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30)
2023(10736)
2022(9500)
2021(8958)
2020(7330)
2019(17203)
2018(17028)
2017(33263)
2016(18124)
2015(20257)
2014(20154)
2013(20006)
2012(18322)
2011(16389)
2010(16135)
2009(14494)
2008(13861)
2007(11791)
2006(10328)
2005(8686)
作者
(51577)
(42962)
(42584)
(40717)
(27519)
(20595)
(19273)
(16866)
(16413)
(15091)
(14872)
(14300)
(13508)
(13393)
(13349)
(12952)
(12817)
(12758)
(12321)
(12055)
(10573)
(10254)
(10226)
(9756)
(9578)
(9458)
(9418)
(9380)
(8560)
(8451)
学科
(73894)
经济(73820)
管理(50074)
(46826)
(37652)
企业(37652)
方法(34421)
数学(30146)
数学方法(29832)
中国(20443)
(19445)
地方(18215)
(15994)
业经(15819)
(15458)
农业(13309)
环境(12658)
理论(11735)
(11550)
(11511)
贸易(11504)
(11068)
技术(10879)
(10668)
(10093)
(9807)
财务(9750)
财务管理(9732)
教育(9278)
企业财务(9197)
机构
大学(253101)
学院(250764)
管理(104078)
(96974)
经济(94628)
理学(91161)
理学院(90066)
管理学(88527)
管理学院(88080)
研究(83502)
中国(59907)
(55273)
科学(53944)
(41013)
(40821)
(39559)
业大(39189)
中心(38168)
研究所(37628)
(34920)
北京(34672)
(34647)
师范(34381)
财经(34120)
(31167)
(31024)
农业(30989)
(29291)
师范大学(28252)
经济学(28227)
基金
项目(182275)
科学(143878)
基金(132952)
研究(131681)
(115821)
国家(114901)
科学基金(99759)
社会(82898)
社会科(78574)
社会科学(78554)
基金项目(72448)
(70173)
自然(66382)
自然科(64852)
自然科学(64839)
自然科学基金(63627)
(59740)
教育(59169)
资助(53753)
编号(53649)
成果(41839)
重点(40057)
(39430)
(38525)
(37583)
课题(36210)
创新(35052)
科研(34541)
国家社会(33703)
教育部(33662)
期刊
(102580)
经济(102580)
研究(73004)
中国(43542)
学报(39067)
科学(37405)
管理(35731)
(35000)
大学(29307)
(28349)
学学(27555)
教育(26227)
农业(25029)
技术(21293)
(17182)
金融(17182)
业经(16735)
经济研究(15553)
财经(15240)
问题(15170)
图书(14354)
资源(13226)
理论(13085)
科技(12958)
(12890)
(12533)
实践(12286)
(12286)
技术经济(12260)
现代(12102)
共检索到3516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芬  
文章旨在应用新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生产理论透视现代中国城市空间生产的问题域。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简析空间生产四个核心理论命题的基础上,重点解剖了武汉城市空间生产的五个典型案例,并提出和分析了空间生产中资本化的负效应是什么、政府在城市空间生产中如何作为、为什么要纠正"动员式"的城市空间生产以及公众如何参与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等尚待探究的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婕  邹游  
围绕空间生产理论的三个核心论题——空间的资本化属性、空间的同质化导向及空间的政治性,以武汉市三处典型的城市更新项目为例,利用城市开放数据进行问题识别,从核心论题视角对空间生产中的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认为在当代中国城市空间建设过程中,存在空间资本化导致的非均衡博弈、空间同质化导致的人文性缺失、空间政治性导致的大拆大建等问题;在城市空间再开发过程中,应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重视空间的文化属性,多系统、多层次综合论证空间设计的合理性,以削减空间生产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名海  
概述了武汉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基本过程,从用地变迁、CA模拟、形态测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运用GIS技术进行用地、人口空间分布数据的建库和可视化表现,运用CA模型对四个主要历史时期主城空间增长过程进行了模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了测度评价,分析了空间增长的基本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亮  王婧  
城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研究具有明显的实践意义,它为城市规划及区域规划提供依据,满足居民物质文化的需求。在研究各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变化特征,指出武汉市游憩地空间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构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和涛  田玲玲  田野  罗静  朱丽霞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研究城市蔓延问题对科学认识与引导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利用RS和GIS技术,从蔓延指数、紧凑度、蛙跳指数、分形维度、SBC指数、几何重心、雷达图等方面分析1990—2010年间武汉市建成区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借助于人口密度梯度和船头波方法分析武汉市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蔓延的空间协调性。研究发现:武汉市存在严重的城市蔓延,在蔓延形态上表现为土地利用破碎度整体较高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蔓延方向上以西南方为主。与此同时武汉市人口增长仍然集中在主城区而非城市边缘地区,人口增长与建成区增长在空间上互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治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志强  段德忠  曾菊新  
空间生产是当今西方的主流社会理论之一,正逐渐成为解释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现象的有效工具。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生产的三大博弈主体(政府、开发商和公众)各自的利益诉求。提出了楚河汉街在当前空间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空间非均衡博弈的角度对楚河汉街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发现空间群体博弈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楚河汉街出现空间特色危机、空间正义危机和人性化危机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要想保证城市空间生产的理性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博弈,具体措施有防止资本的无限扩张、转变政府角色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在空间生产中的准确定位,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茜  曾菊新  罗静  崔家兴  孙璇  
以武汉市为案例,依据"源地—廊道—节点"的空间结构模式审视城市生态空间、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基于连通性识别和保护区提取相结合选择生态源地,采用阻力因子分析及其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提取生态廊道,通过阻力面诊断确定生态节点;武汉市生态网络包含生态源地51个、生态廊道592.82 km、生态节点7处,其相互作用形成圈层并联、枝状辐射的生态网络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引入"形式—内涵—意义"相统一的空间观解析城市生态空间、实施生态空间管治:以"核心区+缓冲区"划分空间边界,以法律法规与管治协议相结合管控生态空间边界;构建经常性与周期性相结合的空间利益诉求通道,重点实施纵—横一体化的生态补偿制度,以利益平衡协调生态空间关系;以政策激励有序引导适度生产经营活动,免费开放城市绿色空间,以生态网络服务拓展实现生态空间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有朋  陈锦富  朱小玉  
在住房市场化与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城市居民出行时间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中观尺度空间作为一种特定尺度的城市空间,其功能与空间结构优化对减少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关山口街区为研究案例,将出行需求作为核心因素,以减少私人长距离出行为导向,结合街区的空间布局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街区居民出行行为的数量、类型和频率,指出2km是居民出行活跃程度的临界尺度,该尺度在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存在大量长距离、高频率的工作出行。中观尺度空间的规划布局应注重2km尺度内匀质的功能混合,将一部分的长距离出行内化于非机动出行可接受的尺度范围内。最后,从交通与功能空间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东  潘俊锋  陈宇杰  杨红  
大型医疗设施和居住空间的协调布局对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综合医院作为重要公共服务设施,探析其对住房价格的空间影响在处理住宅和大型综合医院设施的布局关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市的综合医院为例,运用特征价格模型和多层线性回归模型,从楼盘小区和单套住房两个层次分析综合医院对周边住宅单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综合医院对住宅价格具有一定正面影响,且这种影响呈现一定的异质性,即远城区综合医院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相较于主城区更大;例如,在直径2000米范围内,随着与综合医院距离的增加,住宅价格下降幅度更为显著;建筑自身特征属性对房价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基于此,应稳定住房市场,科学规划布局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多渠道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方式和服务水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丽霞  任贤友  
分析了武汉市工业特点 ,认为武汉市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 ,偏重型的工业结构和落后的总体技术水平造成武汉市工业污染严重 ,布局不合理则加剧了这一状况。为此 ,结合矿产资源缺乏而水资源丰富的资源特点 ,提出了武汉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推行清洁生产的初步方案。 (1)调整工业结构 ,大力发展轻工业 ,由偏重型结构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转变 ;(2 )对现有产品生产进行深加工 ,提高技术含量及其附加值 ;(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 ,以此作为实施清洁生产的根本措施 ,实现污染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另外 ,还针对现有能源状况 ,提出武汉市未来能源应以水电能源 ,尤其是三峡水电能源作为主要能源来源 ,藉此改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经南  李丹哲  韩笋生  
目前国内外对家庭碳排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经济属性、居民出行特征等方面,对家庭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认识较少。本文以低碳武汉问卷调查为基础,以GIS为平台,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武汉家庭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武汉市家庭碳排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并且生活碳排放较高的家庭更容易出现在城市中心区,而日常出行碳排放较高的家庭出现在郊区的几率更高一些。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方面,提出旨在降低武汉居民日常家庭碳排放的策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钢  陈未雨  杨兰  刘倩  陈曦亮  
互联网经济时代的线上交易推动着线下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快递自提点应运而生,成为地理学多维视角下新的研究关注点。论文基于武汉市13个市辖区的菜鸟驿站和中国邮政速递物流站点的POI数据,综合运用文本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探析武汉市快递自提点的组织形式、区位选址、空间格局与集聚模式。结果表明:①武汉市菜鸟驿站和邮政站点各自的依托方式和服务对象存在巨大差异,二者虽为竞争关系,却能达到优势互补;②80%的快递自提点出现在距离社区出入口200 m以内的范围,菜鸟站点较邮政站点更邻近社区;③受城市人口分布、用地类型、居民购买力等因素的影响,快递自提点空间分布不均衡,沿"东北—西南"轴线呈对称分布并延伸,密度自内圈向外圈呈跳跃式递减;④快递自提点在城市中心城区集聚,形成"中心热点区",在城市外围边缘地区离散,形成"边缘冷点区",整体呈现"隔江‘2+3’五核集聚模式",由菜鸟驿站的分布所主导;⑤快递自提点的分布与居民用地重合度高,但其数量在边缘居民区仍匮乏,其数量与各市辖区的面积和常住人口数量呈正相关。最后,论文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媛媛  杨毅  李俊杰  涂振发  
在人口密度等级区划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网格划分,运用搜狗地图API计算出武汉市内任一社区距离任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间的最短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包括从出发地到起始公交/地铁站点、抵达站的公交/地铁站点到目标地的时间、乘坐公交/地铁的时间),结果显示: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可达性最优的地区集中在硚口区,江汉区和江岸区的沿江地带,这些地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均在1h之内,甚至是一刻钟.2)汉阳区、洪山区西部以及江岸区北部的后湖街道等区域的可达性较好,公共交通出行时间在1.5h左右.3)东西湖区、汉南区2个区公共文化服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建飞  殷跃建  于潇波  
本文通过将Hedonic(特征价格)理论和住宅价格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起来,运用surfer10.0软件绘制出武汉市住宅价格等值线和三维立体的空间分布图,由此可得武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呈现圈层环状结构,并呈圈层环状式递减规律,但由于配套设施的完善、商业的繁华和自然环境优美的程度不同,在主城区内产生一些住宅价格的小高峰。通过构建了武汉市住宅Hedonic(特征价格)的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可知区位特征中的所在环线和到cBd的距离、建筑特征中的物业管理是影响武汉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直接原因。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柳富满  刘嗣明  朱媛媛  
基于武汉市主要夜间经济载体空间位置,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模式、空间集聚区三个方面揭示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空间分布不均衡,汉口、武昌、汉阳分别形成大面积片状分布、“L”型带状分布、点轴分布形态。2)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均为集聚分布模式,总体集聚程度较高,各类型夜间经济载体集聚程度差异明显。3)武汉市夜间经济载体集聚于主要商圈和区域性商业中心,商圈周边形成6个主要集聚区,区域性商业中心形成多个小规模集聚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