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9)
- 2023(14967)
- 2022(13074)
- 2021(12432)
- 2020(10310)
- 2019(23885)
- 2018(23705)
- 2017(45684)
- 2016(25477)
- 2015(28427)
- 2014(28758)
- 2013(28127)
- 2012(26009)
- 2011(23298)
- 2010(23421)
- 2009(21068)
- 2008(20575)
- 2007(17986)
- 2006(15773)
- 2005(13734)
- 学科
- 济(94049)
- 经济(93940)
- 管理(70115)
- 业(64482)
- 企(53099)
- 企业(53099)
- 方法(41524)
- 数学(35133)
- 数学方法(34631)
- 中国(27870)
- 农(27628)
- 财(23515)
- 地方(23163)
- 学(22901)
- 业经(21504)
- 理论(18848)
- 农业(18282)
- 环境(17728)
- 制(16816)
- 贸(16317)
- 贸易(16311)
- 和(16263)
- 易(15769)
- 教育(15175)
- 技术(14895)
- 务(14620)
- 财务(14555)
- 财务管理(14530)
- 策(14255)
- 划(14119)
- 机构
- 学院(349132)
- 大学(347876)
- 管理(135780)
- 济(131120)
- 经济(127790)
- 研究(118571)
- 理学(117270)
- 理学院(115833)
- 管理学(113739)
- 管理学院(113097)
- 中国(86184)
- 科学(76350)
- 京(75482)
- 财(60640)
- 所(59637)
- 农(58264)
- 研究所(54594)
- 中心(54074)
- 业大(53524)
- 江(52533)
- 范(49971)
- 师范(49521)
- 财经(48358)
- 北京(47746)
- 农业(45560)
- 经(43943)
- 院(43825)
- 州(43139)
- 师范大学(39759)
- 技术(38788)
- 基金
- 项目(242115)
- 科学(189237)
- 研究(177768)
- 基金(172542)
- 家(150365)
- 国家(149045)
- 科学基金(127613)
- 社会(109073)
- 社会科(103103)
- 社会科学(103078)
- 省(95718)
- 基金项目(92425)
- 自然(84181)
- 教育(82565)
- 自然科(82125)
- 自然科学(82104)
- 划(81061)
- 自然科学基金(80580)
- 编号(74050)
- 资助(70851)
- 成果(60484)
- 重点(54312)
- 部(52619)
- 发(51843)
- 课题(51780)
- 创(49786)
- 创新(46307)
- 科研(45810)
- 大学(44799)
- 教育部(44697)
- 期刊
- 济(145837)
- 经济(145837)
- 研究(102714)
- 中国(69012)
- 学报(56533)
- 农(52734)
- 科学(51837)
- 管理(48190)
- 教育(47194)
- 财(44704)
- 大学(42404)
- 学学(39678)
- 农业(36693)
- 技术(30189)
- 融(29520)
- 金融(29520)
- 业经(24718)
- 财经(22500)
- 经济研究(21916)
- 问题(20314)
- 图书(19526)
- 经(19191)
- 业(18893)
- 科技(17164)
- 资源(17137)
- 版(16600)
- 理论(16334)
- 现代(15994)
- 发(15716)
- 技术经济(15333)
共检索到511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明安 刘旭芳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城市是生态危机的重灾区,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危机,人类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为生态城市建设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丰富和发展城市生态文化内容,明确和落实城市生态文化培育对象,完善城市生态文化培育途径以及把生态文化培育贯穿于城市发展全过程。常德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具备坚实的基础,但城市生态文化培育依然在路上,需结合本地特点采取合理对策。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城市 培育对策 常德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明安 刘旭芳
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类文化的危机。城市是生态危机的重灾区,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生态危机,人类提出了生态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生态文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为生态城市建设指明方向,提供动力。城市生态文化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丰富和发展城市生态文化内容,明确和落实城市生态文化培育对象,完善城市生态文化培育途径以及把生态文化培育贯穿于城市发展全过程。常德市生态城市建设已具备坚实的基础,但城市生态文化培育依然在路上,需结合本地特点采取合理对策。
关键词:
生态文化 生态城市 培育对策 常德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建新
城市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物质流、人口流和信息流在空间分布上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滨湖地区城市生态网络由森林、农田、城镇和湿地生态系统网络构成,它们各自的或相互的连接性和通达性直接影响着城市生态网络的完整性。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6.5 SCP软件、GIS查询功能和网络空间结构分析法,以西洞庭湖区常德市为个案,分析了其完整性。结果表明:①森林、农田和城镇生态系统网络中节点间的连接性差,α、β、γ指数都很低,其中α指数出现负值;湿地的连接性要好,但是指数也偏低;就整个区域而言,城市生态网络中交通线较多,等级较高,连接性处于中上水平。②市域内各城市生态功能区的可进入性较大,交通网络相对较发达,尤其是生态农业区的可进入性大。③在森林、湿地、农田三大生态系统17处生态功能区中,有5处节点的通达性最好,有3处节点的通达性最差。最后对城市生态网络完整性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窦艳芬 姜岩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谁来种地"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科学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点,系统阐释了都市型现代农业背景下我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鑫 田丽慧 毛凌琳
[目的]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探讨城市人口适度规模,不仅可为地方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建议,还可化解生态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方法]文章以常德市及下属各区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出2015年常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依据生态补偿量计算生态补偿标准及人口适度规模。[结果]生态资源确实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德市仅有武陵区和石门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其余地区人口已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结论](1)常德市总体呈生态赤字,耕地赤字是主要原因;(2)常德市应获生态补偿8. 72亿元,以林地和水域为主的地区为主要补偿对象;(3)生态承载力不足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常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当从减少生态赤字、健全补偿机制和加大补偿力度3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方案。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汪秦
当前,三线城市影子银行体系发展迅速,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影子银行统计监测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既没有统计监测监管机构,又没有标准的统计框架,还没有建立统计监测协调机制,导致统计监测工作高度分散,缺少统一、透明和权威的发布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宏观调控和领导决策,影子银行统计监测工作亟待加强。
关键词:
三线城市 影子银行 统计监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冯宝晶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需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情感体验式专题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力来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工匠精神教育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张沛
伴随全球化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全球互联信息网络的传播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亚文化所倡导的"文化商品性"理念的盛行,地方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面向全球化经济竞争背景下的一种地方智慧和策略。文章以此为背景,以地方文化产业理论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地方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发展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地方培育"对策。研究结论认为,地方文化具有"独特性"、"特色性"、"个性化"的内涵,具有文化性、驱动性、经济性等典型发展机制和特征。地方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地方休闲旅游产业、商业、文化艺术产业等进行在地培育。研究以期为经济发展的地方智慧提供经验与对策。
关键词:
地方性 地点价值 文化产业 地方文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中华 张沛
伴随全球化的进一步纵深发展、全球互联信息网络的传播以及后现代主义消费亚文化所倡导的"文化商品性"理念的盛行,地方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面向全球化经济竞争背景下的一种地方智慧和策略。文章以此为背景,以地方文化产业理论为切入点,深入阐释地方文化产业的内涵与特征,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背景、发展机制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地方培育"对策。研究结论认为,地方文化具有"独特性"、"特色性"、"个性化"的内涵,具有文化性、驱动性、经济性等典型发展机制和特征。地方文化产业可以通过地方休
关键词:
地方性 地点价值 文化产业 地方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剑平 吴海波 宋公福
新待业高峰期的主要特点 1987年以来我国进入了建国后的第四次待业高峰期,劳动力供求矛盾再次突出起来。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平稳渡过待业高峰的对策,最近,我们以总人口近600万、非农业人口80多万的中等城市常德市为对象,对劳动就业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发现,虽然近三年来全市通过调整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已经安置了城镇待业人员42,733人,使就业问题有所缓解,但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就业形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贤辉 蔺思琪 何庆 文高辉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视角,分析耕地细碎化、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2)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作用方向受耕地经营规模影响,耕地经营规模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小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正向影响;当耕地经营面积较大时,耕地细碎化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有负向影响。与此同时,耕地细碎化会削弱耕地经营规模对农户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正效应。研究结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受耕地经营规模和耕地细碎化的共同影响,为了提高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在适度扩大耕地经营规模的同时,要整治耕地实现集中连片,扩大地块规模,降低耕地细碎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邵安菊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而营造创新生态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前提。针对制约城市创新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应培育激发城市创新的"基因图谱",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官产学研企介合作方式,完善孵化器及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孵化质量与孵化率,打造完整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完善创新基础设施与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生态 创业共生体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邵安菊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而营造创新生态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基本前提。针对制约城市创新生态建设的主要障碍,应培育激发城市创新的"基因图谱",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官产学研企介合作方式,完善孵化器及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孵化质量与孵化率,打造完整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完善创新基础设施与外部环境。
关键词:
创新驱动战略 创新生态 创业共生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怡 陈涛 徐娇
临时展览是科技馆的重要组成,是常设展览的延伸和补充。目前,我国科技馆临展大部分依靠外部引进,但引进临展并不能完全支撑科普教育的要求。引进临展常见问题包括展览内容与"科普教育"定位不符、与社会热点脱节、展示技术落后等。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重庆科技馆引进临展项目为例,从展览内容、展示设计、配套活动三个方面对引进临展进行改进。展览内容的合理发散以及与常设展览有机结合,有助于充实科技馆展示内容;重新规划设计展览展线、照明设计、安全参观路线,有助于提升展览展示效果;配套活动的灵活定制为展览注入活力。
关键词:
科技馆 临时科普展览 改进与创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袁哲伟 梅昀 胡雁娟
基于经典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的一般特征与征地补偿作为公共政策的自身特点,构建了征地补偿中农民满意度指数的CSI模型;设计问卷并收集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结果显示,感知质量是影响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征地形象影响广泛,感知价值对满意度影响不显著,且满意度与农民的信任和抱怨联系密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