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92)
2023(13412)
2022(11718)
2021(11031)
2020(8955)
2019(21004)
2018(20785)
2017(40265)
2016(22279)
2015(24755)
2014(24946)
2013(24540)
2012(22653)
2011(20418)
2010(20566)
2009(18803)
2008(18185)
2007(15724)
2006(14121)
2005(12232)
作者
(64488)
(53386)
(52841)
(50769)
(34346)
(25800)
(24193)
(21164)
(20537)
(19325)
(18612)
(18058)
(17124)
(16898)
(16652)
(16474)
(16042)
(15894)
(15469)
(15343)
(13319)
(13177)
(12861)
(12320)
(11957)
(11918)
(11899)
(11876)
(10855)
(10520)
学科
(88041)
经济(87952)
管理(64746)
(58434)
(47827)
企业(47827)
方法(38596)
数学(33534)
数学方法(33070)
(24851)
中国(24720)
地方(22209)
(21326)
(20825)
环境(19412)
业经(19021)
农业(16548)
(14957)
(14732)
贸易(14727)
理论(14298)
(14242)
(14216)
(14187)
技术(13544)
(13391)
(12734)
财务(12667)
财务管理(12643)
(12036)
机构
学院(311517)
大学(310773)
管理(126707)
(120283)
经济(117380)
理学(109683)
理学院(108406)
研究(106661)
管理学(106558)
管理学院(106020)
中国(77500)
科学(68849)
(67311)
(54172)
(53526)
(51267)
(49953)
研究所(49158)
业大(48337)
中心(48147)
财经(43251)
(43158)
师范(42790)
北京(41889)
农业(40007)
(39804)
(39225)
(37631)
师范大学(34591)
经济学(34126)
基金
项目(219136)
科学(172269)
研究(159757)
基金(157407)
(137082)
国家(135943)
科学基金(117006)
社会(99133)
社会科(93846)
社会科学(93817)
(86945)
基金项目(84511)
自然(77582)
自然科(75628)
自然科学(75611)
自然科学基金(74178)
(72899)
教育(72251)
编号(65723)
资助(64435)
成果(52526)
重点(49036)
(47425)
(47308)
课题(45534)
(44839)
创新(41836)
科研(41456)
教育部(39958)
大学(39632)
期刊
(133168)
经济(133168)
研究(90414)
中国(57130)
学报(48244)
科学(45865)
(45223)
管理(43983)
(38508)
大学(35780)
教育(34270)
学学(33684)
农业(31665)
技术(26627)
(25655)
金融(25655)
业经(22686)
经济研究(19551)
财经(19384)
问题(18429)
资源(17269)
图书(16405)
(16372)
(16225)
科技(15893)
技术经济(15071)
理论(14961)
现代(14837)
实践(13931)
(13931)
共检索到450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林葳  喻来  陈舒静  罗言云  
城市滨江绿地是城市水域与城市陆域的中间区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可持续作为主要理念,在AVC理论基础上构建城市生态滨江绿地定量评价体系,并参考层次分析法以完善体系指标权重。选取阆中市的三段滨江绿地作为实证评价对象,得出各段分数,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梦苑  周晨  刘冠兰  欧阳丽  
对株洲市河西风光带滨江绿地地被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地被植物较好地应用了一些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新优品种,并运用了多种不同环境下的配置方法。对未来地被植物应用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綦峥  李燕楠  祝遵凌  
在滨江绿地建设中,植物绿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构成景观的基础,也是发挥滨江绿地生态效益的决定因素。以张家港大新滨江绿地为例,应用GIS技术对项目场地进行了详尽的量化分析,提出该滨江绿地规划设计的定位目标和总体构思,着重对其植物景观的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以期利用合理的植物配置发挥绿化的最大效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干靓  杨伟光  王兰  
滨江绿地空间是公众参与亲自然活动的重要场所,多样化的亲自然活动有利于发挥绿地健康效益,应明确影响亲自然活动多样性的滨江绿地空间特征要素。以上海黄浦江沿岸3处滨江绿地为样段,现场观察特定面积的研究样地,获得个体活动类型与空间环境数据;探索与亲自然活动多样性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场地内有儿童活动场、有特色灌丛植被、有遮荫、以及更长的触水岸线将更利于亲自然活动多样性。提出滨江绿地空间设计优化建议:场地方面,多利用天然石块等自然要素布置儿童活动场并做好场地遮荫;植被绿化方面,建议栽植色彩多样的野趣灌丛;环境品质方面,围绕湿地等水体设计易于与水互动接触的岸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妍妍  於家  陆大伟  穆仁武  温家洪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利华  张京昆  黄宝荣  
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在监测城市绿地建设质量,引导城市绿地建设重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城市绿地数量、质量、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特征指标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各类城市绿地评价文献中主要绿地指标的使用频度。研究结果显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量、三维绿量、多样性指数、破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可达性指数、优势度指数、滞尘能力、降温增湿和固碳效应等绿地评价指标是近年来的热点指标。在此基础上,论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城市绿地单项指标和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文试图通过对城市绿地评价指标和评价模型相关研究的系统梳理,为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更加适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西德  王得祥  刘粉莲  张永  
 作者在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林校区选择了单株林木、片林、灌木林、草坪四种典型绿地,以裸地为对照,对不同绿地在中心点、不同距离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降低空气温度、增加空气湿度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对城市不同绿地的生态效应作出了比较,以此指导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井浩淼  
滨江公园是城市系统重要的功能组件,其所具备的生态经济效益也可圈可点,凸显其生态设计理念与原则,滨江公园的建设发展因而具有更为长效的社会意义。文章重点解析了城市滨江公园建设所具备的社会效用、生态经济价值以及其所凸显的生态化理念诉求,并据此拟建了城市滨江公园设计的细化措施,以期能通过滨江公园建设而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交互双赢。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利华  邹波  黄宝荣  
在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评价研究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城市绿地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而忽视绿地自身运转功能。构建科学、完善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综合评价体系,对于重新认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提升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评价容易忽略的绿地数量和面积与生态功能的关系、人工绿地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差异、对城市绿地特殊生存环境和后期科学管护的忽视、只重视城市绿地功能和价值而忽视建设和管护成本以及绿地建设的内涵在城市园林绿化中被曲解等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绿地生存环境优良性、绿地健康状况、绿地综合效益评价、居民对绿地感知认识出发,探索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春源  刘宝  顾仕珲  
通过现场调研,对南京滨江风光带生态交通政策实施及服务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南京滨江风光带生态交通建设的建议,为滨江风光带建设与运营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守邦   张诗阳   王向荣  
【目的】基于活力影响构建城市滨河绿地评价体系,从不同维度探讨滨河绿地对其自身及周边街区活力的影响,为城市滨河绿地的评价方法及更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构建递阶层次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组合赋权,TOPIS法进行数据综合。(2)采用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评估滨河绿地准则层各维度质量、各指标层单一环境要素对场地和周边街区活力影响。(3)采用交互探测,评估各环境要素评价维度交互作用对场地和周边街区活力影响。【结果】(1)研究构建包含区位环境、河道空间形态、水岸空间形态、生态环境质量、设施服务质量、可达性6个准则层31个指标的城市滨河绿地评价模型。(2)海淀6段典型河段27个研究单元的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单元中,研究单元21最佳,研究单元26最差。河段中,土城沟、南长河评价较好;京密引水渠由于区位环境与可达性不佳,评价居中;永定河引水渠、小月河评价较差,归因于河道空间形态的局限性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3)指标层方面,场地活力与周边街区建筑密度、单元形状指数、外侧道路等级值显著相关,而周边建筑密度、单元文化和休憩设施密度对周边街区活力体现出高解释力。(4)准则层方面,单一维度准则层环境要素对场地活力影响有限,周围街区活力与设施服务质量相关性显著;双因子交互探测均呈现对活力解释的增强作用。区位环境与设施服务质量两者协同对场地活力和周边街区活力都有着最高解释水平。【结论】(1)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能够一定程度支撑城市滨河绿地系统性评估,并提供优化参考。(2)南长河和土城沟的总体品质较高,京密引水渠昆玉段需通过降低道路等级、增加人行天桥等方式提升滨河绿地可达性,而小月河、永定河引水渠等河段则应通过覆绿、近自然化改造等方式改善现状硬质驳岸,营建多类型亲水场所,并通过塑造多种乡土植物群落以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和多样自然风景。(3)总体建议方面,应重视区位环境条件,强调形态、品质与可达性的均衡发展,而在部分维度受限时,则应优先关注设施服务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建设。(4)实施策略方面,提升绿地边界形状不规则度,降低绿地与周边街区间的道路等级,是增强滨河绿场地活力的有效途径;而增加滨河绿地内部文化、休憩场所设施类型与密度,增加民众亲水机会,塑造更为开敞体验感受等则是提升周边街道活力的多种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扈万泰  翟长旭  周涛  
以重庆市主城区滨江路为例,对长江上游城市滨江地带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已建滨江路规划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和改进城市滨江路建设水平的若干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巍  赵晓杰  王楠  胡细英  陈敏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俊宴  任焕蕊  胡明星  
本文阐述了大尺度城市规划中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生态安全格局的制约要素,以此审视规划设计和管理控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的建构与调整,以及生态体系的保护。并在南京滨江新城的研究实践中,探索了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模型的应用和空间管制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永生  徐小牛  张前进  
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结构中的自然生产力主体,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合肥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生态现状,建立较为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选取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离度指数、分维度指数、连通性指数等8个景观指数对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的景观格局进行研究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绿地生态格局总体上较好,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较高;但也存在绿地分布不均,各种类型相差较大,破碎度较高,多样性程度不高,分形维数指数偏低,绿地景观的自然性和复杂性不够,连通度较低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肥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的优化建议。研究结果为合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