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17)
2023(15397)
2022(13329)
2021(12566)
2020(10276)
2019(23946)
2018(24116)
2017(45720)
2016(24893)
2015(27841)
2014(28012)
2013(27487)
2012(25420)
2011(23001)
2010(23140)
2009(21010)
2008(20488)
2007(17750)
2006(16036)
2005(14357)
作者
(71381)
(59317)
(58613)
(55933)
(37813)
(28483)
(26856)
(23230)
(22645)
(21014)
(20372)
(20032)
(18960)
(18751)
(18322)
(18152)
(17470)
(17396)
(16998)
(16782)
(14748)
(14610)
(14225)
(13610)
(13261)
(13200)
(13180)
(13148)
(11922)
(11649)
学科
(103602)
经济(103486)
管理(65625)
(61235)
(49272)
企业(49272)
方法(40072)
数学(34240)
数学方法(33732)
中国(32319)
地方(28647)
(28048)
业经(23774)
(22133)
(22099)
(20030)
农业(18977)
理论(16941)
环境(16650)
(16609)
(16584)
银行(16568)
贸易(16567)
(16315)
(16285)
金融(16281)
(15975)
(15917)
技术(15502)
(15435)
机构
大学(346282)
学院(344138)
(134848)
管理(133519)
经济(131573)
研究(122976)
理学(114230)
理学院(112799)
管理学(110733)
管理学院(110094)
中国(91404)
(76890)
科学(76865)
(62155)
(62035)
研究所(56256)
(55378)
中心(54904)
(52066)
(50489)
业大(50450)
师范(50070)
北京(49572)
财经(48471)
(45325)
(43888)
农业(42806)
(42713)
师范大学(40804)
经济学(39193)
基金
项目(232780)
科学(182722)
研究(172335)
基金(166221)
(144570)
国家(143303)
科学基金(122917)
社会(106827)
社会科(101073)
社会科学(101046)
(91245)
基金项目(88902)
自然(79473)
教育(78847)
自然科(77587)
自然科学(77572)
(77181)
自然科学基金(76112)
编号(71511)
资助(67667)
成果(58720)
(53176)
重点(52024)
课题(50267)
(50249)
(47758)
创新(44516)
科研(43614)
国家社会(43236)
项目编号(43076)
期刊
(157079)
经济(157079)
研究(108995)
中国(73558)
学报(52408)
(50795)
科学(50021)
管理(49702)
教育(46585)
(45073)
大学(39718)
学学(36640)
农业(35236)
(31520)
金融(31520)
技术(31036)
业经(26236)
经济研究(24125)
财经(22530)
问题(21589)
图书(21206)
(19248)
(17931)
科技(16807)
理论(16766)
资源(16760)
(16438)
技术经济(16377)
现代(16140)
实践(15401)
共检索到527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淑虎  任云英  马冬梅  田野  
目前国内学界对城市空间历史分期缺乏系统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梳理与总结,提出以物质空间演化为主导,兼顾制度、经济、社会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进而,以改革开放到21世纪初这一分期的西安城市空间发展为对象,通过对西安城市的制度、经济、社会、空间因素的显性时段判识,提出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分期方案,总结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特征。结果表明,以物质空间演化为主导的历史分期方法,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具有普适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管卫华  林振山  陆玉麒  甄峰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铁臻  
改革开放30年,促进了中国城市大发展,城市发展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城市发展是一门系统的宏大工程,它必须以城市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城市是一个开放的、运动的大系统,开放性是现代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前提条件。21世纪,城市进入一个加快发展的新时期,制度创新是城市转型与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婷  
2018年,中国已经走过了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新时代的中国道路和中国经验,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的成功案例和参照对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小城市发生了显著变化,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处闽北中心的南平市建阳区,在40年改革的浪潮中努力适应并谋求发展,积极融入进闽北新兴中心城市的建设中。文章以建阳为立足点,分析改革开放40年以来给中小城市带来的变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于文浩  
本文站在历史的角度从国家整体的视角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区域发展战略的变迁由来;基于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观的综合影响,论述了中国政府随着国内外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区域发展战略的选择;明确了区域发展战略不同阶段的起点和定位划分:非均衡发展阶段(1979—1990年)、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1991—2006年)和统筹协调互动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本文在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进行分析的同时,总结了区域发展战略的效应和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术蕊  
职业教育科研是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理论支撑,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决策科学化、实践理论化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过程,也是职业教育科研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科研在摸索中前行,从恢复发展阶段到内涵发展阶段,从依附到独立、从模仿到创新,在探寻规律、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科研发展的背景和历史分期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海宾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是人才的发展。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设立的特区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示范区,深圳市的人才政策发展演变是我国人才政策演进的缩影。本文以深圳市为例,全面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及深圳市人才政策的重要历史变革,分析其中的演进规律,并展望未来深圳市人才政策的发展方向,也为国内其他城市人才政策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然  
加强党的法规制度建设,注重通过法规制度手段推进和带动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鲜明特点,体现了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不懈努力和接力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党内法规建设先后经历了拨乱反正和成文化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和体系化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系统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和科学高效的法规运行机制。不仅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有效履行自身使命任务提供了基本法规制度遵循,还为党内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效机制,从而有效提升了管党治党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为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提供了可靠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耀彬,王启仿  
在阐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涵义的基础上,引用了协调度概念,建立了工业化综合水平指数与城市化综合水平指数之间协调度模型,并对1978年以来的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时间上看,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基本经历了两个明显的阶段,即1978—1991年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不协调发展时期,而1992—2001年是基本协调发展时期;②从空间上看,我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明显存在着地带性差异:东部地区的大部分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中西部除了少数省区协调发展程度较高外,其它大部分省区的协调发展都较低;③我国省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地区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省区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省区协调发展相对较低。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春林  
当下,随着世界交流越发频繁,国际间的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时代考验。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历程,对于汲取发展经验、促进现代教育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由冯刚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一书,集合了众多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历史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地总结,同时也提取了许多先进经验,对进一步发展高校思政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星  孙伟  
以快速城市化的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城市扩张的过程和效应为目标,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扩张强度、扩张速度指数反映扩张过程及格局,以分形维数、紧凑度指数等反映城市形态和位序-规模的变化过程,对影响苏南地区城市扩张的因素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发生了变化,呈现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过程;东西两翼地区整体扩张速度较快,东部地区的持续高速扩张推动了苏南地区"哑铃型"城镇体系格局的形成;城市形态相对紧凑,但随着时间推移有趋于不规则、不稳定、不紧凑的态势,中部地区城市紧凑度下降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城镇固定资产额、常住人口等的增长直接导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孟珏  周春山  
城市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扩展已成为当今城市空间增长的两大重要形式。其中,以各类综合性新区、新型产业空间为代表的城市新区在城市空间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逐渐成为大城市郊区化的重要空间载体。论文通过选取951个城市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区开发的演变进程,并从空间扩展方式、产业功能更新、空间关系演进、管理机制更替4个方面论述了新区的演变特征。同时,论文还对新区开发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冉淑青  裴成荣  
本文研究目的:将城市的两大元素——文化与空间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座谈获取一手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当前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城市不同区位大遗址在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环境方面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结论:通过促进大遗址区空间"再生"、构建大遗址区多元特色开放空间、建设大遗址区和谐社会空间、发展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空间等路径实现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文杰  
FDI为东道国服务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资本活力,城市化为服务业创造需求和劳动力供给,二者共同促进了服务业的高速增长。本文采用1979年以来的数据,使用VAR等计量方法对该机制予以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化是推动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动力,城市化引致的非农人口比重的提高极大刺激了对服务业的需求,劳动力就业的服务化直接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对外开放下的FDI为服务业增长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郑定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加快,无论在城市的规模数量、经济结构、对外关系、城乡结合和城市公用设施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可以说近10多年来是我国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一、城市行政区划发生很大变化,1992年城市总数增加到517个 1977年全国共有城市190个(其中直辖市3个、地级市97个、县级市90个)。1992年发展到517个(其中直辖市3个、地级市191个、县级市323个),1978-1992年城市总数增加了327个,增长1.7倍。城市数猛增的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