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2)
2023(10288)
2022(9213)
2021(8764)
2020(7190)
2019(16900)
2018(16793)
2017(32882)
2016(17988)
2015(20206)
2014(20252)
2013(20068)
2012(18284)
2011(16320)
2010(16323)
2009(14748)
2008(14311)
2007(12302)
2006(10937)
2005(9527)
作者
(51783)
(42638)
(42292)
(40530)
(27319)
(20497)
(19247)
(16823)
(16315)
(15171)
(14866)
(14300)
(13433)
(13237)
(13223)
(12897)
(12750)
(12729)
(12149)
(11995)
(10573)
(10307)
(10155)
(9757)
(9479)
(9469)
(9410)
(9354)
(8535)
(8375)
学科
(71518)
经济(71429)
管理(51263)
(46895)
(38878)
企业(38878)
方法(32480)
数学(28050)
数学方法(27671)
中国(20916)
(18493)
地方(16907)
(16880)
(15951)
业经(15442)
农业(12378)
理论(12230)
环境(12141)
(12027)
(11802)
贸易(11797)
(11660)
(11371)
(10792)
财务(10728)
财务管理(10704)
技术(10635)
企业财务(10124)
(10022)
(9830)
机构
大学(253488)
学院(251380)
管理(103012)
(95750)
经济(93290)
理学(89434)
理学院(88361)
管理学(86796)
管理学院(86351)
研究(83384)
中国(60695)
(55162)
科学(53748)
(43070)
(41478)
研究所(37739)
中心(37609)
业大(37441)
(37402)
(35781)
(35316)
北京(35141)
师范(35070)
财经(34966)
(31712)
(30917)
(29938)
农业(29095)
师范大学(28678)
经济学(27512)
基金
项目(176390)
科学(138962)
研究(128897)
基金(127827)
(110801)
国家(109899)
科学基金(95188)
社会(80157)
社会科(75908)
社会科学(75885)
基金项目(69712)
(68547)
自然(63168)
自然科(61685)
自然科学(61674)
自然科学基金(60520)
教育(58355)
(57997)
编号(53071)
资助(51820)
成果(42681)
重点(38793)
(38090)
(37098)
课题(36158)
(36155)
创新(33656)
科研(33407)
教育部(32629)
大学(32577)
期刊
(105306)
经济(105306)
研究(75724)
中国(43258)
学报(38070)
科学(36306)
管理(36273)
(33657)
(30831)
大学(28434)
教育(28098)
学学(26530)
农业(23701)
技术(20921)
(19188)
金融(19188)
业经(17325)
财经(15994)
问题(15677)
经济研究(15435)
图书(15166)
理论(13497)
(13482)
科技(12548)
实践(12533)
(12533)
资源(12128)
现代(12103)
技术经济(11881)
(11800)
共检索到360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可云  杨孟禹  
空间错配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工集聚、职住分离、房地产市场歧视等城市空间问题愈发凸显,空间错配理论为政府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文章从空间错配理论的发展历程、空间错配的产生机制、空间错配的经验分析和治理空间错配的政策措施四个方面对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总结了代表学者的观点,以厘清空间错配问题的研究脉络和最新动态。文章最后指出了空间错配理论对中国大城市问题治理的启发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宋立新  周春山  
"公共空间"概念既反映了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变迁,也映射了城市空间功能的历史巨变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转变。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问题贯穿了西方社会空间哲学和社会发展史观的一系列核心价值领域。本文系统回顾了西方政治哲学和空间社会学理论对于公共空间价值问题的认知与思考,并结合对当代西方城市公共空间功能变迁的分析,提出了公共空间的价值危机问题和在"社区"组织框架内重建公共空间的地方文化价值的可能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曾德珩  杨礁  徐盼盼  
我国大中城市中职住失衡、交通拥堵、入学难、就医难等问题与空间失配息息相关。空间失配已成为城市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其研究范围也从传统的职住关系扩展到公共服务供给、城市资源保护、政府治理等更广阔的领域。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空间失配"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目前为止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状况,并对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空间失配的未来研究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雅洁  冯年华  史春云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人们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公众的闲暇意识也逐渐增强,闲暇方式不断改变。城市是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闲暇活动的主要场所,城市闲暇空间的研究正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从其概念、类型、影响因素、空间结构与功能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讨论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传俭  
健康保险、医疗储蓄与医疗借贷,是跨期配置健康资源以应对健康风险损失的主要方式。资源跨期配置与风险损失的非对称关系,使这三类资源配置在保险金额、存款规模或负债额度上,都存在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错配问题,导致健康保障较为严重的效率损失或因病致贫问题。为了促进健康资源与风险损失的合理匹配,期望效用理论规范了财富保障效应下的最优跨期配置行为,前景理论则针对偏离最优理论规范的行为异象,从损失厌恶、参考点和概率决策赋权等角度,对错配原因和修正机制进行了全面探索。针对资源错配致贫的核心问题和配置动机多元化,更多文献趋向于研究改善医疗服务支付能力等非财富保障效应,认为只需对行为异象有选择地进行修正。但财富保障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磊  李贵才  林姚宇  叶磊  
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减排的背景下,城市的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碳减排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城市各要素具一定锁定效应,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手段,因此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出发,厘清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对国际、国内相应研究的方法与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明晰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其关系是相关研究的主流方向;由于国内城市的特殊性,在国内开展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能正确认识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羽  陈田  刘盛和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洪波  夏日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休闲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休闲空间的形态;城市休闲空间与生活质量;城市休闲空间中的社会生产。国内外学者关于休闲空间的研究表明,城市休闲空间是由实体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行为空间耦合而成的空间体系,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实践过程;从研究背景、内容、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城市休闲空间的研究历程可分为理性探索、快速发展、逐渐成熟三个阶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对国内城市空间扩展特征与模式、城市空间扩展效益、城市空间扩展机理及城市空间扩展对策与模拟4个层面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分析表明,城市空间扩展实质是一个以"人"的需求为主体、自然性和社会性耦合依存的地域表达过程,决定了其扩展进程的地域性、阶段性和区域性等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特征属性,也就决定了其研究内容的复杂综合性和个性与共性共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然而,现有研究不仅存在样本单元不全面、类型比较分析欠缺、个案分析较多、共性规律总结不够的不足,而且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上存在较大的缺陷,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因此,中国城市空间扩展的后续研究应该强化样本单元的多元化、类比化;加强研究内容的综合化,尤其强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君  陈长瑶  
文章从宏观的城市居住空间秩序形态演变和微观的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两种研究角度对城市居住空间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进一步指出,基于我国特殊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相关研究可进一步关注居住区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特殊群体住房建设、居民住房选择对住房制度改革的行为响应、城市居民"第二住宅"发展等一些特色内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羽  陈田  刘盛和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动态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而为制定因地制宜的物质空间更新优化调控政策和方案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