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9)
- 2023(13236)
- 2022(11555)
- 2021(10755)
- 2020(8842)
- 2019(20698)
- 2018(20615)
- 2017(39394)
- 2016(21840)
- 2015(24303)
- 2014(24156)
- 2013(23902)
- 2012(21951)
- 2011(19760)
- 2010(19618)
- 2009(17783)
- 2008(17194)
- 2007(14638)
- 2006(12938)
- 2005(10991)
- 学科
- 济(84918)
- 经济(84821)
- 管理(60580)
- 业(53901)
- 企(44109)
- 企业(44109)
- 方法(37966)
- 数学(32625)
- 数学方法(32206)
- 农(23352)
- 中国(23106)
- 学(21877)
- 地方(20838)
- 环境(18942)
- 业经(18807)
- 财(18654)
- 农业(15881)
- 和(14799)
- 理论(14723)
- 划(13499)
- 贸(13322)
- 贸易(13315)
- 易(12799)
- 技术(12764)
- 制(12712)
- 务(11831)
- 财务(11770)
- 财务管理(11749)
- 发(11342)
- 企业财务(11066)
- 机构
- 大学(306616)
- 学院(304656)
- 管理(120349)
- 济(112616)
- 经济(109830)
- 理学(105169)
- 研究(103944)
- 理学院(103815)
- 管理学(101808)
- 管理学院(101275)
- 中国(73886)
- 科学(69631)
- 京(66435)
- 所(52632)
- 农(52513)
- 财(49324)
- 业大(49262)
- 研究所(48754)
- 中心(46484)
- 江(43821)
- 范(43820)
- 师范(43437)
- 北京(41618)
- 农业(41341)
- 财经(40596)
- 院(38315)
- 经(36824)
- 州(36147)
- 师范大学(35577)
- 经济学(32576)
- 基金
- 项目(219409)
- 科学(171881)
- 基金(158394)
- 研究(156989)
- 家(139773)
- 国家(138655)
- 科学基金(118346)
- 社会(97362)
- 社会科(92085)
- 社会科学(92057)
- 基金项目(86268)
- 省(86180)
- 自然(79259)
- 自然科(77311)
- 自然科学(77288)
- 自然科学基金(75840)
- 划(73552)
- 教育(70694)
- 编号(63584)
- 资助(63430)
- 成果(50663)
- 重点(49327)
- 发(47081)
- 部(46915)
- 创(45091)
- 课题(43903)
- 创新(42105)
- 科研(41952)
- 计划(40905)
- 大学(39688)
- 期刊
- 济(122609)
- 经济(122609)
- 研究(85690)
- 中国(53373)
- 学报(52445)
- 科学(48526)
- 农(47255)
- 管理(40674)
- 大学(38346)
- 学学(36034)
- 财(35208)
- 农业(33327)
- 教育(32732)
- 技术(24916)
- 融(20618)
- 金融(20618)
- 业经(20365)
- 财经(18140)
- 经济研究(17722)
- 图书(17500)
- 问题(17490)
- 资源(17463)
- 业(17386)
- 科技(15907)
- 经(15294)
- 版(15275)
- 理论(14320)
- 现代(14134)
- 技术经济(14022)
- 发(13903)
共检索到428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姚侠妹 陈媛媛 偶春 张清怡 姚晓洁
城市绿色空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城市绿色空间演变及其生态效益,揭示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能够为改善生态环境、协助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合肥市区的遥感影像图,借助ENVI、ARCGIS、ArcView等相关软件,利用监督分类法对其进行解译分类,分析绿色空间演变及其在固碳、空气净化、暴雨径流削减、热岛效应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合肥市区绿色空间面积降低516.59 km~2,其中大部分转变为建设用地,转化面积占据了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的74.9%,无植物覆盖、低植被覆盖度地区增加255.5 km~2,景观格局向破碎化且异质化发展;(2)合肥市区绿色空间生态效益在总量上共计减少4.2亿元,固碳、大气污染物去除、暴雨径流削减分别减少了1.77亿元、548.9万元以及2.61亿元,同时生态系统服务需求增至原来的700倍;(3)原围绕中心城区、长江西路等地的高温区,随城市空间扩展而不均匀的扩散到合肥市区范围内的大部分地方,同时研究区域内地表温度随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而增高,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合肥市区城市绿色空间面积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而降低,其产生的生态效益也随之降低,致使城市出现生态系统服务能力降低、生态供需失衡、热岛效应加强等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琳 谢红彬 关钊 魏平
矿业城市生态转型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随之改变。以典型矿业城市—徐州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2000、2010及2020年绿色空间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究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对食物供给、碳储存、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进而探究生态转型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徐州绿色空间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超过70%,但总体呈递减态势。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绿色空间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建设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使中心城区、贾汪建成区及采煤塌陷区等部分非绿色空间转为绿色空间。(2)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有一定缓解。景观形态逐渐规整并具有较好连通性。(3)受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徐州市绿色空间的食物供给量持续提升,土壤保持量先降后升,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空间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特征。(4)徐州市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增益的协同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华如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而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绿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在分析城市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优化进行了探讨。基于景观生态规划最优化原则,立足于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基本构型,提出保护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绿色廊道网络和增加绿地斑块的景观格局优化途径。文章旨在探讨合肥这一园林绿化质量层次较高的城市,如何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效益,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绿地 景观生态学 格局优化 合肥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梦瑶 李翅
【目的】绿色空间是城乡发展的生态基础,良好的绿色空间体系是协调城市发展和自然保护的重要保障。全面测度黄河下游城市区域绿色空间时空演变规律并探究其演变机制,有助于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建设和滩区生态综合整治中的规划应对。【方法】以黄河下游4个城市济南、菏泽、郑州、新乡为研究对象,以1990、2000、2010、2020年为时间节点,基于土地利用二级分类和植被覆盖密度划分区域绿色空间类型,进而运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城乡梯度、地理探测等方法,对绿色空间时空演变的规律与机制开展定量研究。【结果】(1)30年间,绿色空间合计向裸露地表转出3 223 km~2,裸露地表向各类绿色空间转出1 181 km~2;绿色空间之间互相转换735 km~2,其中较高密度向较低密度绿色空间转出466 km~2,较低密度向较高密度绿色空间转出269 km~2。(2)各类绿色空间斑块数量减少,斑块平均面积、功能连通度增加,低密度绿色空间斑块面积比、面积加权平均形状指数减少是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的普遍规律。(3)城乡梯度上,低密度绿色空间的波峰、波谷移动明显,高、中密度绿色空间相对固定。(4)自然环境因素对济南、郑州、新乡区域绿色空间分布产生主导影响,社会经济因素解释力的累积值增加了3.1%~8.4%,因子间的非线性增强效果逐年提升。【结论】30年间,区域绿色空间总量损失,绿色空间内部转移以中、高密度向低密度的转出为主,各级城镇建成区边缘、宽滩区沿线转移较多;景观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为由明显波动到趋近平稳、由破碎分散向整合连通,中、高密度绿色空间指标的改善态势在区域性中心城市更为明显;城乡梯度特征在城市间、绿色空间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因子间对绿色空间地理分布的协同作用渐增,绿色空间逐渐成为自然-社会互构的结果。未来应“因城制宜”地促进城市区域绿色空间由“屏障”转为“枢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路振华 张军连 李宪文 汪秀莲 白晓飞 张嘉
以产业用地综合数据库为基础,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型构建,实现基于区域的城市产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根据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在传统强度评价的基础上,新增规模、结构和布局评价,并构建三级收敛评价指标体系;以全国综合功能型城市为样本,构建了能适应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评价标准;引入相对权重模型,通过隶属函数计算构建评价模型。以合肥市为样本,开展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1)禁止发展产业用地面积偏大是总体集约度偏低的最主要因素;(2)距离聚集度也是限制性因子之一;(3)规模合意度与强度合意度评价结果适中。
关键词:
城市 产业用地 集约利用评价 合肥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凤元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导致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如果企业只关心经济效益,不注重生态效益,有可能受到罚款或者消费者抵制,甚至有可能导致政府的强行关闭。文章尝试就企业生态效益与其生存正当性之间关系进行探讨,以期为面临日渐提高的生态要求的国内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效益 正当性 生存策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俊峰 王硕
以合肥市为例,分析了"医养结合"型养老存在的问题。认为目前合肥市"医养结合"型养老存在下列问题:养老机构管理归口混乱;"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医疗、养老资源对接困难;"医养结合"型养老队伍建设滞后;"医养结合"型养老遭遇医保政策瓶颈;养老群体等级评价标准不够合理。在分析上述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完善"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建议:成立"医养结合"养老联合办公室;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施分类管理;构建"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整合各类资源,探索多方联动机制,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的发展;加强"医养结合"型养老队伍建设;完善"医养结合"型养老医保制度;建立严格的养老群体等级评...
关键词:
城市 医养结合 问题 解决途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磊 曹鸽
城市竞争力影响城市未来发展,也对其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较高的城市竞争力有利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目前,合肥市与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存在城市经济水平不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弱、综合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文章建立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全国二十四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测评,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合肥市在城市发展道路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推进合肥进一步实现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成凤 章皓宇 鲍婕 孔亚婧 韩会然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部分老年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已成为地理学、社会学关注的热点之一。文章基于问卷调查获取合肥市“老漂族”社交行为特征及城市融入状况的数据,同时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他们的城市融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合肥市“老漂族”以省内流入为主,来源地呈现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性且受迁出地人口数的影响。(2)“老漂族”依旧以原有的社交网络为主,新的社交网络并未完全建立,但社交总体情况满意。从不同类型来看,城城型较乡城型的城市融入状况更好,乡城型群体对原住地的依恋情感更为强烈,且在融入感知方面乡城型比城城型更多地感受到本地人对外地人不够友善。(3)综合“老漂族”融入意愿水平发现“,愿意和本地人做朋友”比“愿意融入本地,成为本地的一员”的意愿高;“老漂族”对本地人是否持友好态度的感知总体表现较好;不过在融入现状中,相比于认同“自己已成为本地人”“老漂族”更认同“自己还是老家人”。(4)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职业、个人月收入、是否愿意与本地人做朋友、在合肥的交友目的对“老漂族”的城市融入各方面(融入意愿、融入感知、融入现状)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乡城型群体的融入感知和融入现状水平不如城城型,且存在明显的消极融入现状。研究结论能够引导城市公共政策关注“老漂族”群体,对促进社会公平、改善“老漂族”生活质量等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晓明 梅莹 牛栋瑜
以安徽省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调查与统计数据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郊区三县退耕还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合肥市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绩效,但退耕农户以农为主的收入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农户增收的不稳定性也增大。并就合肥市退耕还林的后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效益 评价 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宝兰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精神的体现,它的发展关系到城市的未来,而城市环境文化则是与城市生态文明相一致的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它致力于城市中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境 环境文化 城市环境文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逸莹
在万物皆媒的智能化传播时代,通过对书籍的文化特征和书店空间生产进行再编码,实体书店作为一种公共空间被赋予了新的价值。通过构建链接空间、交往空间、美学空间和想象空间,实体书店呈现出从场所向空间的过渡与转变。文章以合肥市实体书店为例,关注城市公共空间的生产性,探究实体书店如何延伸与拓展原有的物理空间,成为生产城市文化、情感、美学和社会关系的来源。旨在实现文化休闲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之间的勾连,并以此作为合肥市"大湖名城"城市空间创新下城市意象的独特展现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实体书店 城市公共空间 大湖名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冯锋 杜宇能 高牟
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的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农村消费补贴政策是一种新型财政补贴模式。本文从农村消费补贴政策实施的实地调研入手,再通过理论分析揭示了农村消费补贴中利益相关者的获益由补贴品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共同决定,进而得出这一经济特质会使补贴产品价格存在不同程度的"虚高",并且这种"虚高"的程度与下乡工业产品的种类相关;最后结合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实际情况分析了不同种类农村消费补贴的效率及效益,得出了财政补贴资金更为合理的使用方式。
关键词:
农村消费补贴 财政补贴 补贴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长秀
绿色的城──合肥地处安徽腹地的合肥古称庐州,历史上曾作为江淮地区政治首邑:建国后,作为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全国四大科技中心之一。合肥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辉煌璀璨的历史。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朝阳 周瓅
针对绿色发展实践亟待合理的定量指标指导并考核经济实践的问题,在生态足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效益率的计算,力图将生态可持续性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评价统一,并以中美为例计算了2004-2014年的生态效益率情况。计算表明:当前我国的生态经济水平较之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呈现向好态势,结果符合实际情况,通过实证测度验证了模型有效性。改进后的生态效益率评价,可以为我国的经济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并指导相关的政策的设置。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生态足迹 生态效益 生态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