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33)
- 2023(11614)
- 2022(10180)
- 2021(9473)
- 2020(7842)
- 2019(18429)
- 2018(18269)
- 2017(35485)
- 2016(19322)
- 2015(21467)
- 2014(21275)
- 2013(21015)
- 2012(19333)
- 2011(17592)
- 2010(17522)
- 2009(15903)
- 2008(15417)
- 2007(13177)
- 2006(11817)
- 2005(10031)
- 学科
- 济(78035)
- 经济(77949)
- 管理(53007)
- 业(47868)
- 企(39505)
- 企业(39505)
- 方法(35243)
- 数学(29657)
- 数学方法(29290)
- 中国(20731)
- 农(19420)
- 学(19378)
- 地方(17510)
- 业经(16689)
- 财(16076)
- 环境(15064)
- 理论(13881)
- 农业(13319)
- 和(12864)
- 贸(12404)
- 贸易(12400)
- 易(11939)
- 划(11453)
- 技术(11446)
- 制(11041)
- 务(10276)
- 财务(10215)
- 财务管理(10198)
- 发(10143)
- 教育(9831)
- 机构
- 大学(277303)
- 学院(275294)
- 管理(110387)
- 济(101868)
- 经济(99364)
- 理学(96321)
- 理学院(95120)
- 研究(93762)
- 管理学(93313)
- 管理学院(92826)
- 中国(65923)
- 科学(62484)
- 京(60191)
- 所(47328)
- 农(45281)
- 财(44363)
- 研究所(43902)
- 业大(43413)
- 中心(40953)
- 范(39681)
- 师范(39314)
- 江(38901)
- 北京(38060)
- 财经(36837)
- 农业(35859)
- 院(34560)
- 经(33484)
- 州(32313)
- 师范大学(32227)
- 经济学(29377)
- 基金
- 项目(196658)
- 科学(154292)
- 基金(142545)
- 研究(140516)
- 家(125403)
- 国家(124403)
- 科学基金(106474)
- 社会(87342)
- 社会科(82713)
- 社会科学(82686)
- 基金项目(77451)
- 省(76691)
- 自然(71345)
- 自然科(69649)
- 自然科学(69632)
- 自然科学基金(68326)
- 划(65489)
- 教育(63137)
- 资助(58000)
- 编号(56711)
- 成果(45101)
- 重点(43853)
- 发(42276)
- 部(42101)
- 创(40299)
- 课题(38955)
- 创新(37623)
- 科研(37613)
- 计划(36413)
- 大学(35625)
共检索到383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玏 刘家明 宋涛 朱鹤 陶慧
绿带是指城市外围一定规模、基本连续及永久的绿色开放空间,是阻止城市蔓延、提高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外围规划建设绿带系统已被世界范围内各种规模的城市广泛采纳并付诸实践,但由于生态效用与经济效用难以平衡,中国大城市绿带发展遭遇瓶颈。因此回顾国内外绿带及其游憩利用的相关研究和经验,将有助于中国绿带研究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本文从绿带的兴起及概念辨析、绿带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分布、绿带的功能与游憩利用、绿带的绩效评价4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依托绿带研究的基本态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认为1绿带的绿化控制与多功能利用的平衡;2绿带游憩功能开发对城市游憩系统的补充作用;3绿带游憩场所和游憩设施的优化配置等3个方面是未来绿带的研究方向,并着重强调绿带游憩功能开发对中国大城市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如何营造自然野趣的休闲氛围、符合绿带开发强度的游憩产品和形态的选择、游憩活动和设施的设置、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及后续游憩场地的维护管理等将是绿带游憩场所和游憩设施优化配置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绿带 空间结构 游憩利用 绩效评价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雨 刘顺伶
本文综述并分析了国内外城郊游憩带研究的现状。国内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思路:探讨我国城郊游憩带形成的驱动力因素、城郊游憩带空间配置原理和配置模式、城郊游憩系统的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特征等。作者认为,应对城郊游憩系统进行系统规划,在空间上合理配置各种旅游地类型,发挥配置模式的指导作用,以适应大都市城郊旅游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城市旅游 城郊游憩带 城郊游憩系统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媛 徐玮
随着国内旅游迅猛发展,城市周边旅游蓬勃兴起,环城游憩带正逐渐成为旅游的热点区域,关于环城游憩带的研究也处于新兴发展阶段。文章基于近10年来关于环城游憩带研究的相关文献,从研究的缘起及概念界定、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和开发模式等方面对我国环城游憩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形成机制 空间结构 开发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维波
期刊数据库已成为学术文献检索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维普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作为数据源,运用Excel和SPSS等软件工具,从论文数量、研究学科、实证城市、作者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1990—2005年有关城市游憩空间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和讨论,总结了我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态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庆生
文章系统分析了前苏联游憩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指出 ,“地域游憩系统”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是游憩地理学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认为 ,在游憩地理学学科形成过程中 ,以B .C .普列奥布拉仁斯基为首的地理学家自始至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前苏联 游憩地理学 地域游憩系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魏芬 杨效忠
文章通过对国外户外游憩拥挤感知理论基础、影响因素、相关关系、测量方法、接触规范以及应对行为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在研究视角上,拥挤研究更加倾向于社会学、心理学、地理学以及游憩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拥挤与规范的结合,将更利于景区的实践管理;在研究区域上,已从荒野地区转向高密度使用地区;在研究方法上,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最后结合国外研究进展,展望了国内拥挤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拥挤感知 户外游憩 游览特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荣 翟明普 阎海平
作者认为 :风景游憩林是特种用途林中的一个重要林种 ,风景游憩林抚育是风景游憩林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的抚育可以改善风景游憩林的林分条件 ,从而有利于风景游憩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进一步发挥 .该文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风景游憩林抚育领域研究的进展状况 ,包括风景游憩林抚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抚育措施对风景游憩林景观质量、游憩条件、生态因子的影响以及风景游憩林抚育前后的景观评判 ,表明风景游憩林抚育应是提高景观质量、游憩条件同改善生态条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完整统一 ;风景景观评判最好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SBE) .文中同时也指出了风景游憩林抚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媛明 罗海明 黎智辉
本文通过解读英国2011版《国家规划政策框架草案》,研究英国绿带政策的最新进展,对英国绿带概念、绿带政策功能转变、绿带划定、绿带实施等方面经验进行分析,进而对南京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建设管理提出四方面建议:强化以生态为基的可持续发展观、强化绿线划定的落地性和绿线保护的刚性、强化生态绿地分类型和分等级的保护机制、强化生态绿带的实施引导和政策保障。
关键词:
绿带 政策 英国 南京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淑华
认为环城游憩带已成为大城市旅游空间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易达和与城市不同的乡村景观,深受城市居民的喜爱。但由于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资金因素制约等,环城游憩带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城游憩带打造应深刻认识城市居民对环城游憩带的共性需求,高度重视其旅游产品的复合性,精心打造各景区的独特卖点,并根据环城资源、环境有限的特点,科学规划,努力保护好城市周边具有优良生态环境的游憩区域。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旅游规划 开发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红霞
我国城市绿色游憩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是:缺少鲜明的地域特色;空间利用不够充分;缺乏合理规划;空间功能单一,人性化设施不足。对策是:注重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地域特色建设;加强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利用;体现城市绿色空间规划的“人文关怀”;协调环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华
运用缓冲区的空间分析方法,在对居民使用者主体的游憩行为特征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半径及其覆盖率反映生态游憩空间的服务适宜度的区域差异,从而揭示上海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格局分异特征,发现服务覆盖率低和分布不均的空间格局影响了市民游憩的适宜度,从而导致上海整体生态游憩空间的服务功能的较低水平。据此提出优化对策:市中心应注重空间整合的立体化与纵深化,近郊及中外圈区域的优化重点是空间布局的均匀性与渗透性,同时重视和加强多功能的生态游憩廊道系统的构建和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近自然性与软质化。
关键词:
服务半径 城市生态游憩 空间格局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惠 石培基 李巍
本文针对兰州市城市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旅游日益增长的现象,从资源结构、空间结构和市场结构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兰州市环城游憩带的优化思路。
关键词:
环城游憩带 结构特征 优化思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易浪 柏智勇
采取问卷调查和样本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长沙市7个城市公园的游憩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对受访者性别、年龄、职业等基本属性进行综合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游憩者对城市公园的使用需求、利用效率和行为特征,了解城市居民对于公园的游憩需求,以为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参考意见。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城市公园游憩利用的人群以在公园附近居住的居民为主,5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所占总人群比例最大,男女性别比例整体基本持平,且游憩者的公园利用率明显受到居住地到公园距离的影响,选择步行方式到达公园的人数占总研究人数的72.0%,来园目的以选择健身的游憩者比例最高,逗留时间在1h左右的人数最多。
关键词:
城市公园 游憩 行为特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真 朱南燕 戴忠炜 高惠灵 程哲炀 姚杰 兰思仁 李霄鹤
文章以三明城市绿道为例,对绿道游憩者的游憩动机、满意度、健康效益评估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绿道游憩者的游憩动机、满意度和健康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道游憩者的游憩动机对满意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1);绿道游憩者的满意度对健康效益评估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82)。依据研究结果,绿道管理者应注重游憩者的游憩动机,优化设施,加强管理,从而满足游憩者的内在需求,提升游憩者的满意度,加强城市绿道对游憩者的健康恢复功能。
关键词:
游憩动机 城市绿道 满意度 健康效益评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逢军 沙润 王芳 刘佳雪
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可以将单个公园绿地、历史街区、风景名胜区、居住社区等建设依托一些线性要素(如城市河流、道路系统、文化线路等)纳入到绿道系统和城市游憩的整体框架中,形成网络化的绿色游憩开放空间系统;又可融景观、生态、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社区建设等于一体,实现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对于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与城市国际化等有重要作用。以上海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游憩绿道复合设计的理念与原则,并对不同类型的游憩绿道分别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
绿道 游憩功能 设计 上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