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1)
2023(12204)
2022(10203)
2021(9109)
2020(7224)
2019(16455)
2018(16043)
2017(30444)
2016(16197)
2015(17537)
2014(17830)
2013(17875)
2012(17185)
2011(16104)
2010(16534)
2009(15301)
2008(15008)
2007(13381)
2006(12367)
2005(11842)
作者
(48683)
(40509)
(40340)
(38443)
(26105)
(19339)
(18437)
(15752)
(15642)
(14550)
(14096)
(13659)
(13219)
(13073)
(12883)
(12682)
(12067)
(11700)
(11655)
(11366)
(10543)
(9888)
(9864)
(9549)
(9192)
(9092)
(8925)
(8627)
(8280)
(7946)
学科
(96278)
经济(96203)
管理(42127)
(37464)
地方(29569)
中国(28829)
(28592)
企业(28592)
方法(28484)
数学(24037)
数学方法(23822)
(20356)
业经(19493)
(19029)
地方经济(17495)
(14627)
金融(14625)
环境(14555)
(14509)
农业(14436)
(14416)
(14243)
(13518)
银行(13502)
(13239)
(12432)
贸易(12421)
理论(12354)
产业(12172)
(12097)
机构
大学(245007)
学院(244557)
(112286)
经济(109861)
研究(95598)
管理(88209)
理学(74505)
理学院(73422)
管理学(72250)
管理学院(71762)
中国(71499)
科学(56240)
(54141)
(48907)
(48538)
研究所(43635)
中心(41002)
财经(38175)
(38058)
(36497)
师范(36174)
经济学(36019)
(35614)
北京(35031)
(34936)
(34506)
经济学院(31950)
业大(30780)
(30678)
师范大学(29621)
基金
项目(155924)
科学(124478)
研究(115317)
基金(113187)
(98165)
国家(97376)
科学基金(83638)
社会(76706)
社会科(72884)
社会科学(72866)
(60636)
基金项目(59667)
(51324)
教育(51258)
自然(51131)
自然科(49916)
自然科学(49907)
自然科学基金(48998)
资助(45097)
编号(45004)
(40583)
成果(36944)
重点(36266)
(34045)
发展(33176)
课题(32977)
(32676)
国家社会(32234)
(31913)
创新(30048)
期刊
(140448)
经济(140448)
研究(84057)
中国(53644)
管理(35564)
(34642)
科学(34364)
学报(33362)
(33008)
教育(26671)
大学(25479)
(24760)
金融(24760)
学学(23902)
经济研究(23238)
农业(22520)
技术(21923)
业经(20810)
财经(19641)
问题(19198)
(17268)
技术经济(13750)
(13237)
资源(12894)
(12617)
世界(12593)
现代(12509)
商业(12382)
统计(12062)
国际(11848)
共检索到393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光  张小青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华  何健敏  
提出了协调发展水平测度新体系,其内容包括量化定义的完善、表示系统的完善、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并结合协同理论提出了"协调的层次性"概念,即从"静态空间协调度"和"动态时空协调度"两个层次理解协调的内涵。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俊英  
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公共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相交叉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一交叉问题的直接研究不多,相关领域文献主要集中在:一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二是公共支出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研究;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研究。论文综述了已有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这一领域研究新视点。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魁伟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蒋清海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是区域生产力与区域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区域经济的研究也就相应分为区域生产力研究和区域生产关系的研究。建国40多年业,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恩毅  胡罡  徐晓飞  
"空间"是人类进行社会经济活动的场所,是任何公共生活形式和权利动作的载体。空间在历史发展中产生,并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重新结合和转化。空间结构是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特定经济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产、自然条件、工程技术和建筑空间的综合反映。城镇与乡村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共同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总体经济最优化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才能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苗洁  吴海峰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关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和探索也不断加深。对国内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评价体系、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等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和总结,能够将相关研究引向深入,为国家区域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指导,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霜  李敬  
在2019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区域协调发展新征程、新战略、新机制"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政策、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乡统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对策研究等区域协调发展系列问题开展研讨,以期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特别是构建新时代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体系提供重要推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柳江   宋妮  
新发展阶段下,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推动生产方式变革,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后劲,进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加速生产要素在产业之间流通,利用数字经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用数字化转型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基于2011—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交互作用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且该交互作用均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存在非线性特征,在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弱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这种促进作用也更加突出。基于以上结论,从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加强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交互融合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廖荣华  
建国四十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经了平衡发展向倾斜发展战略的转移,提出过一系列空间布局模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结构、产业布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的发育和逐步完善,原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日显不足或弊端:区域分工弱化,产业结构趋同,地区分割和地区封锁愈演愈烈,加大了“马太效应”,东西间区域差距呈拉大趋势,区域摩擦加剧……区域经济关系的矛盾性和不协调性。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症结是平衡目标与效率目标的单项选择。在平衡目标驱动下,采取平衡发展战略,中央的投资重心向西部和中部倾斜,开发西部资源,经济效益低下,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陈丰龙  王美昌  徐康宁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本文使用校准后的城市卫星灯光数据,从空间收敛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在考虑空间互动关系的前提下,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总体上存在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的估计结果都支持了这一结论。基于空间溢出的学习效应、分享效应、竞争效应等是不同城市实现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群收敛并不是中国俱乐部收敛的普遍现象,俱乐部收敛仅出现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群内。但高铁开通后,大多城市群的表现发生了逆转,经济增长基本呈现出收敛的趋势。本文的研究从一个更为客观的视角评估了中国城市层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特征,对当前中国城市群发展战略以及高铁在中国经济的作用有重要启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璇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增长了80余倍,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75%上升到17%,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其中区域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尤为突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针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评述区域经济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金遊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增长了80余倍,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75%上升到17%,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发展中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其中区域间发展不协调问题尤为突出。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针对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在评述区域经济经典著作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区域经济不协调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经济社会协同、髙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