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12)
- 2023(6138)
- 2022(5111)
- 2021(4506)
- 2020(3624)
- 2019(8450)
- 2018(8205)
- 2017(16076)
- 2016(8181)
- 2015(9232)
- 2014(9385)
- 2013(9480)
- 2012(9293)
- 2011(8772)
- 2010(9295)
- 2009(8988)
- 2008(8838)
- 2007(8086)
- 2006(7873)
- 2005(7487)
- 学科
- 济(66481)
- 经济(66420)
- 管理(23821)
- 地方(18826)
- 业(17750)
- 方法(17018)
- 中国(16517)
- 企(14295)
- 企业(14295)
- 数学(14145)
- 数学方法(13977)
- 地方经济(12673)
- 学(11350)
- 业经(11007)
- 农(9984)
- 财(8795)
- 制(8592)
- 环境(8285)
- 理论(7915)
- 经济学(7696)
- 发(7682)
- 融(7513)
- 金融(7513)
- 银(7027)
- 银行(7026)
- 和(7005)
- 农业(6903)
- 体(6853)
- 行(6779)
- 城市(6579)
- 机构
- 大学(136611)
- 学院(135965)
- 济(69998)
- 经济(68484)
- 研究(52088)
- 管理(48141)
- 理学(39932)
- 中国(39837)
- 理学院(39394)
- 管理学(38819)
- 管理学院(38548)
- 财(31190)
- 京(29490)
- 科学(28008)
- 所(26009)
- 财经(24183)
- 经济学(23527)
- 研究所(22823)
- 中心(22259)
- 经(21651)
- 江(21231)
- 经济学院(20630)
- 北京(19437)
- 范(19032)
- 师范(18967)
- 院(18486)
- 财经大学(17556)
- 州(17284)
- 科学院(15625)
- 师范大学(15491)
- 基金
- 项目(77789)
- 科学(62069)
- 研究(58947)
- 基金(57169)
- 家(48250)
- 国家(47861)
- 科学基金(41342)
- 社会(41110)
- 社会科(39004)
- 社会科学(38994)
- 基金项目(29482)
- 省(28847)
- 教育(25663)
- 划(23885)
- 自然(23562)
- 资助(23417)
- 自然科(22992)
- 自然科学(22989)
- 编号(22536)
- 自然科学基金(22529)
- 成果(19286)
- 发(18605)
- 重点(17655)
- 国家社会(17543)
- 部(17213)
- 课题(16625)
- 发展(16091)
- 展(15891)
- 济(15718)
- 经济(15552)
共检索到225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凤 秦书生
“城市经济带”是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交叉融合,针对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提出来的概念。作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城市经济带”对于促进中国转轨经济中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鉴于当前学术界尚未对“城市经济带”给出明确的阐释,本文对“城市经济带”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如理论溯源、内涵阐释等方面,以期达成对“城市经济带”相关实践领域的理论自觉。
关键词:
城市经济带 理论溯源 内涵阐释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安虎森
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的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城市形成、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问题。城市就是聚集力与分散力实现均衡时的空间状态。与人口聚集有关的聚集经济机制包括共享、匹配和学习,其共同特点是形成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如果城市人口规模大,那么消费者要支付的土地成本和通勤成本就大,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分散力。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这种聚集力和分散力,促使形成不同规模的城市以及不同类型的城市。如果从部门专业化角度解释城市体系,经济系统的专业化部门规模收益递增强度很大,城市数量少规模大;通勤成本很大,城市的规模小数量大。如果从劳动力技能的不同组合来解释城市体系,那么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外部性、学习的外部性以及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互补促使形成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城市。
关键词:
聚集力 分散力 城市成本 城市系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华玲 张鹏飞
文章以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为研究对象,构建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对其2005—2021年的城市经济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资本对各市经济效率具有明显正向作用,土地具有负向作用;各市经济产出效率明显不均衡;能源消耗、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各市的经济效率,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各市的经济效率提升。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合作共建园区平台,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推进南宁强首府战略全面落地,提高南宁首位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强化用地保障,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高效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提高开放外商投资质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舜
城市化和快速交通网使苏北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型城市经济带:徐连城市经济带,它横贯于苏北北部,是“△”型城市经济带的一条“边”或经济轴;徐宿淮盐城市经济带,它贯穿苏北腹地东西,是“△”型城市经济带的又一条“边”或经济轴;连盐城市经济带,它处于形成初期,是“△”型城市经济带的另一条“边”或经济轴。“△”型城市经济带不仅在地理空间还是在经济空间上都“均匀”分布于苏北,极化着苏北的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是有很强优势的经济空间结构。
关键词:
苏北经济 城市经济带 培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淑淑 姜霞 张龙 张志超 蔡一通
城市经济韧性对推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5座城市为研究对象,提出城市经济韧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重心法对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8—2017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韧性整体呈阶段化上升,各城市演变趋势不同、差异较大,但呈均衡化发展趋势;分布上具有地域差异性、圈层性和轴带性的特点。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邝嫦娥 李文意
基于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全面考察经济结构调整的多维因素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呈现“一荣俱荣”的空间特征。(2)产业结构调整、要素结构调整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对本地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结构红利”,即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增促作用;人口结构调整与本地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3)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调整对空间关联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间接效应;归咎于竞争效应,要素结构调整对相邻地区经济韧性产生消极影响;人口结构调整与空间关联地区经济韧性呈“U”型关系。最后,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挖掘经济转型发展“结构红利”、构建“中心—周边”联系网络等方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明斗 李玥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熵值法对其2010—2019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核密度估计法、面板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收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年间,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上中下游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由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逐渐增强的空间分布特征,上游地区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特征,中游地区层级分化现象明显,高值主要集中在下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上中下游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但在收敛速度和空间效应方面具有异质性,忽略空间效应会导致收敛速度被低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龙湘雪 齐晓旭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孟魁 李成标 张晨
文章基于2004—2021年长江经济带十个规模以上主要沿江港口及其腹地城市相关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探究内河港口物流、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经济增长的互动机理,研究表明:城市经济增长、内河港口物流与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经济惯性;内河港口物流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显著;长期来看,城市经济增长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能长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内河港口物流深受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应继续推动港口物流集约化发展,深化技术创新、优化港口物流结构,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港产城融合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正彦 燕彬 孙浩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新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下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本文从产业分工角度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特征等作以实证分析,同时考察经济距离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是影响城市经济联系的主要因素;经济带各节点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总量逐年提高,但其经济联系具有较大的不对称性;经济带的集中趋势较低,存在核心——边缘结构。合理化产业布局、保证轴线畅通及提升城市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带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最近,党中央领导同志指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要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使整个经济结构进一步合理化,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统计工作来说,亟需把经济结构的核算和研究放在重要位置上,注意观察分析产业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和需求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和调整情况。为此,认真研究探讨经济结构核算和分析的统计理论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K·J·阿罗 张延群
我不是一位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对中国经济未来几年及长期发展的前景我提出一些不十分确定的看法,这些看法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提出的,一个理论学家可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用来解释经济现象或者用来探讨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缅昆,宋建彪
关于地下经济核算的若干理论问题杨缅昆宋建彪ABSTRACTBasedonsumming-upoftheachievementsmadeinresearchonundergrounde-conomyathomeandabroad,thepaperde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