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5)
- 2023(17063)
- 2022(14685)
- 2021(13632)
- 2020(11087)
- 2019(25406)
- 2018(25217)
- 2017(47992)
- 2016(26071)
- 2015(28868)
- 2014(29159)
- 2013(28960)
- 2012(27069)
- 2011(24767)
- 2010(24938)
- 2009(22862)
- 2008(22217)
- 2007(19528)
- 2006(17369)
- 2005(15797)
- 学科
- 济(123359)
- 经济(123243)
- 管理(72555)
- 业(67011)
- 企(53730)
- 企业(53730)
- 方法(46170)
- 数学(39711)
- 数学方法(39299)
- 中国(34915)
- 地方(31668)
- 农(29079)
- 学(26666)
- 业经(25665)
- 财(24712)
- 农业(20207)
- 制(19806)
- 贸(18742)
- 贸易(18727)
- 环境(18592)
- 易(17989)
- 融(17933)
- 金融(17931)
- 理论(17921)
- 地方经济(17862)
- 银(17831)
- 银行(17785)
- 和(17541)
- 行(17162)
- 技术(16646)
- 机构
- 大学(376801)
- 学院(375150)
- 济(156033)
- 经济(152578)
- 管理(143958)
- 研究(136741)
- 理学(123522)
- 理学院(121994)
- 管理学(119959)
- 管理学院(119262)
- 中国(100552)
- 科学(84494)
- 京(82389)
- 所(70011)
- 财(69376)
- 研究所(63577)
- 农(61298)
- 中心(60121)
- 江(55813)
- 财经(55142)
- 业大(54773)
- 北京(52784)
- 范(52099)
- 师范(51606)
- 经(50048)
- 院(49907)
- 农业(47792)
- 经济学(47313)
- 州(45542)
- 经济学院(42209)
- 基金
- 项目(252832)
- 科学(198780)
- 研究(183990)
- 基金(182392)
- 家(159785)
- 国家(158458)
- 科学基金(135216)
- 社会(116673)
- 社会科(110586)
- 社会科学(110558)
- 省(98430)
- 基金项目(96780)
- 自然(87372)
- 自然科(85301)
- 自然科学(85283)
- 自然科学基金(83727)
- 教育(83662)
- 划(83452)
- 资助(74859)
- 编号(74128)
- 成果(60493)
- 发(57782)
- 重点(57161)
- 部(55258)
- 课题(52181)
- 创(51645)
- 创新(48267)
- 国家社会(48021)
- 科研(47687)
- 教育部(47071)
- 期刊
- 济(180454)
- 经济(180454)
- 研究(117827)
- 中国(75659)
- 学报(59580)
- 农(55869)
- 科学(55766)
- 管理(54165)
- 财(50740)
- 大学(44525)
- 教育(43503)
- 学学(41813)
- 农业(38872)
- 融(34474)
- 金融(34474)
- 技术(32713)
- 经济研究(29329)
- 业经(28179)
- 财经(27371)
- 问题(24132)
- 经(23507)
- 业(20051)
- 图书(19501)
- 技术经济(19168)
- 科技(17890)
- 理论(17599)
- 资源(17466)
- 现代(17390)
- 商业(16775)
- 贸(16495)
共检索到570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乐平 吴小花
为推进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明确列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本文对2011-2021年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深入分析,总结发现:近年来,研究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理论与方法融合创新明显,研究对象从中心城市向城市群、经济圈拓展,研究深度和广度从“宏观引领”到“微观调控”全方位提升;未来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研究,将会继续关注中心城市的双效驱动力,重点探索联动效应、评价机制与治理路径,践行“双碳”目标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城市空气质量 区域经济 区域宏观政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巧龙 蔡雪雄
以数字化推动生产方式变革赋能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本文基于创新理论和创新驱动理论,构建理论分析框架,阐述数字经济、绿色技术创新和空气质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能否改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将显著减少空气污染;在中部和东北地区,数字经济对改善空气质量的边际效应大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驱动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节能减排,改善空气质量。据此,本文建议加快推进数字“新基建”、因地制宜激发数字经济的环境福利效应以及优化创新要素配置,以期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古和今 魏龙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为主导产业的调整升级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本文在评述相关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从结构演进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论证了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关联性,提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和企业功能定位问题。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玲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建立区域战略伙伴关系成为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引入绝对一体化指标和相对一体化指标,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长效应模型,实证研究证实:区域经济一体化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现正相关的联动关系,其中,伙伴国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更能带动本国经济增长。最后,利用脉冲相应函数进行了验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霞
旅游业作为现代社会中发展迅速的一个综合性产业,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反映了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景区及周围地区的经济增长,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此外,旅游业的发展也与地区经济有密切的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地区经济越发达,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就越完善,能够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加速旅游业的发展。由此可见,旅游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虹 李超骕 曾献君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空气污染热点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北部、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的冷点主要在福建省东北部。(2)季节尺度上,AQI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3)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用地结构越均衡越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改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市、县,空气质量越容易得到改善,且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优于县城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交通因子、建成区用地规模对空气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夏季高温将加剧空气污染;年最高温平均值、年降水总量、植被覆盖指数对空气质量有改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亚伟 安锦
要素集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其与区域环境、区域创新能力间的相关性表明,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和集聚既可以优化和改进区域环境,也可能给区域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要素集聚中,应当高度关注人力资本的集聚。区域创新能力正是借由高端人才的集聚,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因此,唯有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必由之路,以创新驱动和市场机制为主轴,同时发挥政府在要素流动和聚集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树强 史婧
选取2005年~2017年我国30个重点城市的数据,将其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空气质量不仅会影响住宅价格,而且具有区域差异性。相对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消费者购房时更关注空气质量,在东部地区空气污染每降低1个百分点,会引起住宅价格上涨58.06%,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空气质量变化不会引起住宅价格变化。
关键词:
空气质量 住宅价格 区域差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丽 覃成林
文章提出了区域间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定义,并以此定义为基础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四大政策区域间经济增长的关联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西部与东部及东北地区间均形成了良好的相互促进的经济增长关联性。同时,中部、东部及西部等三大地区之间也形成了较好的经济增长关联性。除此之外,其他区域组合之间不存在经济增长关联性。②西部经济增长是东部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东部、东北及西部同为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③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析了各区域的经济增长受到干扰后对其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发现,发达的东部地区对欠发达的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然而,这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对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产生较强的推进作用,而且,欠发达区域之间也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联性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程的政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炳南 王宇 张浩
建设数字中国与实现绿水青山都是推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利用2005—2019年中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框架下,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和PSM-DID方法,评估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显著,且减排效应呈厚积薄发的特征;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更强的影响效应,且在较大规模、高互联网发展水平以及低财政支出水平的城市其减排效应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技术创新以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本地空气质量的改善,而且对降低相邻城市的空气污染也具有激励作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试验区建设,提升该政策战略执行的包容性和灵活度,同时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杰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价值。同时,知识经济的出现给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生存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此企业应该明确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并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充分挖掘人才潜能,发挥人才的作用。
关键词: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 区域经济 关联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左和平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业已成为当前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的研究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研究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展望了深化研究的方向,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关键词: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泽义 罗雪华 杜家廷
地区间的市场分割不利于降低环境污染物排放,消除市场壁垒、加快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提高环境治理绩效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长江经济带101个城市2015—2020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价格法测算样本城市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市场一体化程度,采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衡量样本城市的空气质量,分析发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空气污染物排放,从而改善空气质量;区域市场一体化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路径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和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而且能够强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作用;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和环境治理压力的调节效应,在下游地区比上游和中游地区更强。因此,应健全区域协作机制,破除地区间市场壁垒,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并建立完善绿色政绩考核体系,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充分发挥市场一体化与环境治理的协同作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秉镰 边杨 周密 朱俊丰
对70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结,不能仅囿于区域现象做"就事论事"的讨论,而应该从更广范围的经济发展、转型背景、时代环境出发,还原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形成一个逻辑一致的理论框架。只有从中国经济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和理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才能客观评价70年区域经济发展的是非功过,并对未来进行有益的展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是内外部环境、国家战略、制度变迁和区域战略四元因素相互联动的结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立国战略、富民战略和强国战略三大国家战略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格局和区域特征,形成区域计划调控期、区域增长极点孕育期、区域增长方式构建期、区域经济关系调整期与区域经济结构重整期五大阶段。为解决当前中国区域经济面临的诸多问题,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在增强区域战略弹性、推动空间经济增长、加快区域协调发展、调整区域多元关系、促进区域新经济、构建区域绿色生态、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扩大区域开放等方面有所作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际 郭莹莹 吴先华
"政治性蓝天"等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控中的独特现象。为了研究这种重大活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影响的持续期,以及影响的空间范围等,本文采集了我国140 个城市2015年1月2日到2018年11月28日的日度空气质量指数(AQI)以及合成空气质量指数的单项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国家层面的政治会议、运动会等重大活动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1)重大活动涉及到的城市空气质量在重大活动期间显著改善。(2)从单项污染物浓度来看,重大活动期间,颗粒物降低得最为明显,其次为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3)在重大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空气质量指数和各个单项污染物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趋势,甚至超过平常时期的水平。(4)重大活动不仅会影响活动举办城市的空气质量,也会影响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每次重大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空间范围大约在活动城市周围800公里以内,且距离主办城市越远影响越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