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54)
- 2023(20190)
- 2022(17275)
- 2021(15770)
- 2020(13384)
- 2019(30380)
- 2018(29966)
- 2017(57754)
- 2016(30990)
- 2015(34640)
- 2014(34446)
- 2013(34085)
- 2012(31187)
- 2011(28105)
- 2010(28134)
- 2009(26384)
- 2008(25968)
- 2007(23053)
- 2006(20678)
- 2005(18701)
- 学科
- 济(145893)
- 经济(145712)
- 业(106181)
- 管理(104276)
- 企(93635)
- 企业(93635)
- 方法(59708)
- 数学(49179)
- 数学方法(48540)
- 财(39220)
- 农(38038)
- 业经(37622)
- 中国(35110)
- 地方(29959)
- 制(28357)
- 务(26535)
- 财务(26454)
- 财务管理(26409)
- 农业(26353)
- 学(26342)
- 企业财务(25072)
- 理论(23682)
- 和(22889)
- 技术(22564)
- 贸(21761)
- 贸易(21746)
- 体(21099)
- 易(21029)
- 划(20930)
- 环境(20691)
- 机构
- 学院(449978)
- 大学(448700)
- 济(190353)
- 经济(186410)
- 管理(180411)
- 理学(155271)
- 理学院(153619)
- 管理学(151059)
- 管理学院(150213)
- 研究(148416)
- 中国(113091)
- 京(95091)
- 财(88890)
- 科学(88723)
- 所(73193)
- 财经(70495)
- 农(69700)
- 江(67339)
- 中心(67208)
- 研究所(65925)
- 经(63978)
- 业大(63720)
- 北京(59659)
- 经济学(57926)
- 范(56118)
- 师范(55635)
- 农业(54197)
- 院(54055)
- 州(53497)
- 财经大学(52095)
- 基金
- 项目(299229)
- 科学(237354)
- 研究(220094)
- 基金(219053)
- 家(189246)
- 国家(187663)
- 科学基金(163572)
- 社会(141561)
- 社会科(134289)
- 社会科学(134255)
- 省(116107)
- 基金项目(115775)
- 自然(105349)
- 自然科(102961)
- 自然科学(102939)
- 自然科学基金(101074)
- 教育(100323)
- 划(96496)
- 资助(89972)
- 编号(88929)
- 成果(71451)
- 重点(66375)
- 部(66063)
- 发(63595)
- 创(63181)
- 课题(60634)
- 国家社会(58717)
- 创新(58594)
- 教育部(57325)
- 制(56836)
- 期刊
- 济(218012)
- 经济(218012)
- 研究(136042)
- 中国(83831)
- 管理(72045)
- 财(71456)
- 学报(64566)
- 农(64063)
- 科学(61808)
- 大学(50578)
- 学学(47979)
- 农业(43805)
- 教育(42714)
- 技术(41620)
- 融(39362)
- 金融(39362)
- 财经(35780)
- 业经(35030)
- 经济研究(34257)
- 经(30775)
- 问题(29255)
- 技术经济(24558)
- 业(24230)
- 现代(21877)
- 统计(21436)
- 理论(20857)
- 商业(20214)
- 科技(20175)
- 世界(19910)
- 贸(19800)
共检索到672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友良 陈升 刘厚俊
基于珠三角制造业27个行业数据对城市经济联系和城市竞合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论这个城市是否属于非中心城市或中心城市,只要彼此经济联系越强,那么制造业竞合异构性越大,越倾向于合作;只要经济联系越弱,那么制造业竞合同构性越大,越倾向于竞争;反之,不完全成立。同时,城市竞合关系保持相对稳定,短期内几乎不随时间变化从一种状态转为另一种状态。因此,为促进制造业发展,我国政府必须持续不断加强城市间经济联系以促使城市间紧密合作,这也是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实现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竞合 制造业 珠三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友良 陈升 刘厚俊
采用制造业27个门类数据进行竞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莞与广州、深圳主要表现为强互补合作关系与强竞争关系互为转换,与佛山、中山、惠州、珠海、江门、肇庆有等6个城市则主要表现为稳定型的关系,且竞合关系演进的两极分化态势较为明显。因此,在创新驱动战略下,东莞应优化产业分工格局,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是加强东莞与珠三角城市群其他城市经济合作,实现东莞经济持续发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竞合关系 珠三角城市群 创新驱动 东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邓春玉
引力模型、地缘经济关系理论、城市流强度模型是研究城市群际空间经济联系的主要方法。综合研究表明,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已形成较为紧密的圈层结构,但是,空间经济联系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状况有待优化,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辐射与承接辐射能力有待提高。优化珠三角与环珠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应加快环珠三角城市群快速交通网建设,培育承接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地缘优势,实施反边缘化战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焕峰
通过分析珠三角城市制造业的统计数据,从地区专业化系数、产业结构差异系数和空间分布差异系数及区位商的分析,对珠江三角洲地区6个城市的制造业聚集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制造业存在产业同构化现象;珠三角城市制造业的聚集效应明显,专业化水平呈平稳上升趋势,而东莞市等城市的专业化水平有所下降;珠三角城市的制造业聚集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琳 蔡丽娟
基于经济实力和城市产业互补性视角修正引力模型,结合GIS可视化,对1998-2012年中三角城市群的城市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结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中三角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城市间经济联系差异扩大,城市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基本维持以武汉为中心以及以长沙、新余组团为中心的两大圈层式扩散形态,呈北部与中南强、东部弱的空间分异特征;武汉城市圈、泛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之间跨界联系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互动集群式发展结构尚未形成;产业互补性在城市经济联系中的重要性逐渐显现,新余、益阳、萍乡等城市在非中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中表现突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三角城市群一...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在我国服务业外部化和制造业服务化的背景下,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金融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关系日益复杂。本文运用区位商、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大珠三角各个城市金融业和制造业的空间指向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大珠三角城市群的金融业和制造业在空间上既有分离性也有相吸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一般性解释,并由此得出应不断优化金融业和制造业在城市等级体系中的空间分工布局、不同城市要适当进行产业取舍和协同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阿萌 肖翔
针对目前关于高铁对不同城市影响差异的研究较为缺乏的状况,以长三角通高铁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引力模型,比较2005年和2011年有无高铁两种情形下,城市经济联系度的变化格局。研究结果显示:通高铁后,所有城市的经济联系度均有明显提升,轴线联系更加明显,城市间联系网络化趋势增强,但区域经济联系格局差异加大,传统中心城市的极化作用更强。从集聚与扩散的角度来看,大城市的集聚能力更强,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成为区域经济联系度核心城市;同等级城市之间集聚和扩散更加平衡;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大城市周边的小城市受到大城市扩散效应的影响而加快发展,但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高铁反而加速小城市发展要素的流出而进一步被"边...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集聚与扩散 长三角 小城市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雷玉桃 薛鹏翔 张萱
城市群内功能分工正逐渐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从产业经济角度梳理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改进城市功能分工的测度方式,并依此对当前珠三角城市群内功能分工的效果进行判断。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细分行业的研究发现,制造业总体、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无论和哪种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同时,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各类型制造业搭配均能体现出城市功能分工对制造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产业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综合城市功能分工效果具有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分工效果的发挥对各条件的依赖程度也有区别。因此,应按各类城市的特点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生产率发展。
关键词:
城市功能分工 制造业生产率 珠三角城市群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东
利用数据包络技术,对长三角和珠三角2001~2007年制造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算发现:长三角制造业的整体效率高于珠三角,长三角的传统轻工业和资源加工类重工业效率优势明显,珠三角的电子轻工业效率优势显著,长三角工业的技术进步速度快于珠三角。从动态竞争角度来看,两个地区的效率优势接近的行业容易形成多点竞争格局,两个地区效率差异较大的行业间存在"攻击"和"响应"。建议两地政府应建立沟通机制,引导地区间行业有序竞争,珠三角工业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位势,长三角应加大本区域内的制造业协整力度。
关键词:
制造业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长三角 珠三角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汉初 樊杰 张海朋 王甫园
有序推进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疏与产业空间格局变动是优化区域空间组织、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过程。论文基于区县层面的制造业企业汇总数据,在刻画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疏及其产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基础上,建立统计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最低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疏差异促使城市群"核心—边缘"结构进一步强化,核心城市更加专业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边缘城市则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影响了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动,核心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促使制造业总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转移,环境压力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环境容量更大的地方扩散,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不明显。另外,区位与交通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制度与政策等对不同类型产业的作用强度和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共同推动珠三角城市群产业转型与制造业空间重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明娟 王子成
本文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测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测度珠三角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珠三角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关键词:
产业竞争力 珠三角制造业 因子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亮 宁越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已经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积极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际化,不仅对长三角地区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经济联系、经济隶属度和国际化程度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上海仍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但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构,杭州、苏州、宁波、无锡等城市组团和与上海的联系不断加强,这种趋势将不断扩大。城市国际化异军突起,中小城市国际化充分彰显,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及辐射区、次级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三重城市国际化的空间发展战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洪娟 廖信林
本文基于长三角制造业"二位数"行业1998-2010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一节差分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群内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制造业"二位数"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为强烈的非线性共生关系,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具有门槛效应,即产业集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过度集聚产生的负外部性,会使得集聚不利于经济增长。针对上述回归结果,本文给出了理论分析,并总结了结论的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许露元 李红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的1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2年以来珠三角及北部湾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变化的网络特征。结果显示:从网络结构来看,珠三角及北部湾城市空间经济联系的网络呈现出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的趋势;从网络密度来看,中心城市对整个区域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从中介中心度来看,珠三角及北部湾城市经济联系的空间差异性降低,城市网络中的结构分层仍较明显,核心—边缘分析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认为创新要素空间溢出、交通网络的发展、产业互补分工、地方政府的协调等共同形成了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网络结构不断变化的机理,并提出了优化珠三角及北部湾地区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春萌 杨珍 谷人旭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产值密度、产业专业化系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测度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并通过服务业与外界经济活动密切交流产生的城市流强度考察城市间经济联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的空间演化效应开始显现,形成"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宁波-舟山"的"Z"形走廊地带;服务业分工专业化程度提高,空间分工愈加明确;各城市服务业优势行业出现变化,但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未来要打破行政壁垒,着力培育新发展方向,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各城市均具有一定的外向辐射能力,但差异较大,要通过发挥高城市流强度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有效集聚、强化交通网络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服务业 空间分工 经济联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