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00)
2023(18388)
2022(15765)
2021(14544)
2020(12003)
2019(27312)
2018(27062)
2017(51506)
2016(28267)
2015(31209)
2014(31006)
2013(30838)
2012(28639)
2011(25965)
2010(25850)
2009(23229)
2008(22585)
2007(19629)
2006(17442)
2005(15312)
作者
(83667)
(69725)
(69063)
(65466)
(44199)
(33633)
(31132)
(27255)
(26570)
(24686)
(23670)
(23670)
(22271)
(21966)
(21439)
(21320)
(20850)
(20609)
(19977)
(19815)
(17503)
(16956)
(16793)
(15897)
(15594)
(15476)
(15371)
(15368)
(14075)
(13693)
学科
(115929)
经济(115810)
管理(78288)
(73749)
(58854)
企业(58854)
方法(47367)
数学(40922)
数学方法(40493)
中国(34477)
(32448)
地方(30213)
(26570)
业经(26279)
(26251)
农业(22232)
环境(21638)
(20852)
贸易(20834)
(20106)
(19830)
技术(18264)
(18073)
理论(17490)
(17455)
银行(17382)
(16878)
金融(16874)
(16645)
(16377)
机构
大学(396046)
学院(394709)
(155772)
管理(152826)
经济(152310)
研究(139777)
理学(132362)
理学院(130752)
管理学(128441)
管理学院(127738)
中国(102534)
科学(89902)
(86038)
(73283)
(71307)
(69247)
研究所(65379)
业大(64164)
中心(62880)
(58727)
农业(57599)
财经(55236)
北京(54179)
(54085)
师范(53463)
(51300)
(50247)
(47605)
经济学(46211)
师范大学(43497)
基金
项目(276068)
科学(215806)
基金(199058)
研究(196318)
(176591)
国家(175104)
科学基金(148779)
社会(123595)
社会科(117104)
社会科学(117074)
(108776)
基金项目(107058)
自然(98538)
自然科(96234)
自然科学(96210)
自然科学基金(94430)
(92520)
教育(89021)
资助(80423)
编号(78913)
成果(62423)
重点(62376)
(62297)
(59419)
(57401)
课题(55062)
创新(53553)
科研(52923)
计划(51706)
国家社会(50722)
期刊
(172150)
经济(172150)
研究(115848)
中国(78910)
学报(69242)
(66291)
科学(62579)
管理(54991)
大学(51037)
(50978)
学学(48168)
农业(45528)
教育(43368)
(33764)
金融(33764)
技术(32630)
业经(29636)
经济研究(27226)
财经(25942)
(24089)
问题(23852)
(22300)
图书(20979)
科技(20708)
资源(19667)
(19204)
技术经济(18359)
业大(18167)
商业(17682)
现代(17618)
共检索到583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飞   谌子群   王树建   李永贺  
基于形态、结构和功能维度以及单位碳排放经济、社会福利产出视角,测算长三角41个城市紧凑度及碳绩效综合指数,并分析二者的空间自相关性。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连接度、邻近度及功能混合度3个紧凑度分指标对碳绩效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2012—2020年长三角城市紧凑化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分布差异明显;碳绩效总体呈现“中东部高、西北部低”的空间格局。(2)紧凑度和碳绩效均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特征,且二者局部高-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区中城市占比均高度吻合,高紧凑度城市的集聚会带来同区城高碳绩效城市的聚集。(3)连接度、邻近度及功能混合度均显著促进城市碳绩效的提高;对当地城市碳绩效影响效应中,连接度影响程度最大,邻近度影响程度最低;对周边城市碳绩效影响效应中,邻近度影响程度最大,连接度影响程度最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陶爱萍  杨松  李影  
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和空间相互作用定理分析了城市间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使用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经验数据进行了数据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STIRPAT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各城市碳排放存在空间效应,且城镇化质量与碳排放存在负相关关系;城镇化质量指数每提高1%,碳排放量约减少1.8%;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城镇化质量对碳排放负向影响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复杂的反馈效应;通过空间效应和反馈效应的综合利用能够实现城市碳减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城市空间圈层结构,以此提升长三角城镇化质量和降低碳排放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胥  龙燕妮  毛中根  
基于消费城市内涵及特征分析,分两步构建消费城市中心度指数:先构造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再应用基于引力模型的社会网络方法对城市消费中心度进行测算。鉴于长三角地区在培育建设消费城市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消费增长极是带动区域消费城市发展的关键。上海作为消费增长极,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消费城市发展效果明显。(2)其辐射强度存在空间分异且表现出衰减效应。随着区域内消费城市快速发展,低消费中心度城市更加依靠自身力量内生发展。(3)受溢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共同影响,长三角消费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集聚性,表现为空间正相关。(4)第三产业、城镇化、互联网和金融市场发展均能显著提升城市消费中心度,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在提高本地消费中心度的同时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5)消费城市的驱动因素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竹青  
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协调发展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带动邻接地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中心城市电子商务对城市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均显著高于边缘城市。从机制效应分析来看,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城市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加强城市群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协同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本文从要素流动和空间经济集聚的研究视角,借助于一系列关系数据,实证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素空间集聚与扩散的新变化。研究发现:(1)自2003年以来,以往与上海经济联系较弱的城市,其增长势头显著于其他城市;(2)尽管2003-2007年间,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但是,动态人口流动和货物流动的数据显示,经历2007年金融危机冲击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流动经济空间网络中的综合地位有重回上升的态势。(3)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有助于区域差距的缩小,随着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增强,长三角地区城市区域将呈现扁平化发展。整个长三角城市群或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红玉  吴次芳  郑盛  卓跃飞  张群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伟奇  
以长三角地区国家级开发区为例,构建了开发区与城市空间效益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效益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一种动态的检测体系,作为评判开发区相对于城市发展水平的标杆。通过对开发区与城市的空间效益比较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还有近半数的国家级开发区空间效益水平低于城市,违背其设立的初衷,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探讨了影响开发区相对于城市效益水平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鲜鲜  左颖  李婧晗  晋秀龙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迪  钟绍军  
文章将分布动态学模型引入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研究中,基于扩展的Markov链、空间Markov链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72个市县2003-2013年间金融发展的俱乐部趋同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四类水平俱乐部在整体水平分布中的相对位置比较稳定,随着时间的积累,这种现象逐渐有所缓解,但对于高低水平俱乐部而言仍较明显,可见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不同金融发展水平的邻近地区对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水平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高-高集聚"以及"低-低集聚"空间分布特征,这为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的"趋同特征"给出了空间上的解释,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发展趋同特征正逐渐由"俱乐部趋同"向"俱乐部空间趋同"转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如何促进长三角城市群金融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勇  
交通运输和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作用,不仅交通运输影响空间结构演化,空间结构演化反过来也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文章探讨了交通运输与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城市群交通运输与空间结构协同发展的作用机理,对与城市群空间结构协同的交通运输发展路径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实证进行了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丽娜  
城市群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空间拓展、发展功能转换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空间结构因城市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而发生动态演化,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日渐形成,直接推动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经济绩效。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典型区域,已呈现出多中心化发展特征,对城市群系统层级体系演化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构建多中心性指数,衡量城市在城市群系统中的中心度,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效应的交互影响,探讨多中心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多中心化发展显著促进长三角城市经济绩效提升,而且首位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着异质性、非线性影响,与其自身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差异化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明翠琴   彭宏亮  
文章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4—2021年的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索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不同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数字经济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波浪形态;居民消费在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不同的城市规模中,相较于其他城市,数字经济更能促进大城市的经济活力;在空间效应分析中,数字经济对本地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但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中,大城市间存在虹吸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