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8)
2023(11044)
2022(9752)
2021(9053)
2020(7365)
2019(17226)
2018(17162)
2017(33337)
2016(18195)
2015(20187)
2014(20272)
2013(20149)
2012(18399)
2011(16532)
2010(16337)
2009(14430)
2008(13796)
2007(11591)
2006(10149)
2005(8494)
作者
(52402)
(43367)
(42998)
(41031)
(27650)
(20768)
(19540)
(17252)
(16565)
(15262)
(15076)
(14502)
(13645)
(13502)
(13392)
(13062)
(13003)
(12955)
(12376)
(12198)
(10784)
(10476)
(10354)
(9870)
(9767)
(9536)
(9509)
(9442)
(8615)
(8568)
学科
(73890)
经济(73809)
管理(52964)
(46144)
(38541)
企业(38541)
方法(34332)
数学(29904)
数学方法(29589)
中国(20393)
(18117)
(17457)
地方(17017)
环境(16509)
(15837)
业经(15285)
(12776)
理论(12055)
(11982)
贸易(11977)
农业(11828)
(11694)
(11502)
技术(10660)
(10653)
(10069)
财务(10012)
财务管理(9995)
企业财务(9486)
教育(9266)
机构
大学(256388)
学院(253406)
管理(104252)
(97123)
经济(94784)
理学(91588)
理学院(90462)
管理学(88852)
管理学院(88413)
研究(85229)
中国(59929)
科学(55551)
(55042)
(42104)
(41493)
业大(39487)
(38962)
研究所(38900)
中心(37672)
(35065)
师范(34775)
(34630)
财经(34526)
北京(34519)
(31981)
(31466)
农业(30626)
(28806)
师范大学(28635)
经济学(28113)
基金
项目(184489)
科学(145707)
基金(134794)
研究(132499)
(117788)
国家(116873)
科学基金(101100)
社会(83272)
社会科(78920)
社会科学(78898)
基金项目(73647)
(71555)
自然(67728)
自然科(66129)
自然科学(66115)
自然科学基金(64907)
(60937)
教育(59716)
资助(54166)
编号(53399)
成果(41837)
重点(40874)
(39896)
(39011)
(37996)
课题(36345)
创新(35413)
科研(35370)
教育部(33987)
大学(33856)
期刊
(101570)
经济(101570)
研究(72706)
中国(42090)
学报(40860)
科学(38776)
管理(36018)
(33896)
大学(30362)
(28595)
学学(28585)
教育(26139)
农业(24172)
技术(20573)
业经(16551)
(16492)
金融(16492)
经济研究(15629)
财经(15506)
问题(14753)
图书(14161)
科技(13183)
(13090)
资源(12952)
理论(12715)
(12081)
现代(12061)
实践(11925)
(11925)
技术经济(11866)
共检索到350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磊  李贵才  林姚宇  叶磊  
在气候变化和全球减排的背景下,城市的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碳减排的重要内容。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运行及城市各要素具一定锁定效应,是低碳城市规划的核心手段,因此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出发,厘清了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研究的基本思路,并对国际、国内相应研究的方法与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在明晰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逻辑框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其关系是相关研究的主流方向;由于国内城市的特殊性,在国内开展城市空间形态与碳排放关系的定量研究能正确认识国内的实际情况,为我国低碳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甫园  王开泳  陈田  李萍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生态学等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全面分析,界定了城市生态空间的概念,总结了国内城市生态空间研究进展和局限,指出国外研究在城市生态空间对居民福祉作用与机理,生态空间感知、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生态空间的经济与社会文化影响及其机理,生态空间治理方法与原理,公平理念指引下生态空间格局及其优化等5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研究方法上,注重空间分析、心理感知与社会调查等多方法的应用。基于国内研究局限,借鉴国外研究进展,提出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应以居民福祉为核心,重视加强社会—生态空间的交互关系与机理研究,推进生态空间格局公平性及其规划模式研究,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空间治理与优化调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注重融入人文—经济地理研究思想及其综合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崔胜辉  徐礼来  黄云凤  黄葳  
气候变化与城市化的叠加使城市成为温室气体减排和气候变化许多关键风险集中的区域,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以空间形态作为切入点,开展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日益成为城市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归纳,综述了城市空间形态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主要影响及评估方法、城市空间形态与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主要风险之间的关系、空间形态应对策略以及规划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红敏  
个人碳排放交易是一种将碳排放权分配给个人的总量交易政策工具。不同于上游的总量交易以及碳税等政策工具,个人碳排放交易因其能够推动个人直接参与碳减排而受到关注。鉴于碳排放总量覆盖范围、碳排放权分配以及清缴方式的差异,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个人碳排放交易在政策公平、效率和效果方面有不同表现,而不同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方案在上述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一般认为,基于人均排放进行配额分配的个人碳排放交易,更能体现个人在碳排放权方面的平等性。另一方面,研究发现,即使考虑不确定性,个人碳排放交易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成本远高于上游的总量交易系统。如果仅仅考虑减排本身的收益,可能不足以覆盖其成本。因此,个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婵丹  陈昆仑  
从人口的城市集聚、城市化生活方式以及城市形态三方面,对探讨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的大量西方文献进行了回顾、整理和分析,指出当前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可分为发达国家城市低碳转型和发展中国家低碳城市化两类,两者之间存在经济基础、城市化阶段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由于城市边界界定、数据可获取性、测度技术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制约了现有研究的发展,未来城市及各部门之间合作的探索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进一步加强将成为推进低碳城市化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突破口。此外,中国城市发展的自身特点决定了我国低碳城市研究应在开放视角下立足地区实际开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耀辰  荣培君  杨群涛  李旭  宁晓菊  
城市化是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城市化进程对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全面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及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碳排放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从中看出:国内外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碳排放的关系、城市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宏观及微观因素,以及城市化对碳排放的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量分析为主,除基础的IPAT模型、STIRPAT模型之外,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指数分解、结构分解、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等方法也广泛应用。总体而言,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涉及诸多因素,目前的研究已逐渐深入、研究方法也多有创新,但仍需丰富研究视角、完善研究体系,更好地为城市化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为低碳城市发展奠定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悦  李锋  孙晓  
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中国家庭直接和间接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占有率逐渐扩大的趋势明显,为国家实现减排目标带来难题。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在整理归纳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明确碳排放系数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评价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法的主要内容与适用对象,比较其优缺点与适用情景。指出了在实证分析中影响研究结果的4个主要因素:问卷数据有效性、家庭消费行为模式差异性、社区影响和回弹效应。发现2009年以来,家庭碳排放研究成果逐年递增,基于宏观统计数据的研究成果显著多于微观调查研究;碳排放系数法和投入产出法是最常用的2种碳排放核算方法,具体应用则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充分考虑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因素,适当优化核算方法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可为今后城市家庭消费碳排放研究视角与方法提供参考,为城市家庭碳排放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羽  陈田  刘盛和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羽  陈田  刘盛和  
城市物质空间更新是城市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速度与范围正在逐渐加大,且深度作用于社会经济空间重构过程。本文首先全面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凝练了在城市物质空间更新背景、演替脉络、更新模式及策略方面的核心思想与评判方法,总结了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从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空间判定与时空组织模式、建筑资产拆损、更新模式与综合评估、影响因素与机制定量研究方面对中国未来的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研究进行了展望。最后,本文认为在新型城镇化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加强中国城市物质空间更新的系统研究、综合研究、动态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而为制定因地制宜的物质空间更新优化调控政策和方案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猛猛  刘红光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议题,而厘清碳排放责任是其中的难点。对不同视角下碳排放责任核算的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究每种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以期为厘清碳排放责任和合理分配碳排放空间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发现:(1)现有文献对碳排放责任的核算多从单一角度进行,每种方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生产责任法会导致"碳泄漏"问题、消费责任法和收入责任法会削弱其他责任主体减排动力;(2)共担视角下的核算方法发展迅速,但还未形成统一的科学性考量准则,仍有待进一步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1)拓展多原则融合的碳责任核算体系;(2)创新多视角共担的碳责任核算方案;(3)探索碳责任核算与排放权分配的有机结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丽萍  王智佳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体制保证,是中国发展碳交易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碳排放量测算、碳交易价格机制、碳交易政策效应及政策体系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碳交易制度的研究进展,得出结论:现有碳排放测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碳交易价格机制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路径复杂,随着科技与理论的不断发展,高精度的价格预测模型不断出现;全面系统的碳交易政策效应研究及政策体系亟须建立,碳交易政策建议趋同特征明显。在未来应以技术为支撑,从底层或微观视角出发,进行可操作的、更精确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富佳  
区际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是导致区际碳泄漏、碳减排权责失衡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对全球碳排放格局及碳减排效果影响重大。研究区际碳转移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和内在驱动机理,研制针对性碳转移优化调控方案,对提升区域整体碳减排效率和经济生态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区际碳转移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重点总结了对中国省际隐含碳转移问题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应用情况,展望了区际贸易碳转移问题未来研究的方向:进一步重视国际、省际碳排放转移间的协同研究,揭示区际碳排放转移的动态驱动力及驱动机理,探索创新基于共同责任的省际碳转移减排机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