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58)
- 2023(2846)
- 2022(2331)
- 2021(2037)
- 2020(1561)
- 2019(3570)
- 2018(3265)
- 2017(6155)
- 2016(3327)
- 2015(3424)
- 2014(3434)
- 2013(3361)
- 2012(3030)
- 2011(2775)
- 2010(2841)
- 2009(2470)
- 2008(2401)
- 2007(1976)
- 2006(1882)
- 2005(1513)
- 学科
- 济(15901)
- 经济(15890)
- 中国(7811)
- 管理(6859)
- 地方(6220)
- 城市(6103)
- 方法(4839)
- 数学(4535)
- 数学方法(4495)
- 业(4368)
- 城市经济(4366)
- 学(4141)
- 环境(3581)
- 发(2926)
- 农(2652)
- 方城(2583)
- 地方经济(2525)
- 业经(2379)
- 企(2344)
- 企业(2344)
- 农业(2037)
- 资源(1993)
- 土地(1963)
- 产业(1934)
- 生态(1915)
- 物(1793)
- 财(1741)
- 划(1725)
- 和(1713)
- 发展(1708)
- 机构
- 大学(48824)
- 学院(48135)
- 研究(19396)
- 济(17774)
- 经济(17065)
- 管理(16374)
- 理学(14071)
- 科学(13946)
- 理学院(13736)
- 管理学(13373)
- 管理学院(13280)
- 中国(12699)
- 京(11582)
- 所(9411)
- 研究所(8762)
- 中心(8554)
- 农(8532)
- 业大(8515)
- 范(8060)
- 师范(7996)
- 院(7861)
- 江(7117)
- 北京(7089)
- 师范大学(6849)
- 财(6844)
- 农业(6702)
- 环境(6273)
- 研究院(6186)
- 科学院(5968)
- 城市(5933)
- 基金
- 项目(38134)
- 科学(30795)
- 基金(29016)
- 家(26468)
- 国家(26336)
- 研究(23503)
- 科学基金(23080)
- 基金项目(16515)
- 社会(16429)
- 自然(16341)
- 自然科(15995)
- 自然科学(15990)
- 社会科(15720)
- 社会科学(15715)
- 自然科学基金(15661)
- 省(14266)
- 划(12790)
- 资助(10616)
- 教育(10029)
- 重点(8733)
- 发(8346)
- 计划(7812)
- 编号(7667)
- 部(7572)
- 国家社会(7334)
- 科研(7190)
- 创(7151)
- 创新(6852)
- 科技(6640)
- 发展(6404)
共检索到65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宁
空间正义一定涉及到"好东西"和"坏东西"如何在空间中进行配置的问题。好东西是人人都想与之相伴的,而坏东西是大家都避之不及的。因此,围绕好东西和坏东西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制度。而空间正义,就是用来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的一种原则或规范。旅游空间同样也要奉行空间正义的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宁
空间正义一定涉及到"好东西"和"坏东西"如何在空间中进行配置的问题。好东西是人人都想与之相伴的,而坏东西是大家都避之不及的。因此,围绕好东西和坏东西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制度。而空间正义,就是用来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的一种原则或规范。旅游空间同样也要奉行空间正义的原则。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宁
空间正义一定涉及到"好东西"和"坏东西"如何在空间中进行配置的问题。好东西是人人都想与之相伴的,而坏东西是大家都避之不及的。因此,围绕好东西和坏东西如何在空间上进行配置,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制度。而空间正义,就是用来调节这些社会关系的一种原则或规范。旅游空间同样也要奉行空间正义的原则。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扈爽 朱启贵
城市舒适物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利用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城市舒适物指标体系并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舒适物因素对创新表现的影响及创意人才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城市舒适物能够显著提升创新水平,并且这一贡献主要源自公共和社会两方面舒适物因素;吸引创意人才集聚是城市舒适物发挥创新效应的重要渠道;城市舒适物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不同地区城市间存在差异,相比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和东部地区舒适物作用效果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城市以改善舒适物因素为抓手提升创新水平提供了现实依据,同时为城市实现美丽和创新发展总结了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谈佳洁 刘新静
文化舒适物是城市文化消费实践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消费空间营造消费社群的关键环节。本研究以上海K11购物中心为例,使用社会网络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了由1008位消费者点赞行为组成的关系网络,从消费者感知视角分析了文化舒适物对消费者网络的形塑结果。研究认为:文化舒适物感知同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网络关系的形成;文化舒适物感知强度与消费者网络影响力显著相关,且文化舒适物感知强度主要与消费者间的整体距离相关。基于此,本研究认为城市消费空间应立足自身定位,加强在线社区文化舒适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类体验活动积极培育消费者意见领袖,并进一步夯实文化舒适物长期开发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梅
文章以"宠物"作为切入视角,来探讨"宠物公园"的营造。从宠物与人的关系,到宠物和宠物空间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宠物公园需求的迫切性,并论述了由此角度所引出的宠物公园规划与设计应该注重的要点。文章最后提出了对宠物公园现状以及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
宠物 宠物公园 基础设施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冯云廷
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对城市舒适的追求。本文关注的是,城市舒适与居民生活品质以及舒适供给与居住迁移之间的关系。文中笔者试图解释收入水平与城市舒适在居民效用函数中的作用。同时,在对我国主要城市是否进入追求城市舒适阶段做出判断的基础上,讨论了城市舒适收益衡量及其对居住迁移决策的影响等问题,并给出了研究结论。
关键词:
城市舒适 生活品质 舒适收益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丽梅 楼嘉军
休闲舒适物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关系,已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以成都市为例,构建休闲舒适物与城市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986—2014年成都市休闲舒适物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休闲舒适物与城市发展协调度呈持续上升趋势,1986—1996年为协调发展度低阶段,1997—2005年为协调发展度较低阶段,2006—2012年为协调发展度中等阶段,2013—2014年为协调发展度较高阶段;休闲舒适物与城市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两者的综合评价水平差距呈现缩小-拉大-缩小的特征,并不断趋向于良
关键词:
休闲舒适物 城市发展 协调度 成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扈爽 朱启贵
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和地级城市特征数据,重点考察城市舒适物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城市舒适物能够显著提高人才分布水平,证实城市舒适物对人才存在吸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城市舒适物能够通过满足消费需求、优化创业环境和促进社会融入三方面作用渠道发挥对人才的吸引力。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以及人口规模扩大,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有所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同时公共和社会两方面舒适物是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志斌 姜照君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渐推进,新农村建设不再自外于城市的发展,而应纳入城乡互动发展的思路中来。本文以"最美乡村"为例,从舒适物的视角探讨乡村舒适物的嵌入与最美乡村的空间生产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认为,其间存在三种层级的耦合发展阶段,即由第一层级"感知的空间"与"原生态的舒适物"的耦合,过渡到第二层级"构想的空间"与"规划建设的舒适物"的耦合,再上升到第三层级"生活的空间"与"日常生活的舒适物"的耦合,从而达到一种可参观性的空间生产与乡村舒适物之间和谐共生的耦合状态。
关键词:
空间生产 舒适物 最美乡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东晔 周永博 贾文通 周进 吴丽敏
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大运河的文化传承价值与旅游休闲功能持续提升,大运河与沿线城市逐步形成新型城河共生模式。文章运用核密度计算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对文化舒适物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城河共生模式基本特征,测度影响新型城河共生模式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大运河沿线城市整体文化舒适物聚集区呈“北部极化,南部聚集,其余地区多节点散布”的空间分布形态;大运河沿线75%城市的文化舒适物聚集区与大运河河道位置存在相关性,这一现象在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沿线尤为突出;新型共生模式可划分为间歇共生模式、连续共生模式、一体化共生模式3种类型;从省(市)域层面看,北京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城河共生模式为一体化共生模式;在影响城河共生模式的诸多因素中,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和旅游收入4项指标对大运河文化舒适物分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马佳 李培松 范智声 阮莹 李飞飞 苏强
基于舒适状态下人体角度范围的测量和驾驶姿势的研究,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驾驶角度在舒适范围的随机组合,计算了符合中国人群的舒适状态下H点区域。并且通过在PASSAT车上的假人和真人测量实验,比较了真人测量和假人测量的差异。最后将两种实验测量到的H点区域与理论上基于舒适性研究的H点区域进行了对比,给出了汽车H点和座椅行程设计的量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泰 卫嫚 席建超
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促使舒适性成为旅游者空间流动的重要因素,生态旅游可以化解城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冲突,从舒适性视角解析大城市生态旅游演变规律可为构建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基于城市舒适性理论和场景理论,以苏州市区为例,利用最小阻力模型、空间连续小波变换、空间计量模型等多元集成方法,解析2010—2020年大城市生态旅游舒适性格局演变与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苏州城市生态旅游舒适性逐渐提升,舒适性类型由生态主导型向综合型演变。(2)苏州城市生态旅游舒适性核心区为城市边缘的生态聚集型,通过舒适性增长的空间溢出带动其他区域共同发展,且空间溢出随距离增加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3)苏州应营造以“核心区—联动区—辐射区—边缘区”为圈层、以生态旅游源地为节点,通过生态旅游舒适性核心廊道联通的生态旅游舒适性空间。文章对协调大城市发展与保护的共生关系、推动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伯铭 严小燕 刘宏芳 陈静 刘安乐 祁新华
城市旅游舒适性是城市舒适性的拓展性外延与创新性视角,亦是衡量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市场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论文从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出发,构建由气候适宜、环境优美、要素完备、资源丰富以及社会氛围五大维度组成的城市旅游舒适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使用熵权法、综合线性加权法、莫兰指数、热点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探究2019年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的空间分异、障碍维度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两极化现象显著,旅游舒适性较高的城市多为省会城市和传统旅游名城,“旅游双城”现象显著。(2)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性空间分布特征,在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以及成渝经济圈范围内形成热点集聚。(3)通过瞄准各城市较低与低等级障碍维度,得到25个障碍维度组合,其中二维及三维障碍的城市数量占比最大(69.59%),且分别有254和209个城市存在要素与资源维度障碍,说明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普遍受这两大维度的制约。(4)整体上,中国城市旅游舒适性的空间分异主要受供给和地理环境变量影响,其中供给变量的影响最大;分维度上,气候适宜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优美受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影响,要素完备主要受供给因子影响,资源丰富和社会氛围受供给和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研究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城市舒适性研究体系的外延与视角,可为瞄准和优化城市旅游舒适性障碍维度提供科学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武前波 郭豆豆 赵淑红
舒适性正在成为当前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新城市增长理论范式。以杭州为例,选取各类创意空间样本,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创意空间的分布格局、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创意空间整体呈现内向集聚和外向拓展的分布格局,其集聚重心和主城区范围相一致,向外拓展呈现追逐生态环境舒适性的发展特征,形成明显的生态创新轴线;(2)根据空间类型、产业功能及区位特征不同,创意空间可划分为文化创意型、特色发展型、创业孵化型、知识密集型四大类型,各类创意空间表现出多样化的舒适性偏好分布特征,与城市发展格局密切相关;(3)基于舒适性视角的创意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以人才、科技及各类消费设施为核心的教育舒适性、社交与休闲舒适性相关因子作用显著,景观舒适性、交通舒适性次之,不同类型创意空间的舒适性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最后,从舒适性视角提出城市创意空间发展的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