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24)
2023(8330)
2022(7147)
2021(6681)
2020(5792)
2019(13653)
2018(13573)
2017(25445)
2016(14187)
2015(16240)
2014(16156)
2013(15730)
2012(14737)
2011(13572)
2010(13993)
2009(13004)
2008(12917)
2007(11320)
2006(10164)
2005(9150)
作者
(45008)
(37440)
(37349)
(35486)
(24225)
(17925)
(16784)
(14517)
(14441)
(13468)
(12997)
(12912)
(12411)
(12062)
(11995)
(11712)
(11168)
(10985)
(10914)
(10902)
(9458)
(9445)
(9418)
(8865)
(8517)
(8482)
(8270)
(8116)
(7799)
(7589)
学科
(58814)
经济(58720)
管理(37372)
(32803)
(27335)
企业(27335)
方法(27161)
数学(23993)
数学方法(23402)
中国(17315)
(16077)
(13605)
地方(11739)
(11307)
(11305)
业经(11219)
理论(11156)
(8953)
贸易(8946)
农业(8701)
(8613)
环境(8469)
(8454)
(7996)
金融(7995)
(7952)
银行(7908)
(7651)
技术(7608)
(7603)
机构
大学(211737)
学院(208621)
(77875)
研究(77282)
经济(75949)
管理(75806)
理学(65440)
理学院(64512)
管理学(62633)
管理学院(62284)
中国(55684)
科学(52428)
(47282)
(41340)
(41235)
研究所(37944)
业大(35686)
(34981)
中心(33849)
农业(33081)
(32362)
北京(29645)
(29272)
师范(28850)
(28436)
财经(27732)
(25496)
(25209)
(23780)
经济学(23768)
基金
项目(144895)
科学(113251)
基金(105465)
研究(97056)
(96111)
国家(95421)
科学基金(80116)
社会(59978)
社会科(56682)
社会科学(56661)
(56377)
自然(56173)
基金项目(55245)
自然科(54925)
自然科学(54904)
自然科学基金(53875)
(49740)
教育(45910)
资助(44680)
编号(37377)
重点(33953)
(31297)
成果(30644)
(30432)
计划(29719)
(29643)
科研(28181)
课题(27921)
创新(27855)
教育部(25804)
期刊
(85515)
经济(85515)
研究(59983)
中国(43789)
学报(40493)
科学(37201)
(36719)
大学(29791)
管理(28578)
学学(28250)
(25486)
农业(24832)
教育(23814)
技术(18181)
(15842)
金融(15842)
财经(13743)
(13697)
经济研究(13375)
业经(12635)
问题(12549)
(11860)
统计(11611)
业大(11417)
(11389)
资源(10525)
(10367)
科技(10358)
技术经济(9721)
(9572)
共检索到308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婷   田永淇   徐向东   许刚   焦利民  
研究目的:深入分析城市用地密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化特征,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方法:圈层分析法,形态模型(ULD)和过程模型(GMP)。研究结果:(1)城市用地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逐渐非线性衰减,呈现反S形分布,城市中心吸引和土地资源稀缺性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2)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郊区增长速度快于核心区,导致城市紧凑度下降,突显了合理管控城市边界的重要性;(3)城市紧凑度在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先下降后回升趋势,反映了从分散扩张到集中利用的空间模式转变;(4)对于多中心等复杂形态城市,引入新参数可以进一步提升过程模型的拟合优度。研究结论:本文揭示了城市用地密度空间衰减的形态特征和过程机理,形态和过程模型为定量理解城市用地密度空间格局提供了有效工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文钰  高向东  
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模拟是城市空间结构、郊区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和区域科学学者对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型研究文献很多,揭示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分布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演变。本文从单中心城市和多中心城市2种研究假设,梳理了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研究进展。从已有研究看,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北京、上海等个别大城市的研究上,多为个案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存在共性特征:①单中心人口密度模型能够较好的描述中国的紧凑性的城市人口分布;②负指数函数在模拟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时有较好的优度;③同国外相关研究结论一致,中国城市的人口密度模型中,人口密度梯度逐渐变小,密度曲线变得更为平缓。④多中心模型研究表明,部分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分布已经符合多中心模型分布特征,大城市次中心已经初步发育。纵观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模型的研究,发现存在数据质量差、研究方法滞后、研究城市少、可比性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该在未来应努力利用GIS等提高数据质量,创新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研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加强比较研究,从而构建中国城市密度模型的相关理论,进而推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及郊区化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宝芬  张耀民  江东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结果具有较强的可信度;改进的CAABM模型模拟的点对点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高于传统的CA-ABM模型,而且模拟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的城市用地扩张分布情况。结论可为平衡城市化进程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提供重要的理论技术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靳相木  姚秋萍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城市土地的投入和产出角度,对全国30个省会城市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全国30个城市(包括直辖市和部分省会城市),仅上海、杭州、广州和昆明等4个城市为DEA有效城市,即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技术条件下,投入产出达到最佳状态,其余26个城市为非DEA有效城市;(2)南京和哈尔滨处于规模效益递减的发展阶段,上海、杭州、广州和昆明处于规模效益不变的发展阶段,其余24个城市都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3)30个省会城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发展极不平衡,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且城市土地利用普遍不集约;最后对如何提高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提出了相...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宝芬  张耀民  江东  
以中国海西地区重要门户福州市为研究区,结合其地理位置多层次约束性条件,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作为元胞自动机(CA)层的转换规则,同时以2000-2015年多期Landsat TM/ETM+影像的城市用地情况为参照,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对CA和多智能体(ABM)相耦合的城市用地扩张模型进行改进。然后利用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模拟福州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城市用地扩张在微观格局上的变化。结果表明,传统的和改进后的CA-ABM模型的整体精度均在80%以上,模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舒  陈天  
基于高密度城市环境的特殊属性,重新梳理和探讨公共空间建设的多目标需求,引入"效能"理念,探讨公共空间效能的概念及研究意义,构建一个综合、弹性的框架来研究及评价公共空间的整体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的决策模型及技术体系,为设计方案比选及规划管理提供分析工具与参考依据。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心区的广场规划设计为例,对评价及决策模型进行初步检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曹亚康  刘立英  王卫卫  
通过对北京市三环路的实测交通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分相位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流量、速度和密度相关关系模型。首先根据不同密度下速度分布的标准差和速度跃迁点来确定不同交通流相位的临界密度,然后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各个交通流相位的数据散点分布。研究发现不同车流密度下车辆速度分布标准差明显变化之处为自由流与谐动流的分界点,以及谐动流与同步流的分界点,后者与速度跃迁点一致。根据拟合精度分别给出了各交通流相位的速度-密度关系的最佳拟合曲线,还利用流量、速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流量-密度的关系模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袁兴伟  姜亚洲  程家骅  
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从而造成底拖网调查数据频数分布显著偏斜。偶尔出现的极端值,会直接影响资源密度均值和方差的估计。作者根据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库中资料,利用Δ-分布模型法和调查设计法分别估算了2005年夏季的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2007年春季的鳀鱼Engraulis japonicus以及2008年秋季的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的平均资源密度。结果表明,利用Δ-分布模型法对3种鱼类资源密度均值的估算值均低于调查设计法,且Δ-分布模型法对资源密度均值进行估算时的标准误差也相对较小。因此,针对调查数据中出现极端值的情况,如果资源...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新宇  张静  孙自愿  
基于混合密度网络模型估计金融时间序列的时变条件密件,提出数值模拟方法计算ExpectedShortfall。对香港恒生指数的实证研究表明,混合密度网络可以有效地描述收益的经验分布统计特征和波动规律,模型评估指标反映出预测效果良好,Value-at-R isk的预测精度在高端分位点表现较好,且可有效计算Expected shortfall指标,是金融市场风险测量的有效方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南奇  尹陈红  张黎明  范侃  余榕钦  罗宏辉  
基于IDRISI软件,将元胞变化的马尔科夫趋势与城市发展用地约束因子的多准则评价相结合,制定元胞转换规则,构建复合因子元胞自动机预测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对2010年福州市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用地格局的检验Kappa系数为0.8850,表征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模拟2015年福州市城市拓展用地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福州市城市将主要向东南方向拓展.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趋于减少,建设用地和园地面积增大,城市发展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行政区划等将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成龙  刘慧  张梦天  
行政边界如何影响城市用地规模?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案例,基于结构方程构建5个时段(1990、1995、2000、2005、2010年)的城市用地行政边界效应模型,揭示行政边界影响下城市用地的扩张机理和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行政边界对城市用地规模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行政边界通过对经济、人口等中间要素的影响间接作用于城市用地的扩张过程;1990—2010年的5个时间节点,京津冀城市用地行政边界效应的间接影响要素中,财政支出和非农业人口的主导作用明显,社会固定资产、实际利用外资和职工平均工资也在不同阶段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和区域一体化滞后的阶段,社会固定资产是行政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河先  魏安超  胥辉  李超  闾妍宇  李潇晗  欧光龙  
【目的】通过建模来研究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在纵向(从树干基部到树梢)和径向(从木材髓心向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云南省香格里拉市10株高山松样木进行树干解析,测定不同树高位置和部位的高山松木材碳密度,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变化规律;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技术,以纵向的树高效应和径向的部位效应作为随机效应,构建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混合效应模型。【结果】高山松单木木材碳密度在纵向和径向的变异均极显著,且高山松木材碳密度呈现从树干基部到树梢逐渐增加、从木材髓心向外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与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幼慈  詹诗华  余国培  王秀梅  
本文以城市地价产生地区差异的理论分析为依据,提出了城市地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因子,并以城市土地批租资料为基础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城市地价评估模型。根据模型估测了我国517个城市1992年的地价水平,最后分析了我国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规律及其未来走势展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干  
在对SCOMDY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引入了参数基于Copula模型和半参数基于Copula模型。以我国股市数据为例,运用多个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了Copula簇模型的拟合能力和密度预测精度。实证结果显示:具有新型参数演化方程的时变Copula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能力和密度预测精度,且最为稳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之间既存在断点型时变秩相关又存在自相关型时变秩相关,且自相关型占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余建干  
在对SCOMDY模型进行扩展的基础上引入了参数基于Copula模型和半参数基于Copula模型。以我国股市数据为例,运用多个检验方法对比分析了Copula簇模型的拟合能力和密度预测精度。实证结果显示:具有新型参数演化方程的时变Copula模型具有最优的拟合能力和密度预测精度,且最为稳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之间既存在断点型时变秩相关又存在自相关型时变秩相关,且自相关型占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