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0)
- 2023(13223)
- 2022(11709)
- 2021(11049)
- 2020(9029)
- 2019(20987)
- 2018(20618)
- 2017(40662)
- 2016(22298)
- 2015(24722)
- 2014(24886)
- 2013(24478)
- 2012(22569)
- 2011(20313)
- 2010(20576)
- 2009(18828)
- 2008(18381)
- 2007(15928)
- 2006(14596)
- 2005(12791)
- 学科
- 济(87513)
- 经济(87406)
- 管理(65089)
- 业(59088)
- 企(48454)
- 企业(48454)
- 方法(37974)
- 数学(32237)
- 数学方法(31722)
- 中国(25583)
- 农(24435)
- 财(22095)
- 地方(20533)
- 学(19404)
- 业经(19287)
- 环境(16443)
- 农业(16296)
- 制(15586)
- 贸(15285)
- 贸易(15280)
- 理论(15268)
- 易(14773)
- 和(14094)
- 策(13825)
- 务(13629)
- 财务(13559)
- 财务管理(13533)
- 划(13416)
- 技术(13111)
- 银(12896)
- 机构
- 学院(313727)
- 大学(313140)
- 管理(126211)
- 济(121432)
- 经济(118347)
- 理学(108578)
- 理学院(107300)
- 研究(106536)
- 管理学(105416)
- 管理学院(104849)
- 中国(78935)
- 京(67996)
- 科学(67025)
- 财(56952)
- 所(53130)
- 研究所(48076)
- 中心(47990)
- 农(47602)
- 江(46711)
- 业大(45315)
- 财经(45070)
- 范(44548)
- 师范(44221)
- 北京(43624)
- 经(40791)
- 院(39533)
- 州(38321)
- 农业(36917)
- 师范大学(35808)
- 经济学(34722)
- 基金
- 项目(213025)
- 科学(168069)
- 研究(156588)
- 基金(153913)
- 家(133224)
- 国家(132109)
- 科学基金(114317)
- 社会(97746)
- 社会科(92625)
- 社会科学(92600)
- 省(83237)
- 基金项目(82785)
- 自然(75262)
- 自然科(73455)
- 自然科学(73441)
- 自然科学基金(72067)
- 教育(71093)
- 划(70342)
- 编号(64371)
- 资助(63505)
- 成果(52243)
- 重点(46969)
- 部(46099)
- 发(45732)
- 课题(44469)
- 创(43442)
- 创新(40433)
- 科研(40055)
- 教育部(39370)
- 国家社会(39164)
- 期刊
- 济(137460)
- 经济(137460)
- 研究(95789)
- 中国(56402)
- 学报(45749)
- 管理(45066)
- 科学(44277)
- 农(43108)
- 财(41127)
- 教育(35123)
- 大学(34420)
- 学学(32173)
- 农业(30045)
- 融(27564)
- 金融(27564)
- 技术(25998)
- 业经(23104)
- 财经(20577)
- 经济研究(20476)
- 问题(19592)
- 经(17460)
- 图书(17144)
- 理论(15674)
- 科技(15071)
- 资源(14994)
- 现代(14894)
- 业(14650)
- 技术经济(14583)
- 发(14459)
- 实践(14452)
共检索到462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红霞
我国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是:缺少鲜明的地域特色;空间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合理规划;空间功能单一,人性化设施不足。对策是:注重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地域特色建设;加强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利用;体现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的“人文关怀”;协调环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娴 邓昭 李浩然 刘同平
从如何消纳垃圾以解决垃圾围城的现状入手,讨论游憩设施再生设计的问题。为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应该结合社会需求,整合各个专业知识。然而国内园林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视觉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之间严重孤立。以"大黄鸭"热潮与冰冷"航母"的对比为例,提出改善城市形象的途径是以小名片创造式还是以大地标打造式为主的问题;从城市休闲质量的角度肯定了城市名片即游憩设施的重要地位,提出整合游憩园和游憩设施的规划构想。最后根据园林设计的绿色原则演绎归纳游憩设施设计的4R原则,再次强调游憩设施在绿色环保和人文标签方面的双重意义。
关键词:
再生设计 游憩设施 秸秆 垃圾分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严先琴
广东省依托旅游资源禀赋,做大做强乡村旅游业,其吸引力、重游率极高。尤其是广东省沿海乡村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呈带状布局的海岸线成为当前广东乡村旅游发展的一大特色。但总体来看,乡村人居环境状况还存在短板,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居民或游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因此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广东沿海乡村环境的空间环境设计及问题治理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志明 邱利
追溯了英国绿色空间概念的缘起,回顾了绿色空间规划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绿色空间规划的管控体系、政策法规、规划工具和实施机制,并以大伦敦地区普利茅斯绿色空间战略规划编制为例,解析了英国绿色空间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实践经验,力求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都市圈绿化系统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英国 绿色空间规划 都市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贾琦 运迎霞 郭力君
以天津市市内六区为例,基于城市游憩型绿色开放空间斑块、道路网和街区单元人口分布等数据,利用GIS的Cost Weighted工具,重点分析了研究区内步行、自行车和公交及私家车3种交通方式下的时间可达性,及各行政区与街道的服务便捷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天津市内六区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基本上步行10分钟,或自行车和公交及私家车方式下5分钟内即可到达研究区的大部分区域;各行政区及街道的可达性在3种交通方式下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在自行车和公交及私家车方式下能够更好地满足研究区内居民的日常休闲游憩需要。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艾运盛 张鸿雁
旅行费用法在游憩效益评价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艾运盛,张鸿雁1、前言众所周知,口前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两种游愁效益评价方法是旅行费用法(Travelcostmethod简称Tcm)和调查法(contingentvaluationmethod,简称evm)...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玏 刘家明 宋涛 朱鹤 陶慧
绿带是指城市外围一定规模、基本连续及永久的绿色开放空间,是阻止城市蔓延、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外围规划建设绿带系统已被世界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城市广泛采纳并付诸实践,但由于生态效用与经济效用难以平衡,中国大城市绿带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回顾国内外绿带及其游憩利用的相关研究和经验,将有助于中国绿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本文从绿带的兴起及概念辨析、绿带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分布、绿带的功能与游憩利用、绿带的绩效评价4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依托绿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认为1绿带的绿化控制与多功能利用的平衡;2绿带游憩功能开发对城市游憩系统的补充作用;3绿带游憩场所和游憩设施的优化配置等3个方面是未来绿带的研究方向,并着重强调绿带游憩功能开发对中国大城市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如何营造自然野趣的休闲氛围、符合绿带开发强度的游憩产品和形态的选择、游憩活动和设施的设置、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后续游憩场地的维护管理等将是绿带游憩场所和游憩设施优化配置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绿带 空间结构 游憩利用 绩效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大治 周国艳
城市规划对城市的碳排放具有锁定作用。文章针对低碳城市发展目标,从空间规划入手,提出了绿色城市规划策略:构建公交导向的绿色交通体系,发展混合密集型城市和城市单元,建设生态单元与楔形绿地系统,实现在碳来源、碳排放、碳捕捉三个方面的减碳化,真正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晓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从总体架构到具体编制工作、从监督实施办法到法规政策与技术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系列要求,并制定了相关保障措施。这不仅标志着国土空间规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分级分类 国土空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贵蓉 宋文丽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建朝 朱菁菁 丁新军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扩张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游憩空间建设处于快速增长和开发模式创新的新阶段。文章将城市游憩空间视为一个系统,并尝试引入"共生理论"对其重新解构,总结出城市游憩空间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和共生模式等要素,提出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游憩空间系统开发策略。
关键词:
城市游憩空间 共生理论 游憩开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华
运用缓冲区的空间分析方法,在对居民使用者主体的游憩行为特征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半径及其覆盖率反映生态游憩空间的服务适宜度的区域差异,从而揭示上海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格局分异特征,发现服务覆盖率低和分布不均的空间格局影响了市民游憩的适宜度,从而导致上海整体生态游憩空间的服务功能的较低水平。据此提出优化对策:市中心应注重空间整合的立体化与纵深化,近郊及中外圈区域的优化重点是空间布局的均匀性与渗透性,同时重视和加强多功能的生态游憩廊道系统的构建和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近自然性与软质化。
关键词:
服务半径 城市生态游憩 空间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亮 王婧
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它为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指出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构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成 赵万民 谭少华
城市绿色空间不仅是链接城市聚居体各阶层的融合纽带,还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重要力量。本文以城市绿色空间为桥梁,从城市绿色空间的内涵理解入手,剖析城市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针对重庆市区域特点,提出了将"城市绿色空间(空间)-城市环境艺术(视角)-地域文化(人间)"为一体的"宜居重庆"规划理念。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叶林 曹坤梓 邢忠
绿色空间是维持城市系统安全和健康的环境基石,国内规划实践中形成了多种与之相关的法定和非法定规划类型。分类体系是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基础,然而当前绿色空间规划缺乏统一的分类逻辑框架。通过理清规划诉求的关键问题,借鉴相关法规标准的分类经验,衔接现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整合相关部门管理意图,笔者提出"双层多级分类体系"作为一种可行分类思路,以包融多功能复合价值、涵盖规划连续过程、整合多部门管理意图,并促进绿色空间规划编制与管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绿色空间 规划诉求 双层多级分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