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46)
- 2023(11471)
- 2022(9993)
- 2021(9275)
- 2020(7478)
- 2019(17470)
- 2018(17262)
- 2017(33452)
- 2016(18069)
- 2015(20041)
- 2014(19854)
- 2013(19806)
- 2012(18059)
- 2011(16246)
- 2010(15929)
- 2009(14400)
- 2008(13771)
- 2007(11605)
- 2006(10135)
- 2005(8556)
- 学科
- 济(73320)
- 经济(73242)
- 管理(52038)
- 业(47215)
- 企(38945)
- 企业(38945)
- 方法(34151)
- 数学(29713)
- 数学方法(29407)
- 中国(20641)
- 农(18359)
- 学(17111)
- 财(16480)
- 地方(16270)
- 业经(15658)
- 环境(14543)
- 农业(12429)
- 贸(12025)
- 贸易(12021)
- 理论(11876)
- 和(11867)
- 易(11592)
- 技术(11476)
- 划(11108)
- 制(10800)
- 务(10399)
- 财务(10341)
- 财务管理(10325)
- 企业财务(9789)
- 银(9444)
- 机构
- 大学(255641)
- 学院(253371)
- 管理(105302)
- 济(98865)
- 经济(96592)
- 理学(92473)
- 理学院(91422)
- 管理学(89902)
- 管理学院(89453)
- 研究(84561)
- 中国(59983)
- 科学(54573)
- 京(54415)
- 财(42606)
- 所(41476)
- 农(40152)
- 业大(39974)
- 研究所(38369)
- 中心(37721)
- 财经(35489)
- 江(34456)
- 北京(34059)
- 范(34002)
- 师范(33731)
- 经(32445)
- 院(31601)
- 农业(31583)
- 经济学(29208)
- 州(28501)
- 师范大学(27675)
- 基金
- 项目(185323)
- 科学(146503)
- 基金(135804)
- 研究(133328)
- 家(118722)
- 国家(117770)
- 科学基金(102079)
- 社会(84493)
- 社会科(80147)
- 社会科学(80123)
- 基金项目(73759)
- 省(71574)
- 自然(67857)
- 自然科(66280)
- 自然科学(66269)
- 自然科学基金(65041)
- 划(60714)
- 教育(59781)
- 资助(54537)
- 编号(53744)
- 成果(41688)
- 重点(41022)
- 部(40177)
- 发(39238)
- 创(38458)
- 课题(36111)
- 创新(35878)
- 科研(35264)
- 国家社会(34689)
- 教育部(34337)
- 期刊
- 济(102062)
- 经济(102062)
- 研究(72751)
- 中国(42165)
- 学报(40964)
- 科学(38604)
- 管理(36025)
- 农(35454)
- 大学(30576)
- 财(29490)
- 学学(28879)
- 农业(25225)
- 教育(25099)
- 技术(20469)
- 融(17487)
- 金融(17487)
- 业经(16894)
- 财经(16066)
- 经济研究(16005)
- 问题(14931)
- 图书(13690)
- 经(13584)
- 科技(13191)
- 资源(12884)
- 理论(12863)
- 业(12735)
- 实践(12022)
- 践(12022)
- 现代(11925)
- 技术经济(11893)
共检索到349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繁花 尹海伟 刘金勇 闫伟姣 孙常峰
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不可能完全被阻止。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缓解城市热岛、调节城市气候和协助城市应对未来气候变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何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从而实现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最大化,更有效地应对城市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城市绿地布局规划与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论文从城市绿地降温效应实地观测、城市尺度城市绿地与城市热岛关系、城市绿地降温效应模型模拟和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的心理和社会意义4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城市绿地降温效应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深入研究城市绿地的降温效应、更好地规划和设计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桂芹 王雯思宇 郑伯红 余翰武
快速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热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绿地斑块在缓解城市热岛、调节城市热环境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基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衡阳县典型街区不同绿地斑块空间布局的降温效应进行了模拟,绿地斑块量变因子选取“斑块面积”“斑块空间格局”“斑块与风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在城市主导风向布置大面积的斑块绿地,达到了最大强度的降温幅度;斑块空间布局均质式优于部分集中式,会达到最佳的降温效应;绿地率控制在20%~35%是现实可行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洪亘伟
我国城市绿地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绿地功能亟需科学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绿地功能评价的研究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并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城市绿地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归纳我国城市绿地功能评价的研究历程,从评价理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三个方面综述国内研究动态,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从完善评价理论框架、建立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客观的评价机制三个层面提出今后研究的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城市绿地功能评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吉喜 宋婷 张彪 韩永伟 高馨婷 冯朝阳
清晰揭示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与景观结构特征对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对指导城市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城市绿地降温增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但是定量解析绿地群落结构与降温增湿功能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北京市24个典型绿地群落夏季降温增湿效果的实测,重点解析了绿地郁闭度和绿量对降温增湿功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绿地结构优化配置的最优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绿地夏季日均降温幅度0.2~2.0℃,日均增湿幅度0.20%~8.26%;不同群落结构绿地降温效果上,乔灌草型>乔草或乔木型>灌草型>草地型;在绿地增湿效果上,乔木型>乔灌草>乔草型>灌草型>草地型;郁闭度和绿量对绿地降温增...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海轩 许丽娟 吴鞠 徐程扬
城市森林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本文探讨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外因素及作用机制,为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参考。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内部因素从单木尺度上主要有树种、树冠结构和树冠形状,从林分尺度上主要有林分类型、林分结构、绿量、林分面积和形状,城区尺度主要应用遥感方法对城市森林降温效应进行研究,主要指标有归一化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的外部因素有气候、地面类型和经营措施等;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通过影响林内外能量的流动和交换,共同影响城市森林降温效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重视温度场理论,结合地面观测与遥感解译,充分研究林分结构与城市森林能量传输的关系,另一方面需加强城市森林的经营管理,从促进热量交换的角度优化林分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建筑、森林和水体等基础设施,实现降温效应最大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利华 张京昆 黄宝荣
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在监测城市绿地建设质量,引导城市绿地建设重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特征指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类城市绿地评价文献中主要绿地指标的使用频度。研究结果显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量、三维绿量、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可达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滞尘能力、降温增湿和固碳效应等绿地评价指标是近年来的热点指标。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城市绿地单项指标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更加适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
对河南省郑州市不同绿化植物的滞尘量进行了测定 ,通过建立相关模型研究了郑州市绿地系统净化大气的效应 ,并采用相关指标和评价分级方法 ,将植物的滞尘能力划分为 5级。郑州市城市绿化植物对空气滞尘总量为 984 6 .38t,其中乔木树种占滞尘总量的 87.0 % ,灌木占 11.3% ,草坪占 1.7% ,说明对空气中灰尘的净化植物主要是乔木
关键词:
大气污染 城市绿地 滞尘 植物净化 评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昌顺 谢高地 鲁春霞 刘春兰 李娜 王硕 孙艳芝
按照城市功能定位将北京市分为中心城、卫星城和郊区,利用2005-2011年的19个站点逐日3个时次(8∶00、14∶00、20∶00)的温度数据,对比分析中心城和卫星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及其变化,同时利用野外试验数据,对比研究不同城市绿地对北京城市热岛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1各时次年平均气温中心城>卫星城>郊区,且中心城和卫星城年平均气温波动上升,而郊区却波动下降,致使各时次中心城和卫星城热岛强度波动增强,且热岛强度增幅中心城高于卫星城;2中心城热岛强度冬季>夏季,而卫星城夏季>冬季,冬季均以8∶00最强,14∶00最弱,夏季卫星城各时次城市热岛强度次序与冬季相同,但夏季中心城却以20∶00最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青 刘晓文 孙艺
为科学指导"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从城市水文循环问题的起因和雨洪管理技术的需要出发并综述相关文献,提出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植物、土壤和透水铺装"三要素。同时从构建体系的微观方面综述了植物降雨截留的生态作用及影响因素、土壤入渗能力及影响因素和透水铺装结构、透水能力等,进而表明这三要素在城市雨水调蓄、滞渗效应中的潜力和作用。最后从提升雨水调蓄能力角度,分别针对三要素提出今后应用和基础研究应注重的方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彭璐
阐明了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公众参与"的基本概念,以及公众参与城市绿地建设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基础,归纳总结了日本与中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的经验,指出公众参与是实施城市绿地建设民主及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公众参与 利益平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秦仲 李湛东 成仿云 沙海峰
[目的]以往有关园材绿地降温增湿作用的研究主要基于大尺度,模糊了绿地中具体的群落结构和树种影响,本研究基于小尺度探讨5种植物群落连续的温湿度日变化动态和准确的降温增湿作用,为其园林应用提供参考,也为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天气晴朗且无风的夏季,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选取毛白杨、榆、旱柳、栾树、银杏5种冠层结构特征不同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以空旷草坪为对照,分别对5种植物群落及对照点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冠层结构参数进行测试,以每分钟的数据为基础,利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量化分析,研究了每种植物群落完整的温湿度日变化规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珂 杨华 李文芳 李云
【目的】城市绿地致敏指数(I_(UGZA))的构建考虑了绿色空间内植物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特性,为使该指数应用更广泛,本文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并探讨该指数的实际应用,可为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高斯公式对城市绿地致敏指数进行分析并改进了该指数(I’UGZA),应用指数评估绿地的致敏潜力,并进行不同区域致敏潜力大小对比,探究该指数在绿地致敏潜力评估中的实际应用。同时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分析I_(UGZA)与其他参数(区域面积、植株数量、林木密度、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绿地整体的I_(UGZA)值为0.214 1,I’UGZA值为0.219 3,具有低过敏潜力,研究区内生长的植物排放的花粉不会对花粉过敏患者造成高风险。但对研究区进行分区对比时,部分区域的I_(UGZA)值大于0.3,具有高过敏潜力。同时距离致敏性植物346 m范围内可引起敏感人群的过敏症状,距离场源中心1 000 m处I’UGZA值趋近于0,几乎没有致敏影响;(2)绿地种植低致敏性植物较多,占比为65.7%。高致敏性植物有油松、栓皮栎、洋白蜡、毛白杨、臭椿、白桦、白榆、圆柏等植物,主要属于柏科、松科、杨柳科、悬铃木科、豆科、苦木科、榆科、桦木科、壳斗科;(3)主成分分析(PCA)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一致,I_(UGZA)和物种丰富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0.05),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改进的指数可反映距离绿地空间不同位置的致敏潜力以及对周边环境的致敏影响,是评估城市绿地致敏潜力的有效工具,用于量化绿色空间不同区域空气中花粉排放形成的致敏潜力;可反映每种植物产生的花粉在绿色空间中的贡献大小,进而明确城市绿地中具有高致敏性的植物;还可作为分析绿地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程度的工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包婕 江峰 马嘉伟 徐彦 马瑗蕊 陈楚文 叶正钱 柳丹
【目的】城市绿地土壤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效益及各项功能的发挥。分析中外城市绿地土壤研究文献,梳理与总结中国城市绿地土壤研究重点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和科学网(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2012—2021年关于城市绿地土壤的研究文献,利用CiteSpace从发文量、国家及机构分布、代表人物及热点内容、研究重点内容、研究发展趋势及前沿等方面,阐明该研究领域的重点内容及动态发展。【结果】近10年城市绿地土壤研究领域共发表中英文文献1 107篇,其中中国发文总量最多,且主要集中在中国科学院。国内研究内容主要为土壤质量,研究热点从土壤肥力质量到土壤污染,再到土壤改良修复。国外研究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地土壤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热点从解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到提出绿地维护管理策略,再到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效益。研究前沿集中在重金属污染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结论】城市绿地土壤中英文文献的研究重点不同,中文文献更关注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这与国家政策、城市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而英文更关注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这可能与气候变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效益等有关。图3表5参58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千庆兰 陈颖彪
对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市绿地发展历程和问题进行剖析 ,指出公园绿地数量少且分布不均、防护绿地缺乏、生产绿地不足、绿地布局和网络体系不完善是吉林市绿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 ,①确定了城市绿地规划总体控制指标 ,即到 2 0 10年吉林市城市绿地率为 5 1 31% ,人均绿地 4 2 6 2m2 ,人均公共绿地 5 6 7m2 .②给出了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的一般模式 ,该模式强调波状和辐射状分布态势相结合 ;环状绿地与楔型绿地相结合 ;各类分级绿地与游憩系统相结合 ,使城市形成整体的绿地网络系统 .③提出了 4条规划措施 :其一 ,增加公园绿地数量 ,促使均衡分布 ;其二 ,加强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素英 王计平 任慧君
在分析城绿地系统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即"点、线、面"布局结构和"斑块、廊道、基底"景观结构。综述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对功能的影响、主要进展及其应用,并提出未来城市绿地系统研究和绿地规划的主要方向,以期对中国未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所启示。
关键词:
城市绿地系统 结构 功能 布局 景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