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6)
- 2023(14218)
- 2022(11962)
- 2021(11145)
- 2020(9253)
- 2019(21529)
- 2018(21520)
- 2017(41062)
- 2016(22865)
- 2015(25854)
- 2014(26039)
- 2013(25369)
- 2012(23178)
- 2011(20645)
- 2010(20801)
- 2009(18980)
- 2008(18838)
- 2007(16674)
- 2006(14796)
- 2005(12960)
- 学科
- 济(92189)
- 经济(92084)
- 管理(64953)
- 业(60739)
- 企(51293)
- 企业(51293)
- 方法(40970)
- 数学(34678)
- 数学方法(34163)
- 中国(26787)
- 农(24730)
- 业经(21645)
- 地方(21034)
- 财(20991)
- 学(20783)
- 理论(16755)
- 制(16327)
- 农业(16181)
- 贸(15179)
- 贸易(15168)
- 和(15130)
- 易(14627)
- 环境(14272)
- 技术(13802)
- 划(13243)
- 务(13160)
- 财务(13082)
- 财务管理(13053)
- 银(12521)
- 银行(12479)
- 机构
- 大学(324847)
- 学院(322170)
- 管理(127949)
- 济(121804)
- 经济(118763)
- 理学(110470)
- 理学院(109164)
- 研究(108621)
- 管理学(107002)
- 管理学院(106445)
- 中国(79206)
- 京(73269)
- 科学(70577)
- 所(55005)
- 财(54372)
- 农(53166)
- 研究所(50269)
- 业大(50122)
- 中心(48770)
- 江(47235)
- 北京(46752)
- 范(44569)
- 师范(44159)
- 财经(43738)
- 农业(41527)
- 院(40010)
- 经(39749)
- 州(38667)
- 师范大学(35843)
- 经济学(35377)
- 基金
- 项目(222470)
- 科学(173885)
- 研究(160992)
- 基金(159351)
- 家(139092)
- 国家(137921)
- 科学基金(118504)
- 社会(99745)
- 社会科(94338)
- 社会科学(94313)
- 省(86910)
- 基金项目(84995)
- 自然(78103)
- 自然科(76300)
- 自然科学(76280)
- 自然科学基金(74838)
- 划(73660)
- 教育(73497)
- 编号(66059)
- 资助(65689)
- 成果(53617)
- 重点(49365)
- 部(47681)
- 发(47037)
- 课题(45949)
- 创(45263)
- 创新(42220)
- 科研(42170)
- 大学(40859)
- 教育部(40391)
- 期刊
- 济(135620)
- 经济(135620)
- 研究(94086)
- 中国(62745)
- 学报(53522)
- 科学(49047)
- 农(48451)
- 管理(46765)
- 财(40519)
- 大学(40308)
- 教育(39201)
- 学学(37481)
- 农业(33761)
- 技术(29316)
- 融(24026)
- 金融(24026)
- 业经(22127)
- 财经(20501)
- 经济研究(20457)
- 图书(19269)
- 问题(19190)
- 业(17647)
- 经(17511)
- 科技(16254)
- 技术经济(16039)
- 理论(15748)
- 版(15514)
- 资源(15274)
- 现代(15192)
- 实践(14554)
共检索到471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 宋剑
城市竞争力提升关系到城市发展大局。目前,河北省城市与京津存在不小差距,存在产业结构相似、同质竞争和域内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等问题。为此,建立城市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城市竞争力进行评价,通过单因子分析找出各自的竞争短板和竞争优势并采取相关措施,以推进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 竞争力 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健 周永恺
从大气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关联性入手,将大气环境风险、现状和治理纳入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组合权重的大气环境竞争力评价模型,对2013-2017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大气环境竞争力水平进行了测评,并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和障碍度模型揭示了其空间效应及障碍因素。结果显示: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北部高、南部低、局部跳跃"格局,城市差距逐渐缩小;京津冀城市大气环境竞争力呈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且存在正向相关性,空间分布格局相对稳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奔 薛阳
本文在全面梳理有关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并应用突变理论对京津冀城镇化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城市群在经济城镇化方面存在核心城市经济辐射带动能力不足、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过大、产业分工布局仍需逐步优化等问题;社会城镇化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基础薄弱;生态城镇化方面存在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超限、土地城镇化过快与产业结构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等问题。最后,基于研究结果就提升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镇化 质量评价 突变理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泽 张建军 李储 李振瑜 耿玉环 檀畅
[目的]确定合理的城市群规模、职能和分布格局是区域治理和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精准识别城市发展状态,量化空间功能竞争力一直是重点和难点问题。[方法]以生态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建立城市发展系统模型,将城市发展系统视作经济、环境和社会有机耦合的生态系统。具体采用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前者既能克服主成分分析后指标间为单一线性关系的缺点,又能发挥考虑各层级指标阈值对综合分值放缩效应的优点,体现系统整合原理;后者可有效识别相邻单元属性的空间聚集和异常现象,凸显单元的空间关系和分布格局。[结果](1)北京和天津的综合竞争力强,城市地位高、功能强且作用大,因此生态位扩张效应最显著,内向集聚要素,外向拓展空间,最终占据最优或最大生态位;(2)河北省各市的生态位普遍偏低,存在梯度层次,石家庄、唐山和廊坊等地竞争力较强,衡水和邢台等地则相对较弱;(3)生态位是城市发展系统各组分耦合作用的结果。3个时点下各生态位的聚类结果各异,表明城市群还未能形成稳定的集聚现象,仍有较大的协调发展空间。[结论]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不均衡体现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大维度。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建议尽快明确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生态位次,制定科学合理的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空间功能竞争力,建议从污染共治、生态同建、经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雷 鲁强
在城市群引领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本文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现状及演化过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了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等级分布特征和城市群的规模结构,研究表明:京津冀城市群首位度小于2,首位城市优势不突出,京津形成双核心城市,同时,分析结构表明,豪斯道夫数值有大于1的趋势,这说明近些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小城市有了一定发展,逐渐向规模结构合理性过度,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京津冀城市群规模结构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素芳
研究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京津冀是我国三大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之一,其发展影响着我国的经济进步、政治稳定等方面。基于此,本文对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SPSS21.0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的城市竞争力做具体的定量分析和综合排序,依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京津冀 城市群 城市竞争力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春林 王一丞
城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带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动力。《国家城镇化规划2014-2020》的出台,为我国城市发展指明了新的道路,提出了新的要求,沿着这一路线,本文从人口、经济、基本经济服务、生态环境、社会保障5个维度构建了京津冀都市圈新型城镇化测评指标体系,并对测评结果做出评价。
关键词:
京津冀都市圈 新型城镇化 复合指标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志红
随着京津冀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所固有的城镇化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城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要针对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在此基础上构建京津冀新的发展战略,以推动京津冀地区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晓莉 罗培升 黄凌翔
运用变异系数法、极差变换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3、2006、2009、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差异明显,尚未达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步稳定发展的阶段;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程度良好,以中高度耦合程度为主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大多数处在失调阶段,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逐步递减的分布趋势;除北京和天津外,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强度高于协调程度,空间上尚未达到耦合协调的良性共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范晓莉 罗培升 黄凌翔
运用变异系数法、极差变换法、耦合度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2003、2006、2009、2012年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程度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差异明显,尚未达到土地利用效益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同步稳定发展的阶段;各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程度良好,以中高度耦合程度为主且整体呈上升的趋势;区域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大多数处在失调阶段,并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逐步递减的分布趋势;除北京和天津外,大部分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建丽 赵玉帛 李淑琪
科学全面评价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识别诊断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进而因城施策,采取不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熵权—灰色关联度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14个城市2008—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基于评价结果,利用自然断点法分析不同城市新型城镇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1)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以京津两地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呈"核心—边缘"递减趋势,城市群内部发展差距逐年扩大。(3)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等级化特征。(4)不同等级城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驱动因素不同。(5)除北京以外,所有城市新型城镇化的制约因素均为创新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胡丽娜 刘海滨 赵栩
城市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进程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深层次问题较为突出,处于由"规模"扩大向"质量"提升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通过构建城市群城镇化质量测度模型,运用突变级数法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间内,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质量经历了较为显著的"S"型周期性变化趋势;京津冀城市群社会发展质量持续改善,但是经济发展质量指数、社会发展质量指数呈现较大幅度起伏,三者不平衡、不协调特征显著。
关键词:
城镇化质量 城镇化测度 京津冀城市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崇强 宗跃光 王燕军
对Boarnet公式的经济权重进行修正,以经济增长变化对区域增长的贡献率代替绝对量值的变化,作为区域内经济空间增长的联系强度,并将其作为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的空间权重。根据偏离-份额分析空间模型计算三次产业在2002—2005年和2006—2009年2个时段的要素量值变化,用ArcGIS 9.3分析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构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结构偏强,第二、三产业处于偏弱的态势;竞争力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二产业竞争力呈现整体水平提升,第一、三产业竞争力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今后应继续保持对第一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快速实现二、三产业结构效率的提升。加大投资和科技投入,保持第二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明玉
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2年京津冀13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发展机理和发展水平,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的竞争力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但不同城市之间的竞争力差异较大。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和经济资源政策对物流集群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减小,创新资源和外部环境对竞争力的影响逐渐增加;以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为代表的中部和沿海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保持较高水平,但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部高周围低的现状,分区域来看,河北省平均竞争力水平较低,且提升速度较慢;物流集群竞争力构成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失调阶段,与竞争力发展水平不匹配;京津冀城市物流集群竞争力的增强需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技术应用、物流配送网络建设、企业和人才培育,以及政策支持和协同区域合作发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物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京津冀 物流集群竞争力 时空演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