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4)
2023(7773)
2022(6561)
2021(5799)
2020(4734)
2019(11007)
2018(10731)
2017(20731)
2016(10944)
2015(12469)
2014(12522)
2013(12629)
2012(12249)
2011(11350)
2010(11451)
2009(10674)
2008(10265)
2007(8944)
2006(8394)
2005(7502)
作者
(32618)
(27492)
(27071)
(26089)
(17718)
(13066)
(12395)
(10628)
(10601)
(9708)
(9433)
(9188)
(8880)
(8613)
(8415)
(8397)
(7962)
(7952)
(7767)
(7614)
(6816)
(6561)
(6559)
(6467)
(6197)
(6068)
(5857)
(5745)
(5490)
(5214)
学科
(74637)
经济(74578)
管理(28660)
地方(23360)
方法(22666)
(22304)
数学(19323)
数学方法(19029)
中国(17223)
(16717)
企业(16717)
(14109)
(13990)
地方经济(13825)
业经(13032)
环境(10277)
农业(10226)
(9550)
理论(9367)
(8665)
经济学(8664)
(8580)
(8192)
(7503)
金融(7501)
城市(7361)
资源(7251)
(7113)
产业(6956)
(6874)
机构
大学(167484)
学院(166941)
(78618)
经济(76734)
研究(62030)
管理(61501)
理学(52240)
理学院(51512)
管理学(50593)
管理学院(50260)
中国(45614)
科学(36447)
(36288)
(32827)
(30469)
中心(27706)
研究所(27436)
(26306)
财经(25940)
经济学(25487)
(24130)
师范(24023)
(23647)
(23232)
北京(22792)
(22654)
经济学院(22424)
业大(22042)
(20812)
师范大学(19719)
基金
项目(107181)
科学(85084)
研究(79384)
基金(77505)
(66073)
国家(65519)
科学基金(57137)
社会(52859)
社会科(50012)
社会科学(49997)
(43363)
基金项目(41171)
自然(35229)
(34903)
教育(34801)
自然科(34326)
自然科学(34318)
自然科学基金(33620)
资助(31549)
编号(31456)
成果(25244)
(25132)
重点(23966)
(23020)
课题(22456)
国家社会(21885)
(20919)
发展(20904)
(20613)
教育部(19900)
期刊
(98007)
经济(98007)
研究(57093)
中国(33282)
(24866)
管理(22894)
科学(22061)
(21231)
学报(21108)
大学(16484)
经济研究(15657)
技术(15558)
学学(15502)
教育(14563)
农业(14279)
问题(14129)
财经(13413)
(13035)
金融(13035)
业经(12969)
(11859)
技术经济(10269)
资源(10214)
统计(10188)
(9954)
城市(8773)
(8763)
现代(8748)
决策(8046)
经济问题(8002)
共检索到262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志红  
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城市规划从区域、综合、战略的观点探讨中心城市在改革开放形势下的区域地位和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城市经济区划是中心城市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理论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城市经济区划的意义 城市经济区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与区域联系为基础,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及其客观规律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蒲欣冬  蔺雪芹  
本文在区域差异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指标,从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上着手,形成系统的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并根据这种方法,对甘肃省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临夏州、甘南州)五大城市经济区经济差异的特点作了实证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教平  朱友文  杨延哲  
文章在探讨农村经济区划理论的基础上制定了区划原则体系,将河南全省划为7 个农村经济区域,并根据各区的资源条件和现状特点,对其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简单评述,从而为分区指导和发展河南的农村经济提供了可靠依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兆强  
生态经济区划是我国已故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宏观上的协调。迄今,有过许许多多的区划,然而生态经济区划却无任何先例可循。生态经济区划的难点首先就在于如何处理如此众多的不同类型的因子。从理论上讲,生态经济区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段七零  毛建明  
借助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主成分法得到江苏各地级城市综合质量指数值;根据运输的时间成本与货币成本,计算江苏地级城市间经济距离;运用引力修正模型计算江苏地级城市间相互引力,并结合0-1规划模型划分经济区;依据经济区内县域间三次产业结构差异度与位置邻近性,划分经济亚区。研究表明:①江苏省可分为宁镇扬泰、苏锡常通、徐连宿、淮盐等4大经济区和15个经济亚区。②各城市连接的地区个数遵循Zipf定律,作为一、二级节点的南京和苏州统领全省经济空间网络,而南通、宿迁、盐城没有显著的联系对象。③江苏经济区空间分布逐渐由南北向格局转为南部呈东西向、北部呈南北向的格局。④各经济区内城市间的引力相差悬殊,南部较大,北部较小。省域尺度的经济区划,可为我国将来划分标准经济区奠定基础,也可为优化全省劳动地域分工格局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丁洪建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引力模型测算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运用地缘经济学欧氏距离法测算城市之间的竞争合作程度,根据这两个测算结果确定中心城市的吸引范围,构建一个操作性强的城市经济区划的定量分析框架,并应用于大兴安岭地区案例之中。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树珍  
1981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搞好我国的国土整治”的任务。这项任务的提出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是针对着过去我国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只管基本建设项目,而对整个国土的综合开发、全面治理与保护缺乏总体规划的问题;又是为了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和国力的特点出发,合理地开发利用各地区的国土资源,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从而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О.А.基巴尔奇契  М.Н.斯捷潘諾夫  章良(?)  
一地理学界对于经济区划问题之所以经常感到兴趣,这从经济区划在地理科学上、在苏联生产力的计划和研究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当可以得到解释。经验表明:如果不去分析各经济区经济的地域结构,如果没有考虑各经济区的经济联系,那么,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任何一个稍为重要一点的问题便不可能得到解决。在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前的讨论中,在该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的发言中,特别是在代表大会以后出版的刊物上,对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了不少批评性的意见。这种批评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定的要求。如果把代表大会上和期刊上所发表的意见归纳起来,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本盛  
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区划变迁的回顾,经验的总结和学术界目前比较欣赏的方案分析,提出了以行政区归类取代经济区划,重新划分我国行政区域,组建国务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合理布局"增长极"体系等综合方案,从而淡化、弱化乃至消解我国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所导致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等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К.雅宗斯基  杨郁华  
列宁的著作,特别是他的天才著作"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是为经济地理学者奠定了基础的一部著作。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指明了一切不同方式的资本主义底发展中的统一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他指出,这种统一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怎样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类型中表现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农业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区域中表现出来。为了要科学地进行分析,必须要按区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劳承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区域协作与区域联合的迅速发展,作为对经济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与科学规划的经济区划,日益发挥出重大作用。八十年代以后,中国经济区划实践取得了重大突破,出现了一系列经济区划方案;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区划理论发展却显示出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要。由于缺乏经济区划理论的系统性指导,致使不少经济区划方案的随意性增大。本文旨在阐明我国经济区划理论的新发展,建立经济区划系统,并据此提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区划基本框架,以祈抛砖引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李青淼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经济发展受到日趋严重的限制。以煤炭资源型城市———枣庄市为例,首先在明确资源型城市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其次,通过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和模式分析,提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应以经济持续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最后结合枣庄市自身资源特征、区位条件、发展阶段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与枣庄市相似的资源型城市发展模式与对策,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容  
中国的经济区划发轫于本世纪五十年代前期。经济地理学界率先引入前苏联经济区划的理论,在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上做了尝试,并首次拟订了有关我国综合经济区划的若干方案。胡兆量教授评述:“五十年代编写中华地理志经济地理篇时,把我国划分为10个大区以及许多教科书中的一些区划都是以认识为目的。苏联把全国划分为18个基本经济区,作为制订国民经济长期计划的依据,属于实践型的区划。” 我国历史上长期沿袭的小农自然经济,以及旧中国的以被掠夺为特征发展起来的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江丽  谢正观  
汇集郡阳潮生态经济区2008年社会、经济、生态三类2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划研究,同时结合湖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特点,最终将湖区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在分析各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各区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颜姜慧  
经济区划作为区域经济空间管治的重要战略工具,应与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已呈现出区域城市化、城市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且借助现代化、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城市间、城市群间空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为城市群协同发展创造了条件。以城市群协同发展为战略思路,将我国国民经济区划分为泛长三角、泛珠三角与泛渤海等"三大泛经济区",拓展横向经济联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政策应着力于解决外部性与协调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