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30)
- 2023(12593)
- 2022(10153)
- 2021(9139)
- 2020(7673)
- 2019(17568)
- 2018(17387)
- 2017(33438)
- 2016(18518)
- 2015(21016)
- 2014(21418)
- 2013(20704)
- 2012(19096)
- 2011(16870)
- 2010(17195)
- 2009(16042)
- 2008(15966)
- 2007(14489)
- 2006(12568)
- 2005(11228)
- 学科
- 济(76204)
- 经济(76121)
- 管理(51063)
- 业(47376)
- 企(37332)
- 企业(37332)
- 方法(31645)
- 数学(27493)
- 数学方法(27255)
- 中国(23927)
- 农(22468)
- 财(19738)
- 地方(17423)
- 业经(17066)
- 学(16557)
- 制(16131)
- 农业(14744)
- 贸(12814)
- 贸易(12810)
- 体(12515)
- 易(12346)
- 银(12237)
- 理论(12222)
- 银行(12202)
- 务(12087)
- 财务(12050)
- 财务管理(12020)
- 融(11688)
- 金融(11680)
- 行(11633)
- 机构
- 学院(265920)
- 大学(265906)
- 济(106072)
- 经济(103517)
- 管理(97950)
- 研究(91313)
- 理学(83990)
- 理学院(82948)
- 管理学(81372)
- 管理学院(80891)
- 中国(67963)
- 科学(57427)
- 京(56941)
- 财(49435)
- 农(48156)
- 所(46379)
- 中心(42653)
- 研究所(42179)
- 江(41038)
- 业大(40997)
- 财经(39474)
- 农业(38084)
- 范(36777)
- 师范(36378)
- 经(35782)
- 北京(35327)
- 院(33225)
- 经济学(33182)
- 州(32632)
- 经济学院(30120)
- 基金
- 项目(178501)
- 科学(140055)
- 研究(129879)
- 基金(128638)
- 家(112538)
- 国家(111643)
- 科学基金(95205)
- 社会(82476)
- 社会科(78094)
- 社会科学(78068)
- 省(70428)
- 基金项目(68888)
- 自然(60693)
- 划(59515)
- 教育(59495)
- 自然科(59298)
- 自然科学(59279)
- 自然科学基金(58174)
- 编号(53388)
- 资助(50636)
- 成果(43681)
- 重点(40531)
- 发(38951)
- 部(38868)
- 课题(37097)
- 创(36604)
- 国家社会(34465)
- 创新(34288)
- 科研(34011)
- 教育部(32998)
共检索到390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向晓微 郑婷婷
现阶段,城市空间立体化建设已经从独栋建筑向地上地下开发转向利用其他不动产连接开发,权属关系在多个不动产权主体之间发生。从而,建筑物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错位利用的产权归属问题,成为现代产权制度面临的复杂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以地役权方式促进土地多维度开发的观点,并分析了这一情形下地役权的适用要件,以期为当前城市创新空间利用提供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于凤瑞
研究目的:证明自己地役权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其权利构造及具体适用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比较研究和法律经济分析等方法,对自己地役权的演进、构造、价值及其具体适用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自己地役权是一种特殊的地役权,能够从事前的角度更有效率地规范因新型居住形态所产生的区分所有权法律关系;(2)自己地役权可以弥补相邻关系与业主公约的局限性,具有不可替代性。研究结论:自己地役权应成为中国《物权法》地役权体系的一部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延荣
研究目的:证明法定地役权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并对其设定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研究。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法定地役权存在的基础、基本功能、存在形态及其与相邻权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1)法定地役权的存在有其客观必要性,难以用相邻权代替之;(2)用相邻权制度调整土地利用中的地役关系,具有较大的局限性;(3)用法定地役权制度调整地役关系,更符合土地利用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结论:法定地役权应成为我国地役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建议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地役权制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期陈 张荣佳 刘永健
为了促进“上楼并居”,可基于资格权赋予农民充分自主建房的权能。这既符合历史上中国式城乡地权运行的理论逻辑,也符合农村宅基地运行的现实逻辑。以集体组织分类规划宅基地为前提,细化资格权“选择性行使”的三种权能(自由选择、按规划选择和按指定选择),构建资格权“牺牲补偿”机制,以激励农民共享宅基地,支持农民“自主建房”和“共享建房”,稳慎引导农民“上楼并居”,促进宅基地的空间立体化有效利用以及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的充分实现。
关键词:
宅基地 资格权 自主建房 立体化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彦平 刘大海 陈逸洋 樊明蕾 吕林 刘晓
海域立体确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探索秉承三维思维的海域空间认知、利用与管理体系。由于对海域三维空间及其空间利用特征的认识不足,当前制度实践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基于此,从空间维度对海域资源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其划分为要素类、景观类、动力类和空间类,逐一分析其利用过程中的空间使用特征。进而,从项目选址、产业融合发展和空间效率提升三个维度阐述了海域立体分层利用的现实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视角下海域立体分层利用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并对海域使用权竖向切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海域立体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动态的空间利用与静态的海域使用权属切分衔接。因此,基于法律和实践两种认知视角的衔接,将海域空间分为权利空间和物理空间,后者细分为主要空间、附占空间和建设维护空间,并阐明了各类空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地,从宗海垂向范围界定、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协调空间冲突、开展多用途用海与立体空间规划等方面,对海域立体化管理提出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婷文 徐志搏 罗平 姚尧 肖琳
土地立体化利用是全球城市发展中一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现象,褒贬不一。从历史演进的角度剖析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产生及发展特征,并探讨其驱动因素,是科学引导城市立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研究表明,全球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呈现空间扩散、数量增加、规模增长、类型多样的历史演进特征,地上空间的立体开发一般先于地下空间,逐渐发展为地上下空间的综合立体开发。土地、经济、人口、技术、规划、制度等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城市立体发展。客观认识城市发展阶段,进行城市立体化发展取舍决策,制定差异化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规划政策,可促进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科学开展。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城市发展 立体化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旭华
地役权制度起源于古罗马,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共同采用的一种独立的用益物权制度。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实施,在我国才真正确立这项制度。确立地役权制度的目的,是要在土地现有惯常效用的基础上,使土地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但我国地役权制度实施10多年来效果并不理想,在土地开发利用中鲜有涉及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阙占文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式。政府通过征收或交易取得土地后建立自然保护地,但面临成本和管理挑战;运用命令—控制等手段直接规制集体或私人土地上的生态环境无法适应生态空间的异质性。激励土地权利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合作治理理念被广泛接受。保护地役权是自愿创设的可持续保护负担,具有非占有、意定和追及效力等主要特点,可以归入私法地役权之中。同时,保护地役权以自然生态保护为目标,不以需役地为要件,且可以为供役地人创设积极作为义务。比较法上,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将保护地役权归入私法地役权或物上之债,但澳大利亚等国家更多赋予其公法色彩。保护地役权难以为《民法典》现有地役权规范所涵摄。为了满足物权法定要求,有必要分阶段地在自然保护地单行法和《生态环境法典》中明确保护地役权类型和效力。
关键词:
保护地役权 合作治理 体系定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令琴
教材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职教材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高职教材现状不尽如人意。本文针对高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塑教材观及构建高职立体化教材体系,这对高职院校的教材建设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教材建设 问题 立体化教材 开发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彬 高荣发 李英 王怡
立体化教材是高校教材建设的一种创新,引领了教材建设的新观念、新思想。文章通过对立体化教材的概念、构成、内涵和呈现方式,以及对新建本科院校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重要意义的阐释,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立体化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原则与途径提出了建议,旨在推动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和使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立体化教材建设 原则 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菲
美国财产法中的地役权由普通法上的地役权和衡平法上的地役权构成,其中衡平法上的地役权是由于消极性地役权在现实生活中难以直观判断的特点,加之缺乏备案等公示制度的保护而产生,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契约权利而存在。涉及取得方式美国财产法中的地役权主要有默示取得、现实需要取得和时效取得三种典型方式,终止方式主要包括混同、地役权人的放弃和条件的根本变化等方式,这些方式都是根据现实需要反应在判例法中,从而不断衍变和得到完善。相比而言我国针对地役权的法律规定仅限于《物权法》第十四章,未明确界定地役权的主体、种类和权利救济方式
关键词:
地役权 衡平法 取得方式 终止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马林 史立秋 牛国玲
立体化木耳采收装置是由种植系统和收割系统两部分组成,种植系统由立体化种植墙,仿蜂巢式圆柱种植体组成;割系统由三重圆环刀具、支撑架、动力装置组成,动力源由电机提供。该装置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木耳种植的空间利用率及木耳收割的效率及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章皖秋 袁华 徐天蜀
山脊与沟谷视觉效果相反的反立体现象,是遥感影像目视判读中的常见问题。消除反立体现象,使影像地物显示正立体化,对加强遥感影像的使用,特别是对非专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阴影模型(SRM)条件参与的IHS融合法、SRM乘法融合法和纯地形纠正法3种遥感影像正立体化方法,并与5种已有的方法进行QuickBird影像实验。通过比对证明:在实现影像正立体化的同时,这3种方法的整体视觉效果和地物光谱保留方面要优于其他方法。其中,相比已有的SRM参与的IHS融合法,SRM条件参与的IHS融合法是一种改进,能获得色调与原始影像相似的正立体影像;SRM乘法融合法算法简单、正立体影像视觉效果较好,适用于影像效...
关键词:
遥感影像 反立体现象 正立体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姜仁荣 杜茎深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既存建设用地使用权人优先权和鼓励设立"空间役权"等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振 欧名豪 姜仁荣 杜茎深
基于地上和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特殊之处,利用比较研究法、法条解释法对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立体化利用过程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分层设立的主体只能是国家;客体范围为地表建设用地使用权可利用土地空间以外的部分;设立方式采取有偿出让或无偿划拨等方式;管理审批程序要增加编制详细规划、"地质勘测"环节,同时前置"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程序;权属登记需要统一登记机关、引进三维地籍管理技术和扩大登记事项;在协调与既存建设用地权利人权益方面,可通过完善相关规划、赋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