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4)
- 2023(15738)
- 2022(13751)
- 2021(12855)
- 2020(10746)
- 2019(24249)
- 2018(23999)
- 2017(45761)
- 2016(25180)
- 2015(27886)
- 2014(27099)
- 2013(26596)
- 2012(24134)
- 2011(21603)
- 2010(21174)
- 2009(19431)
- 2008(18294)
- 2007(15482)
- 2006(13376)
- 2005(11115)
- 学科
- 济(92803)
- 经济(92700)
- 管理(67033)
- 业(61948)
- 企(50089)
- 企业(50089)
- 方法(41664)
- 数学(36243)
- 数学方法(35842)
- 农(26319)
- 中国(26064)
- 地方(23073)
- 学(22038)
- 财(21915)
- 业经(20826)
- 贸(18053)
- 贸易(18041)
- 农业(17898)
- 易(17438)
- 环境(16207)
- 理论(15314)
- 制(14966)
- 和(14728)
- 技术(14472)
- 务(13793)
- 财务(13727)
- 财务管理(13709)
- 划(12959)
- 企业财务(12851)
- 银(12332)
- 机构
- 学院(340375)
- 大学(339619)
- 管理(132573)
- 济(126493)
- 经济(123544)
- 理学(116109)
- 理学院(114686)
- 研究(114650)
- 管理学(112457)
- 管理学院(111861)
- 中国(81854)
- 科学(77085)
- 京(72124)
- 农(62400)
- 所(57881)
- 业大(57381)
- 财(54852)
- 研究所(53677)
- 中心(51959)
- 农业(49447)
- 江(48532)
- 范(46496)
- 师范(45962)
- 财经(45145)
- 北京(44614)
- 院(42335)
- 州(41849)
- 经(41028)
- 师范大学(37286)
- 技术(37091)
- 基金
- 项目(247823)
- 科学(192628)
- 基金(177912)
- 研究(174792)
- 家(158025)
- 国家(156736)
- 科学基金(133354)
- 社会(108718)
- 社会科(102874)
- 社会科学(102846)
- 省(98236)
- 基金项目(96396)
- 自然(89783)
- 自然科(87624)
- 自然科学(87594)
- 自然科学基金(85967)
- 划(83351)
- 教育(79505)
- 资助(71591)
- 编号(71337)
- 重点(55734)
- 成果(55480)
- 发(53152)
- 部(52270)
- 创(51647)
- 课题(48877)
- 创新(48189)
- 科研(47849)
- 计划(47131)
- 大学(45012)
共检索到4750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关于 阳建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空间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以往城市的边缘地区在区位上逐渐由边缘地带向城市中心地带转变,在功能和形态上都需要进行更新调整。然而受到现有土地利用、开发组织方式以及制度基础的交织影响,边缘区更新难以顺利实施,难以适应城市重构的需要。本文借鉴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研究城市空间重构下边缘区功能、空间演化特征和机制,并以常州市清潭片区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在转型阶段的发展诉求,为边缘区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
边缘区 城市更新 城市空间重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补拙,魏金俤,张燕
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城市边缘区作为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过渡地带 ,耕地与其它建设用地矛盾极为尖锐。本文将有关经济、环境预警的基本方法引入耕地预警研究中 ,运用统计法与模型法对城市边缘区耕地数量变化进行了探讨 ,并将其应用于对温州市边缘区耕地数量变化的预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毛岩亮 刘俊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问题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边缘区城市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立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经济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城市化 核心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再贵,彭补拙,周生路,张建春
以农用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为依据,根据农用地土地价格特征,选择适当的方法和评估标准,建立广州市天河区的农用土地类型、等级、基准地价及变幅的价格体系,为农用土地流转、土地税收,以及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市场、强化农用地资产化管理等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农用土地 定级估价 广州天河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发曾 唐乐乐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中心城区和边缘地带同时迅速扩展,城市边缘区成为变化最大、问题最多和最敏感的地带,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区域。近年来,郑州城市边缘区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郑州市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但其空间格局的不清晰和空间组织的混乱也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郑州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的历史悠长而曲折,景观积累多样而繁杂。当前,郑州城市边缘区的空间扩展主要得益于郊区城镇化和乡村城镇化,扩展方式以轴向扩展与外向扩展为主。郑州城市边缘区的空间优化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遵循一定的科学准则,合理确定功能与产业定位,采用科学的空间组织方式,并接受高层次的规划制约。在此基础上,以产业园开发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坚
从城市环境、居住需求、旧城保护、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城市边缘区住宅建设在实际运作中的若干弊端,并提出体现城市发展的城市边缘区住宅可持续性设计观念。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住环境 长期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涤湘 魏清泉 梁志伟
城市是一个以社会经济系统为主、自然生态系统为辅的高密度人类活动地域空间。由大面积的绿地所组成的绿色 开敞空间是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一种类型,是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受到了各 地政府的普遍重视,对城市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的保护和利用渐趋加强,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广 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边缘地带绿色开敞空间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绿色开敞空间 保护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艳 刘传龙
城市边缘区处于城乡之间,区域内的廊道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够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景观空间。基于这个主题,以滁州市城市边缘区为例,分析了廊道的形态,探讨了廊道的网络结构,阐述了廊道的形成因素,指出了廊道连通作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廊道的三种规划与发展模式:绿色生态模式、多节点沿轴线分布模式和有机生长模式。欲使城市边缘区廊道成为连接城市建成区与乡村的桥梁,让城市融入广阔的乡村自然环境之中。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廊道 景观 网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裴丹 李迪华 俞孔坚
城市边缘区在快速城市化条件下面临土地、资金和劳动力重构的挑战。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探讨即将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提出把土地开发经营方式、农村管理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合作模式和土地使用权股份的形式,维护各方利益和社会公正,有步骤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农村城市化 和谐 顺德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范凌云 雷诚
面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背景和特征都已发生较大变化,需要调整原有的研究视角。本文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把握影响城市边缘区发展的两大外部因素的基础上,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总结归纳出了城市边缘区发展演化的若干新特征。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外部因素 特征 苏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蕾 周生路 任奎
城市边缘地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构造城市扩张综合指数(UICI)反映城市边缘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并按计算结果将各镇(街道)城市用地扩张归纳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及相对稳定型4种类型。在建立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因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推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科技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状况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主城关联因素不可忽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饶传坤 赵宪峰
随着大城市空间扩张的加快,其边缘区城镇日益成为城镇化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杭州市良渚城镇13年间的空间发展历程与扩张机理分析,总结其城镇功能与空间结构等特征,认为良渚城镇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空间破碎、功能分散、建设用地混杂以及旧城更新缓慢等问题,其发展受到多元主体、中心城区产业外迁和大型项目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如若缺乏合理的引导,边缘区城镇极易沦落为大城市空间扩张和功能疏散的无序载体。为此,今后应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共同决策框架、制定双向融合的空间发展战略和紧凑有序的空间开发时序,以促进边缘区城镇健康有序发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城镇空间 城市扩张 良渚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0~2009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7%;2000~2006年甘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 基于 GIS 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 分析 2000、 2003、 2006 和 2009 年 4 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 对其进行研究, 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 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 大连市甘井子区 2000 ~ 2009 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 耕地、 园地、 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建设用地、 林地、 水域面积有所增加, 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CA模型的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演变模拟——以广州市花都区为例
大城市边缘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与重构——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边缘区范围识别与城市活力评价——以杭州市主城区为例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边缘古村的保护性更新策略研究——以深圳凤凰古村为例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探——以温州市鹿城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与城市化空间过程——以上海市西南地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发展困境及摆脱途径——以杭州市转塘地区为例
城市边缘区传统村落空间的整体性保护方法——以富平县莲湖村为例
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演变的动力机制——以广州市为例
城市边缘区农村居民点分布演化特征及类型研究——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