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43)
- 2023(19055)
- 2022(16455)
- 2021(15051)
- 2020(12482)
- 2019(28876)
- 2018(28629)
- 2017(54982)
- 2016(29716)
- 2015(33302)
- 2014(33350)
- 2013(32779)
- 2012(30301)
- 2011(27449)
- 2010(27738)
- 2009(25417)
- 2008(24523)
- 2007(21491)
- 2006(19053)
- 2005(16864)
- 学科
- 济(138111)
- 经济(137971)
- 管理(84537)
- 业(79240)
- 企(64917)
- 企业(64917)
- 方法(56977)
- 数学(49758)
- 数学方法(48964)
- 中国(36665)
- 农(33129)
- 地方(32123)
- 业经(28984)
- 财(28522)
- 学(28165)
- 农业(22616)
- 制(21558)
- 理论(21381)
- 贸(21038)
- 贸易(21023)
- 环境(20980)
- 易(20253)
- 技术(19585)
- 和(19557)
- 银(18913)
- 银行(18868)
- 融(18725)
- 金融(18723)
- 行(18115)
- 地方经济(17802)
- 机构
- 学院(424790)
- 大学(424089)
- 济(175402)
- 经济(171654)
- 管理(166247)
- 研究(145621)
- 理学(143750)
- 理学院(142136)
- 管理学(139213)
- 管理学院(138465)
- 中国(107657)
- 京(90903)
- 科学(90002)
- 财(77335)
- 所(72974)
- 农(68217)
- 研究所(66456)
- 中心(65384)
- 业大(63081)
- 江(62212)
- 财经(62011)
- 北京(57693)
- 范(56655)
- 经(56316)
- 师范(56101)
- 经济学(53166)
- 院(53154)
- 农业(53103)
- 州(50684)
- 经济学院(47508)
- 基金
- 项目(288892)
- 科学(227624)
- 研究(209362)
- 基金(208946)
- 家(182310)
- 国家(180819)
- 科学基金(155957)
- 社会(132383)
- 社会科(125557)
- 社会科学(125521)
- 省(113571)
- 基金项目(110173)
- 自然(101947)
- 自然科(99637)
- 自然科学(99615)
- 自然科学基金(97774)
- 教育(97060)
- 划(95268)
- 资助(87111)
- 编号(84956)
- 成果(67903)
- 重点(64847)
- 发(64303)
- 部(62866)
- 创(59699)
- 课题(59176)
- 创新(55733)
- 科研(54792)
- 国家社会(54366)
- 教育部(54098)
- 期刊
- 济(196627)
- 经济(196627)
- 研究(126711)
- 中国(82021)
- 学报(65802)
- 管理(62833)
- 农(61702)
- 科学(61419)
- 财(57860)
- 大学(50340)
- 教育(47906)
- 学学(47556)
- 农业(42739)
- 技术(40525)
- 融(36110)
- 金融(36110)
- 经济研究(32274)
- 业经(31633)
- 财经(30327)
- 问题(26037)
- 经(26029)
- 技术经济(22303)
- 业(22141)
- 统计(21447)
- 图书(20953)
- 科技(19981)
- 策(19433)
- 商业(19238)
- 理论(19151)
- 现代(19046)
共检索到62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琳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红利,使得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虽然,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我国经济增长率是同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3倍,但是,从经济发展质量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所换来的。因此,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本文在传统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测量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环境规制限制变量,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良与升级,使模型更接近于现实发展状况。同时,根据所提出的模型,分析了我国主要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经济转型发展状况,根据测算结果将所研究的资源城市按照发展效率分为六大类,并对每一类的资源城市发展状况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
绿色经济 发展效率 非参数条件 资源城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何维达 温家隆 张满银
基于2006—2018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因素分解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绿色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优化和科技水平也是促进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政府调控对生态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外商投资则对生态效率无明显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莉娜 刘军 张江峰
本文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0-2022年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并系统分析其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特征。结论表明: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逐步提高,整体保持向上增长态势;从具体空间分布来看,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呈现以拉萨为核心向外围六个区域扩散的分布特征;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来看,空间差异相对较小且呈现缩小态势;Global Moran’s I指数统计结果表明,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效率在统计上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形成了相邻区域的空间聚集现象。
关键词:
西藏 旅游经济 绿色发展效率 时空演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丰安
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数字经济在绿色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采用2011—2018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探究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并从要素配置效率的角度具体考察了两者之间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主要表现在提高了城市绿色规模效率并促进了绿色技术进步。从区域差异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出现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要素配置效率来看,资本要素价格扭曲和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均对数字经济的积极影响产生了抑制效果,且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当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较高时,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良伟 杨力
科学测度经济发展效率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以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窗口分析法以及Malmquist指数研究了中国2000~2009年各省份经济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将经济发展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定位了制约我国省际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将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技术进步,探讨了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来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层面,考察期内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效率呈现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驱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AR)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范围主要集中在150km~650km,并存在显著地理区位、规模和资源类型的异质性。第二,数字经济可通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投资调整和扩大市场需求这四条路径来间接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也是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空间收敛的“加速器”。研究结果丰富了有关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方面的内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天宝 赵红岩 仲颖佳
文章基于2011—2019年中国268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AR)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范围主要集中在150km~650km,并存在显著地理区位、规模和资源类型的异质性。第二,数字经济可通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优化投资调整和扩大市场需求这四条路径来间接促进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也是推动绿色经济效率空间收敛的“加速器”。研究结果丰富了有关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效率方面的内容。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范翔宇 卢新海 刘进进
研究目的:基于2006—2020年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方法:多期双重差分方法、三重差分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和批次异质性,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地区和第二批试点的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升影响更为显著。(3)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主要呈负向调节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负向影响最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次之,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最末。(4)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调节效应具有“由边际效益递增到边际效益递减”的单门槛非线性特征。研究结论:促进具有技术嵌入和环境赋能作用的数字经济发展,对提升中国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提升和效益转化还有待重视和加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斌 苏珈漩
运用super-DeA模型测算我国各省份的绿色经济效率,从三个维度测度各省份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基于测算结果和分析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和软化均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产业结构软化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外开放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而教育投资、政府规制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不显著。
关键词:
绿色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 空间计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杨 石嘉婧 高文群 郭庆然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面板数据,首先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进行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测算,发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整体趋于上升发展态势;其次,借助核密度估计法分析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全国及区域间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向右偏移明显,且呈单峰分布,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大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增长速度较为明显且波动幅度较大;最后,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来分析区域间差异化程度,发现我国四大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绿色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中部地区次之,而西部地区相对缓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林汉 岳一飞
采用我国2012—2016年30个省份的数据,构建四阶段DEA模型,测算我国2012—2016年30个省份的绿色经济发展效率,同时借用Tobit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利用均值聚类分析和Malmquist指数对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只有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青海五省绿色发展处于中国领先水平;从均值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较高的省份共有14个,其中属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有5个,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较低的省份仍然处于西部地区,而且中西部省份仅占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较高省份的35%,远低于东部地区省份所占比重;通过Malmquist指数分析,对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进行动态纵向评价,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效率总体处于每年增长态势,但逐渐放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谨夫
本文选取环渤海经济圈30个主要城市的经济发展数据,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该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进行研究。首先,采取BC~2模型对环渤海经济圈的30个主要城市,从投入产出角度,通过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评价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发现各城市投入产出方面与最优值存在的差距;其次通过超效率模型(SE—DEA)对该区域30个地级以上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综合排名,最后得出改进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品文
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规律大体相同,却也略有差异。总体来讲,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绿色农业在2002年以前是不容乐观的,在2002年以后,逐渐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当前,我国绿色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绿色循环农业经济理念落后、法规与标准需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具有局限性、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业技术力量缺乏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绿色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拟从创建农业生态文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几个方面着手落实。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洁平 程序 闫晶 杨晓龙
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三区十群47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构建资源投入-环境治理两阶段工业生产治理模型,采用网络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16年各城市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即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及工业综合生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三区十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污染治理效率及综合生态效率十分不均衡,整体来看,东南沿海城市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较高,阶段效率及整体工业生态效率相对较优;西北内陆城市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基于研究结果,依据各城市群生态效率特征对其生态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朱洁西 李俊江
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探讨了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之间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城市层面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绿色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度。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并识别传导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可以显著提升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而且对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产生了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城市、大城市和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技术创新是驱动绿色经济效率优化的关键途径。政府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实施因地制宜的差异化政策,增强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带来的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