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0)
- 2023(5847)
- 2022(4236)
- 2021(3605)
- 2020(2772)
- 2019(6007)
- 2018(6072)
- 2017(11195)
- 2016(6399)
- 2015(7207)
- 2014(7446)
- 2013(6833)
- 2012(5996)
- 2011(5282)
- 2010(5476)
- 2009(4961)
- 2008(5058)
- 2007(4611)
- 2006(4279)
- 2005(4090)
- 学科
- 济(28457)
- 经济(28427)
- 管理(16423)
- 业(14695)
- 中国(13756)
- 企(10369)
- 企业(10369)
- 农(9328)
- 地方(8966)
- 业经(8137)
- 城市(7110)
- 方法(6603)
- 发(6549)
- 农业(6492)
- 城市经济(5363)
- 制(5328)
- 发展(5233)
- 展(5217)
- 学(5214)
- 数学(5159)
- 数学方法(5106)
- 理论(4963)
- 财(4862)
- 产业(4837)
- 环境(4341)
- 体(4228)
- 信息(4170)
- 银(3977)
- 银行(3962)
- 总论(3885)
- 机构
- 学院(89630)
- 大学(89208)
- 济(35461)
- 研究(34451)
- 经济(34417)
- 管理(30690)
- 理学(25408)
- 理学院(25038)
- 中国(24596)
- 管理学(24562)
- 管理学院(24399)
- 科学(21284)
- 京(20334)
- 所(17154)
- 财(16122)
- 农(15895)
- 研究所(15502)
- 中心(14970)
- 江(14738)
- 范(14096)
- 师范(13984)
- 业大(13006)
- 院(12898)
- 北京(12800)
- 财经(12450)
- 农业(12398)
- 州(11844)
- 师范大学(11416)
- 经(11325)
- 经济学(11283)
- 基金
- 项目(59590)
- 科学(47141)
- 研究(43938)
- 基金(42332)
- 家(37422)
- 国家(37123)
- 科学基金(31679)
- 社会(28912)
- 社会科(27360)
- 社会科学(27352)
- 省(23250)
- 基金项目(22419)
- 划(19980)
- 教育(19732)
- 自然(19316)
- 自然科(18892)
- 自然科学(18884)
- 自然科学基金(18503)
- 编号(17762)
- 资助(15471)
- 成果(14361)
- 发(14209)
- 重点(13933)
- 课题(13191)
- 部(12385)
- 国家社会(12378)
- 创(11664)
- 发展(11539)
- 展(11370)
- 创新(11022)
共检索到143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选才
城市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城市能源生产供应设施、水资源及供水排水设施、邮电通讯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环卫、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设施和城市防灾设施等。一、城市基础设施是组织城市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命脉,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物质基础,它使城市产生聚集效益,促进城市化进程。城市基础设施把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城市人流、物流、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明浩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城市社会的现代化、城市文化的现代化都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要实现城市现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基础设施现代化是重要的前提,也就是说,城市现代化首先是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概括起来是:具有运转的系统性和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建设的超前性和形成的同步性,服务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友仁
在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然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反过来说,城市现代化又是“四化”的基础和条件。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基础设施密切相关。中共中央关于北京城市建设的报告批复中指出:“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本条件,要集中力量,加强建设。”本文拟就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和内容发表一些个人看法。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总的说来,城市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少消耗、高效能,为生产发展和居民生活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条件。但各个生产力发展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蔡龙 章波 黄贤金 翟文侠
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更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城市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努力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运转效率是现代城市的迫切需要。文章构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分别建立评价函数,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在验证了主成分分析和特尔斐法用于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评价的可行性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地区梯度递减的趋势和规律,具体表现为东南沿海新兴开放城市的水平最高,其次为基础较好、有悠久历史的老牌城市,再次为内陆和东北省会城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仲常 姜建慧 龚锐
对城市现代化的评价,存在一个比较公认的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其中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指标是最基础的指标。从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既包括交通、给排水、能源、信息、环境五大系统为主体的狭义城市基础设施出发,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选择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模型;选用1998~2007年全国30个省市数据分别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现代化 基础设施 指标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娜 夏永久
从道路交通、给水能源、信息通讯、环境卫生和排水排污5个方面构建了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7~2003年有关统计数据对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合宁波市城市建设实际,分析了宁波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建设绩效和存在的问题,利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对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近期2005年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83.8%,初具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雏形;中期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指数将达到95.0%,具有较高的建设水平,但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任务仍较艰巨。提出4点加快宁波市城市基础设施...
关键词:
城市基础设施 现代化 评价 预测 宁波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年华 王飞
提出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六大指标体系,即道路交通快捷化、公用设施优质化、邮电通讯信息化、住宅设施舒适化、排水防洪标准化、城市环境生态化并提出相应的临界值。选择其中十项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建立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预测南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进程可分三个阶段:1999~2013年为基本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阶段;2014~2020年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中级阶段;2021~2030年为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高级阶段。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应从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市场主导型的融资结构、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城市可持续...
关键词:
南京市 基础设施 指标体系 预测 模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萍 杨勇
针对交通基础设施业如何与经济社会相呼应,如何引领公路、水路等子行业的发展,如何做好率先实现现代化先行军的问题,我们对苏南地区进行了调研。一、苏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改革开放30年来,苏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运输服务水平,均位于全国各省市前列。全地区综合客运枢纽县覆盖率超过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潘成龙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要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涵盖的目标要求为指引,深入理解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内涵、属性以及投融资特点,是新时代做好现代化基础设施投融资的关键。从多维度理解现代化基础设施的丰富内涵基础设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车娜
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实践,探讨了其在解决各类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城市抵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的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加快基础设施绿色转型、推进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伟涛 汪慧
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重要物质支撑,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坚实基础。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要素配置效率在二者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约束下,数字基础设施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影响呈现非线性特征;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更强,对东北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周文重
近些年来,国内有关金融问题的各种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以全球化潮流为时代背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来分析阐述金融问题同广义国家安全之间内在关系的专著,实属凤毛麟角。所以当我拜读了《金融与国家安全》书稿后,眼前不觉为之一亮,也引发了不少新的思考。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实际上是从远离金融的领域起步逐渐向金融这个核心领域步步推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健
伴随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加速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逐渐成为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基础设施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既能显著提升本省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又能对相邻省份的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这一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测度方法、剔除直辖市后仍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间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京辉
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是长三角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长三角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的发展态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长三角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长远和近期任务,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重大体制机制,力争为长三角完善现代化枢纽型基础设施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长三角 现代化 枢纽型 基础设施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