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44)
- 2023(12075)
- 2022(10052)
- 2021(8840)
- 2020(7552)
- 2019(17464)
- 2018(17120)
- 2017(33473)
- 2016(18128)
- 2015(20664)
- 2014(21003)
- 2013(20960)
- 2012(19824)
- 2011(18327)
- 2010(18608)
- 2009(17777)
- 2008(17570)
- 2007(16019)
- 2006(14367)
- 2005(13224)
- 学科
- 济(99337)
- 经济(99228)
- 管理(55950)
- 业(49739)
- 企(39643)
- 企业(39643)
- 方法(35694)
- 数学(31569)
- 数学方法(31351)
- 中国(25301)
- 地方(23456)
- 财(22242)
- 农(21976)
- 制(19719)
- 业经(19277)
- 学(17803)
- 农业(14817)
- 地方经济(14385)
- 环境(14311)
- 贸(14092)
- 贸易(14087)
- 体(13952)
- 银(13578)
- 易(13556)
- 银行(13553)
- 融(13351)
- 金融(13347)
- 行(12924)
- 务(12734)
- 财务(12703)
- 机构
- 大学(277232)
- 学院(276242)
- 济(127659)
- 经济(124996)
- 管理(102698)
- 研究(98330)
- 理学(87396)
- 理学院(86373)
- 管理学(85094)
- 管理学院(84557)
- 中国(73862)
- 财(58806)
- 京(58275)
- 科学(56617)
- 所(49887)
- 财经(46042)
- 研究所(44669)
- 中心(44113)
- 农(43531)
- 江(43063)
- 经济学(41464)
- 经(41443)
- 业大(37828)
- 经济学院(37095)
- 北京(36768)
- 范(35100)
- 院(34944)
- 师范(34808)
- 农业(33878)
- 财经大学(33735)
- 基金
- 项目(175333)
- 科学(138657)
- 研究(128826)
- 基金(128243)
- 家(110419)
- 国家(109530)
- 科学基金(94054)
- 社会(85361)
- 社会科(80977)
- 社会科学(80953)
- 基金项目(67897)
- 省(67861)
- 教育(58280)
- 自然(58075)
- 划(56739)
- 自然科(56698)
- 自然科学(56680)
- 自然科学基金(55646)
- 资助(51838)
- 编号(51063)
- 成果(42142)
- 重点(39678)
- 部(39638)
- 发(39188)
- 制(36344)
- 国家社会(35985)
- 创(35880)
- 课题(35832)
- 教育部(34378)
- 创新(33831)
- 期刊
- 济(150214)
- 经济(150214)
- 研究(88474)
- 中国(54208)
- 财(47162)
- 农(39807)
- 学报(39357)
- 管理(38338)
- 科学(37501)
- 大学(30306)
- 学学(28846)
- 融(26714)
- 金融(26714)
- 农业(25825)
- 经济研究(24703)
- 财经(24334)
- 技术(23847)
- 教育(22994)
- 业经(21698)
- 经(21074)
- 问题(21022)
- 技术经济(15612)
- 贸(14895)
- 统计(13781)
- 世界(13359)
- 业(13275)
- 现代(13006)
- 商业(12982)
- 理论(12931)
- 经济问题(12392)
共检索到424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治彦
本文从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政策导向角度,对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消费升级是拉动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侧动力,技术创新为转型升级提供了供给侧动力,与拉力和推力相匹配,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国家因势利导的调控政策共同作用于供需两方面,尤其是对制定以土地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制度政策三者共同构成驱动力,促进城市经济沿着绿色、人文和智慧的路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
关键词:
城市经济 转型升级 动力 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羡梅
城市历来是最能集中体现人类文明的地方,特别是近代以来,它所承担的职能和它所起的作用,已把人类社会推向了一个更加发达的时代。城市经济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已经和城市、甚至国家的兴衰连在了一起,这也使得城市经济的兴衰成了经济工作的焦点。城市经济兴与衰的根本问题在于是否建立起动力机制,也就是说,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中,具备了功能良好的造血系统,城市经济则必然会走向兴旺,否则,城市经济会因为缺乏新鲜的血液而走向衰弱。那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于一可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经济和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1-2021年的省域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构建和测度数字经济新动能及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水平,并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新动能对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新动能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且这一结论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机制效应分析发现,存在“数字经济新动能—优化数据要素配置—提升商贸流通业转型升级”的正向作用路径。最后,为进一步推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提出发挥数字经济新动能、强化数据基础配置、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等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立 倪鹏飞 张洋子 曹清峰
采用OLS和空间计量分析等方法对中国284个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数据进行了分析,重点考察了经济新常态下影响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对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在提升城市经济竞争力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对城市经济竞争力处于较高水平的城市贡献较大,对城市经济竞争力处于中低水平的城市贡献相对较小;金融服务对经济竞争力处于较低或中高水平的城市贡献较大。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升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城市经济竞争力 动力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卫华 江源 原磊 于建勋
中国工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基础以及外部条件正在发生着根本性改变,中国工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模式的历史性变革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转换工业发展的驱动力,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要素投入、固定资产投资对工业发展的作用变化,发现要素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工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下降,技术创新有望成为驱动工业发展的新动力,并探讨了工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动力和方式,并在宏观、科技、贸易、产业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芦特
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是创新驱动的强劲动能,也是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阐述数字经济背景下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内涵及运作逻辑,为体育产业提质扩容、转型升级厘清发展思路。通过剖析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发展条件、要素、过程等形式,探究数字经济赋能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并从需求导向、政策运筹、基础建设、融合创新等层面提出体育产业发展进路,以期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进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体育产业 转型升级 动力机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租界的设立及新的土地管理模式的设置,激发了学者们对西方土地规划理论的探讨,而且从清末开始到国民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上进行设计、尝试,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传统规划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
开埠 城市规划 转型 经济思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存芳 张晓旭 王青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开发区如何克服现行发展方式的不足,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基于江苏省经济开发区的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探究了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孵化器、中介机构、开发区管委会等组织是开发区科技创新网络系统的主体(节点);各个主体(节点)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协作创新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科技创新网络系统,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动力机制的运作需要一定保障措施,可从加强规划和考核导向等四个方面着手设计。本研究为我国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存芳 张晓旭 王青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开发区如何克服现行发展方式的不足,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课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及方法,基于江苏省经济开发区的实地调查和系统分析,探究了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孵化器、中介机构、开发区管委会等组织是开发区科技创新网络系统的主体(节点);各个主体(节点)在长期正式或非正式交流、协作创新关系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完整、稳定的科技创新网络系统,成为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动力机制的运作需要一定保障措施,可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允春
本文提出动力机制是驱动临空经济演进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是推动临空经济演进的三种动力,然后依据三种动力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差异性所产生的演化路径,提出了"基于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是机场极化空间阶段的形成机制,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的演进机制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链群的网络协同机制"和"基于机场竞争优势获取的资源要素需求机制",知识创新空间阶段的演进机制是"创新机制"。
关键词:
临空经济 机场 动力 动力机制 演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 原彤 闫浩琳 李恺
本文通过中国经济“双循环”协同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发现,内循环和外循环通过人才培养机制、市场竞争机制、政策引导机制、创新机制、文化建设机制、贸易交流机制六大机制实现协同发展。要实现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协同发展,需要持续加强六大机制建设和发展,因此可通过明确政府职责定位、完善基础服务体系,打造“双循环”协同发展的软硬件环境、优化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状态、转变对外发展模式,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双循环” 协同性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敏 夏同水
新冠肺炎疫情让“无接触配送”家喻户晓,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也使城市末端配送模式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基于Ballou二维矩阵决策模型构建城市末端配送模式转型升级的内生与外生动力机制模型,内生动力考虑增加防疫成本下送货上门、快递柜自提、便利店代收、共同配送四种末端配送模式的成本优势,外生动力考虑疫情防控要求从政府支持力度、消费者满意度、快递企业管理效率三个层面对四种模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实案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后疫情时代,快递柜自提模式具有最强的转型升级内生动力,共同配送模式具有最强的外生动力,总体而言,快递柜自提模式是未来城市末端配送体系的首选,共同配送和便利店代收模式次之,送货上门模式转型升级动力最弱。研究结论为后疫情时代城市末端配送体系的完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玉波 张卫国
政府主导下的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已经不可持续,从三个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存在着结构性供给不足、政府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微观领域的双轨制等多重特征。需要认清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与结构,更加注重对供给的管理、地方政府激励转型以及重构以双轨制为特征的微观基础,重新定位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回归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管理 中国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傅利平 李军辉 周小明
城市化演进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效率的相互作用。在综述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引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模型理论,利用偏最小二乘通径模型复数据表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化发展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度等是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效率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针对现阶段城市化动力作用的外在特征,从"化人"与"化地"并举、产业结构调整、智力资本投入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区域未来城市化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晶
对于大部分国家而言,产业集聚依旧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既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能够有效扩大内需。因此,本文利用2010-2018年我国29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就产业集聚对于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旨在为各地区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经济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得出: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集聚(MA)与共聚(CoA)会对城市经济效率造成抑制作用,服务业集聚(SA)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明显;从区域层面来看,制造业集聚(MA)对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城市经济效率都会造成抑制作用;服务业集聚(SA)对东部和西部城市经济效率会造成抑制作用,但对中部城市经济效率会带来推动作用;共聚(CoA)对东部城市经济效率会造成抑制作用,但对中部和西部城市经济效率会带来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