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1)
2023(3796)
2022(3247)
2021(2967)
2020(2346)
2019(5508)
2018(5284)
2017(10331)
2016(5446)
2015(5971)
2014(5664)
2013(5563)
2012(5146)
2011(4521)
2010(4352)
2009(3762)
2008(3480)
2007(2733)
2006(2416)
2005(1900)
作者
(13990)
(11875)
(11470)
(11060)
(7562)
(5773)
(5306)
(4570)
(4536)
(4143)
(3960)
(3920)
(3781)
(3746)
(3555)
(3457)
(3413)
(3335)
(3328)
(3202)
(2770)
(2760)
(2696)
(2677)
(2631)
(2531)
(2458)
(2453)
(2417)
(2369)
学科
(22766)
经济(22742)
管理(11784)
地方(10149)
中国(8987)
(8643)
城市(6734)
方法(6661)
(6215)
数学(5980)
数学方法(5918)
(5342)
企业(5342)
城市经济(4864)
环境(4860)
农业(4539)
业经(4395)
地方经济(4185)
(3914)
(3540)
理论(3044)
方城(2963)
资源(2931)
(2800)
(2778)
土地(2654)
(2617)
产业(2497)
(2431)
(2405)
机构
学院(69085)
大学(68772)
管理(25808)
(25078)
研究(24249)
经济(24187)
理学(22452)
理学院(21986)
管理学(21581)
管理学院(21423)
中国(17107)
科学(16354)
(15728)
(12512)
师范(12458)
中心(11656)
(10937)
师范大学(10514)
(10494)
(10126)
研究所(10085)
业大(9990)
(9706)
(9573)
北京(9404)
(8826)
财经(8405)
(7558)
农业(7447)
经济学(7379)
基金
项目(52622)
科学(42519)
基金(38457)
研究(38259)
(33367)
国家(33107)
科学基金(29481)
社会(25201)
社会科(23872)
社会科学(23867)
基金项目(22374)
(20885)
自然(19457)
自然科(18986)
自然科学(18984)
自然科学基金(18584)
(17787)
教育(16439)
编号(15428)
资助(13491)
(12133)
重点(11447)
成果(11230)
课题(10677)
(10650)
(10496)
国家社会(10494)
创新(9989)
发展(9805)
(9669)
期刊
(28744)
经济(28744)
研究(21005)
中国(12449)
科学(9940)
城市(8294)
学报(8290)
(7978)
管理(7149)
(7077)
(6847)
资源(6475)
教育(6351)
大学(6281)
问题(5852)
学学(5736)
农业(5487)
技术(5263)
地理(4898)
业经(4823)
图书(4320)
现代(4252)
发展(3830)
(3830)
经济研究(3731)
(3700)
金融(3700)
经济地理(3598)
(3230)
财经(3193)
共检索到9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文彤  张茜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产生,使城市逐渐失去了特色和可识别性,这也使得城市无法满足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关于城市记忆消费的需求。城市记忆弱化问题的日益严峻迫切需要政府和开发商从公共服务以及市场经营的角度出发,重塑城市记忆并使之延续。围绕佛山岭南天地案例,分析了消费群体对其空间重塑中历史空间、商业空间、公共空间所形成的城市记忆留存、活化、提升的感知与评价,从供需对应关系的角度构建了空间重塑下城市记忆传承与发展的运行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邹丹丹  
都市文学掀起了一阵炽烈的怀旧热潮,作为旧城改造更新典范的新天地,系由在历史风貌遗产保护中发挥着的怀旧空间特质(想象和记忆)和现代性深重的迷恋而达成,本文的核心是在其具体而丰富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抽象而厚重的感觉。现代性下的建筑(architecture)、身体(body)、记忆(memory)、意象(image)、自我(self)及其携带的意义体(meaning)作为隐在的文化元素共同参与到旧城改造的事件中来,新天地是这些元素的集成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彬  陈忠暖  
以成都东郊记忆为例,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其空间的文化建构及游客的空间体验进行了分析。认为空间功能转换、怀旧符号表征以及商业实践导入是实现工业生产空间到文化怀旧空间转化的主要手段;游客通过对空间的感知、想象与消费来完成对空间的体验,且这种空间体验具有较明显的"空间消费"倾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此类空间进行规划与改造的相关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亚   阎景娟   李宇  
后工业景观是城市景观更新过程中绕不过的话题,如何处理好城市景观的延续性,将场地记忆、工业记忆、文化记忆最大程度地保留,以承继历史、指向未来,是城市记忆中必须正视的问题。本着理论联系实践的精神,结合金牛山生态修复环境提升案例,从分析城市中后工业景观的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出发,对城市后工业景观的价值、后工业景观作为工业文化记忆和历史文化记忆载体的认知做出详细的阐释和分析,提出了应该深入阅读场地,尊重场地记忆、深挖工业文化以及历史文化、重视地方性等改造策略。希望为城市更新建设中的后工业景观的设计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王鸣  江佳遥  沈婷婷  
以杭州市小营巷历史街区为例,从城市记忆运行的四个主体要素即记忆者、记忆对象、记忆途径、记忆支撑基质出发,分析了城市记忆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及其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记忆更新与延续的有效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曾永辉  
通过对旧水坑村村民的深度访谈及利用意象地图和Arcgis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旧水坑村的集体记忆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空间要素更替明显;自然景观要素记忆被人们逐渐淡忘;人文景观要素中,人们对传统祠堂祭祀的空间记忆根深蒂固,对现代休闲娱乐空间的记忆持续加强;记忆空间的强度减弱,从单点集中到多点分散,整体记忆空间中心向西南偏移;记忆空间沿街道两侧呈鱼骨状排列,从传统单一的书院祠堂群逐渐转变到了传统祠堂群和现代公共设施群共存的格局。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乡村集体记忆空间是由群体关系的乡城转化和集体记忆与空间互动的结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曾永辉  
通过对旧水坑村村民的深度访谈及利用意象地图和Arcgis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旧水坑村的集体记忆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空间要素更替明显;自然景观要素记忆被人们逐渐淡忘;人文景观要素中,人们对传统祠堂祭祀的空间记忆根深蒂固,对现代休闲娱乐空间的记忆持续加强;记忆空间的强度减弱,从单点集中到多点分散,整体记忆空间中心向西南偏移;记忆空间沿街道两侧呈鱼骨状排列,从传统单一的书院祠堂群逐渐转变到了传统祠堂群和现代公共设施群共存的格局。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乡村集体记忆空间是由群体关系的乡城转化和集体记忆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玮  
基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传统文化旅游地的典型个案,以古代六朝至近代中华民国时段为界,分类梳理古地图、古诗词、古画卷、老照片等图文史料,结合符号学和质性研究方法,从地理和文化空间2个层面,溯源其历史发展过程,探究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结果凸显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南京城市发展变迁中担负的城市记忆表征、民族文化传承、市井生活繁衍及地方特色沿袭等重要功能,为传统文化旅游地及城市文化空间的科学规划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兴柱   苏云清   周玲   阳鹂   陈学平  
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对传承城市文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文章基于Bourdieu的场域理论,建构旅游场域的概念模型,并以合柴1972工业记忆小镇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及数理分析方法对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特征与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合柴旅游化经历旅游市场初构、旅游空间置换、复合空间生成3个发展阶段,在主体互动模式、资本累积、文化认同、价值理念等方面发生显著变化;2)旅游资本和主体价值感知是关键的中介因素,通过有效衔接旅游惯习而形成3条推进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链式路径,且游客和居民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异质性;3)旅游惯习、旅游资本、主体价值感知是推动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核心条件,主要通过组态形式发挥作用,形成3种非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驱动类型——价值依存型、利益诉求型、惯习内化型。研究结论揭示了人的主体性影响城市文化空间旅游化的复杂因果关系及理论过程,为旅游地文化价值挖掘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玮  黄震方  唐文跃  沈苏彦  
基于城市记忆的视角,文章选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作为典型个案,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主客双方对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呈现相似性递减特征,究其原因,城市化进程中的现代元素有机融入、建筑景观的价值弥足珍贵、自我"造血"和外来"补给"功能的匮乏以及单一静态的陈列展示方式都是其主导因素。但是,对非物质要素的游后感知维度存在层级差异,而非遗传承载体和方式的弱化、地方传统美食颇具特色、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文化涵化进程加快以及街巷生活环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罗迪英  
城市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对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记录对唤起城市文化记忆有积极作用。在《常州晚报》2015年的报道中,常州城市文化记忆的媒介呈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城市景观记忆的媒介呈现。重大城事记忆的媒介呈现、城市风情记忆的媒介呈现和城市日常生活记忆的媒介呈现。媒体对这些内容有意识的挖掘、精心的策划、多角度的报道与记录可以唤醒市民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有助于重新构建城市文化认同感,提升凝聚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星雅   李佳怡   张志远   王玏  
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也是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视角解读城市历史景观层积动态演变特征,借助集体记忆理论对集体记忆建构机制进行解读,为城市历史景观对文化认同的构建和活化提供依据。文章通过复杂网络研究方法,对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要素进行提取,统计分析古籍文献中的城市历史景观记忆构建的逻辑关系,解译记忆客体与记忆载体的作用机制和城市历史景观的层积过程,最终从不同的关联关系提出格局景观、区域簇群、场所标志3个层级的城市历史景观活化策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陆邵明  刁嘉辉  赵浩林  李钊  叶荔  汪现  
拯救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的历史性场所有助于维系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对国内外码头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码头遗产是港口城市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现象。论文以上海为例,从遗产本体与语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黄浦江沿岸的近代码头遗产的要素与价值。论文指出,这些记忆场所不仅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也是海派文化与都市生活图景的独特语言,建议从建筑遗存、历史场地、设施道具与图像资料等方面进行保护与活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玮  
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秦淮灯会作为典型个案,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地方重大节事活动感知维度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游览者对实体记忆要素的静态感知和"活化"记忆要素的动态感知共同构成感知的双向维度,是凸显秦淮灯会地方性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因此,地方重大节事活动作为保护城市记忆、塑造城市形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当下的保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玮  
从城市记忆视角,选取南京秦淮灯会作为典型个案,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构建地方重大节事活动感知维度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游览者对实体记忆要素的静态感知和"活化"记忆要素的动态感知共同构成感知的双向维度,是凸显秦淮灯会地方性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因此,地方重大节事活动作为保护城市记忆、塑造城市形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当下的保护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