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74)
- 2023(3775)
- 2022(3224)
- 2021(2880)
- 2020(2215)
- 2019(5491)
- 2018(5326)
- 2017(9745)
- 2016(5189)
- 2015(5645)
- 2014(5586)
- 2013(5627)
- 2012(5272)
- 2011(4712)
- 2010(4978)
- 2009(4430)
- 2008(4338)
- 2007(3885)
- 2006(3523)
- 2005(3188)
- 学科
- 济(25531)
- 经济(25505)
- 管理(15052)
- 业(13422)
- 企(10745)
- 企业(10745)
- 地方(10500)
- 中国(10273)
- 方法(8296)
- 数学(6994)
- 数学方法(6945)
- 制(6153)
- 城市(6116)
- 业经(5627)
- 农(5393)
- 银(5182)
- 银行(5179)
- 融(5091)
- 金融(5089)
- 行(5041)
- 地方经济(4749)
- 财(4696)
- 城市经济(4396)
- 贸(4392)
- 贸易(4385)
- 环境(4341)
- 体(4230)
- 易(4162)
- 农业(3926)
- 划(3814)
- 机构
- 大学(74489)
- 学院(74294)
- 济(31656)
- 经济(30791)
- 管理(28887)
- 研究(27546)
- 理学(24545)
- 理学院(24146)
- 管理学(23836)
- 管理学院(23673)
- 中国(21239)
- 科学(16757)
- 京(16590)
- 财(13939)
- 所(13460)
- 中心(12636)
- 研究所(12179)
- 江(11262)
- 财经(11159)
- 范(10802)
- 师范(10728)
- 院(10532)
- 北京(10302)
- 经(10234)
- 农(10093)
- 经济学(10070)
- 业大(9501)
- 州(9471)
- 经济学院(9094)
- 师范大学(8945)
- 基金
- 项目(52609)
- 科学(42205)
- 基金(39086)
- 研究(37692)
- 家(34358)
- 国家(34114)
- 科学基金(29672)
- 社会(25642)
- 社会科(24395)
- 社会科学(24390)
- 基金项目(21451)
- 省(19221)
- 自然(18930)
- 自然科(18548)
- 自然科学(18544)
- 自然科学基金(18189)
- 划(16821)
- 教育(16153)
- 资助(14772)
- 编号(14156)
- 发(12016)
- 重点(11799)
- 部(11322)
- 国家社会(11114)
- 成果(11042)
- 创(10500)
- 课题(10121)
- 创新(9852)
- 发展(9790)
- 教育部(9765)
共检索到113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新海 王勇
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主线,以市县关系为切入点,从城市管治的角度重点探讨地区中心城市行政区域经济强化而中心城市本体实力和综合功能却相对弱化的原因,从制度创新和非制度因素创新两个方面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地区中心城市竞争力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罗红梅
从城市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核心指标,对我国中部地区的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等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得出若干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城市竞争力 中心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卓 景振华
为进一步提升宜昌城市竞争力,本文通过建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标评价法,对中部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竞争力水平开展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省域副中心中排名第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在细分领域与其他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由此提出相应对策: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强化科技创新引擎功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省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丰 黄河东
中心城市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提高中心城市竞争力是广西加快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当前,还存在诸多制约广西中心城市竞争力提高的因素:各中心城市总体规模小、城市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城市规划和品牌意识弱、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底子薄。因此,应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开放型经济、引进精英人才、融入区域经济合作,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带动广西经济发展。
关键词:
广西 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 城市竞争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晓 韩增林 郭建科 赵林
以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建立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对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通过威尔逊模型揭示了中心城市的辐射范围。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金融发展不平衡,北京的城市金融竞争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环渤海地区并未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金融辐射网络,金融一体化还不成熟,仍有金融盲区的存在;各中心城市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打破地区间行政壁垒,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金融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新瑜 刘君
长江中上游地区横跨我国中西部两大板块,其经济影响力在整个长江流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构建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评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志强 吕斌
在梳理、总结国家中心城市与世界城市相关理论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基于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特征,从城市自身及其与城市群协同发展两个方面构建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在对数据进行无量纲标准化处理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九大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评价结果对国家中心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序,并将其划分为三个层级。将郑州市与其他层级国家中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郑州的城市发展定位、优势及制约因素等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琪延 王博
本文通过构建世界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统计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北京、伦敦、纽约、巴黎、东京5个世界中心城市的城市文化竞争力及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进行比较,重点分析北京在5大中心城市中的优势和特色、劣势和短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北京文化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世界中心城市 文化竞争力 熵权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淑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大城市群的核心,在大区域经济中发挥巨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作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一体化竞争的重要平台,长三角城市群的“建群”机制不完善,在此区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超越单体城市提振消费的局限。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演进历程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ICCI),对长三角城市群7个正在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开展实证测评。结果显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行政等级梯度性、城市功能内源性和政府调控外生性,三类层级城市分别具有建设全球性、国际区域性和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提出完善城市群网络体系的消费联结点和分层结构性推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薛晴 郑灵燕 霍有光
省际交界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多为民族文化交汇之地,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优势,另一方面也往往因地理位置的边缘化和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导致发展滞后。在全球城市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以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来带动和促进省际交界区区域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的全面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
关键词:
省际交界区 区域中心城市 文化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蒋团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体到广西,就是要构建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目标的和谐社会。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的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只有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才能实现全面构建“四个广西”和谐社会。
关键词:
广西 和谐社会 中心城市 综合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毛志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俊成 杨益明 黄继发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区域内生产和交换集中的地方,承担组织和协调区域经济活动的作用。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心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中部省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潜力与条件、竞争力差异等进行了研究,认为中部地区多中心竞争是限制竞争力、协调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合作与互动是中部地区整合优势与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结合"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流等方面提出了通过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区域合作、发展现代服务经济等培育竞争力与协调发展战略。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力
以党的"十九大"召开为标志,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提升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对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金融视角下,不同层级的金融中心城市整合金融资源的能力是不同的,要对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客观评价,就必须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设计和评价模型构建,本文对中国大陆30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金融中心城市在我国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
金融中心城市 金融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