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0)
2023(12133)
2022(10762)
2021(10158)
2020(8348)
2019(19546)
2018(19530)
2017(37749)
2016(20476)
2015(23003)
2014(22841)
2013(22726)
2012(20947)
2011(18732)
2010(18424)
2009(16744)
2008(15806)
2007(13606)
2006(11887)
2005(10084)
作者
(57908)
(48085)
(47675)
(45381)
(30862)
(23195)
(21752)
(18920)
(18413)
(16977)
(16740)
(16054)
(15203)
(14987)
(14955)
(14436)
(14383)
(14196)
(13705)
(13659)
(11787)
(11602)
(11466)
(10928)
(10755)
(10616)
(10585)
(10568)
(9601)
(9549)
学科
(81853)
经济(81769)
管理(55325)
(51319)
(41681)
企业(41681)
方法(36471)
数学(31542)
数学方法(31183)
中国(22934)
(21908)
地方(21713)
业经(17765)
(17566)
(17292)
(14997)
贸易(14986)
农业(14816)
(14435)
理论(13639)
环境(13376)
(13084)
(12502)
技术(11841)
(11020)
(10527)
财务(10465)
财务管理(10447)
地方经济(10356)
(10269)
机构
大学(281165)
学院(279973)
管理(113628)
(107277)
经济(104671)
理学(98991)
理学院(97783)
管理学(96060)
管理学院(95546)
研究(94732)
中国(68268)
(61490)
科学(60531)
(46635)
(46316)
(43664)
中心(43411)
研究所(42808)
业大(42720)
(40289)
(39453)
师范(39148)
北京(38873)
财经(37881)
(35375)
(35013)
(34348)
农业(34117)
师范大学(32014)
经济学(30783)
基金
项目(200354)
科学(157413)
研究(145887)
基金(144564)
(125672)
国家(124646)
科学基金(107861)
社会(90652)
社会科(85782)
社会科学(85758)
基金项目(78932)
(78272)
自然(71726)
自然科(70047)
自然科学(70032)
自然科学基金(68728)
(66225)
教育(65855)
编号(60243)
资助(58475)
成果(47517)
重点(44177)
(43024)
(42840)
(41222)
课题(40969)
创新(38380)
科研(37978)
大学(36883)
教育部(36695)
期刊
(117580)
经济(117580)
研究(82388)
中国(51139)
学报(43549)
科学(41273)
管理(40176)
(39054)
(32736)
大学(32507)
教育(31035)
学学(30331)
农业(27537)
技术(24063)
(20833)
金融(20833)
业经(19991)
经济研究(18308)
图书(17199)
问题(16798)
财经(16778)
资源(14913)
(14267)
理论(14236)
(14193)
科技(14130)
实践(13323)
(13323)
现代(13321)
(13312)
共检索到402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国威   罗震东  
以城市直播电商为典型案例研究移动互联时代新经济活动对城市空间功能与组织方式的深刻影响。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分析2016—2022年杭州市主城区直播电商企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结果表明:直播电商这一新经济活动在虚拟集聚与实体集聚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出鲜明的新兴生产服务业特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直播电商的实体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呈现出与传统商业中心错位的多中心分布格局;二是城市直播电商空间演化呈现邻近扩散、近域加密的特征,随着产业持续升级,直播电商企业的空间集聚逐渐由受货品和人才的双重影响转变为主要受人才的影响,中高端生产服务业的属性日益凸显。上述空间特征与趋势,既体现了实体集聚的既有机制与规律,也展现了虚拟集聚的空间赋能与人才导向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前虎  叶雨繁  陈静  
直播电商消费业态引领的数字新经济正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直播电商企业在城市尺度下的空间区位特征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以直播电商的重要发源地——杭州为例,利用天眼查企业数据,在分析2016、2019、2021年杭州主城区直播电商企业区位特征的基础上,从“人—货—场”产业生态视角,构建“主体—市场—空间”分析框架,并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揭示杭州主城区直播电商企业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直播电商产业正快速重塑杭州主城区的数字产业空间格局,自2016年以来加速向外扩延,形成了余杭、滨江—萧山、临平—钱塘三大新城直播经济板块,呈现出“中心低—外围高”的空间演变趋势,具有特殊性。(2)直播电商产业生态下专业化分工格局明显:余杭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品质的生活服务设施与良好的企业创新环境;临平—钱塘板块发达的专业市场与多样化的人才供给,辅之相对低廉的房价,集聚了大量小型直播电商企业;滨江—萧山板块兼具多方优势,综合实力最强。(3)对比经典区位论,产业基础、用人成本、交通可达性仍是影响直播电商区位选择的关键要素,但人本需求、企业孵化、人才供给等新区位要素对直播电商产业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各要素存在空间异质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项婧怡  罗震东  张吉玉  程龙  
"网红空间"作为新兴的视觉消费空间,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基于抖音平台数据定量测度了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的热度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主城区内"网红空间"分布呈现出多核集聚的格局,空间热度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递减;"网红空间"的热点区域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功能节点,不同区域内部空间的集聚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清   周璇   周思文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与乡村的交界地带,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区域。在识别杭州市城市边缘区范围的基础上,从人群活力和空间活力两个视角,探讨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水平。结果表明:(1)基于POI核密度分析的范围识别以及土地利用信息熵的结果验证,最终筛选出43个杭州城市边缘区镇街。(2)通过对百度热力图以及人口密度的量化分析,杭州市边缘区人群活力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圈层式由内向外递减的特点。(3)边缘区GDP水平、服务设施密度、用地功能多样性、交通可达性、开发强度等指标在空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集聚核心,总体上内边界空间活力水平高于外边界。(4)从功能适应、生态整合、产业升级、文脉传承四个方面为杭州城市边缘区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德  钟文钰  周婷  戚佳玲  
研究目的:基于POI数据开展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为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新路径。研究方法:空间格局分析、半方差函数、分层线性模型。研究结果:(1)杭州土地利用混合度总体偏低;(2)土地利用功能混合度总体上低于土地利用结构混合度;(3)土地利用混合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以主城区为中心向周围逐渐递减,呈辐射状分布,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4)土地利用混合度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带状异向性;(5)土地利用混合度与人口密度、公交站点数量、到铁路和到钱塘江的距离以及规划用地管制分区级别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第一产业比重、到地铁的距离、到公路的距离以及到西湖的距离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规划层面,应加强将土地混合利用理念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治理层面,应建立土地混合利用空间差异化管理和空间联动管理等管控机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梓洋   石培基   石晶   张学斌   刘玥  
【目的】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是贯穿城市化过程的关键的人地关系问题,而河谷城市由于扩展空间受限,其生态效应更加复杂,因此多角度探讨典型河谷城市空间扩展所引起的生态效应尤为重要,同时可为相关学者提供较新的视角、思路和方法。【方法】本文以典型河谷城市兰州市主城区为例,通过计算1995、2005、2015和2020年城市空间扩展规模、强度和景观格局指数,以反映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将研究区分为12184个网格,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大气辐射传输方程法以及修正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模型,从多角度分析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河谷城市空间扩展生态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城市扩展规模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城市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城市扩展方向以西部和北部为主,城市扩展模式由组团水平扩展向跳跃式扩展转变。(2)1995—2020年兰州市主城区整体生态风险效应和热岛效应存在减弱趋势,但河谷谷地却有上升趋势,研究期末总体格局呈谷地高、四周低的特征。(3)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存在微弱提升,主要表现为河谷周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且建成区部分区域由生态系统服务低值区向中值区转变。(4)城市扩展会对区域自然基底产生一定影响,而自然基底也影响着城市扩展的规模、方向与模式,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和谐发展至关重要。【结论】从多角度出发构建城市空间扩展的生态效应研究框架,发现在网格尺度上城市空间扩展对生态风险、热岛和生态系统服务效应影响较为显著,并对定量可视化研究城市演变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可为城市智慧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科学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王鸣,陈秋晓,戴企成  
本文以杭州都市区为例.试图揭示都市区经济集聚与扩散的空间过程与机制。首先论述了都市区集聚与扩散的水平与结构;其次分析了都市区经济空间动态发展过程.最后将都市区经济集聚与扩散的激发因素慨括为:①技术革新与产业结构的升级:②区位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③各级政府的行为:④地产市场的建设与完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旭  王玑琨  
本文以最近兴起的商业POI数据作为数据源,对石家庄主城区零售业的空间格局及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主城区零售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东南发展"的态势,形成由以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基于零售业热点的定量识别,石家庄可识别出新百、南三条、北国、怀特和汇通街5个商圈;不同零售业态在经营形式和选址上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看,基于POI数据的石家庄主城区零售业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零售业实体在空间上的布局,并可为零售业从业者和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阳  岳文泽  高佳斌  
探究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商业辐射及其对住宅的增值效应,既是城市商业设施规划布局的现实需要,也是协调城市商业与居住功能的理论需求。基于多重吸引力的哈夫模型刻画了杭州商圈空间分异与服务等级,并基于高德地图路径规划构建城市商圈对住宅增值效应的GWR模型,揭示其增值强度及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杭州城区中心综合体商圈交错分布,外围商圈规模较大。城区中心由黄龙体育中心、杭州大厦和湖滨银泰三大商圈构成,城市西部、北部商圈竞争激烈,格局分布散乱,而城东、滨江、城西南片区因大型商业综合体鲜有布局,商圈规模较大。(2)从服务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晓帆  张海峰  高子轶  孙骜  
基于西宁市1982-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利用人口分布结构指数、Theil系数、标准差椭圆,对西宁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进行研究。发现了:①近30年西宁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说明人口空间分布趋于离心分散状态;②在城区内街道间的层面上,城北区出现人口极化现象,另外三个城区人口分布呈离心分散状态;③主城区人口集聚区域分布呈"东南—西北"方向,对标准差椭圆的整体、顶点、重心分析,发现主城区人口集聚区域逐渐向西南与西北方向扩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玉裕  周侣艳  范华  项剑飞  
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淡水资源。因其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被广为利用。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威胁。通过对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监测发现,水质"三氮"超标现象普遍,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和总大肠菌群及细菌总数,这跟主城区地下水长期受生活污水、企业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有直接关系。为了防止杭州市主城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进一步恶化,通过调研提出:加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防治,加强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控制浅层地下水对深层地下水的影响,同时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等办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兵明,罗罡辉,严骁,卢春强,祝军  
1996年以来 ,土地储备机制在我国各地先后施行 ,它不仅涉及土地收购、储备、出让的立法工作 ,而且还涉及资金流转过程 ,所以确定合理的土地储备量已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影响土地储备量大小的三大方面诸多因素作用关系基础上 ,拟定城市土地储备量大小的思路 ,即在相关因素评判检验的基础上 ,建立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量与建成区面积、房地产开发量二元线形回归方程。运用SPSS软件推算出土地储备量的大小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乜标  俞佳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商业日益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提出社区商业满意度测评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杭州市社区商业满意度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认为科学规划社区商业、引进品牌社区商业店铺、加强社区内商业店铺管理、通过培训提升店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素质是推动社区商业发展、提升城市居民社区商业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峰  石培基  李骞国  
绿洲城市是干旱区生产生活的集聚中心,也是人地关系最为敏感的区域。研究绿洲城市空间扩展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于掌握干旱区城市空间扩展规律,因势利导地引导城市空间向合理的空间形态模式演进,推进绿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张掖市地形图和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提取城市建成区用地信息,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张掖城市扩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66年以来,张掖城市空间扩展迅速,当下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9倍;(2)张掖城市空间扩展经历了由慢到快的扩展过程,这符合我国城市扩展的一般规律;(3)张掖城市空间扩展是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交通设施条件和政府行为引导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不同时期城市扩展的主要驱动力不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