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2)
2023(11134)
2022(9389)
2021(8470)
2020(6730)
2019(15379)
2018(15329)
2017(28485)
2016(15519)
2015(17650)
2014(18078)
2013(17974)
2012(17623)
2011(16484)
2010(17269)
2009(16255)
2008(16231)
2007(15183)
2006(14152)
2005(13007)
作者
(48004)
(40101)
(39916)
(37973)
(25892)
(19153)
(18177)
(15471)
(15411)
(14733)
(13972)
(13477)
(13151)
(12968)
(12634)
(12344)
(11860)
(11692)
(11445)
(11292)
(10573)
(9966)
(9854)
(9460)
(9179)
(9065)
(8952)
(8877)
(8291)
(7901)
学科
(92050)
经济(91964)
管理(42918)
(37325)
(29508)
企业(29508)
中国(28880)
地方(28629)
方法(26199)
数学(21159)
数学方法(20934)
(20449)
业经(19683)
(17926)
地方经济(16441)
(14399)
(14121)
农业(14101)
(14047)
(13670)
金融(13669)
理论(13147)
(13113)
银行(13094)
(12777)
环境(12762)
(12323)
(12141)
贸易(12127)
(11485)
机构
大学(239620)
学院(239411)
(103958)
经济(101467)
研究(91718)
管理(82005)
中国(69803)
理学(67340)
理学院(66355)
管理学(65097)
管理学院(64643)
科学(54244)
(53819)
(47732)
(47397)
研究所(42036)
中心(40293)
(40207)
(36863)
(36794)
师范(36499)
财经(36209)
北京(35274)
(32766)
(32735)
经济学(32679)
(32433)
业大(30532)
师范大学(29293)
(28860)
基金
项目(141273)
科学(110418)
研究(106920)
基金(98780)
(84967)
国家(84137)
科学基金(71085)
社会(68703)
社会科(64908)
社会科学(64889)
(56211)
基金项目(51353)
教育(48923)
(46706)
编号(43336)
自然(42398)
自然科(41355)
自然科学(41347)
自然科学基金(40589)
资助(40568)
成果(37604)
(36911)
课题(32763)
重点(32262)
(30515)
发展(30504)
(30017)
(28055)
国家社会(27863)
(26546)
期刊
(139416)
经济(139416)
研究(85314)
中国(59514)
(36196)
(35853)
学报(35384)
管理(34665)
教育(34148)
科学(33614)
大学(27328)
(25852)
金融(25852)
学学(25050)
农业(24212)
技术(23291)
经济研究(21819)
业经(21216)
财经(20204)
问题(18936)
(17731)
图书(14041)
技术经济(13490)
(13479)
世界(12804)
(12263)
(12250)
国际(12175)
现代(12016)
(11917)
共检索到405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荣增  
特色经济与集群经济现在是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彰显的概念,二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特色经济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的质,而集群经济反映的是城市经济的量。没有特色的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没有集群的特色经济则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就微乎其微。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经济单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蓉军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任寿根  
在企业经营中,企业经营不善面临被兼并的可能和压力,同样城市经营不善也应被兼并。本文通过引入城市场的概念,揭示城市兼并、城市场和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中国城市兼并的现状和效应,并就中国城市兼并、城市经济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美  张忠国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童润身  
本文以无锡市为例,扼要地阐述了城市经济振兴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福俊  
要实现城市经济的高增长 ,目前迫切要解决水权问题 ,通过界定水权 ,建立起高效运行的水权市场 ,进而构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级差水价机制 ,实现水资源在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合理配置 ,能够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经济繁荣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测度外溢边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总体上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经济集聚有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邻近地区城市经济集聚的空间溢出作用呈现“先扬后抑”的状态,且稳定作用边界为650公里;在不同的区域、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军林  
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它向人们揭示了产业园区从建设到衰落的周期性过程,产业园区的生命周期长短、发展潜力大小由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探索产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仅能了解产业园区发展的规律,还可以为探讨产业园区自我救赎的时机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再齐,曹小曙,阎小培  
以广州港为例,适当选取了一定的城市经济指标和港口经济指标,在系统分析广州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从广州港对广州城市经济的影响和广州城市经济对广州港发展的反馈两个方面,对广州港与广州城市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广州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骏  葛久研  赵敏  
本文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利用安徽省某市1986~2003年间的统计数据对该市的经济发展整体效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市虽然在大多数的年份里有效,但投入和产出已处于较为饱和的状态。因此,该市“十一五”期间应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评价方法对于其他城市也有参考价值。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梦雅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城市空间规模、人口规模等均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的城市发展速度较快,但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例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布局混乱、政府太过注重经济指标和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所需要的空间、政府相关部门急于收割网络流量而导致城市内部信息分布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我国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关对策,以保障城市经济能始终高质量发展。由毛新雅编著、人民出版社于2016年11月出版的《"区域城市化"与城市群经济发展》一书,从"区域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出发,运用数据实证、比较研究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三大城市群与国际发达城市群"区域城市化"的空间路径演进以及中国人口区域变动的经济效应等问题。本书内容丰富,语言真实准确,可供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芮世春  王永富  
针对当前皖北工业园区没有以本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前后关联效应性不强,以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  张常明  陈璐  
城市群被确立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伴随城市群高速度、高密度、高强度的发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能否给予分析与刻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研究首先利用2013年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继而利用2003-2013年各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类城市群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进行拟合,从而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的角度,对20个城市群类型进行识别划分,并定量刻画每类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关系与发展拐点,最后基于发现,提出对我国城市群未来发展与规划编制实施的四方面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魏守华  李婷  汤丹宁  
城市群是经济空间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认为,我国城市群地区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双重集聚外部性,即单个城市聚点外部性和城市间网络外部性共同驱动的结果。基于1997~2010年我国22个城市群128个城市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支持本文理论观点。具体来说,聚点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教育与研发、FDI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网络外部性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市群分工协作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城市群知识共享更多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提升,而FDI城市群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经验证据还表明,东部城市群的双重外部性显著强于中西部城市群,因而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