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92)
- 2023(13487)
- 2022(11606)
- 2021(10524)
- 2020(8919)
- 2019(20407)
- 2018(19831)
- 2017(38455)
- 2016(21215)
- 2015(23327)
- 2014(23169)
- 2013(23065)
- 2012(21399)
- 2011(19445)
- 2010(19199)
- 2009(17598)
- 2008(17464)
- 2007(15572)
- 2006(13257)
- 2005(11559)
- 学科
- 济(86722)
- 经济(86632)
- 管理(58167)
- 业(54718)
- 企(42551)
- 企业(42551)
- 方法(39899)
- 数学(35600)
- 数学方法(35281)
- 农(25248)
- 中国(23171)
- 财(22025)
- 地方(21488)
- 学(20451)
- 业经(18164)
- 农业(17208)
- 环境(16967)
- 贸(16070)
- 贸易(16067)
- 易(15546)
- 制(14779)
- 务(13803)
- 财务(13785)
- 财务管理(13754)
- 企业财务(13018)
- 技术(12915)
- 和(12776)
- 银(12308)
- 银行(12252)
- 融(12184)
- 机构
- 大学(302426)
- 学院(302409)
- 济(120362)
- 经济(117671)
- 管理(113425)
- 研究(105338)
- 理学(99179)
- 理学院(97882)
- 管理学(96141)
- 管理学院(95580)
- 中国(76262)
- 科学(70681)
- 农(63686)
- 京(63449)
- 所(55007)
- 业大(53504)
- 财(52804)
- 研究所(50916)
- 农业(50794)
- 中心(48902)
- 江(45386)
- 财经(43103)
- 范(40066)
- 师范(39529)
- 经(39169)
- 北京(38792)
- 院(37846)
- 经济学(37153)
- 州(36116)
- 省(34468)
- 基金
- 项目(215205)
- 科学(168081)
- 基金(156474)
- 研究(147428)
- 家(140454)
- 国家(139320)
- 科学基金(117577)
- 社会(94466)
- 社会科(89518)
- 社会科学(89484)
- 省(86745)
- 基金项目(85101)
- 自然(79369)
- 自然科(77437)
- 自然科学(77408)
- 自然科学基金(76034)
- 划(73030)
- 教育(66341)
- 资助(62142)
- 编号(56900)
- 重点(49403)
- 发(47098)
- 部(46350)
- 创(44650)
- 成果(43977)
- 计划(42868)
- 科研(42385)
- 创新(41886)
- 课题(39766)
- 国家社会(39205)
- 期刊
- 济(125777)
- 经济(125777)
- 研究(80382)
- 学报(58340)
- 农(56135)
- 中国(53995)
- 科学(50820)
- 大学(41915)
- 财(40859)
- 学学(40140)
- 农业(37916)
- 管理(35812)
- 教育(24298)
- 融(23665)
- 金融(23665)
- 技术(22557)
- 业经(21588)
- 业(20841)
- 财经(20599)
- 经济研究(19994)
- 问题(18652)
- 经(17623)
- 版(17033)
- 资源(16782)
- 业大(15420)
- 科技(15273)
- 技术经济(14216)
- 商业(13621)
- 统计(13134)
- 农业大学(12950)
共检索到425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效率,分析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部六省城市生态效率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先降后升变动;南部省份生态效率普遍高于北部省份,排序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城市生态效率的高值区由“E”字型集聚转而趋向空间分散,2014年后又出现“由”字型空间集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富裕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转变、遏制污染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2006—2018年中部六省80个地级市的城市生态效率,分析人口规模、富裕程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对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部六省城市生态效率以2014年为转折点呈先降后升变动;南部省份生态效率普遍高于北部省份,排序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山西;城市生态效率的高值区由“E”字型集聚转而趋向空间分散,2014年后又出现“由”字型空间集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富裕程度具有抑制作用,城市规模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快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路径转变、遏制污染产业转移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城市 中部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雪松 王云冬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扩张侵占生态空间,导致大量生态景观日益破碎,分析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的时空异质性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采用景观扩张指数(LEI)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研究武汉市城市扩张与生态景观时空异质性特征,并通过建立多环缓冲区分析城市扩张类型与生态景观类型变化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城市扩张类型中边缘式扩张处于主导地位但扩张速度逐渐减慢,飞地式扩张数量减少,分布于远城区且分散较广,填充式扩张则较集中连片,主要集中于江岸区等中心城区;(2)不同圈层的城市扩张类型和生态景观类型的关系在不同发展阶段差异显著;(3)生态景观类型以景观核心区为主,中心城区景观核心区面积随城区扩张减少,在城市扩张过程中,生态景观总体上越加破碎,边缘式扩张会加速生态景观核心区减小,飞地式扩张加剧景观单元的破碎化,填充式扩张则会弱化生态景观的破碎。本研究结果可为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中提供决策参考,并对中部快速城市化地区同类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梓瑛 王兆峰
在绿色发展背景下,政府如何适度运用环境规制工具,处理好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构建区域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得到2007~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效率值,在此基础上基于自然断点法分析两者的空间格局演化情况,而后建立面板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环境规制对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具体结论如下:(1)城市群总体环境治理力度有所增强,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从空间分布来看,其空间格局变动较大,表现在高规制强度地区由城市群中部逐渐向东西部边缘地区进行转移。(2)城市群旅游生态效率水平整体不高,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空间差异先扩大后缩小。旅游生态效率逐渐形成中部地区高效率组团状集聚的空间分布形态。(3)城市群环境规制与旅游生态效率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随着滞后阶数的增加,环境规制对旅游产业绿色发展的不利影响正逐渐减弱。从空间维度上看,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环境规制对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受环境规制正向影响的城市较少,主要分布在城市群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兴侠 何宜庆
文章针对区域生态效率评价问题,从生产效率角度提出一种参数前沿分析方法。以2002~2011中国中部六个省际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评价中部六省生态效率的时空差异。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三次产业对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瞿诗进 胡守庚 李全峰 杨剩富
定量测度微观因素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的时空分异特征是有效揭示住宅地价形成机制的重要条件。本文基于武汉市2007-2015年公开出让的住宅地价样点数据,采用广义可行最小二乘法(FGLS)修正的特征价格模型(Hedonic),测度微观影响因素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各要素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的时序变化特征复杂,空间区域差异明显,具体而言:(1)2007-2015年间,武汉市住宅地价因素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容积率>医院>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地铁>公园。(2)在时序上,城市中心对住宅地价的影响程度呈增强趋势;城市副中心对住宅地价影响整体有所减弱;医院对住宅地价的作用程度呈指数式上涨;地铁对住宅地价增值作用主要发生在开通后;公园的影响持续下降;容积率的影响则在时序上先减后增,与住宅用地出让面积呈反向变动关系。(3)在空间上,在二环内中心区域,公园、容积率等对住宅地价影响程度较高;而在二环以外,与生活便利性相关的地铁、医院对住宅地价的作用更强;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功能对住宅地价作用在空间上的互补效应明显。基于研究结果,强化景观用地等的宏观配置和保护力度,审慎确定容积率等是当前城市土地管理值得关注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穆献中 周文韬 胡广文
充分探究城市能源代谢过程中部门间的内在差异,深入解析并评估其对城市能源代谢过程的影响对于进一步优化城市能源代谢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分析城市能源代谢过程中能源流两端连接节点的属性差异,选取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以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部门为例探究要素差异及部门自身属性差异在能源代谢过程中的影响;利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两种能源优化强度和三种部门疏解强度的6种组合情景下四部门的不同种类能源消耗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要素对部门能源消耗的正负反馈机制及不同部门对不同能源偏好程度均存在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导致不同政策情景对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部门能源结构优化的作用效果不同。强优化强疏解情景对于制造业部门煤和天然气能源的替代最为有利,低疏解强优化情景对控制交通业及批发和零售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改善教育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最有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子申 金明伟
全要素生产率是去除要素投入贡献后得到的残差,其衡量的是不包括劳动和资本等其他投入的一个经济体本身实力的进步。文章运用序列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中国中部六省2000—202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分解指标。结果显示,中部六省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样本期内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62%;从各省份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由高至低依次是湖北、山西、江西、湖南、河南和安徽,存在较大的省际异质性;从省际差异的演变趋势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指数增长的差异程度正在逐步扩大,但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大指数之间可能存在σ收敛。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事实,中部六省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从技术进步提高和技术效率改进两个方面着手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享清 翁立莹 王大林
商务成本是企业在投资决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文章根据对商务成本内涵的理解,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商务成本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商务总成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等方面,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商务成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政府如何进一步降低商务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部六省 省会城市 商务成本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露 徐诗倩
以中部六省相关年份面板数据为例,构建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度相关省份11年间的工业生态效率,并运用Malmquist指数对工业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对比和分解,并通过建立Tobit模型对影响工业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中部六省工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省际间差异不十分显著,也逐渐呈现一定范围内的趋同性;2Malmquist指数分析表明,各省全要素生态效率TFP值都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5.65%,主要还是要素投入驱动经济发展;3研发强度和利用外资对中部省份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工业结构变化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环境治理与工业生态效率呈负相关关系。政策干预力度和外部资金影响应逐渐降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昂 吴俣思 黄莹 刘子逸 周欣颖 王一沛 刘杰 干晓宇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具有高空间异质性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驱动力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以四川省为例,对省内水生产、粮食生产、碳固持、水源涵养、土壤保持、休闲游憩6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进行量化,针对服务的供需盈缺和空间聚集模式进行分析,并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在全省和生态分区2个尺度上对供需分别进行了关键驱动力的筛选,旨在为分区管控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6项服务在总量上均处于供需盈余状态;(2)所有服务供需分布、盈缺状况、空间聚集模式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该特征与生态区分布有明显关联;(3)降水量、耕地面积、坡度以及地区生产总值4项驱动因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性是造成研究区供给及需求分别呈现高度空间异质性的最主要原因;2个尺度上驱动力分析结果的不同,说明驱动力在四川省对服务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尺度效应;不同分区服务的主要驱动力的类型、影响顺序、影响方向存在的明显差异,说明在以四川省为代表的高空间异质性区域,供给与需求驱动力的分区探寻具有一定必要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任行伟 贾敬全
城镇化是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热、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文章基于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在这一时期的城镇化推进对商品房价格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政府在城镇化的推动过程中应该从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土地等"要素驱动"和大量投资形成的"投资驱动"向依靠技术进步推动的"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蕊 张玲玲 郝伦
用水效率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指标。基于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研究引入Super-SBM模型来评价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的生活用水效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自相关程度和局部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生活用水效率总体波动下降,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西部用水效率变化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H-H集聚区为北京、江苏和浙江;L-L集聚区为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H-L集聚区为广东,发挥局部空间溢出效应。(3)中国生活用水在用水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正相关,区域间仍存在差异较大的平衡缺口。研究为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蕊 张玲玲 郝伦
用水效率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指标。基于中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基本水情,研究引入Super-SBM模型来评价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的生活用水效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自相关程度和局部集聚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生活用水效率总体波动下降,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西部用水效率变化存在两极分化现象。(2)生活用水效率全局莫兰指数为正值且呈波动下降的趋势,H-H集聚区为北京、江苏和浙江;L-L集聚区为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H-L集聚区为广东,发挥局部空间溢出效应。(3)中国生活用水在用水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正相关,区域间仍存在差异较大的平衡缺口。研究为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享清 朱慧君 彭秋玲
提高经济效率,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运用DEA方法,对中部六省2000—2012年间的经济效率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并分析了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的经济效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其中纯技术效率要高于规模效率。而在影响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因素中,产业结构、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对外开放及人力资本对中部六省经济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而且影响程度不一。
关键词:
中部六省 DEA 经济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