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03)
- 2023(14308)
- 2022(12221)
- 2021(11358)
- 2020(9865)
- 2019(22570)
- 2018(22345)
- 2017(43039)
- 2016(22974)
- 2015(25826)
- 2014(25297)
- 2013(24740)
- 2012(22762)
- 2011(20461)
- 2010(20354)
- 2009(18772)
- 2008(18486)
- 2007(16515)
- 2006(13976)
- 2005(12094)
- 学科
- 济(97961)
- 经济(97865)
- 管理(71771)
- 业(69956)
- 企(58871)
- 企业(58871)
- 方法(49863)
- 数学(44462)
- 数学方法(43965)
- 中国(26894)
- 财(26206)
- 农(24074)
- 技术(21125)
- 业经(20339)
- 地方(19104)
- 学(17258)
- 务(17143)
- 财务(17100)
- 财务管理(17057)
- 贸(16891)
- 贸易(16883)
- 制(16795)
- 易(16347)
- 农业(16324)
- 企业财务(16240)
- 理论(15152)
- 银(14693)
- 银行(14659)
- 融(14203)
- 金融(14200)
- 机构
- 大学(323471)
- 学院(321895)
- 济(134792)
- 管理(132102)
- 经济(132069)
- 理学(115017)
- 理学院(113861)
- 管理学(112012)
- 管理学院(111400)
- 研究(101770)
- 中国(77298)
- 京(66940)
- 科学(61456)
- 财(61147)
- 财经(49474)
- 中心(49317)
- 所(48732)
- 农(48714)
- 江(47580)
- 业大(46674)
- 经(45061)
- 研究所(44265)
- 经济学(41796)
- 北京(41338)
- 范(39901)
- 师范(39513)
- 农业(38121)
- 经济学院(37899)
- 州(37702)
- 院(37111)
- 基金
- 项目(222163)
- 科学(177773)
- 基金(163889)
- 研究(161075)
- 家(141938)
- 国家(140810)
- 科学基金(123554)
- 社会(104456)
- 社会科(99333)
- 社会科学(99305)
- 基金项目(87395)
- 省(87181)
- 自然(80545)
- 自然科(78870)
- 自然科学(78847)
- 自然科学基金(77470)
- 教育(74793)
- 划(73255)
- 资助(66471)
- 编号(64112)
- 创(50725)
- 成果(50665)
- 重点(49490)
- 部(49459)
- 发(46817)
- 创新(46739)
- 国家社会(43795)
- 课题(43358)
- 教育部(43109)
- 科研(42876)
- 期刊
- 济(136974)
- 经济(136974)
- 研究(89665)
- 中国(60113)
- 财(48830)
- 管理(48245)
- 学报(46180)
- 科学(44751)
- 农(41612)
- 大学(35813)
- 学学(33640)
- 教育(31192)
- 技术(30218)
- 农业(27939)
- 融(27936)
- 金融(27936)
- 财经(24417)
- 经济研究(22435)
- 业经(22432)
- 经(20904)
- 问题(19777)
- 统计(17753)
- 技术经济(17658)
- 科技(17427)
- 策(17220)
- 业(16129)
- 图书(15737)
- 理论(15354)
- 商业(14901)
- 决策(14557)
共检索到4617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鸿 汪玉磊 郝添磊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运用投入产出理论,以科技创新两阶段为视角,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7个城市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的科技研发效率略微高于成果转化效率,但仍具有协同提升的空间。基于此,提出高效集约型创新效率的城市应该将创新效率逐步转化为创新质量;研发效率较低而成果转化效率较高的城市应该推进集约化创新;研发效率较高而成果转化效率较低的城市应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都较低的城市,要改变低效粗放型的创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平 刘德学
基于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专利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智慧城市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表明:智慧城市能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增加,尤其是技术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上;这种创新效应在人力资本禀赋高、城市行政等级低和东中部城市中表现尤为显著。最后就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效应 双重差分法 城市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闫晓红
笔者利用一个城市化水平内生增长模型,借助非平稳面板数据的方法,考察了中国省际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虽然中国整体的城市化水平比较低,需要通过提高城市化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但并不是所有省份的城市化水平提高都能促进经济增长,某些省份存在着相对于经济增长的过度城市化问题,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增长起负向作用,而且过度城市化的负面效应会抵消投资所带来的效应。
关键词:
城市化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彩云 刘丁荣
提高能源效率是我国经济绿色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能源效率提升的新动能。本文基于数字经济的“四化”框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11~2020年我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影响能源效率提升的机制、特征和路径。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及各维度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总体效应为正,其中产业数字化促进作用最强,且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区域异质性;(2)数字经济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存在双门槛,呈现中间波动但总体促进的“N”型特征;(3)数字经济可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进而提升能源效率,且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城市跨越数字经济的第二个门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与能源效率提升的共赢。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柯 张斌 谷洲洋
本文根据2008~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对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促进产业升级呈现明显的正效应;从地区层面看,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其中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驱动效应在中部地区最大,西部地区其次,东部地区最小;通过进行分位数回归分析得出,产业升级发展的不同阶段,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非都相当大,影响小的地区要及时挖掘其他创新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峥 张亮亮 陈志
本文将技术创新、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纳入一个统一分析框架,基于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城市化、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城市化进程将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二,技术创新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同时,城市化将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变量缓解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对外开放、非农就业比重、城市所处区域等控制变量系数的估计结果显示,经济越发达、市场化和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将越有能力缓解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城市化 技术创新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穆怀中 范洪敏
运用1990-2012年2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城市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城市化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了产业集聚水平由低级向高级转变,进而导致了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技术溢出,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居民的环保行为。认为我国在稳步提升城镇人口比重的同时,应注重城市化质量的提升,以更好地发挥由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改善效应和绿色增长效应。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空气污染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卫刚 程长林
本文利用2009~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科技R&D人员、人力资本存量和创新效率的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分析科技人力资源与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科技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重要,科技人力资源中的R&D人员次之,人力资本存量最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较大,东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效应最高,但对中部地区的经济效应为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伟 洪涛 李彩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厘清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消除其障碍因素是提高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主要思路。本文从城市房价管理的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联系机制、效应评估和政策选择,发现当前的房价上涨整体阻碍了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的负面效应尤其明显;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流动、企业研发强度以及政府财政中科教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地方政府要将房价管理定位为提升城市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房价过度上涨的一线城市应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力度,对于轻微上
关键词:
房价上涨 城市创新 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胡舜 林森
采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1)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2)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3)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文章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勇辉 沈波澜 林森
本文使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测度模型,绘制专业化集聚、多样化集聚及城市技术创新的时空演化趋势图,检验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创新的空间关联性,采用空间杜宾面板计量模型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得到如下结果:①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集聚程度以及技术创新水平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并通过空间关联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也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多样化集聚不利于本地城市技术创新发展,也对其邻近城市创新存在负向空间溢出。③从地理区位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内陆城市技术创新进步,而多样化集聚对其邻近城市创新产生了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经济发展地区差异视角来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显著推动了经济发达城市创新发展,但多样化集聚对经济发达城市创新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上述研究对于城市依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自身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推动城市群跨地域创新活动开展,进而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将创新驱动分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主体与创新活力四个指标,利用我国47个智慧城市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各指标对各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从整体看,创新驱动对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同创新驱动指标对经济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表现在创新投入有效抑制单位GDP工业烟尘排放,创新产出有效降低单位GDP工业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创新主体有效控制单位GDP工业SO_2排放量,创新活力对单位GDP工业SO_2、废水及烟尘排放量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智慧城市经济绿色发展中有效作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创新驱动 绿色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伟 洪涛 李彩云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厘清城市创新的影响机制、消除其障碍因素是提高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主要思路。本文从城市房价管理的角度分析房价与城市创新的联系机制、效应评估和政策选择,发现当前的房价上涨整体阻碍了中国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一二线城市的负面效应尤其明显;房价上涨主要通过知识型员工流动、企业研发强度以及政府财政中科教支出比重对城市创新水平产生影响,其中介效应呈现出依次递减的态势。地方政府要将房价管理定位为提升城市创新的重要工具:对于房价过度上涨的一线城市应加大对房价的控制力度,对于轻微上涨的二线城市应积极促使房价回归正常水平,对于三线城市则需维持房价在现有合理范围内;一二线城市在具体举措上应着力于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靠中高端产业的发展来消化房价上涨压力,三线城市可承接一二线城市的产业转移,依靠低房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城市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关键词:
房价上涨 城市创新 抑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文章基于199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估计、异质性分析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系统考察了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会显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能耗是科技创新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机制;以秦岭—淮河为界对比来看,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会对本地区低碳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牛宝春 崔光莲 张喜玲
文章基于199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模型估计、异质性分析以及空间面板模型的估计,系统考察了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总体来看,科技创新会显著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降低能耗是科技创新影响低碳经济的重要机制;以秦岭—淮河为界对比来看,北方地区相较于南方地区来说,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刺激作用更大;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低碳经济的促进作用总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其他地区的科技创新会对本地区低碳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交易效率是否会影响创新——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分析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口老龄化、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PVAR实证分析
我国软件产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我国2006-2013年27个省市软件产业的面板数据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变动分析——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产业集聚影响下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集聚效应与拥挤效应——基于北上广深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创新驱动发展下的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30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创新效率的提升吗?——基于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