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1)
2023(7536)
2022(6286)
2021(5608)
2020(4353)
2019(9435)
2018(8899)
2017(16218)
2016(8843)
2015(9203)
2014(8539)
2013(8002)
2012(7079)
2011(6183)
2010(6390)
2009(6094)
2008(5620)
2007(4523)
2006(4170)
2005(3563)
作者
(22521)
(18552)
(18437)
(17871)
(12003)
(8820)
(8450)
(7157)
(7107)
(6418)
(6380)
(6289)
(5984)
(5771)
(5564)
(5532)
(5478)
(5474)
(5427)
(5297)
(4536)
(4321)
(4319)
(4276)
(4250)
(4028)
(4021)
(3991)
(3657)
(3613)
学科
(33170)
经济(33138)
管理(24949)
(18084)
(14212)
企业(14212)
中国(13821)
方法(10580)
地方(9422)
数学(8998)
数学方法(8838)
(8381)
(7572)
业经(7061)
(6746)
环境(6687)
城市(6662)
理论(5890)
农业(5752)
(5478)
(5363)
(5107)
贸易(5098)
(4975)
教育(4905)
(4849)
城市经济(4846)
(4780)
财务(4767)
财务管理(4762)
机构
学院(113290)
大学(111539)
(42895)
经济(41617)
管理(41009)
研究(39257)
理学(35277)
理学院(34706)
管理学(33958)
管理学院(33742)
中国(27892)
(24453)
科学(24174)
(19615)
(18243)
师范(18130)
(18020)
中心(17936)
(16858)
研究所(16275)
财经(15750)
(15590)
北京(14971)
业大(14896)
师范大学(14878)
(14366)
(14276)
(13917)
经济学(13355)
技术(12095)
基金
项目(80341)
科学(64881)
研究(59539)
基金(58569)
(50958)
国家(50591)
科学基金(44736)
社会(39477)
社会科(37516)
社会科学(37510)
(31496)
基金项目(31345)
自然(28319)
自然科(27716)
自然科学(27713)
教育(27687)
(27159)
自然科学基金(27138)
编号(24369)
资助(22222)
成果(18536)
重点(18263)
(17962)
课题(17397)
国家社会(16771)
(16637)
(16540)
创新(15456)
规划(14950)
科研(14868)
期刊
(48870)
经济(48870)
研究(36589)
中国(22681)
教育(16270)
科学(15258)
(14839)
管理(14462)
学报(14376)
(12873)
大学(11031)
学学(10227)
农业(9137)
技术(9082)
经济研究(8634)
业经(8586)
城市(8472)
(7549)
问题(7546)
(7478)
金融(7478)
财经(6996)
资源(6227)
(6135)
现代(6047)
商业(5373)
图书(5264)
职业(5066)
(4960)
(4938)
共检索到1663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兴中  
城市可持续研究是上世纪后期至今学术界研究全球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环境、能源和经济层面,近十多年来已深入到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为方向的"空间可进入性"、"空间文化尊严"与"空间价值保护"等内容,研究方法也从宏观因素探讨转向微观认知结构领域。应用焦点已由城市空间功能规划转向如何衡量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空间与社会发展的社区规划及策略方面。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已形成了"可持续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有关的"社区公正规划"、"持续社区规划"的专著①,但还未完整深入到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体系的探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以新人本主义城市空间发展观及价值取向分析为基础,提出冲破现代主义城市功能分区藩篱、关注社会公平下,空间公正为方向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指出其理念核心为人本生活场所体系及城市社区体系公正结构的建构与重构,并进一步推演出城市社区体系规划的基本原理为:1)城市社会(居住)阶层化构成原理(城市公正规划);2)城市社区体系分异可获性原理(区域响应规划);3)社区空间质量构成原理(空间共享规划);4)文化生态景观情境认知原理(区位文化尊严规划)。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曾献君  谢利娟  
本文以城市社会地理学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理论体系为依据,从居民生活空间行为角度阐述了城中村发展演进的机制。指出:1.城中村的本质问题是城市社会空间问题;2.城中村的居住流动性与居住空间结构模式对城市低收入阶层,外来流动人口具有适居性并构成其社会生活空间;3.城中村的发展演进步入了社区发展的轨道,并逐步纳入了城市社区体系与居民日常生活场所体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明华  王立  
城市经济空间扩展-聚合进程中社会-生活空间向阶层化方向演进,受阶层化生活行为区位结构的影响,生活空间(质量)体系不断发育。不同阶层工作、购物、家务及闲暇等空间行为界定的城市生活空间在空间重构过程中渐趋发育为城市生活空间体系。城市空间由工业化过程中的块状分化演绎发展为健全、完整的生活空间体系及差异化的生活空间质量体系。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以日常生活空间质量体系的认知扇状面和等级面为基础,选择其适宜的生活空间。在经济增长及生活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城市生活空间的尺度逐步扩展至都市区、城市群、城市-区域层面。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开泳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控。文章从功能空间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涵以及研究城市空间的新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生活空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尺度从宏观向微观转化,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评价是当前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也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方法外,还出现了行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以及借用文化生态学和后现代主义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结合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生活空间的具体类型以及形成演化机理有待进一步加强,积极探索更多的规划手段和调控机制,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活空间格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妍  张卫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方式,就长沙市宜居城市空间问题对19名在长沙居住的外籍专家不同城市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开放性佳、具有乡土特色的街区是最宜人的空间。然而在新一轮城市增长极的建设过程中,长沙的历史街区、现代混合居住小区正被封闭、功能单一的房地产所取代。城市化、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等都是导致这些空间消失的因素,然而重塑并简化社会管理的国家意志以及软弱的公民社会是这一问题成为全球城市化问题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尚意  柴彦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传新  
本文从数字城市基本概念内涵出发 ,以我国数字城市形成发展的宏观背景为基础 ,阐述了我国数字城市规划思维理念体系以及发展态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琦  甄峰  
根据低碳城市理念,探讨如何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了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立  
以社会公平对应空间公正的人本主义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为最高目标,运用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方法,并结合人们微观认知的行为主义方法,构建了社区生活空间规划的三大控制要素(城市空间资源、社区资源、城市生活场所)及其两套指标体系(社区生活空间观下的社区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和居民对生活场所感应—认知的存在主义控制指标体系),总结出了社区(体系)规划的棱柱体控制模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晓  李朝阳  苗君强  
无障碍设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新加坡城市生活空间无障碍设计以合理实用为基础,以通用细致为方向,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营造了系统、精致、和谐的城市无障碍环境。通过分析新加坡居住空间、休闲娱乐空间、商业空间的无障碍细部设计,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提速的社会现状和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需求增长,从社会观念、规划设计等方面探讨对我国城市生活空间无障碍化与人性化的有益启示,以期为我国城市无障碍体系建立及和谐社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敏生  
一、民本理念在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实践现状(一)以物质层面为本,非以精神文化层面为本长期以来,城市规划重物质形态构筑而轻市民的本质需求,缺乏人本主义思想和人性化关怀,造成城市发展中重经济发展而轻社会民生、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缺乏、绿地减少、道路拥挤、环境恶化等不和谐的城市问题。在以往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泉  李慧  
将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公共政策的认识是国家新时期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论文通过梳理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内涵的演变,解释了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公共政策出现的历史必然性;然后从制度与公共政策的关系角度,认为这一新的认识对城市规划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城市规划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萧  沈山  石春艳  
低碳城市规划是应对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战略转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研究从工具理性向自由理性转变,在低碳经济理念、精明增长和生态理念的指导下,低碳导向已经扩展至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领域。低碳城市规划转向的理论体系构建,为规划的编制、实施、评估与管理提供了基础。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峰华,王兴中  
本文首先回顾了西方发达国家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历史 ,指出中国对该论题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研究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 7个方面 :1城市生活空间要素研究 ;2城市生活空间结构及其基本理论研究 ;3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评价与实践探索 ;4城市生活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5城市生活空间适居性研究 ;6城市生活空间发展变化的研究 ;7城市生活空间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其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 6个方面 :1城市生活空间与自然的和谐 ;2城市生活空间结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社区系统要素的整合 ;3城市生活空间整合和社区融合 ;4城市生活情境空间和社区情境空间的总体艺术布局 ;5绿色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社区设计 ;6城市生活信息空间和智能环境社区。总之 ,创建绿色城市生活空间和绿色社区 ,促进城市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是 2 1世纪诸多相关学科共同研究的主题。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城市生活空间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本文提出了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