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5)
- 2023(14033)
- 2022(12316)
- 2021(11431)
- 2020(9524)
- 2019(22179)
- 2018(22213)
- 2017(42648)
- 2016(23296)
- 2015(26394)
- 2014(26473)
- 2013(26305)
- 2012(24664)
- 2011(22448)
- 2010(22563)
- 2009(20810)
- 2008(19988)
- 2007(17496)
- 2006(15772)
- 2005(13809)
- 学科
- 济(113324)
- 经济(113212)
- 管理(64132)
- 业(57566)
- 企(47301)
- 企业(47301)
- 方法(45110)
- 数学(38895)
- 数学方法(38362)
- 地方(27756)
- 中国(26992)
- 农(25259)
- 学(25115)
- 业经(22394)
- 财(20792)
- 农业(17309)
- 理论(16714)
- 环境(16437)
- 和(16296)
- 制(16269)
- 贸(15977)
- 贸易(15964)
- 地方经济(15647)
- 易(15309)
- 划(13394)
- 融(13261)
- 金融(13257)
- 技术(13223)
- 银(12892)
- 银行(12847)
- 机构
- 大学(341226)
- 学院(337502)
- 济(138508)
- 经济(135425)
- 管理(132186)
- 研究(118007)
- 理学(114261)
- 理学院(112864)
- 管理学(110713)
- 管理学院(110111)
- 中国(85922)
- 科学(74511)
- 京(74196)
- 财(59797)
- 所(59783)
- 研究所(54723)
- 农(53634)
- 中心(52274)
- 业大(50386)
- 江(49674)
- 财经(48494)
- 北京(47164)
- 范(46622)
- 师范(46245)
- 经(43915)
- 院(42973)
- 经济学(41885)
- 农业(41865)
- 州(40475)
- 师范大学(37735)
- 基金
- 项目(231082)
- 科学(181217)
- 基金(167397)
- 研究(166962)
- 家(145885)
- 国家(144699)
- 科学基金(124092)
- 社会(105181)
- 社会科(99529)
- 社会科学(99499)
- 基金项目(89378)
- 省(89181)
- 自然(81381)
- 自然科(79442)
- 自然科学(79423)
- 自然科学基金(77945)
- 划(75707)
- 教育(75640)
- 资助(69338)
- 编号(67531)
- 成果(54942)
- 重点(51428)
- 部(50301)
- 发(49589)
- 课题(46785)
- 创(46724)
- 科研(43631)
- 创新(43628)
- 教育部(42885)
- 国家社会(42838)
- 期刊
- 济(158906)
- 经济(158906)
- 研究(102732)
- 中国(62140)
- 学报(53960)
- 科学(50652)
- 管理(48437)
- 农(48332)
- 财(43662)
- 大学(40406)
- 学学(38023)
- 教育(34916)
- 农业(33515)
- 技术(29659)
- 融(26301)
- 金融(26301)
- 经济研究(24912)
- 财经(23617)
- 业经(23481)
- 问题(21820)
- 经(20228)
- 图书(18544)
- 技术经济(17872)
- 资源(16741)
- 业(16633)
- 理论(16409)
- 统计(16098)
- 现代(15865)
- 科技(15839)
- 版(15439)
共检索到500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凡文 胡弘 张婷婷
将城市经济承载力简要地定义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某城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对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国民财富测算法等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沈阳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祥瑜 赵剑 唐辉
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 ,分析计算了辽宁省沈阳市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与水资源经济承载力。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建立了沈阳市水资源适度承载力数学模型 ,并利用研究区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提出了沈阳市水资源适度人口载量和经济载量。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适度承载力 数学模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张慧芳 郭宁
经济承载力正在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北京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北京市2007年-2010年的三次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文章中计算了基于城市经济承载力的北京市最优人口数量。最后,对如何提升城市经济承载力,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程 梁成华 佟晓姝
为了定量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对流域水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建模方法,采用"社会经济-水资源-排放负荷"系统动力学模拟技术,选取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化学需氧量(COD)、氨氮负荷作为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建立了白塔堡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水环境系统中COD模型和氨氮负荷模型。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出模拟值与历史数据相对误差均在3%以内,能够反映实际系统的演变,可以有效进行仿真模拟。运用建立的水环境承载力系统模型,模拟和分析了白塔堡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通过增加点源削减率、提高人口综合素质、调整流域产业劳动力构成比例等措施,可以实...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卫思夷 居祥 荀文会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开发强度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互动演化的规律,分析沈阳经济区8个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方法: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评判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协调发展及交互耦合的程度。研究结果:(1)2010年以来沈阳经济区各城市国土开发强度不断增长,资源承载力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支撑力呈现增加态势;(2)各市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高,达到良性共振,并且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耦合关系日趋紧密。研究结论:国土开发强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立和制约关系,应因势利导,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韩帅帅
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PSR模型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水平和承载质量。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承载力发展趋势在波动中上升,整体水平不高。时间上,城市间差异在波动中先扩大后减小,空间分布上,呈现沿海城市优于内地城市,南方城市优于北方城市的格局;结构演进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且经济系统实现有效率的发展模式。总之,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承载力水平陆续从超载进入临界可载,且时空差异较大,但在结构分析上表现出了较好的演进路径,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臣辉 申雨桐 周明耀 徐海钢 余龙
论文提出了以地区生产总值(GDP)表征的水环境承载力定量计算模型,以扬州市为例,选取COD作为污染控制因子,进行实例计算。通过对模型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不同参数影响程度,找出影响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制约因子;采用区间估计理论,评估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提出对于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排放强度控制线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污染减排政策干预的因素,扬州市目标年水环境承载力(以GDP表征)可达8 372×108元,在90%的置信度水平上,其置信区间为7 881×108~9 030×108元;在总量控制目标确定的条件下,水环境承载力主要制约因子为污染物排放强度和第三产业比例;如果该区域经济目标定为5 07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丹 陈爽
城市承载力分区以城市系统为分区对象,从资源环境与经济人口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生态学和地理学理论,在分析城市承载力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将区域空间划分为不同类型承载区。城市承载力分区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在由无序蔓延向有序发展转变时期的特殊需要。本文对城市承载力分区的理论、方法、指标体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城市承载力"状态-压力-响应"概念模型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分为高、中、低3个承载区,进一步按承载力制约因素将低承载区分为可调控区及不可调控区。在此基础上,将城市承载力分区方法应用于常州,通过实例研究对承载力分区方法进行补充,并将研究结果作为常州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空间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凯 李九发 戴志军 闫虹 赵秉栋
城市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模支撑能力的表征,是城市水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经济系统、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一个衡量指标。论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模糊集理论和最大熵原理相结合的熵模型对开封市未来预测年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特别考虑了半湿润地区开封城市主要利用黄河客水资源的特点,选取了客水利用率这一评价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开封市城市发展无论在哪种预测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都处于2级与3级之间,并且距离2级很近,说明水资源的开发强度很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研究成果可为中型城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城市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关键词:
城市化 水资源承载力 熵模型 开封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星 孙伟
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开展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以无锡市区为例,核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不同时间阶段经济合理人口规模,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与经济合理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解析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锡市区人口仍将稳步增加,外来人口仍将是常住人口增量的主体,但增速趋缓;2015、2020年经济合理人口分别约为404万和434万人,逐渐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所确定的402万人的合理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引起的就业人口的需求增长是导致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手段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付云鹏 马树才
从社会资源承载力、自然资源承载力、社会环境承载力和自然环境承载力等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法确定了四个维度的指标权重,并计算出了2003-2013年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综合得分。结果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得分较高,而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得分较低。
关键词:
资源环境 承载力 因子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