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4)
- 2023(3371)
- 2022(2853)
- 2021(2538)
- 2020(2023)
- 2019(4663)
- 2018(4494)
- 2017(8999)
- 2016(4542)
- 2015(5004)
- 2014(4942)
- 2013(4728)
- 2012(4402)
- 2011(3986)
- 2010(3811)
- 2009(3273)
- 2008(3020)
- 2007(2391)
- 2006(1985)
- 2005(1605)
- 学科
- 济(27726)
- 经济(27711)
- 管理(13023)
- 方法(11187)
- 业(10833)
- 数学(10457)
- 数学方法(10400)
- 地方(8720)
- 企(8560)
- 企业(8560)
- 中国(6431)
- 地方经济(5716)
- 业经(4414)
- 环境(4286)
- 财(4102)
- 学(3911)
- 农(3780)
- 城市(3331)
- 融(3186)
- 金融(3186)
- 制(3040)
- 发(3003)
- 产业(2941)
- 银(2916)
- 银行(2915)
- 贸(2914)
- 贸易(2914)
- 行(2791)
- 易(2774)
- 农业(2753)
- 机构
- 学院(64299)
- 大学(64128)
- 济(30441)
- 经济(29856)
- 管理(26459)
- 理学(23492)
- 理学院(23215)
- 管理学(22942)
- 管理学院(22807)
- 研究(20563)
- 中国(14654)
- 京(12478)
- 财(12464)
- 科学(12055)
- 财经(10768)
- 经济学(10350)
- 经(9945)
- 经济学院(9459)
- 中心(9454)
- 所(9078)
- 业大(8394)
- 研究所(8392)
- 财经大学(8309)
- 江(8101)
- 范(7846)
- 师范(7779)
- 院(7722)
- 商学(7409)
- 农(7389)
- 北京(7349)
- 基金
- 项目(48556)
- 科学(39425)
- 基金(37261)
- 研究(34851)
- 家(32153)
- 国家(31941)
- 科学基金(28280)
- 社会(24429)
- 社会科(23334)
- 社会科学(23325)
- 基金项目(20376)
- 省(18473)
- 自然(17977)
- 自然科(17601)
- 自然科学(17598)
- 自然科学基金(17278)
- 划(15391)
- 教育(15129)
- 资助(14515)
- 编号(12244)
- 发(11173)
- 重点(10842)
- 部(10823)
- 国家社会(10651)
- 创(10247)
- 创新(9703)
- 人文(9662)
- 教育部(9620)
- 发展(9288)
- 展(9171)
共检索到84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达 李格
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合作促进市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和提升要素市场发育度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较低、创新水平较低和工业结构更清洁的城市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能源效率的提升更加显著。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跃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对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理论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抑制了新进城市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但随着时间增长,这一抑制作用先增后降直至消失。从要素资源流动视角对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通过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一机制阻碍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投资和引资等行为偏好会扭曲要素资源配置,加剧对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军 郭宇欣 唐亮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如何通过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合作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显著提高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表明区域一体化合作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时,区域一体化合作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越明显。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合作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源流动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本文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经济协调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于波 刘璐 王威
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改善市场融资状况、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基于信用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以2010-2020年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营商环境对企业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优化营商环境,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贷款尤其是短期贷款的可得性。第二,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增强银行风险承担意愿、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和激发企业家精神等途径,提升企业从银行贷款的可得性。第三,营商环境优化显著提高了民营企业和融资约束较高企业的贷款可得性。在金融聚集程度较高的城市中,营商环境的优化效应更为明显。第四,营商环境在促进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同时,也通过替代效应使企业商业信用融资减少。为此,建议进一步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基于现代信用体系的企业融资新机制,加快信用城市试点经验成果的复制与推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志祥 计小青 许泽庆
县域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石,县域活则全盘活。文章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地区15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契机,结合渐进双重差分法、合成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升,这一促进作用主要依赖于经济联系机制、产业结构升级机制以及市场活力机制的有效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的政策效应,因地区差异、行政约束、工业基础等因素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基础性地位,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设计,有效排除区域内要素自由流通障碍,并引导地方政府强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向前 刘祺
分权制度下环境规制成为地区间流动性资源争夺的博弈手段,跨区域环境规制则因缺乏强制约束能力其效用与作用机制仍有待验证。选取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这一跨区域环境规制,基于2007-2019年我国27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选用双向固定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后进行双重差分分析,实证检验了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降低碳排放,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够通过鼓励不同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加大科技要素投入,促进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降低碳排放。异质性分析得出政策效果会随试点城市规模、财政水平异质性而产生差异,其中城市人口规模更大的城市在低碳产业发展、绿色技术应用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财政支出水平更高的城市通过培育和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和激励措施,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并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区域协同发展政策能发挥更为明显的降低碳排放的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格 高达 吕世公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亚飞 廖甍 王亚菲
本研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倍差法并借助匹配倍差法和安慰剂测试等稳健性检验工具,对高铁开通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在短期和长期都对沿线城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后发现,高铁开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主要表征为对农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而非对农业技术效率的改善;高铁开通有助于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以及产业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反哺作用。在我国高铁建设纵深推进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应将高铁建设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政策工具,借助高铁开通的杠杆效应进一步发挥好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江伟
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在探究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114个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生态发展、兼顾小城市利益和政策推广拓展了空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学良 李培鑫 李丽霞
城市群理论上能够通过群内城市之间的市场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政府合作机制作为城市群形成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江苏、浙江和上海131个县市区1993—2010年的数据,运用倍差法检验其是否提高了城市群经济绩效。结果显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可以使地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8.9%,且这种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逐渐增强的趋势。进一步,我们发现协调会能够显著降低地区间的市场分割。本文结论在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之后都仍然成立。
关键词:
城市群 市场分割 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捷 王柯云 张学凯
【目的/意义】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助于城市间的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但城市群的集聚也容易使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发展需要,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发展之路尤为重要。【设计/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0年的月度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协调会对于区域城市群大气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发现】首先,经济协调会在发挥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协同改善作用有限,且对不同指标的改善效果各异。具体而言,协调会显著改善了加入城市空气污染物中的PM_(2.5)、PM_(10)、NO_2等指标,但加重了O_3污染,且加剧污染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加强。其次,尽管城市群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和溢出效应,但实证结果表明,周边区域城市的大气质量对于协调会成员城市的大气污染影响是有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