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2)
- 2023(5515)
- 2022(4647)
- 2021(4122)
- 2020(3110)
- 2019(7194)
- 2018(7233)
- 2017(12609)
- 2016(7304)
- 2015(8162)
- 2014(8389)
- 2013(8127)
- 2012(7463)
- 2011(6734)
- 2010(7180)
- 2009(6365)
- 2008(6480)
- 2007(5867)
- 2006(5434)
- 2005(4831)
- 学科
- 济(28751)
- 经济(28722)
- 管理(23240)
- 业(14908)
- 环境(12525)
- 企(12100)
- 企业(12100)
- 中国(11140)
- 方法(9631)
- 学(9104)
- 地方(9068)
- 数学(7708)
- 数学方法(7423)
- 农(7184)
- 划(6998)
- 生态(6675)
- 城市(6418)
- 理论(6351)
- 资源(6154)
- 财(6070)
- 发(6013)
- 和(5907)
- 业经(5892)
- 规划(5208)
- 环境规划(4883)
- 农业(4848)
- 城市经济(4527)
- 制(4516)
- 教育(4089)
- 教学(3996)
- 机构
- 学院(105008)
- 大学(101757)
- 研究(36505)
- 管理(36345)
- 济(35102)
- 经济(33772)
- 理学(30121)
- 理学院(29625)
- 管理学(28768)
- 管理学院(28584)
- 中国(27341)
- 科学(25499)
- 京(23746)
- 所(18810)
- 江(18005)
- 中心(17012)
- 农(16969)
- 研究所(16888)
- 财(16617)
- 业大(16217)
- 范(15939)
- 师范(15777)
- 北京(15276)
- 州(14847)
- 院(14414)
- 技术(13257)
- 农业(13126)
- 省(12931)
- 财经(12856)
- 师范大学(12486)
- 基金
- 项目(68537)
- 科学(53044)
- 研究(49024)
- 基金(47229)
- 家(41789)
- 国家(41445)
- 科学基金(35620)
- 社会(29542)
- 省(28386)
- 社会科(27937)
- 社会科学(27927)
- 基金项目(25160)
- 划(24038)
- 自然(23801)
- 自然科(23123)
- 自然科学(23119)
- 自然科学基金(22618)
- 教育(21888)
- 编号(19987)
- 资助(19024)
- 重点(15769)
- 成果(15638)
- 发(15516)
- 课题(14944)
- 创(13517)
- 计划(13071)
- 部(13012)
- 科研(12714)
- 创新(12674)
- 年(12175)
共检索到162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巍 侯晓蕾
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是当今国际上重要的城市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本文界定了绿色廊道的概念、特征、类型与作用;然后概述了城市绿色廊道在中西方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西方绿色廊道各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和规划思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性地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当前我国城市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方法。绿色廊道的生态规划将利于构筑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有效改善城市环境并引导城市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侍昊 鲜明睿 徐雁南 薛建辉 刘海娟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利用遥感影像分类、斑块连通性分析和耗费距离模拟等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潜在绿色廊道构建体系。首先采用最优指数(OIF)和决策树(QUEST算法)获取城市绿地斑块空间布局,分析绿地斑块间的连通性;然后利用Spearman秩相关等统计方法确定不同连通指数对连通阈值的敏感程度,优选最稳定的连通指数划分绿地斑块的重要性等级,将具有较高重要性值的斑块作为绿地"源"和"目标";最后选用频率比方法改进耗费距离模型的成本表面,在不同空间尺度下,情景模拟城市潜在绿色廊道的空间布局,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最优指数结合决策树方法的分类总精度为90.35%,Kappa系数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桂山 徐昔保 李平星
长江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保障。长江横贯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水量丰沛、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长江经济带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下的生态环境变化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在系统分析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灾害威胁大、环境污染重和生态退化快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威胁,提出了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保障工程体系,加快形成开发集约集中、生态自然开敞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大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建设与保护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和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以及率先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策略,确保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走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宣功巧
为了更有效地布局城市绿地,使城市绿地最大地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的分析,并且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绿地斑块规划时,绿地斑块的数量越多、斑块越大、斑块之间的连接度越大,则生态效益越高;此外,紧凑或圆形的斑块在保护内部资源方面具有最高效率;在进行廊道规划的时候,需特别强调它在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生态廊道根据主要功能的不同,分为河流保护型、生物保护型、环境防护型和游憩使用型等4种,从而确定不同廊道的宽度和廊道中植被的分布。参8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鄢涛 李芬 彭锐
研究以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为例,应用Fragstats软件对景观格局指数进行计算,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特征进行度量和分析,利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值提取城市绿心。结果表明,红格镇不同的用地类型其景观指数特征具有较大差异,而土地利用开发多元化活动逐渐改变和影响当地的景观格局特征。当地绿色带状廊道主要由绿色河流廊道构成,绿带具有长度短,间断多,连接度低等特点。采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微循环理论中的微绿地措施,提出了社区住宅立体绿化;调整乔灌木的配比,提升林木郁闭度;建立街区公园,公共开放空间遮荫;道路低冲击设计措施;斑块之间的廊道连接与网络化等具体建议,为城市绿色廊道的规划建设提供更...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务发 余坤勇 赵各进 耿建伟 赵秋月 杨柳青 刘健
【目的】绿色廊道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对改善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绿色廊道的路径选线直接影响其属性特征,因此,通过优化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来降低城市的热岛强度是行之有效的生态途径和方法。【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市为研究对象,以缓解热岛效应为目标,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model,MCR)和水文流域模型,对福州市绿色廊道的景观格局进行优化布局。【结果】(1)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模型(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用提取的30个生态源斑块构建综合生态阻力面,利用MCR模型将其生成福州市绿色廊道,共74条,总长度918.11 km。根据源斑块重要性评价分为4级:一级9条,132.88 km;二级14条,207.48 km;三级14条,153.57 km;四级37条,424.18 km;(2)通过水文流域模型,将74条绿色廊道与福州市地表温度叠加分析,共提取80个生态“交点”、176个降温生态节点、35处需降温区域。【结论】据此福州市新增14条绿色廊道,其中道路型绿色廊道8条,滨水型绿色廊道6条。优化后的绿色廊道对福州市的热点区域覆盖更全面,对改善城市热岛问题具有更明显的生态调节功能。图2表4参25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顾西西 姜允芳
河流绿色廊道是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发挥着生态环境保护、景观美化、游憩娱乐等功能。从物质设施的角度,将可达性分解成三个方面,首先是河流绿廊与居民分布之间的空间可达性,距离作为可达性指标,得出结论:80%以上的居民到达苏州河绿色廊道的距离小于1000m;其次,从河流绿廊配套的基础设施角度,考虑步行、公交和私家车三种模式下的交通可达性,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的城乡差异和土地利用方式极大地影响了苏州河绿廊的交通可达;第三,运用空间句法理论,综合考虑街道网络结构与苏州河绿廊的联系性,得出街道可达性等级分布现状特征。最后,结合多元功能需求,从提高居住空间可达性、通行方式的可达性、道路实施的导向性等方面,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婕 李晓晖 龙闹 萧敬豪
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管控对于城市生态健康的维护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城市密集区经济与人口聚集、土地价值高,其生态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尤其尖锐。本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基于对城市热岛缓解、生态连接度提升、水系功能完善、道路绿带预控等多重目标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管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规划控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婕 李晓晖 龙闹 萧敬豪
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管控对于城市生态健康的维护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城市密集区经济与人口聚集、土地价值高,其生态用地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尤其尖锐。本研究以广州都会区为例,基于对城市热岛缓解、生态连接度提升、水系功能完善、道路绿带预控等多重目标构建生态廊道网络体系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管控与实施思路,以期为城市密集地区的生态空间规划控制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乔大山 冯兵 翟慧敏
由于我国遗产保护制度存在的局限性,一些线形文化景观遗产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本文通过借鉴美国的"遗产廊道"的保护理念,论证了构建"漓江遗产廊道"的可行性,并初步探索了构建漓江遗产廊道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漓江 遗产廊道 保护方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苏钠 周典 孙宏生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人口集聚,产生了城市热平衡失调、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城市新区规划中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优化空间布局,既能够有效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结合城市风的空气流动运动规律和城市下垫面特点,从空间形态中观层面,以西成新区为例,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城市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运用CFD模拟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位置、数量等主要控制要素,提出廊道周边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和建筑迎风面密度控制要求,为今后规划建设具有良好气候环境的城市新区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城市新区 通风廊道 规划方法 西咸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洪刚
伴随城市的快速扩张,其对土地的强烈需求加剧了生态廊道的环境承载和控制压力,目前人们在理论上是高度认同要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但是在具体的城市开发实践过程中又往往造成对环境的极大破坏。就其实质上来讲,城市的生态廊道的建设问题其实也就是如何对城市带土地进行利用的问题,为此,形成了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对土地利用问题展开了博弈。立足于此,文章进一步引入博弈论的相关理论,深入探讨现状博弈存在的问题,将其概括为博弈各方地位不平等、封闭零和博弈导致冲突加剧、博弈规则缺失导致非合作均衡状态三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思路及相应的措施、管理方法,以期引导城市生态廊道问题走出困境。
关键词:
城市建设 生态廊道保护 博弈分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王卓
遗产廊道理论发端于美国,表现为一种区域化的文化景观保护战略方法,对于完善现今我国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借鉴这一理论方法,聚焦陪都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资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对抗战遗产的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研究,划定不同的遗产聚落,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宜性分析的思路探究适宜抗战遗产廊道走向的带状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现有城市路网的遗产休闲游览建议性线路,希望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将散点式的山城抗战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与文化彰显,为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定
关键词:
GIS 抗战 遗产廊道 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和平 王卓
遗产廊道理论发端于美国,表现为一种区域化的文化景观保护战略方法,对于完善现今我国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研究有着很大的启发意义。借鉴这一理论方法,聚焦陪都重庆的抗战文化遗产资源,以重庆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对抗战遗产的空间分布进行相关性研究,划定不同的遗产聚落,在此基础上引入适宜性分析的思路探究适宜抗战遗产廊道走向的带状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基于现有城市路网的遗产休闲游览建议性线路,希望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将散点式的山城抗战遗产进行资源整合与文化彰显,为遗产资源的整体性保护规划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GIS 抗战 遗产廊道 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