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6)
- 2023(8195)
- 2022(6954)
- 2021(6298)
- 2020(5049)
- 2019(11881)
- 2018(11582)
- 2017(22073)
- 2016(11876)
- 2015(13296)
- 2014(13274)
- 2013(13327)
- 2012(12152)
- 2011(10612)
- 2010(10644)
- 2009(9680)
- 2008(9208)
- 2007(7905)
- 2006(6975)
- 2005(6044)
- 学科
- 济(48346)
- 经济(48308)
- 管理(35516)
- 业(30817)
- 企(23151)
- 企业(23151)
- 方法(19331)
- 地方(16366)
- 数学(16030)
- 数学方法(15801)
- 中国(15383)
- 环境(14582)
- 农(13153)
- 业经(11502)
- 学(10467)
- 划(9610)
- 农业(9058)
- 和(9047)
- 财(8629)
- 理论(7869)
- 资源(7824)
- 制(7820)
- 技术(7775)
- 发(7588)
- 城市(7558)
- 生态(7536)
- 工作(7356)
- 服务(7294)
- 地方经济(6827)
- 贸(6313)
- 机构
- 学院(160924)
- 大学(160238)
- 管理(64915)
- 济(58486)
- 经济(56625)
- 理学(55808)
- 理学院(55026)
- 管理学(54034)
- 管理学院(53717)
- 研究(53473)
- 中国(39578)
- 京(36181)
- 科学(36079)
- 中心(26433)
- 所(25694)
- 江(25328)
- 农(25237)
- 业大(25111)
- 范(24786)
- 财(24683)
- 师范(24573)
- 研究所(23635)
- 北京(22499)
- 州(21210)
- 院(20614)
- 师范大学(20019)
- 财经(19614)
- 农业(19463)
- 经(17619)
- 省(17215)
- 基金
- 项目(118007)
- 科学(93335)
- 研究(85422)
- 基金(84099)
- 家(73176)
- 国家(72556)
- 科学基金(63457)
- 社会(55028)
- 社会科(52099)
- 社会科学(52083)
- 省(48298)
- 基金项目(46746)
- 自然(41313)
- 自然科(40238)
- 自然科学(40232)
- 划(40051)
- 自然科学基金(39445)
- 教育(37025)
- 编号(34530)
- 资助(31974)
- 发(26669)
- 成果(26584)
- 重点(26364)
- 创(24530)
- 课题(23964)
- 部(23691)
- 创新(22876)
- 国家社会(22270)
- 科研(21888)
- 计划(21510)
共检索到237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凯 沈雯 黄宗胜
以贵阳市黔灵山公园为例,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指标体系,运用重要性—绩效分析方法,对城市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功能进行了重要性与绩效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包括精神与宗教等10项指标,每项指标对应若干来源要素;基于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不同感知,各指标对应不同的重要性—绩效;根据本地居民与外来游客两个群体的感知差异,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可分为四种类型。基于此,提出了黔灵山公园文化服务的四项发展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琳 谢红彬 关钊 魏平
矿业城市生态转型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随之改变。以典型矿业城市—徐州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2000、2010及2020年绿色空间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究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对食物供给、碳储存、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进而探究生态转型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徐州绿色空间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超过70%,但总体呈递减态势。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绿色空间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建设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使中心城区、贾汪建成区及采煤塌陷区等部分非绿色空间转为绿色空间。(2)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有一定缓解。景观形态逐渐规整并具有较好连通性。(3)受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徐州市绿色空间的食物供给量持续提升,土壤保持量先降后升,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空间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特征。(4)徐州市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增益的协同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谭传东 洪歌 吴雪飞
能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增进居民健康及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在高密度城市建成环境中合理配置绿色空间,同时满足生态效益、社会公平及用地限制等多种目标,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选择空气净化、热岛效应缓解和雨洪调节3项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效益优化目标,使用绿色空间配置基尼系数表征公平性,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以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和公平性最大化为目标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城市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种社会和环境制约因素,同时集成多种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权衡生态效益与公平性之间的矛盾。该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与扩展性,可为武汉以及其他城市区域的绿色空间配置优化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牛潜 周旭 张继 杨江州 黄雪勇
生态系统弹性是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健康和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生态系统弹性强度系数和生态系统弹性限度系数构建了生态系统弹性力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标准差距平法对计算结果进行分级,对贵阳市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的生态系统弹性时空演变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贵阳市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力分级占比较大的主要为较强、中等和较弱,占总面积的95%左右,其余为很弱和很强的区域,占比约5%;(2)贵阳市区的生态系统弹性力在2000~2015年大体呈波动减弱态势,其中弹性力分级为较弱和很弱的区域分别增长3.24%和1.12%,而较强的区域则减少2.60%;(3)但弹性力很强的地区面积增加0.83%,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弹性力有所增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方正 刘阳 施瑶 胡凯富 郑曦
【目的】在快速城镇化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给人类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作为一种应对气候变化、构建绿色宜居生存环境的方法得到推广。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演算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客观评价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网络具有科学的指导意义。【方法】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市浅山地区为例,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绿色空间规划框架,选取缓解热岛效应、水土保持、固碳释氧、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娱乐6种功能指标,采用径流系数公式计算、MaxEnt模型模拟等方法进行评价,识别区域不同服务类型的关键绿色空间位置并提出适宜的绿色空间类型,最后通过构建游憩绿道以及生态廊道加强绿色空间联系,完善绿色空间布局。【结果】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空间分布呈现一定差异性,根据不同区域提供的服务差异划定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以及生态保育绿地7种绿色空间类型,新增6条绿道(195 km)连接平原与浅山区,在温泉镇、延寿镇、十三陵镇、峪口镇等村镇构建生态廊道,建立以目标动物保护为目的的线性绿色空间。【结论】绿色空间能够提供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绿色空间规划框架对于加强落实浅山区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方式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雁斌 钱欣 蔡蒙蒙 赵正
新时代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现有研究缺乏以市民视角的功能价值量化评价,难以客观分析当前特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的现状与需求。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人居环境、文化遗产、教育和美学共4个方面,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功能的价值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重要性和绩效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就功能价值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就提升特大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雁斌 钱欣 蔡蒙蒙 赵正
新时代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之一。现有研究缺乏以市民视角的功能价值量化评价,难以客观分析当前特大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的现状与需求。以上海市为例,构建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人居环境、文化遗产、教育和美学共4个方面,利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项功能的价值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重要性和绩效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就功能价值的差异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与探讨,并就提升特大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文化服务功能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申振东 朱文龙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国家倡导的现代城市发展方向,本文根据国内外城市管理动力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首个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贵阳市的成功经验,本文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假设,并设计了指标体系生成了调查问卷。利用SPSS13.0和Lisrel8.7分别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结构化方程模型,并进行了假设检验。经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人的发展、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均对城市管理动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结合贵阳市的实际情况,说明了相关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城市管理 动力系统 文明城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志红 邱书香 徐平 陈天鹏
在界定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内涵的基础上,构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该模型是一个概念化模型,该模型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过程能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指引。该模型包含基础层、绿色层、互联层、物联层、集成层、应用层和创新层等七个层级。最后从营造开放的绿色创新环境、促进城市绿色创新主体的成长和集聚、构建城市绿色创新信息网络共享平台等三方面提出智能城市绿色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应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智能城市 模型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李欣玥 张翠英
为了全面分析绿色物流发展问题,从生态系统角度构建了绿色物流生态系统并分析了系统中的行为主体。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绿色物流生态系统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得出对绿色物流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和指标。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的绿色物流绩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建议政府、企业和公众从不同角度入手,全面提高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生态系统 行为主体 评价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岳文淙 徐琳瑜
绿色GDP核算是通过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如何合理地计算资源环境成本是绿色GDP核算的技术难点,也是生态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充分分析了已有绿色GDP核算的两种思路,即或在GDP核算体系中扣除环境污染、资源损耗的成本,或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展望了绿色GDP核算的新的方向,即将环境污染、资源损耗成本和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所带来的环境效益都纳入绿色GDP核算之中。
关键词:
绿色GDP 核算方法 生态系统服务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刘志 杨道运 梅岑岑 班远冲 杨小毛
根据WorldView-3遥感影像数据,对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田区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1 683.41万元,单位面积城市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为8.35万元;各项生态服务价值排序为:固碳释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环境净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持>景观游憩;从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来看,乔木最大,草地最低,具体表现为乔木>乔灌>乔草>乔灌草>灌木>灌草>草地;从各街道分布情况来看,莲花街道>沙头街道>香蜜湖街道>梅林街道>福田街道>福保街道>园岭街道>华强北街道>华富街道>南园街道,其价值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各街道所拥有的城市绿地面积.作为深圳市的中心城区,福田区在今后的城市绿地建设规划与管理过程中,要适当考虑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空间异质性,优化城市绿地结构,维持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充分发挥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与功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冰 徐琳瑜
水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维系水生态可持续发展态势对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城市水生态可持续评价指数,并结合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城市水生态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该指数融合了水生态足迹和水生态承载力,通过比较分析城市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污水消纳占用的水资源用地需求,明确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需关系。选取大连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1年大连市水生态足迹远高于水生态承载力,处于不可持续发展水平。若维持目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则可预测至2015-2019年大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递增,城市水污染生态足迹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大连市水资源供给能力若仍维持目前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剑锋 杨宜男
论文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角度出发,以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核算各县域所需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量和所能获得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量,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空间均衡性和空间匹配特征了解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依此提出优化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的建议措施。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各省域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均衡现象,上海及其周边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高而供给低,皖南和浙西地区的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低而供给高,长三角地区国家森林公园分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空间错配问题严重。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城市市辖区森林公园建设,另一方面要将高需求、低供给区域融入长三角国家森林公园区域一体化体系,通过生态系统服务流获取其他区域国家森林公园提供的福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