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17)
- 2023(14266)
- 2022(12292)
- 2021(10972)
- 2020(9329)
- 2019(21371)
- 2018(20844)
- 2017(39456)
- 2016(21933)
- 2015(24278)
- 2014(23701)
- 2013(23361)
- 2012(21679)
- 2011(19703)
- 2010(19815)
- 2009(18621)
- 2008(18658)
- 2007(16995)
- 2006(14764)
- 2005(12706)
- 学科
- 济(88935)
- 经济(88846)
- 管理(64975)
- 业(62861)
- 企(52179)
- 企业(52179)
- 方法(41488)
- 数学(36365)
- 数学方法(35960)
- 中国(25036)
- 农(23518)
- 财(22484)
- 学(20947)
- 业经(19568)
- 技术(19252)
- 地方(18492)
- 贸(16511)
- 贸易(16506)
- 易(15969)
- 农业(15915)
- 环境(15423)
- 制(15313)
- 理论(14118)
- 务(14033)
- 财务(14010)
- 财务管理(13976)
- 和(13554)
- 银(13511)
- 银行(13438)
- 企业财务(13245)
- 机构
- 大学(319806)
- 学院(317959)
- 济(126837)
- 经济(124150)
- 管理(121265)
- 研究(109944)
- 理学(105692)
- 理学院(104397)
- 管理学(102478)
- 管理学院(101885)
- 中国(79253)
- 科学(72791)
- 京(67490)
- 农(64044)
- 所(57293)
- 财(55517)
- 业大(55018)
- 研究所(52961)
- 农业(51254)
- 中心(49873)
- 江(48088)
- 财经(45106)
- 范(41548)
- 北京(41534)
- 师范(40990)
- 经(40953)
- 院(39492)
- 经济学(38828)
- 州(37933)
- 经济学院(35305)
- 基金
- 项目(221325)
- 科学(173494)
- 基金(160127)
- 研究(152293)
- 家(143379)
- 国家(142208)
- 科学基金(120482)
- 社会(97347)
- 社会科(92343)
- 社会科学(92305)
- 省(89275)
- 基金项目(86119)
- 自然(80759)
- 自然科(79000)
- 自然科学(78967)
- 自然科学基金(77554)
- 划(75655)
- 教育(69955)
- 资助(63853)
- 编号(58660)
- 重点(50815)
- 创(50547)
- 发(48003)
- 部(47697)
- 创新(46656)
- 成果(46301)
- 计划(44229)
- 科研(43105)
- 课题(41863)
- 业(40562)
- 期刊
- 济(132564)
- 经济(132564)
- 研究(86377)
- 中国(59956)
- 学报(59745)
- 农(56143)
- 科学(52940)
- 大学(43335)
- 财(42885)
- 管理(42095)
- 学学(41274)
- 农业(37995)
- 教育(31027)
- 技术(26262)
- 融(24487)
- 金融(24487)
- 业经(21936)
- 财经(21898)
- 业(21635)
- 经济研究(21505)
- 问题(18894)
- 经(18849)
- 科技(17953)
- 版(17285)
- 技术经济(17122)
- 业大(15774)
- 统计(15357)
- 策(15220)
- 商业(14930)
- 资源(14682)
共检索到452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金滟 李超 李泽宇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构建熵权法结合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7—2014年湖北省城市绿色创新平均效率为0.307,仍有近70%提升空间;城市间差异显著,武汉、宜昌、襄阳优势明显。(2)科技人员和科技支出作为创新资源投入对于湖北省绿色创新产出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人员具有更高的产出弹性;而环境污染指数对于绿色创新存在着明显的抑制作用。(3)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效率呈"倒U"型关系,"波特假说"中合理的环境规制的重要性也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闫华飞 肖静 冯兵
绿色技术创新是驱动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效率问题则是关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4—2018年的空间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BM模型、全局莫兰指数、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介于0.675~0.763,为一般效率水平,波动变化平缓;区域、省域间效率差异明显,但从时序上看,省域差异有缩小趋势;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但地理相邻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消除前因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后,对外开放程度、科技创新环境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对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外资依存度、市场竞争环境对工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负向影响,但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伟勇
文章基于2000—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探索性空间分析工具以及空间计量模型,考察我国城市绿色创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研究期内,排名靠前的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均衡发展,排名靠后的城市则存在发展短板问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空间分布格局再现“胡焕庸线”和“绿色创新马赛克”,呈“四核两带多点”的分布特征。第二,城市绿色创新表现出很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关联程度逐年提升。东部沿海城市多位于高值集聚区域,中西部城市多位于低值集聚区域和异质性区域。第三,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创新存在“U”型曲线关系。财政科技支出、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海霞 段永峰
基于2004—2014年面板数据,将环境影响作为非期望产出,运用非期望产出Supper-SBM模型,对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进行评价,并从横向和纵向进行排序比较,然后运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内蒙古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近年来内蒙古资源型城市单位GDP环境污染物排放指数下降缓慢,绿色经济效率均值为1.108 4,尚未达到最有效水平,绿色经济效率在波动中缓慢提高。鄂尔多斯市绿色经济效率最高,老工业城市乌海、包头和赤峰,低碳绿色经济发展相对比较滞后。产业结构、经济规模、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与绿色经济效率综合关联度均在0.7以上,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较大,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资源型城市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文斌 文泽宙 邝嫦娥
基于2005年~2016年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评价绿色创新水平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绿色创新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大致表现出缓慢上升趋势,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区域范围的"多核心"集聚形态;绿色创新具有累积效应,往期绿色创新成果会推动当期绿色创新发展;交通条件、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均会促进绿色创新,低层次产业结构则会显著抑制绿色创新,而扩大开放程度不利于本地区绿色创新,但会促进周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加强城市间绿色创新资源的流动、整合与共享,实现中国城市绿色创新协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洪燕 乔朋华
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工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绿色创新是基于目前能源与生态约束下中国工业创新的必经之路。文章采用DDF模型,分析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技术缺口比率以及全局参比下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Malmquist指数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地区间异质性明显,多数效率前沿省份都位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在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各地区TGR呈上升趋势,地区间技术缺口比率差距逐渐缩小;样本期内全局参比Malmquist指数显示中国大部分省份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是提高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为技术驱动,而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低省份多为效率驱动,工业绿色创新动态效率较高的省份为技术变化和效率变化共同驱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楠 李星 吴婷
基于2011—2020年10年的序列数据,通过Malmquist指数对我国29个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区域比较,得出了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借助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总体上呈现出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四个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2)各省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省份增长幅度排名靠前;(3)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绿色技术能力、环保投入强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影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绿色技术能力这两组双因子组合的交互作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极强的解释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明 程晓曼
构建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评价体系,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了长江经济带36个沿线城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并采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了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为0.868,整体未实现DEA有效,城市绿色创新活动中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改善空间还很大;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纯技术效率水平从高至低为下游、中游、上游,绿色创新的规模效率显著高于纯技术效率;在一定的临界值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资利用水平显著促进了下游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地方政府科学技术支出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污染治理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陆菊春 王新怡
为实现我国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变,以长江经济带3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GML指数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时序动态演变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不同区域效率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上升,下游、上游和中游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区域差距悬殊;中游地区技术进步优于上游地区,但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整体上邻近城市绿色创新效率提高会对本城市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但中游地区的溢出效应为负;整体上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开放均促进绿色创新效率提升,环境规制与效率呈"U"型曲线关系,但在不同区域各因素的表现具有显著差异。并为长江经济带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以及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从建设协调发展带、改进地方政策实施理念和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沙海江 狄桂英 周晨颖 吴成亮
在探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将影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设定为:投资的市场化指数、环境保护教育水平、地方环保政策的严格程度、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运用Eviews5.0对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国伟 沙海江 狄桂英 周晨颖 吴成亮
在探讨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将影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设定为:投资的市场化指数、环境保护教育水平、地方环保政策的严格程度、企业的创新能力,并通过运用Eviews5.0对2002—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创新 影响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许玉洁 刘曙光
绿色创新作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是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采用网络DEA模型测度2003—2018年黄河流域79市(州、盟)绿色创新效率,进而运用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分析效率的空间演化规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水平较低,但表现为波动上升的时间趋势;(2)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异格局,效率重心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表现出南北方向相对稳定、东西方向集聚发展的趋势;(3)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师资力量、外资利用和环境规制是影响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景新 张月如
文章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2008—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提高绿色创新效率的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中国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整体不高,但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东中西三大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处于中低水平,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最低;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技术市场成熟度、产业结构、环境规制对东中西部绿色创新效率分别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曹建飞
绿色技术创新是实现创新驱动和绿色转型双赢的核心驱动力,文章采用全局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中国30个省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计量模型探讨其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22年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三大地区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区域差异较期初下降,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环境规制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财政分权、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