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21)
2023(18075)
2022(15300)
2021(14093)
2020(11595)
2019(26407)
2018(25986)
2017(50264)
2016(26809)
2015(30047)
2014(29793)
2013(29158)
2012(26533)
2011(23934)
2010(23776)
2009(21699)
2008(20637)
2007(17723)
2006(15608)
2005(13315)
作者
(75250)
(62846)
(62195)
(59472)
(39945)
(29909)
(28456)
(24678)
(23882)
(22049)
(21194)
(21188)
(19810)
(19575)
(19359)
(18993)
(18645)
(18326)
(17813)
(17701)
(15404)
(15246)
(15139)
(14321)
(14234)
(13841)
(13606)
(13466)
(12571)
(12169)
学科
(127975)
经济(127855)
管理(76259)
(70089)
(58128)
企业(58128)
方法(51714)
数学(45169)
数学方法(44563)
中国(31122)
(29738)
地方(28992)
业经(27584)
(25338)
(24402)
农业(20147)
(19008)
理论(18704)
(18364)
贸易(18354)
环境(18325)
(17634)
(17607)
技术(17174)
地方经济(16810)
产业(16648)
(15752)
财务(15676)
财务管理(15643)
(15173)
机构
学院(379720)
大学(378658)
(159882)
经济(156555)
管理(151251)
理学(131955)
理学院(130550)
管理学(128144)
管理学院(127456)
研究(126937)
中国(91172)
(79217)
科学(77075)
(68576)
(61529)
中心(56972)
研究所(56267)
财经(56106)
(55696)
业大(54564)
(53583)
(51023)
(50276)
师范(49841)
北京(49439)
经济学(49173)
(46899)
经济学院(44098)
(43736)
农业(43316)
基金
项目(265484)
科学(210151)
研究(195756)
基金(192700)
(166762)
国家(165388)
科学基金(143620)
社会(125615)
社会科(119111)
社会科学(119081)
(103956)
基金项目(102427)
自然(91879)
教育(89828)
自然科(89736)
自然科学(89718)
自然科学基金(88046)
(86675)
编号(79550)
资助(78365)
成果(63005)
重点(59163)
(58156)
(57859)
(55311)
课题(54642)
国家社会(52017)
创新(51568)
教育部(50483)
科研(50034)
期刊
(175548)
经济(175548)
研究(111749)
中国(65800)
管理(55800)
学报(55621)
科学(52781)
(51012)
(50378)
大学(43181)
学学(40952)
教育(39513)
技术(35159)
农业(35109)
经济研究(29098)
业经(28499)
(28203)
金融(28203)
财经(27306)
问题(23875)
(23572)
技术经济(19742)
统计(17888)
科技(17699)
图书(17519)
现代(17431)
商业(17364)
(17195)
理论(17191)
(16440)
共检索到543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卉彤  刘靖  赵国钦  
如何处理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确保新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两种类型产业耦合发展,是实现我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关键。在分析城市新旧两类产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我国城市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经济转型相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卉彤  刘靖  雷丹  
本文在分析城市新旧两类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评价模型,实证分析了2001~2012年我国新旧两类产业耦合互动所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科技金融的功能定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爱军  董增川  张小艳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血脉,解决用水供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用水技术效率,为了测度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之间的协调程度,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计算不同城市经济的用水技术效率,然后计算城市经济综合水平,最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不同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分别得到1990至2003年的协调度,进行分级后并且在图上标注,显示不同区域的差异。对不同城市、不同年份的计算结果作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动态地分析与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经济与用水技术效率的协调程度虽然逐步提高,但是总体上水平不高,只有发展经济与提高用水技术效率并举,才能改进协调度,从而为政府实施城市经济发展的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铁明  周鹏飞  
基于绿色发展的视角,使用TOPSIS熵值法测算2004—2018年中国西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在此基础上归纳演绎耦合协调发展模式分析区域分化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显示:(1)西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保护耦合协调度呈波动中小幅上升态势,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有所提升,以2007年为分水岭先后经历了震荡衰退期与恢复攀升期;(2)西部城市耦合协调度发展分为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型、波动同步耦合协调发展型、衍化趋同耦合协调发展型和单轮驱动耦合协调发展型4种模式;(3)西部城市耦合协调的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西南城市滞后于西北城市,改进重点在于释放中心城市外溢效应以强化城市间的趋同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窦开龙  
城市经济与入境旅游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促进与耦合互动关系。基于耦合理论,选择中国9个典型城市,应用耦合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系统耦合关系演化做了测评,结果表明耦合度与协调度指数不断增加,耦合发展态势处于优化之中,但整体协调等级不理想,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各城市指数也具有一定时空差异,需要完善耦合机制,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姜璐  李玉清  董维春  
高等教育结构和产业结构是隶属于社会大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两者相互独立又彼此影响。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关系视角,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05-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形成互动与共变,两者的耦合度处于磨合阶段向提升阶段的临界点,处于磨合瓶颈期;协调度跨越低度协调,处于中度协调阶段,两者整体的耦合协调度在缓慢增进。研究认为:需加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可持续的教育结构调整机制、加强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对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京文  
科技进步是振兴我国城市经济的根本途径李京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城市是从空间角度考察的一类经济系统。从空间的角度考察,世界是一个开放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空间巨系统,而世界各国以及各国的地区、城市、乡村,则是分别构成它的子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毕军贤  
本文论述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中 ,动力和机制因素中不利于经济增长的各种阻碍性因素 ,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几条有效途径 ,包括增加要素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茂洋  廖勇  
以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耦合的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新余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企业为样本,探索产业生态网络构建的可行路径,如加快企业间信任机制建设,努力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企业一体化与多元化协同发展等,以期为新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光伏产业构建产业生态网络,实现工业生态化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爽  于志远  
通过运用耦合模型、综合指标评价法、熵权法、描述性统计等方法,对天水市2009—2015年城市经济、水环境压力、大气环境压力之间交互耦合关系、耦合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1)城市经济效益呈增长趋势,具有阶段性;水环境压力持续增长,城市用水普及率增压效应增强;大气环境压力先降低后增加,烟粉尘、二氧化氮是主要增压因子,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局部影响作用强;(2)城市经济与水环境压力、大气环境压力二元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呈升高趋势,趋于不理想状态;(3)2009—2015年三元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城市经济不良影响存在,局部年份减弱,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压力增长趋势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嘉  张会新  
循环经济可以实现产业链的耦合效应,产业耦合系统是由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循环利用和相互作用。生物产业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需结合生物产业结构特性,以低耗、高效、环保为核心,围绕生物资源开发,加强产业链内部各环节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换和循环利用,强化产业链的耦合力量。陕西的生物产业内和产业间耦合机制构成了生物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生物产业应注重建立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企业集群发展,完善支持服务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红江  
本文以后工业社会中的信息化为宏观背景,选取日本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研究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信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智慧旅游为先导,日本旅游产业正处于由失调到协调的发展过程之中,但尚未进入协同发展阶段。通过探析形成关于转型发展的结构性演进框架模式,得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魏红江  
本文以后工业社会中的信息化为宏观背景,选取日本旅游业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方法,研究旅游产业与经济发展、信息产业之间的关联性、协调性。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以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智慧旅游为先导,日本旅游产业正处于由失调到协调的发展过程之中,但尚未进入协同发展阶段。通过探析形成关于转型发展的结构性演进框架模式,得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龙龙  王林梅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景观生态学自诞生以来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经取得了众多进展,然而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本文阐述了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有关概念和方法,揭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开展耦合研究的必要性,进而总结了耦合研究的一般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耦合研究的理论框架,即以一定区域为依托和一定目标为导向进行土地单元或生态系统类型划分,通过土地评价和模型集成将小尺度观测研究和大尺度空间动态模拟相结合,在实现区域目标的基础上,构建具有良好适应性的耦合模型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