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89)
2023(16377)
2022(13693)
2021(12221)
2020(9961)
2019(22292)
2018(21644)
2017(40715)
2016(21781)
2015(23513)
2014(22791)
2013(22598)
2012(21311)
2011(19528)
2010(19823)
2009(18128)
2008(17515)
2007(15536)
2006(14139)
2005(12859)
作者
(65037)
(54322)
(54064)
(51211)
(34750)
(26071)
(24453)
(21120)
(20986)
(19316)
(18953)
(18228)
(17725)
(17105)
(16903)
(16789)
(16109)
(15940)
(15830)
(15675)
(13610)
(13553)
(13070)
(12689)
(12334)
(12039)
(11993)
(11747)
(10951)
(10693)
学科
(112657)
经济(112473)
管理(58281)
(52316)
(39635)
企业(39635)
方法(37884)
中国(32591)
数学(31973)
数学方法(31750)
地方(31478)
(27923)
业经(24252)
(23097)
环境(20882)
(19519)
农业(19411)
地方经济(17727)
(17122)
贸易(17112)
(16453)
(16053)
(15917)
(15858)
(15624)
金融(15622)
(14940)
银行(14895)
(14469)
技术(14235)
机构
学院(311950)
大学(310580)
(137170)
经济(134534)
研究(118660)
管理(114781)
理学(98476)
理学院(97190)
管理学(95522)
管理学院(94939)
中国(87524)
科学(73603)
(67366)
(60825)
(58590)
(57891)
研究所(55476)
中心(53013)
(51140)
业大(48391)
财经(46718)
农业(45263)
(43020)
经济学(42932)
(42595)
(42384)
师范(42076)
北京(41888)
经济学院(38473)
(37810)
基金
项目(214705)
科学(169625)
基金(156565)
研究(151873)
(139246)
国家(138104)
科学基金(117377)
社会(102373)
社会科(96332)
社会科学(96303)
(84603)
基金项目(83133)
自然(74813)
自然科(73040)
自然科学(73022)
自然科学基金(71667)
(71349)
教育(66588)
资助(62210)
编号(58474)
(52323)
重点(49446)
(46071)
成果(45913)
(44599)
国家社会(43287)
创新(41913)
发展(41428)
课题(41205)
科研(40979)
期刊
(160443)
经济(160443)
研究(94317)
中国(65433)
学报(53601)
(52569)
科学(48678)
(41948)
管理(41791)
大学(39639)
学学(37710)
农业(35849)
(29199)
金融(29199)
教育(27752)
经济研究(26572)
业经(25828)
技术(24764)
财经(23579)
问题(21812)
(20468)
(18917)
资源(16741)
技术经济(16034)
(15654)
科技(15194)
统计(15043)
世界(14919)
商业(14850)
(14619)
共检索到479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卓  
城市绿色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以协同发展为研究视角,基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究了城市绿色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结果发现,城市绿色发展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协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在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其影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中游驱动效果最强,下游次之,上游驱动效果不显著;上游地区城市绿色发展模式未能真正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加大民生保障投入是上游地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中游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驱动效果最佳,着重推动生产绿色化、生活绿色化和生态绿色化转型,进一步贯彻绿色发展战略是中游地区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关键;下游地区的主导驱动因素为政府投资和城市绿色发展双重驱动模式,因此下游地区应重视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业投资,利用政府绿色投资和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双重驱动机制,来促进下游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剑  王欣爱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进程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及区域协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突破口。基于非径向非角度SBM分析建立动态Malmquist模型,运用2000-2014年面板数据测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效率指数、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在分析长江经济带时空分布的基础上,将其周边的11个省市划分为4个联盟,并对产业合作博弈过程中产业利益帕累托改进及其合作边界进行了探讨。最后,从区域协同视角出发,根据不同产业协作联盟,从空间合作策略、政策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围绕长江经济带设想、建设与发展,我国学者进行了持续研究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题,聚焦于体制机制、生态补偿、流域法治建设、国外借鉴等领域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实证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生态环保协调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前沿,梳理总结2016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建设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盛方富  李志萌  
围绕长江经济带设想、建设与发展,我国学者进行了持续研究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主题,聚焦于体制机制、生态补偿、流域法治建设、国外借鉴等领域的研究文献日益增多,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实证研究,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为了解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生态环保协调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前沿,梳理总结2016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制度建设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的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武林  陈伟雄  
本文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民生福利、绿色生产消费、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对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效率水平、内在协同效应及差异收敛性进行测度评价。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11个省(市)包容性绿色发展效率稳步上升,三大地区呈现“下游>上游>中游”的“凹型”分布格局;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协同效应逐步增强,三大地区呈现“上游>中游>下游”的阶梯式分布,但地区间协同效应水平和协同阶段差距不断扩大,上海、江苏等部分省(市)排名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包容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的总体差异无规律波动,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先后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长江经济带包容性绿色发展协同效应存在σ发散、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林远   高红贵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借助数字经济激发产业链韧性的绿色发展效应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基于2006—2022年长江经济带10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调节效应模型、含交互项的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了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韧性、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三者之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提高长江经济带产业链韧性有助于促进该地区的绿色发展,该效应在长江经济带的东部和发达地区更明显;数字经济在产业链韧性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只有突破一定规模后,才能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秀  
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显现。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智慧物流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SBM模型对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较好,呈现"V"型变化趋势;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绿色水平依次降低,其中武汉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一方,对外开放、科技投入、经济集聚和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则阻碍了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成  吴传清  
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把脉二者协同效应,对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协同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作用。在全国视野下,基于2011~2017年省级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运用熵权法-Topsis评价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中下游地区呈梯度递增空间格局,省际差异显著;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上中下游地区呈"V"型空间格局,省际差异较小;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工业绿色转型效率与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协同系数普遍较低,且呈加剧趋势,主要原因是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建议地方政府提高对工业绿色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着力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滞后于工业绿色转型的发展态势。特别要加大国土空间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力度,推动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农业和工业生态化发展,普及生态文化,完善生态安全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康珈瑜  颜蔚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全局性意义。“共抓大保护”战略提出以来,特别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以来,各方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绿色转型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系统梳理和调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治理成效与绿色发展态势,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推进和长江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