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73)
2023(21253)
2022(18236)
2021(16768)
2020(14044)
2019(31873)
2018(31410)
2017(59953)
2016(32568)
2015(36319)
2014(36283)
2013(35734)
2012(32864)
2011(29789)
2010(29788)
2009(27275)
2008(26462)
2007(23048)
2006(20336)
2005(17974)
作者
(96524)
(80519)
(79847)
(76092)
(51162)
(38781)
(36281)
(31553)
(30674)
(28605)
(27485)
(27132)
(25737)
(25348)
(24854)
(24835)
(24002)
(23922)
(23053)
(23033)
(20113)
(19928)
(19596)
(18496)
(18113)
(17794)
(17785)
(17634)
(16278)
(15888)
学科
(143316)
经济(143171)
管理(90792)
(85665)
(69604)
企业(69604)
方法(58662)
数学(51018)
数学方法(50376)
中国(39488)
(36224)
地方(32792)
(31652)
(31626)
业经(30865)
农业(24652)
(24160)
贸易(24147)
(23659)
(23356)
理论(21638)
环境(21575)
(20774)
银行(20693)
技术(20626)
(20393)
金融(20391)
(20279)
(19847)
(19605)
机构
大学(463874)
学院(463695)
(188840)
经济(184859)
管理(177148)
研究(163129)
理学(153407)
理学院(151612)
管理学(148699)
管理学院(147874)
中国(119899)
科学(103393)
(99227)
(83485)
(83453)
(83433)
研究所(76394)
业大(73542)
中心(72845)
(67828)
财经(67144)
农业(65705)
北京(62404)
(61468)
(61159)
师范(60731)
(59234)
经济学(57392)
(54919)
经济学院(51447)
基金
项目(319806)
科学(250213)
基金(231326)
研究(226362)
(204794)
国家(203111)
科学基金(173028)
社会(143490)
社会科(136000)
社会科学(135963)
(125564)
基金项目(122434)
自然(114449)
自然科(111831)
自然科学(111800)
自然科学基金(109755)
(106385)
教育(104218)
资助(95396)
编号(90088)
重点(72358)
成果(72240)
(70694)
(69323)
(66027)
课题(63215)
创新(61773)
科研(61651)
计划(59717)
国家社会(59339)
期刊
(208450)
经济(208450)
研究(135517)
中国(89937)
学报(80844)
(75496)
科学(72050)
管理(65249)
(62414)
大学(60374)
学学(57325)
农业(51811)
教育(49217)
技术(41284)
(39514)
金融(39514)
经济研究(34460)
业经(33883)
财经(32901)
(28411)
问题(27797)
(26781)
科技(22897)
技术经济(22758)
(22732)
图书(21845)
业大(21051)
商业(21031)
统计(20829)
资源(20382)
共检索到682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管水城  申贵成  
物流产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可能途径是实现物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由于物流产业的复杂性,加强各有关方面之间的协调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文旨在分析城市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采用贝叶斯网络进行检验。研究不仅发现了城市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自身的发展水平,而且发现了两个影响协调发展的因果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叶立梅  
讨论了城市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存在的不协调状况,提出了提高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扶贫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是小额信贷公司应该同时兼顾的两个重要问题,本文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小额信贷公司扶贫和财务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短期内小额信贷对盈利的追求会损害扶贫功能的发挥,但从长期、动态的角度看,扶贫与财务可持续发展是可以协调的,提出了我国小额信贷扶贫与财务可持续性协调发展的具体对策。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建鑫  
以江苏省各旅游市县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结果作为原始数据来源,应用排序选择模型从需求者视角出发,研究旅游地物流服务与旅游经济耦合发展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物流系统合理规划、商品物流服务改善和交通网络无缝衔接是促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部分调研区域存在物流服务制约旅游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客流运输能力不足、物资配送周转不合理等方面。指出旅游地在扩大旅游经济时,应当注重协调发展物流服务等相关配套服务,以实现区域经济各个产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慧宗  
中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化速度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反差增大。基于产权制度的研究视角,生态环境产权制度的确立不仅能成为促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关系转变的动力,而且有助于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然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产权制度无法脱离既有的现实基础,因此有必要在考量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建立清晰的产权制度对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施加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耀武  郑艳洁  秦烨  
文章运用PVAR方法验证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存在互动效应,并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双循环存在显著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中平西低”布局。此外,省际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受科学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耀武  郑艳洁  秦烨  
文章运用PVAR方法验证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存在互动效应,并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双循环存在显著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中平西低”布局。此外,省际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受科学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桦  杨婷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等3个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和有效利用资源等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晟晨  王远  高倩  石磊  陆根法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系统性、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模可以充分揭示城市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从而对环境约束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预测。在分析了苏州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的苏州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围绕三产固定资产比重、三产劳动力比重、万元工业产值污染物排放量和环保投资比重等调控参数设计了3种发展模式,得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模式为最优方案。通过对不同发展模式的分析与比较,提出苏州市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二是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增大环保投资,同时控制单位产值污染物的排放。必须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广胜  
本文针对物流产业发展特点,从物流发展水平、物流基础建设及物流发展潜力等方面构建了表征我国物流能力的指标体系;选取2 0 0 3-2011年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灰色关联模型、D E A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物流能力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选取的物流能力指标,能够较全面的反映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实力;参考序列与比较序列之间的变化趋势相近,且各决策单元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处于最佳状态,物流系统投入产出整体效率较高。研究结果为政府制定物流能力与经济均衡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桂花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可持续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循环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的全过程,是循环经济链的联系纽带。如何梳理循环经济与循环物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循环经济与物流的关联与作用,探讨两者之间的运作机理,提出有助于两者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立  Terry Marsden  那鲲鹏  
本文探讨了在中国浙江省安吉县通过创新和政策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通过规划导向的发展模式,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能够互补的产业链的基础上,一个新的、具有地方特征的生态经济模式终于形成。这个模式的构成包括了这些内容: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竹产业的发展,农业食品供给链,以及生态旅游(农家乐)。这种模式代表了中国一种新的、内生型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本文的分析和研究说明,如果能够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具有创新理念的方式,在规划的引导下进行推广,安吉模式的生态经济和相关动态的城乡"网络",在中国具有发展的潜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首先要明确"四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构建"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几何平均数法与HR评价模型测算出了1998-2013年中国各省市区"四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四化"发展较快,"四化"关系逐年趋于协调。第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其他"三化"与地区间"四化"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已经严重阻碍了"四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农业科技、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工业化与农业税改革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显著且稳健的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从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与促进农村工业化为政策切入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化"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赖俊明  徐保红  陈稼瑜  李光勤  
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的、全面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指标体系,并将"软创新"的理念纳入该指标体系中。基于所构建的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了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的主因子,并对选取的36个城市的城市可持续性指数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发现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对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提升的重要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创意因素对于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至关重要;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是提升中国城市可持续性指数最为有效的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俊玲  
采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节点城市的发展状况、经济联系、空间格局及存在问题。研究发现,从城市综合职能中心看,沿线节点城市群存在“金字塔结构”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单核心多层级空间分布格局”,但各级综合职能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需提升;从城市的综合发展质量看,沿线节点城市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从经济联系强度看,沿线节点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极化现象,且总体上经济联系强度低;从空间格局看,沿线节点城市形成几个区块特征,但地理邻近的优势未充分发挥,区块之间的经济联系松散,互动效应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