 院(34558)
- 经(33731)
- 州(33345)
- 师范大学(31738)
- 经济学(30037)
- 基金
- 项目(203181)
- 科学(159070)
- 研究(147921)
- 基金(145153)
- 家(126090)
- 国家(125020)
- 科学基金(107982)
- 社会(91693)
- 社会科(86706)
- 社会科学(86674)
- 省(82099)
- 基金项目(79103)
- 自然(71416)
- 自然科(69686)
- 自然科学(69667)
- 自然科学基金(68324)
- 划(67807)
- 教育(66943)
- 编号(61123)
- 资助(58727)
- 成果(48047)
- 重点(44897)
- 发(43742)
- 部(43422)
- 创(42079)
- 课题(41807)
- 创新(39239)
- 科研(38581)
- 大学(36964)
- 教育部(36784)
- 期刊
- 济(113213)
- 经济(113213)
- 研究(79276)
- 中国(50929)
- 学报(44794)
- 科学(41689)
- 农(41248)
- 管理(38728)
- 大学(33486)
- 财(32707)
- 教育(31588)
- 学学(31287)
- 农业(29107)
- 技术(24926)
- 业经(19491)
- 融(19311)
- 金融(19311)
- 经济研究(16568)
- 图书(16460)
- 财经(16182)
- 问题(16159)
- 资源(15353)
- 业(14937)
- 科技(14762)
- 技术经济(13657)
- 理论(13636)
- 经(13632)
- 发(13125)
- 现代(12926)
- 版(12917)
共检索到395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丁兆罡 段传庆 洪天求
城市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提升城市持续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厘清绿色经济和绿色城市转型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绿色驱动力、绿色生产力、绿色生命力"三位一体的城市绿色转型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离差最大化法改进的优化模型来客观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了城市绿色转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了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进行模型验证,基于评价结果的深度分析,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与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马琼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按照"一企一市"的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先有企业再有城市、城市的大部分人也是企业的职工、城市与企业间有高度依存关系,是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特点,也决定了职工社会保障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应首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例如,安徽省淮南市缘煤而建,依托淮南矿业集团(原淮南矿务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吉黎 焦华富
基于"六普"分街区数据,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研究成熟期煤炭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将其社会区划分为:①政府机关、知识分子及非资源型产业从业者居住区;②低学历、农业及贫困人口居住区;③一般工薪阶层及退休人员居住区;④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聚居区;⑤煤炭资源开采与勘测从业者聚居区;⑥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聚居区。基于社会区的空间特征和实地调研的经验研究,采用模型抽象法总结出淮南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式为:"城—矿—乡"的三元结构特征和"东城—西矿—乡村边缘化"的空间隔离特征显著;"城区"呈同心圆、扇形格局;"矿区"呈飞地型组团式格局;"乡村地区"呈边缘化离散型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静 焦华富 宣国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煤炭城市发展出现了经济衰退、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煤炭城市的产业转型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分析了煤炭城市产业转型中的集群效应,认为立足于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煤炭产业集群是煤炭城市实现依托式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淮南市煤炭产业群发展现状及特征,提出了煤炭产业群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煤炭城市 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 淮南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岸 顾康康
选取煤矿型城市淮南市区为研究区域,以2017年12月淮南市Landsat-TM影像、淮南市采煤塌陷地分布矢量图和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撑下,从生态敏感性和生物多样性服务价值两个方面评价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优先级,利用GIS中的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恢复优先级分为非常低、低、中等、较高和高5个级别。结果表明:淮南市区生态恢复优先级高和较高的塌陷区面积所占比例为27.34%,主要分布于潘集区采煤塌陷区的中南部、八公山区采煤塌陷区的大部分区域、谢家集区采煤塌陷区的西北部以及大通区采煤塌陷区的大部分区域,建议将这些区域予以优先恢复。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亚亮 王曦 宁丽丽 李长爱 王慧 宣建炜
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是推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乡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难题,结合淮南市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践经验,提出遵循绿色发展理念的相关改造策略;同时对房屋建筑、公共设施、绿化环境及交通设施等方面提出专项优化策略。期望为其他资源型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参考与借鉴,使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全面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吉黎 焦华富 杨显明 孙雷
基于个体行为与城市空间互动的视角,以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体制转轨期城市居民职住迁移路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总结不同社会属性居民与城市空间的相互选择方式,以期把握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规律,为城市社会与空间结构转型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阶段淮南市居民迁居路径分别表现为组团内部交互式迁移、临近组团跳跃式迁移和目的地组团集中跨越式迁移,居民转职路径表现为复杂网络化与多点指向化、集中化与趋业化以及趋利化与非矿化;2伴随着体制转轨程度的深化,三个阶段居民职住迁移路径表现为居住矿业乡镇化—就业下岗去矿化、居住乡镇城镇化—就业矿业商业化以及居住城区新城化—就业行政商业化;3分别基于次数和导向划分了居民职住迁移路径并分析影响因素,发现不同社会属性特征的居民对居住空间及职业类型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段士进
在"三保"中有为用好政策赢增量。淮南市国土资源局提前谋划,主动服务,盘活用尽年度新增计划与单独选址指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争取重点项目用地点供,挖掘存量用地和调整"批而未用"土地,多措并举保用地。2007年至2012年,全市共获批新增建设用地8.45万亩,其中农用地7.12万亩,有效保障了淮南市发展用地,并为市"项目攻坚年"提供坚实支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庞胜
今年2月以来,安徽省淮南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指数一路走高,始终在5%以上的高位运行,6月份达到了7.3%的高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面对严峻的物价形势,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专题研究、综合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叶雪洁 吕莉 王晓蕾
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转型的路径如何选择是大家瞩目的焦点。经济地质学与资源型城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运用经济地质学的理论观点来指导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梳理经济地质学的发展脉络,揭示经济地质学的本质内涵,结合经济地质学在淮南矿业立市和产业转型中的重要导向作用,提出资源型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更多地从经济地质学本质特性出发,依托资源、延伸资源、不唯资源、超越资源,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以期对众多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
经济地质学 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亚芬 孙根年 李琦
文章从构建生态安徽的目标出发,收集和整合近20年来安徽省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相关数据,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对安徽省资源环境问题进行分析:(1)基于近20年的数据测算出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SO2排放、万元产值水耗、万元产值COD排放的绿色距离和生态化实现度,旨在分析安徽省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时间动态变化及与生态省建设的差距;(2)基于资源—环境双调控原则,利用2008年截面数据,以万元产值能耗和废气排放对安徽省33个工业进行能源—大气分类、以万元产值水耗和废水排放对工业进行水资源—水环境分
关键词:
绿色距离 产业分类 资源环境 安徽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康康 储金龙 陈晓华 汪勇政
文章运用协调发展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定量分析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和变化趋势,揭示经济发展因子对生态足迹的影响机制,对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淮南市整体呈现生态承载力略有下降,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加剧上升的趋势;万元GDP所消耗的生态足迹波动性下降,资源利用效益逐渐提高;生态足迹和经济发展的变化速率剪刀差从0.001增长到0.66,两者变化速率的分异性显著,生态足迹增长速率有所降低,生态足迹产生的环境压力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不断减轻;生态足迹与经济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代娜娜 秦国伟 李坦 徐丽
当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强化绿色核算。文章阐述了社会核算矩阵和绿色核算的关系,探讨了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开展了具体测算,就做好绿色核算、发展生态经济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绿色核算 社会核算矩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代娜娜 秦国伟 李坦 徐丽
当前,"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都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号角。建设生态文明,需要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需要强化绿色核算。文章阐述了社会核算矩阵和绿色核算的关系,探讨了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方法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性和代表性较强的安徽省开展了具体测算,就做好绿色核算、发展生态经济提出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绿色核算 社会核算矩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