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76)
2023(8836)
2022(7361)
2021(6790)
2020(5595)
2019(12807)
2018(12726)
2017(23548)
2016(13178)
2015(14622)
2014(14668)
2013(14315)
2012(13355)
2011(11810)
2010(11948)
2009(10704)
2008(10197)
2007(9071)
2006(7994)
2005(6894)
作者
(38017)
(32027)
(31472)
(29913)
(19861)
(15166)
(14338)
(12408)
(12229)
(11293)
(10787)
(10734)
(10293)
(9912)
(9823)
(9675)
(9658)
(9252)
(9047)
(9035)
(7935)
(7845)
(7643)
(7320)
(7137)
(7082)
(6983)
(6824)
(6534)
(6498)
学科
(46349)
经济(46288)
管理(30904)
(26211)
地方(17861)
中国(17507)
(16059)
企业(16059)
(15436)
方法(13932)
数学(12301)
数学方法(12074)
(11558)
(10848)
业经(10142)
农业(10013)
(9883)
工作(8480)
环境(8465)
服务(7991)
城市(7924)
地方经济(7750)
(7668)
理论(7632)
(7242)
贸易(7237)
(6822)
(6812)
(6708)
银行(6675)
机构
学院(170772)
大学(169533)
研究(63486)
管理(61241)
(60311)
经济(58257)
理学(51157)
理学院(50355)
管理学(49323)
管理学院(48990)
中国(46576)
科学(42788)
(40106)
(33276)
(32481)
中心(29858)
研究所(29651)
(28455)
业大(28263)
(28018)
(26623)
师范(26318)
农业(26143)
北京(25593)
(24222)
(23508)
(22689)
师范大学(21226)
财经(21156)
技术(20726)
基金
项目(121763)
科学(93847)
研究(88211)
基金(84246)
(75207)
国家(74559)
科学基金(62743)
社会(53992)
社会科(50832)
社会科学(50813)
(49317)
基金项目(45841)
(42247)
自然(40694)
自然科(39681)
自然科学(39662)
自然科学基金(38868)
教育(38591)
编号(37413)
资助(32613)
成果(30483)
(28120)
重点(27558)
课题(26707)
(24445)
(24300)
计划(23515)
创新(22980)
科研(22512)
发展(22107)
期刊
(74019)
经济(74019)
研究(50232)
中国(42034)
学报(31019)
(30274)
科学(26783)
大学(22456)
教育(21813)
(21750)
学学(20784)
农业(20255)
管理(20225)
图书(15410)
技术(15065)
(13513)
金融(13513)
业经(12548)
书馆(11532)
图书馆(11532)
资源(11178)
问题(11168)
(10695)
经济研究(10634)
(10567)
城市(9897)
(9379)
财经(9273)
科技(8380)
(8323)
共检索到269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新  刘凤  
破碎化是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空间演化的重要特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空间破碎化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清河街道为例,利用GOOGLE地图(1:1500比例尺,空间分辨率0.54m)和实地调研数据,选取地块密度、地块数破碎化指数、地块面积标准变异系数、地块形状破碎化指数与通道密度等五种指标,从地块的规模、形状与通道三个方面,对研究区空间破碎化程度与及其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快速城市化影响,研究区整体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特别表现在地块面积标准变异系数与地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较高,分别为1.574,0.313、0.177。上地街道多核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使其地块规模与通道破碎化特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震   李佳萱   刘昉   张忠国   陈一涵  
为剖析服务供给与人群需求的失衡问题,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北京市展览路街道为例,开展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绿地、福利、医疗等6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全龄友好性评估与检验。研究揭示了居民主观体验对设施空间供给可形成有益补充,前往服务设施的便捷程度需要提升,设施空间供给与人群需求不够匹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代际交互功能不够完备、人性化设计水平有待加强等问题。建议加强公交覆盖,提升步骑行体验;以人定量,优化设施空间供给;关注弱势群体需求,规范无障碍设计;提高设施使用效率,建设代际复合场地;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鼓励公益性与营利性服务设施混合配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张艳  
在对人居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发展之下,居住区规划正在向注重社会生活质量的社区规划转变。在中国,社区存在概念不清,边界不明的问题,亟须从生活空间视角,对社区的概念和空间进行重构。在梳理了国内外社区建设模式、生活空间、生活圈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北京清河地区为案例,采用GPS数据和活动日志数据,基于个体行为方法,依照功能和可达性两个维度提出日常生活圈的基本概念;并运用AlPhA-ShAPe方法,选择18个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的实证测度。研究结果表明,较之以往居住小区,社区生活圈更能反映居民真实生活空间。研究还证明,AlPhA-ShAPe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在测度生活圈方面更具优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乐  张凤荣  张新花  关小克  袁雅琴  
合理布局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首先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归并特征和实地调查,对顺义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级别划分;其次对农村居民点发展实力与乡镇和区(县)级别公共服务设施的通达性进行分析,并确定未来农村居民点发展模式,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空间依据;最后,以农村医卫慈善用地为例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探讨,研究成果可为编制城乡统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增林  李源  刘天宝  董梦如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论文基于高德地图获取的地图数据,使用城市网络分析工具(Urban Network Analysis Toolbox, UNA)对大连市沙河口区内的6类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进行空间分异分析,并对区内90个社区的居民出行可达设施的数量及类别进行测度,最后对各个社区进行总体评价。结果表明:①大连市沙河口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呈现出"一主多次"的"廾"字形的结构,主要分布在西安路商业区周边和各个街道的次级商业区;②居民可达设施数量空间差异大,北多南少,各街道均有1或2个区域可达设施数量较多;③居民可达设施类型数量存在一定差异,70%以上的住宅楼中的居民可以获得全部6类公共服务设施;④各社区居民可达设施总体处于差异较小的均衡状态,但仍有个别社区存在内部差异较大的现象。设施的分布、地物的阻隔和社区的封闭程度对居民获取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影响较大,建议构建"设施完善、便捷可达"的15 min社区生活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任晋锋  
基于对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的调查,选取了社区图书室和室外健身场地为调查研究对象,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社区居民认知与使用以上两种设施的主要因素。认为影响社区居民认知与使用社区共服务设施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的社会经济特征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状况两方面。依据回归方程中的影响因素和参数估计,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预测,并确定了规划配置的指标体系与配置标准,以促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晋璟瑶  林坚  杨春志  高志强  周琴丹  
妥善处理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至关重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研究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出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改革方式,供给基本思路和供给机制:即"渐进式"的改革方式——在经济属性分析的基础上,调整设施分类和相应供给方式,逐步摆脱路径依赖的"锁定"作用影响;供给基本思路——"责‘钱’挂钩,规划先行,统一建设,分类管理";供给机制——根据经济属性将公共服务设施分为纯公共产品、纯私人产品、不计入价格的公共产品、拥挤的公共产品4大类,分类供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静  朱青  
2016年国家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医疗设施作为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均衡布局和构建合理体系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社会和谐至关重要。以北京市城六区医疗设施为例,基于政府相关政策,利用地理信息(GIS)技术,运用地理可达性、泰森多边形等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六区二级医疗体系下医疗设施布局的均衡性,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健全北京市城六区医疗服务设施的优化布局建议,为北京制定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煦武   奚雪松   韩兆辉   陈占涛  
城市体检是当前城市工作的重点。面向我国数量庞大的城市老旧社区,通过社区体检评估准确地找到问题并反映其“病因”,是老旧社区更新与治理行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剖析了针对城市老旧社区构建体检评估方法体系的必要性,构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同一指标、双向测评、综合评估”城市老旧社区体检评估方法体系。在北京“回天地区”典型老旧社区体检评估的实证研究中发现,通过该方法体系可以科学地“评机能”、“诊病情”和“析病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地发现和阐释城市老旧社区中存在的问题;从“量质并重、优劣互释、保底争高”三方面指导社区更新规划与治理策略的提出和实施计划的编制。研究成果可为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等行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为存量优化时代城市老旧社区的“体检一规划一治理一运维”体系以及体制机制构建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晓峰  尹洪广  陈鹭  张亚娟  
以人为中心,全面、系统地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具备一定韧性并与人居环境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健康社区是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础。在探讨健康社区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社区要素构成系统,并运用层级分析法、德尔菲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健康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并量化赋值。选取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4个典型社区进行实证研究,获得不同类型社区的健康社区建设差异性的原因。最后,针对研究中发现的社区短板,提出全面构建社区医疗保健、安全应急与生活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多层次社区体系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公共空间与园林绿地建设、促进社区街区的综合功能发展、有序完善社区便捷服务圈建设、完善社区营造与共建共享的优化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曼琦  魏新月  
研究便利店在城市中的空间布局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POI数据,分析表明:北京市连锁便利店供给存在缺口,呈现"单中心放射状"的整体分布格局,具有临近居住小区+交通站点、学校等设施组合的区位偏好,小区生活圈内连锁便利店分布存在较多盲点。以十分钟生活圈为研究范围,人口规模、学校、大型超市和商圈的数量、居住小区的交通条件等因素均显著带动了连锁便利店的发展,其中,地铁站点和大型超市对连锁便利店在不同类型小区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建议连锁便利店发展与公共设施的发展相结合,采取差异化的空间优化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姗琪   甄峰   孔宇   邹思聪  
社区是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空间单元。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居民日常活动模式以及使用社区服务设施的方式,促使以虚实空间交互为主要特征的社区生活圈开始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亟待创新社区生活圈规划设计与建设思路,探究虚实空间交互的社区生活圈设施评估与布局优化方法,解决当前社区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效能低、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等实际问题。在梳理社区生活圈设施评估与布局优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虚实空间交互的社区生活圈研究思路,从虚拟服务对居民活动与社区空间影响的路径与机制、基于虚实空间交互视角下的配套设施评估和布局优化模拟方法三个方面,提出重点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这对于社区生活圈研究体系的丰富和深化、实证研究的开展以及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晓波  
本文基于居民视角,开发了一组用于测评社区商业设施满意度的量表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体系共包含19个具体指标,构成"安全性"、"便利性"、"健康性"、"选择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六个维度。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的测评信度和效度。为今后围绕社区商业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所提供的指标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工具,也对我国政府日后对社区商业的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