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62)
2023(17894)
2022(14986)
2021(13724)
2020(11861)
2019(27336)
2018(27008)
2017(52381)
2016(28084)
2015(31456)
2014(31473)
2013(31270)
2012(28812)
2011(25929)
2010(26294)
2009(24931)
2008(24608)
2007(22096)
2006(19478)
2005(17652)
作者
(82228)
(69039)
(68683)
(65531)
(44026)
(33100)
(31296)
(27004)
(26063)
(24645)
(23398)
(23104)
(22026)
(21968)
(21353)
(21296)
(20526)
(20274)
(19923)
(19888)
(17117)
(16957)
(16925)
(15910)
(15629)
(15406)
(15227)
(14946)
(13968)
(13577)
学科
(141685)
经济(141547)
(101237)
管理(94650)
(89440)
企业(89440)
方法(60441)
数学(50690)
数学方法(49973)
(35714)
(35604)
业经(34990)
中国(32174)
地方(28296)
(25042)
财务(24979)
财务管理(24937)
农业(24874)
(24287)
(23775)
企业财务(23600)
(22261)
贸易(22245)
理论(22094)
(21485)
(21393)
技术(21095)
(19021)
(18611)
环境(18479)
机构
学院(417739)
大学(412092)
(181458)
经济(177876)
管理(166084)
理学(143381)
理学院(141775)
管理学(139177)
管理学院(138404)
研究(135763)
中国(104422)
(86205)
科学(82379)
(80801)
(68589)
(68039)
财经(64923)
(63273)
中心(62162)
研究所(61984)
业大(59955)
(58828)
经济学(55848)
北京(53899)
农业(53386)
(50834)
师范(50324)
经济学院(50136)
(49882)
(48911)
基金
项目(273632)
科学(217952)
基金(201348)
研究(196478)
(174801)
国家(173353)
科学基金(151507)
社会(127228)
社会科(120813)
社会科学(120780)
(107510)
基金项目(106520)
自然(99530)
自然科(97384)
自然科学(97362)
自然科学基金(95656)
教育(90481)
(89172)
资助(83370)
编号(78010)
重点(61327)
成果(61072)
(60220)
(59020)
(58423)
创新(54103)
课题(53488)
国家社会(52781)
科研(52548)
教育部(51987)
期刊
(205136)
经济(205136)
研究(120021)
中国(74430)
管理(66620)
(66139)
(61427)
学报(59367)
科学(58597)
大学(45838)
学学(43892)
农业(41558)
技术(40097)
(35636)
金融(35636)
教育(34393)
业经(33369)
财经(33133)
经济研究(32974)
(28680)
问题(27818)
(24871)
技术经济(24646)
统计(23474)
(21704)
商业(20727)
现代(20275)
(20229)
世界(19420)
决策(19341)
共检索到6157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宣昌勇  晏维龙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内各区域商业活动特别是零售业的关系十分密切。文章运用新经济地理学潜力模型构建了一个同时考虑影响零售额的需求因素和供给因素的模型,以零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各区域人口、零售店从业人数、零售店卖场面积等相关数据,计算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并利用推导出来的模型,通过改变模型中空间结构的系数,对各区域零售额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有助于弄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城市各区域零售业零售额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对各区域零售额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一文  
地区间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是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特点,即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东北地区失业率则一直居高不下。以此经济现象为出发点,在经济新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品来创造前向和后向联系,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关于交易成本和失业的模型。数理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的空间特点,即短期来看,集聚的地方由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获得大量就业,而另外的地方则由于流出大量就业而承受失业。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超  
基础设施是决定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市场潜力的大小决定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程度。本文选取1999-200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潜力对产业集聚、空间集聚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禀赋都稳健地促进了经济集聚效应的提升,但人均GDP对经济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安国  杨开忠  
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ru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拟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含义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晓旭  
本文考察中国的空间工资结构是否支持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使用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数据,我们估计了从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导出的工资方程,结果显示,在大部分年份中,工资的空间分布与新经济地理学的预测是一致的。由此本文表明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与本地市场相关的前后向关联对解释中国的地区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点在有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却很少被考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何文  
基于以连续、线性空间为特征的NEG城市体系模型,探讨对称双城市的城乡结构下,随着交易成本的变化,城乡空间经济受到人口总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认为,扩大人口总量会同时增加城乡人口,但城市人口增速更快,从而城市化水平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而上升。通常情况下,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交易成本越高则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增加速度越快,而农村人口则正好相反。在交易成本较高时,城乡居民的实际福利水平随着人口的增加而降低,交易成本越高则降低得越快;而当交易成本较低时,随着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的实际福利水平先提升后降低,此时存在最优的总人口和城市人口规模,最优规模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而扩大。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人口的属性由“负担”转变为“资源”,这为城市的人口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交易成本的持续降低不仅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还将极大地改变我国的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廉勇  
新经济地理学把空间因素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对研究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贸易和集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构建理论模型是研究理论问题的通常手段,从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核心—边缘模型以来,陆续又有多种新的理论模型出现,这些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内容。总结这些前沿理论模型的基础、假设条件、异同和难点,以及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亚军  张娥  
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经济集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建模方法,标志着空间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文章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主要结论以及重要的理论扩展,这些扩展表明新经济地理学能够以严格的建模方法对不同领域的诸多空间经济问题做出合乎事实的解释。简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燮,杨开忠,刘安国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海余  王耀中  刘志忠  
迪克西特(A.Dixit)和斯蒂格利茨(J.Stiglitz)发表《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1977)一文,用一个严谨、清晰、精致的模型(D—S模型)把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DS模型的出现解决了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等重要经济现象难于模型化的问题,为经济研究提供了—个重要的分析工具,促进了经济学领域其他分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周亚雄  
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污染外部性模型,运用数理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污染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区际生态补偿政策中的角色。结果显示:当贸易成本很小时,在较小概率下市场机制是有效的;当贸易成本不足够低时,污染外部性将导致市场失灵。由于地方政府间的利益不完全一致,必然会导致地方政府在治理市场失灵时出现政府失灵,因此由中央政府以第三方当事人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是有效的。此外,实施差异化的税收补偿政策、在生态区实施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等有助于政府主导的区际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玲  黄昊  
资产定价是现代金融领域的核心问题,而信息的充分流动和有效传播构成了资产定价的前提基础。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信息不对称与投资者非理性认知是扭曲资产定价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高铁开通这一外生事件,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软信息"流动的加快对资产定价偏误的缓释效果。双重差分模型(DID)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有效缓解所在地上市公司的资产误定价现象,并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进一步地,高铁开通的效果在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均存在,但对非省会城市的影响显著强于省会城市;同时,高铁开通后显著增加所在地上市公司被实地访问的频次。这表明,高铁开通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其可以方便地对企业进行实地访问和调研,掌握更多的内部信息,进一步降低信息不对称。本文实证检验交通发展对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影响效果,揭示高铁开通对市场定价效率提升的作用机制,以期丰富高铁开通经济后果和资产误定价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旭  陶小马  
在新经济地理学提供的从微观个体推演宏观区位的理论方法基础上,建立厂商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三种效应影响下的,以城市劳动力实际工资率衡量的城市最优规模的理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对三种效应分别进行单一效应的模拟比较静态分析和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在城市的实际工资率与城市最优规模存在着倒U型的稳定关系,也即理论上存在着使得劳动力获得最高工资率的城市最优规模;三种效应对城市最优规模的影响不同,发展城市最优规模需要综合考虑三种效应的交互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草原  周亚雄  
环境保护"费改税"是我国当前税收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在一个污染外部性新经济地理模型框架内,研究了市场失灵状态下"配套型"环境税、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之间的逻辑机理。结果显示:污染的外部性必然导致市场失灵;基于差异化税率的配套型环境税有助于实现福利视角的帕累托改进与区域差距收敛;在技术进步率、污染系数等外生条件既定情形下,环境税的双重红利效应显著存在;但是只有超越临界值的技术进步才能产生持续的双重红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