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8)
2023(3643)
2022(3029)
2021(2773)
2020(2039)
2019(4732)
2018(4336)
2017(8418)
2016(4508)
2015(4726)
2014(4551)
2013(4381)
2012(4040)
2011(3726)
2010(3873)
2009(3448)
2008(3418)
2007(2987)
2006(2747)
2005(2408)
作者
(11451)
(9873)
(9412)
(9095)
(6175)
(4581)
(4402)
(3767)
(3696)
(3355)
(3293)
(3233)
(3056)
(2967)
(2902)
(2872)
(2845)
(2806)
(2769)
(2715)
(2290)
(2282)
(2220)
(2188)
(2154)
(2061)
(2053)
(2029)
(1905)
(1874)
学科
(20857)
经济(20825)
管理(12336)
(10844)
中国(9056)
(7509)
企业(7509)
(6841)
地方(6306)
城市(5820)
(4784)
农业(4668)
方法(4648)
(4643)
城市经济(4137)
业经(4066)
数学(3954)
数学方法(3913)
环境(3692)
(3676)
(3299)
工作(2902)
关系(2876)
(2832)
贸易(2830)
(2819)
(2668)
理论(2555)
(2451)
收入(2450)
机构
学院(61963)
大学(61032)
(24817)
经济(23933)
管理(23454)
研究(22627)
理学(20135)
理学院(19853)
管理学(19600)
管理学院(19473)
中国(15337)
(12893)
科学(12407)
(10696)
中心(10277)
(9879)
(9821)
师范(9790)
(8943)
研究所(8876)
(8774)
财经(8678)
(8442)
师范大学(8120)
(7907)
北京(7889)
(7741)
经济学(7568)
业大(7548)
研究中心(6941)
基金
项目(43550)
科学(35556)
研究(33956)
基金(32089)
(27545)
国家(27272)
科学基金(23976)
社会(23494)
社会科(22133)
社会科学(22125)
基金项目(17473)
(16400)
教育(15431)
(14263)
编号(14040)
自然(14036)
自然科(13704)
自然科学(13703)
自然科学基金(13432)
成果(11455)
资助(11364)
国家社会(10054)
课题(9989)
(9820)
(9708)
重点(9707)
(9293)
(8708)
教育部(8635)
规划(8630)
期刊
(30439)
经济(30439)
研究(19494)
中国(12387)
(9014)
科学(8076)
教育(7690)
(7150)
管理(7070)
城市(6733)
学报(6694)
问题(5904)
农业(5732)
大学(5716)
学学(5432)
业经(5202)
(5156)
金融(5156)
(5025)
技术(4421)
经济研究(4069)
财经(3994)
现代(3688)
(3525)
发展(3448)
(3448)
(3107)
(3102)
论坛(3102)
社会(3014)
共检索到91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宏宇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中国学者在译介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运用治理理论分析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合作治理理论颇受热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勾勒出合作治理的理论框架及其共识,并结合社区经验材料反思合作治理理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社区治理中存在合作行为,但由于社区治理主体的自利逻辑、社区公共性的弥散以及社区治理中的责任区隔,城市社区尚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治理。据此认为,以合作治理理论分析当前城市社区的合作实践必须尊重社区的性质,并充分验证各个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社区治理网络的发育程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宏宇  
随着治理理论的兴起,中国学者在译介西方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开始运用治理理论分析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尤其是合作治理理论颇受热捧。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勾勒出合作治理的理论框架及其共识,并结合社区经验材料反思合作治理理论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社区治理中存在合作行为,但由于社区治理主体的自利逻辑、社区公共性的弥散以及社区治理中的责任区隔,城市社区尚无法实现真正的合作治理。据此认为,以合作治理理论分析当前城市社区的合作实践必须尊重社区的性质,并充分验证各个社区治理主体的治理意愿、治理能力和社区治理网络的发育程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薛晓东  王灵垚  邢浩然  
城市社区治理是实现有效社会管理的基础,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工程建设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矛盾突显,主要表现为城市社区发展水平与公民参与程度严重失调。从根本上讲,治理主体参与的非平等性、价值观与利益的冲突、组织内生动力不足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公民参与的水平。因此,要清醒认识到制度、组织、合作治理方面的不足,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重新定位治理主体角色,强化内生动力,积极引导公民参与等路径来促进城市社区治理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杰  
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存在跨部门协调困难和多元主体协作不足的问题。元治理理论对于分析和指导我国社区教育协同治理机制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基于元治理视角,树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意识是优化现有协同治理模式的前提。选取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通过加强统筹协调、服务指导功能,构建综合协调型协同治理机制是解决各部门和多元主体之间协作困境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嘉欣  陈红喜  丁子仪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持续推动的政策导向,其精神内涵提出了对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现实要求。公众参与作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支撑,其作用在多元主体治理模式中因制度困境、组织困境、公民主体困境受到了极大的抑制。通过修改法律法规、落实多元主体治理、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升公民主体意识和能力、构建基于公民主体地位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破解困境,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杜星雨  
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在整合社会资源、维护基层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新时期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实践也面临着网格化管理队伍素质较低、网格化管理主体间权责不清和边界不明、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困境。为提高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实效,应科学优化城市社区网格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现代化建设、增强网格内城市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与幸福感。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锋  
社区数字化治理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从技术、组织、制度等推动社区治理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社区数字化治理具有提升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网络、创新治理机制、预防治理风险等功能目标,但由于超大城市社区治理尚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中,应强化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公共性、风险性和相容性等价值遵循,结合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实践困境,探索超大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建构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明杰  
当下中国各地农村社区化治理模式方兴未艾,农村社区化治理成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动向,也成为突破城乡二元壁垒实现由二元向一元转制的契合点。农村空心化、城乡二元制度阀效应、新型工业化和土地财政共同形成了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动力机制系统,同时社区认同缺失、社会资本缺失、补偿机制公平性缺失与价值规范缺失等一系列难题又共同阻碍着农村社区化改革,在动力与阻力的双重牵引力作用下学习和借鉴城市社区化治理的经验,寻求适合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制度整合之路成为当前农村社区化治理的当务之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尹文嘉  
整体治理理论主张通过功能整合来为公众提供无缝隙的公共服务,但在实践中面临组织整合的技术困境、组织冲突的协调困境以及合作治理的问责困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整体治理进行改进和提升:要从注重机构整合转变为注重机构协作,营造整体行动的柔性机制以及建设学习型问责制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社育  蔡平  
目前社区养老托育服务的重点是对身体健康的照护,对精神、社会、身体三维一体的全方位健康需求供给能力相对滞后、满足度低,需要社区康养的新发展予以支撑和保障。在社区治理的逻辑框架下,社区康养领域出现的照护服务、营养配餐、运动康复、适老化改造、金融、教育、宜居环境开发等新业态,既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也面临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标准不高、人才支撑不强、供需信息不对称、市场宣传不到位、社区公共服务不配套等诸多挑战,需要在创新治理模式、推进科技赋能、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上实现突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玮静  赵小平  张丛丛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正在力图摆脱传统的国家包办一切的情形,逐渐构建"多方协同、合作共治"新的政策框架,这也是当前社区治理体制转型的前沿点。从公共管理的国际经验来看,该框架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好"政策却在当前现实中遭遇了一系列治理的困局。从政策分析的视角来观察,造成社区治理困局的并非是政策框架本身,而是源于一系列政策前提的缺失,它们涉及政治、经济与技术、社会与环境、社区基础以及行政与法律多个方面。因此,未来公共政策应当在保持既有社区治理框架先进性的同时,努力构建能保证其顺利运行的政策前提,尤其需要注重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完善物业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对社区居民理性公民意识和现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培东  张婷婷  
作为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社区教育治理模式,社区教育"自组织"是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路径,其发展应当受到重视。然而,在行政本位的社区治理逻辑下,社区教育"自组织"发展面临政府角色定位不清、内部治理能力偏弱和组织结构"能人化"三重困境。鉴于此,建议从明晰政府角色、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去能人化"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婧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过程与互联网络在我国迅速崛起的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社会治理取得了顶层设计的认可,并被地方政府广泛实践,尤其在城市社区治理中涌现出了很多创新案例。通过梳理南京市江宁区"全要素网格"的案例的框架、运行机制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互联网+"在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实现了更多元的主体参与、提高了政府内部的资源整合能力、建立了缓解基层社会矛盾的有效机制。但同时也要看到,"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技术,更是一种治理理念;"互联网+"的应用并没有真正实现部门协同,条线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互联网+"在实践中仍然需要整合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亮承  鲁可荣  
城郊型农村社区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样态,具有人口结构复杂、人口流动性大、社会关系多元等特征。而城市化中出现的村集体利益分配、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城乡二元治理结构、社区归属感的淡化与缺失等问题与矛盾使城郊型农村社区治理陷入困境。因此,应该在深入认识城郊型农村社区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与改革、融合性组织建设、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格局的建构等方式,破解社区治理困境,实现城郊型农村社区的有效治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和晶  王砚蒙  
"国家能力"与"国家治理能力"的指向相同,但其内涵却存在细微的差别。在国家活动的"治理"时代,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的理念和方式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随着国际环境、国内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国家治理能力面临空前的挑战,结合治理理念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提升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